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孫宕越
廣東梅州人
1934-1938年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教授。
本人於1939年,在澄江縣進人中山大學理學院地理系就讀。上第一課,即由孫宕越教授親自講授“普通自然地理”。據高年級同學介紹,這時孫師已爲地理系主任,主持開學至忙,但他是一位年輕有爲的法國博士,處理系務,整整有條,仍親自講授“普通自然地理”課程,因此門功課是爲地理系入學一年級新生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以後所學,如自然地理各專門課程(如地形學、水文學、讀圖學、人文地理學、區域地理學等)的學習,至關重要,即基礎不好,難於進一步深人學習各門專業課程也,可見當時孫宕越師對教學和培養我國地理專才,頗有見地。中山大學由廣州遷羅定,再遷澄江,保存圖書儀器,並在澄江安定後,立即開課,孫師皆出力親爲。餘等課餘即往圖書館看書,圖書琳琅滿目,盡多洋文書籍。據老同學介紹,均由早期各系主任努力采購,才有此成果。孫師從法國學成返國亦購回一批德文、法文書籍,其中不少是名著。有些書籍,爲今天新建地理系所無。如德文的“地表的氣候”凡數十册,全世界各地氣候,都由專家編寫成册,最後一本即爲名氣候學者K■ppen執筆,詳細介紹他的創立氣候分類法(Wladimir Ko■бppen:《Klimat der Erde》),今仍爲地理界人士重視。法國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1927—1948)由白蘭士(Vidal de la Blache)提倡,由各弟子各寫一巨册(馬東男寫法國爲三册)。馬東男(de Martonne)《Traite de geographie physique》三卷,SUeSS,Eduard的《地球的表面》,李希霍芬(Richthofen)的《中國》等,都是第一次見面的巨著。孫師力求辦好地理系亦於此可見。據老同學鐘功甫回憶,孫師對當時穩定地理系之功,不致四散奔逃,起了重大作用,使地理系能在雲南澄江復課,功德至大。
根據多年來聽老師、同學對孫師介紹的情况及本人所知,寫成此文,表示我們對他思念之情。
一、教育世家,鴻儒輩出
孫師自法國歸來,學校即委以系主任之重責。並將系辦得各方面都有起色。足見成就有其淵源。如徐俊鳴教授每每談及,孫氏與他是同鄉,在梅縣讀書時,即知孫師父親,爲梅縣著名中學——梅州中學的文史老師,名金聲,號波庵,清末畢業於廣州兩廣師範學堂(學生爲本省貢舉生員),回梅州先後在嘉屬官立中學、東山師範任教,任城西小學校長。後入梅州中學任教至退休。其教子課生,多育成材。如他有四子二女,後皆爲知名學者,敦厚傳家,且仁者皆壽。列如下:
父 孫波庵①,84歲,1872年農曆7月13日—1955年農曆7月1日。
母 黄氏,74歲,1873年農曆10月26日—1946年農曆8月14日。
姊(獨女) 孫繳暉,103歲,1897年—1998年農曆十二月。
長兄 孫亢曾,101歲,1898—1999年,居臺北,臺灣省師範大學校長。
大嫂 陸蔚如,95歲,1904—1999年,居臺北。
二兄 孫睿曾,83歲,1902—1985,未婚。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畢業。
