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訪陳建耀教授

  打開陳老師的履歷表,滿滿的一頁,在中文之間夾雜着許多英文和日文,這就是他以往豐富的經歷的縮影,兩個碩士學位,兩個博士學位,十幾個科研課題,7個項目的主持,50多篇的國内論文……

  碩果纍累,但是,面對這麽多的讓我們羡慕的收穫,他却十分淡然,對他來説,人生還没有收穫他理想中的滿意……

  ——題記

  圓的理論——永遠不滿足於現在的知識

  1987年,陳老師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對他來説是一個更深入學習地理學的起點,畢業之後的他在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之後又在荷蘭ITC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回國後在中科院讀博士,再出發到日本千葉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每一個學位都是如此充滿份量。但他並没有滿足,在采訪的過程中,老師對於自己的知識儲備態度却很謙虚:“還不够”。

  記得古希臘哲學家芝諾關於學習知識有一個圓的比喻:“如果有小圓代表你們學到的知識,用大圓代表我學到的知識,那麽大圓的面積是多一點,但兩圓之外的空白都是我們的無知面。圓越大其圓周觸的無知面就越多。”

  是的,知識的海洋中是永遠無法探求盡的,而老師也在不斷地拓大着他的視野。特别是在國外學術學習方面的實踐。爲了求學,他去過了日本、德國、美國、荷蘭等西美、東亞國家。將近十年的國外旅程,使得他對水資源方面的研究有了更進一層的深入,作爲老師的學生,平時上課時常接觸到老師與我們分享的許多國外生活的故事與感受,一節課下來,我們常常驚嘆於老師知識涉獵之廣。

  行萬裏路——實踐打下扎實基礎

  地理學,作爲一門區域性的學科,研究要有實踐的基礎。這樣的學科特點,要求一個地理學家要有徐霞客的韌勁去行走,走遍山川百江,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更要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去探索更廣泛的地學現象。而陳老師也在實踐着一個21世紀的徐霞客之旅。是的,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裏路,老師以將近十年的國外生活,爲他以後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實踐基礎。這其中不僅有國外先進的學科知識,還有國外的人文社會環境給他成長的影響,在外面,他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特别是不同國家性格優點。在我們衆多的老師當中,陳老師是一個經常從國際視野來介紹學科發展的老師。在課堂上,老師强調學術研究要學習日本人的團隊精神,同時,建立一種良好的科研氛圍,簡化程序,提高效率。

  落根中大——從研究到教書的轉折

  默默耕耘,也許是對老師做學問最好的描述,安静的個性,喜歡研究一些東西,“而且覺得學的東西不够,學無止境”。走進中大教書是老師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一個從學術研究者到學術分享者的角色變换,對他來説,“教好書,研究是很重要的一塊,一般研究做得好的人,老師不一定做得好,但是,老師做得好的話,那研究肯定也不差”。其實,在來中大之前,他並没有教過書,2004年2月的時候,他推掉日本的工作,特地來中大看了一下。中大濃郁的人文學術氛圍和領導對研究的重視,更堅定了老師來校任校的决定。

  爲什麽在中國這麽多的高校當中,陳老師會選擇中大呢?交流中,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在歐洲學習時,老師與歐洲的教授一起到中國,問起他們最敬佩的是誰,教授們一致回答:“孫中山”,他們敬佩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特别是爲人的包容。

  寄語學子——啓人於課堂之間

  對於學生發展,老師一直强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實踐,走出課本走出校園。在做學問上,老師一直很欣賞日本人的敬業精神,這是他在日本幾年從日本人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記得在老師的一次課上,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字——“耻”,以此來教授我們,做人要敬業,做學問實幹,將來走進社會,估什麽事情都要正直光明。

  是的,要做學問,首先要把人做好。做人方面,就是認真負責敬業,這個如果做不到的話,很難有什麽發展前途。

  老師直言不諱,指出這樣的一個問題,總體來説,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相比,做事比較馬馬虎虎,而一些發達國家,歐洲、美國、日本等的學生則富有敬業進取心。他舉了一個例子,他曾經和一批來自許多國家的學生一起在野外做研究,其中,美國的學生,給他的印象就是——能喫苦,動手能力强!他們在野外爲了做研究,能不吃不睡,通宵干活,對他們來説,在該工作的時候,其它的事情都是次要,工作優先!

  從地理學看人生,老師給了我們學院的同學一些建議,即便我們將來從事的不是地學這一方面的工作,但地學的學習却能啓發我們的思維,這正是由地學的學科特點决定的:

  一是綜合性:地學我們雖然學得不深,但從寬度看學的東西還是比較多,水力、植物、地質、水文、氣象等。這讓我們各方面都有一些知識,如果説將來從事工作可以把這些東西串上進心來,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雖然不是很專業,但如果串得起來的話,也是大範圍的知識。

  二是區域性:至少知識什麽帶狀,怎麽分佈,一般來説,其它專業則很少有這些東西,這是一種知識一種經驗,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就算以後從事其它的工作,但是如果瞭解區域性,一些分佈的東西,有這樣的一種思維那是很大的優勢。而對於將來從事這一方面的同學來説,簡單説只有兩個方面的建議,多讀多跑、多看點書,趁着年輕多到外面的世界開開眼界!

  最後,老師送給了我們一句話,引發了我們許多的思考:“人生不需要太多的哲理,只需一個信念,然後便是行動”。是的,一個實踐者,先行者,一生中用一份份實在的行動,去探索着科學,更闖盪着人生! 

  (采訪者:曾德鍵  肖莞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