孫師 孫馥曾②(即宕越)96歲,1907—2001年,居臺北。
師母 曾蕊仙,80歲以上,居臺北。
四弟 孫雄曾,92歲,1910—2002年,廣州華南師大教授。
弟妻 陳季容,85歲,1917--2002年,廣州華南師大。
孫師有三子,均留學美國,各有專長,長子翊典(電腦行業)、次子協典(機械工程)、三子絡典(專業工程)都在美工作。絡典爲英國倫敦大學工學博士。
二、求學時代(中學至大學)
宕越師中學時代即在梅州中學,他是孫家第八世孫,雖當時已非富户,但家教仍重視文化質素,據説柯妣曾居江西長寧(今尋鄔),見當地程鄉,因爲小城可以從商也。故七世孫波庵,仍以貢舉畢業回鄉,成名教育家,孫師生於其家,於1907年4月初四(農曆)。得入梅中,據雄曾言,兄爲學生已爲秀優生,曾譯英文化學書籍。他們之成,皆賴父力,正如父親《治家雜感》詩中,即有“兒輩生存責在父”句,並舉漢鄧禹教子各執一業,無不成立,爲教子之方。即重視才學教養也。
孫師在中學時代之成材,已見於他能學波庵父親以詩名之教,曾亦作游陰那山詩一章。現承雄曾教授出原稿複印本轉録十二首如下。
(一)
童冠群游趁暮春,歌風舞雩此芳辰,
莫嫌行處無心得,大地烟雲活寫真。
(二)
一路崎嶇石磴科。兩旁紅遍杜鵑花,
怪他烟雨蒙溪曲,隔岸山容半被遮。
(三)
遠遠前村起暮煙,疏疏小雨薄寒天,
鷓鴣啼處春耕早,十裏山隈盡蒔田。
(四)
步到登瀛境亦奇,懸崖高樹古藤披,
愛他雨後新苔好,斑駁橋堤石上詩。
(五)
依稀煙裏認靈光,殿閣巍峨盡寶裝,
老柏三株撑寺外,清泉一曲繞紅墻。
(六)
大千世裏盡風塵,誰問唐僧舊果因,
古往今來數凡谷,出山入勝入山人。
(七)
入耳嘈嘈鬧不眠,山樓遍夜聽鳴泉,
幾回坐起驚疑雨,驀看星辰麗滿天。
(八)
熒熒一火佛前燈,此地誰參最上乘,
憶到懶殘煨蕷事,前修夙慧我何能。
(九)
時花野草長禪闋,緑繞門前水一灣,
岩壑無聲鷄犬静,佛龕深掩一僧聞。
(十)
高峰早巳映朝暾,來徑依稀尚半昏,
足底清泉飛石澗,青鞋濕透了無痕。
(十一)
窮奇直上五峰巔,眼界重重混曉煙,
但覺四圍雲蕩足,栩然身是自由仙。
(十二)
始信游山勝學科,一般禽果識名多,
側聞嵩華饒奇境,他日登臨更若何。
這篇高中二年級自書作品已顯孫師對理學的興趣和他字體的工整,實屬難得。
孫師中學的優秀成績,保证他考人中山大學深造。當時大學是預科三年,大學三年,但是孫師水平已使他有跳班之能力,即跳過預科而直入大學。表現是考入預科後,利用中山大學每年招大學插班生機會,他改馥曾的學名,改用“宕越”名字投考中山大學經濟系學習(當時院長是名學者何思敬教授)。因此他即等於跳級入大學,表示孫師當時的學問水平是優秀才子。但更表現出色的,是他在經濟系畢業時,應中山大學招收赴法留學生,他又再上一層樓,考取了赴法留學,學習地理學的名額,因爲當時朱家驊副校長對地學重視,想在國聘請高級教授並不容易,因地學學者留學有學位者甚少。故下决心自己選派,爲校育才,並訂有回國後至少爲學校服務兩年始可自尋職業,故孫師與吴尚時等(吴師是英語系考取的)同時考取留法學位。孫師於是1929年轉入地理系,與初辦學生一起學習,學習一年地理後才派出法國留學。表示决心從事地理學研究了!
考入中山大學、考入經濟系插班生、考取赴法留學,可見孫師是當時大學生中的精英。因爲三種考試都是百裏挑一的。而他亦是繼承父志,因他父親以爲史學、算學都不如地理學有意義的。他投考留法學位後還跟地理系一年級學生同學地理科一年(Credner教),表示他求學地理學的决心!
三、法國留學(1929—1934)
孫師是1929年赴法入裏昂大學,尚時同行,回國亦同在1934年秋。孫師在法學習期間,前後6年,取得地質學碩士和地理學博土兩個學位。博士論文爲《羅尼河谷黄土之研究》(LeLoess da la Valleé du Rhone),由法國羅尼河地區研究所(1nstitute des Etudes Rhodaniennes)出版,1934年列爲裏昂大學地理叢書一種。這使孫師由一個經濟學者轉變爲一個地質地理學者。因爲在他的論文中,所獲得的資料、圖件,都能成爲他的好友同學吴尚時所應用,如吴氏在《法國區域地理論評》(Revue de geographic Regionale),1938年刊論文《法國裏昂金山之變硬黄土》中(Loess durci au Mont d' Or Lyonnais)有三幅重要的地貌地質剖面圖和平面圖,即採自孫師的文章。
孫師對土壤和地質的深入研究,也可由他回國在中山大學地理系首次開設新課程“土壤地理學”一課中反映出來,這科目是全國首創的地理學新方向的新課,不只在中國有創新意義,即使在國外地理學界和中國土壤學界也是一個新的發展學科,對我國自然地理學的缺門——土壤地理學起了奠基性作用。其研究水平在當時已是國際水平,故其博士論文能獲得導師的欣賞。可見孫師在國外經受嚴格訓練,已成爲一位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地質地理學者,具備回國創立地理學的力量和水平。
孫師在法國學習之評價,作者在1983年訪問加拿大時(中國地理學會訪問加代表團,團長吴傳鈞博士),得遇洪紱教授,即得其實。當時洪紱説及他的母校裏昂大學是法國地理學中心之一,與巴黎大學齊名且對抗。
四、就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1934—1939)
孫師1934年秋返國,就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並即由長輩介紹鄒魯校長秘書曾紀蔚教授之妹蕊仙女土結婚。他對地理系工作負責,不斷推動系務的發展,有下列幾事:
1、爲適應當時抗日,他把在國外各地考察有關地理和軍事關系知識,向廣大群衆和學生講述。例如孫師在1936年,曾在廣州市政府無綫電臺廣播《地理與作戰》一文,介紹地理學與作戰關系的密切,並論述了地形、氣候、交通三項重要戰争應注意項目。這是他爲抗日戰争的理論研究開始,作爲他日與徐俊鳴師合作《軍事地理學》一書的準備。該書於1939年在重慶由當時國民黨政府中央軍委會出版(上册)。
2、孫師在回國出任地理系主任即着意於地理學科普及問題,因當時地理學還未爲社會各界所重視。因此他與廣州民族日報副刊共同開闢專欄,名爲《地理與旅行》,每週刊出一次,以廣宣傳。可見孫師對地理學的傳播,至爲重視。《地理與旅行》一直出版至1939年底,直至他奉調離校始停止刊出。
3、孫師在任中,不斷發揮母校傳統,重視野外調查工作和科研工作。具體表現如下:
(1)擔任畢業論文指導,孫師即親力親爲率領四年級班羅開富、徐俊鳴、江潔源、劉國雄赴珠江口淇澳島考察,由四人同寫一篇《淇澳島》論文,用法國小區域學派方法,以自然爲基礎,暢述人文現象的方法寫出,使羅、徐等人,名噪一時(1935)。
(2)擔任教師,帶動全系同學多出野外考察。近的如龍眼洞,遠的如武漢市。在此時期野外考察10次以上。餘知1936年粤漢鐵路全綫通車,孫師即同留法的董紹良、吴尚時等,領導全體學生北上武漢考察,長達一個多月。並指導學生繆鴻基等,撰寫《樂昌鄭州間沿途所見之地理景觀》等文發表。
1937年孫師與吴尚時又領隊往澳門、唐家灣作海岸、港口考察。暑期又組織西北地理考察隊、海南島考察隊等,當時《中山大學日報》(1937年6月19日)稱地理系“對實地考察,尤爲注意”,故培養學生野外考察已擴展全國範圍,可見孫師能繼承母系傳統而光大之,至爲可敬!
4.研究經濟地理問題。在野外考察基礎上,孫師親自撰寫粤漢鐵路開通對梅嶺古代南北商道的劫奪現象,分析梅嶺南雄唐代以來南北大道衰落情况及原因,並和粤漢路未通前,梅嶺道繁榮的狀况,作爲孫師等籌辦《地理集刊》(即《地理學季刊》改名)創刊號首篇文章,爲當時地學界人土稱贊。
5.孫師本人回國後,深感國事艱難,故研究軍事地理學又成爲他的主要任務。但研究成果,則成於抗戰時期。同時,準備開設新課“土壤地理”,爲自然地理學發展開創新的領域。
五、孫師在澄江
孫師入澄江以後,仍任系主任之職。孫師於1938年底到達澄江,即行恢復上課,科研工作也即展開,如1939年即帶學生考察玉溪、晋寧和陽宗海等地,歷時四天;又帶學生考察撫仙湖地區,研究澄江盆地紅土地理等。
業務上,孫師在系爲新生講授《普通自然地理》。孫師認爲培養人才,最主要是打好基礎。因此,身爲系主任,對入學新生第一次接觸地理學,應由自己親身擔任,才能培養出合規格的人才。正如今天國家教育部提倡教授要教基礎課觀點一致。爲三年級同學開出“土壤地理”這門新課,爲當時全國首創,孫師對土壤地理研究很深,他在《地理集刊》第三期(1940年3月版)發表了《紅土之研究》一文,詳征博引。把在中國和法國考察,綜合寫成,先談成因,再证以化學和物理性分析,寫定於1940年2月,誠深入細緻的論文。
孫師在滇時,跟上抗戰形勢,不斷作出軍事地理研究論文。如到澄江之後,即在復刊的《地理與旅行》刊物上,刊出《軍事地理專號》,計刊有論文四篇(1939年11月版)。一爲《地理與作戰》,二爲《晋戰場之軍事地理》,三爲《湘北軍事地理》,四爲《波蘭軍事地理》。
此外,孫師與徐俊鳴合著的《軍事地理學》 (上册)亦出版,此書爲原理上的闡發,用中外名戰争過程説明,不只爲我國唯一的軍事地理名作,對世界而言,亦可稱爲名作的好書。
孫師對學術特有興趣,而且已有發明創新,如《軍事地理學》的首創已成名國内,而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又成名於國外,人文地理亦爲内行。餘知《地理集刊》第四、五期(1940年4月、5月版),即載孫師《聚落與作戰》 (一)及(二)長文。並刊出他指導同學張壽坤(女)譯出《人文地理學綱要》,即其導師A. Allix所作的普通地理學的人文地理部分。
六、孫師對臺灣地理發展之貢獻
孫師在上海停留幾年,即赴臺灣發展,以求振興我國地理科學而又可助臺灣建設,並振奮民心。
1、提高地理學科水平
據孫師有函言初至臺灣,1949年只有半個地理系,即臺灣省立臺灣師範學院史地系,該系成立於1946年8月,1950年8月孫師到系任教授。1962年孫師與張其昀等籌辦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孫師自創地學研究所,並就任該所主任。1963年文化研究所改爲大學,即文化大學,孫氏創辦地理學系,并親任系主任。1967年,該所增設博士班、碩土班,成爲當時我國(包括大陸)唯一授予博士學位之地理學高級研究中心。
提高臺灣地理學界水平的檔次,還表現孫師曾出席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聯合國製圖及測量遠東區會議、國際地理協會大會,大大提高中國地理學的國際地位,使我國地理學者能與聯合國教科文溝通。正如作者亦曾與聯合國食物與農業組織溝通,把中國14名珊瑚礁研究學者介紹刊登於其刊物《珊瑚礁研究學者》一書中。①又把《中國地理學者——吴尚時》孫師的好友刊登於IGV的地理學思想史組出版的《Geographers-Biobibleo-graphical Studies》Volume l3.Ed.C.J.Martin. 中。
2、重視地理教育
孫師不只提高地理學水平上,而且他毫不忽略地理知識的普及教育上。他幾次和作者通訊中,都談到他對地理教育的想法。有一次(第一次通訊),他寫道:
“籍悉隔别四五十年來師生狀况,至以爲慰,今日追憶,恍如隔世,吴師(指吴尚時)、吕師(指吕逸卿),先後辭世,英年凋謝,我們同深惋惜。吴師論文集(作者注:由作者寄往)全早巳收閲,均稱高水準的研究,你們尊師的一片心,亦從此可見。……此間只有伯中一人(作者注:指陳伯中,隨孫師去臺大地理系任教),亦曾出國進修,在臺大兼職。近年複寫成高中用之‘人文地理’四册國定本,亦博得好評。寫課本,雖然不是專著,但對下一輩的地理教育有深刻影響,不能説没有貢獻。”
……
“因同時擔任教育部國立編輯館之各級地理課本自編審主任委員(有小學至專科)先後凡三十年。自己也寫了課本三四十册,消磨了我不少時光。三年前,因體力已衰,乃辭去此職。”
從上信看來,孫師一到臺灣,即參加教育部工作,具體主管臺灣地理教材編寫和審定工作,直至老年退休爲止,即他在臺有一半時間從事編寫教科書工作,才能自説寫了30-40本之多。可見孫師把地理教育列爲與提高地理科學水平,處於並重的情况。並認這方面工作,是“不能説没有貢獻的”。這和本人是有同感,我一生在師大教學,也編過初中一年級自然地理,即以地理學(包括科研和地理教育)爲一生奮鬥的目標,也是不忘孫師教訓的一個方面!對國家,對人民,地理學知識是培養人們(尤其青少年)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至關主要的項目,决不容忽視。
七、孫師的地理科學思想
孫師一生的地理學學術思想,使餘一生受教者甚多,如專心發展地理科學,專心培養地理人才,宣傳和普及地理知識各方面都受孫師影響。我們雖隔别30—40年,但在人生道路上,不少相同之處,這顯然是受孫師影響,如少年時代的好游山水,賦詩咏懷,勤奮好學,終生以地理學爲職志,專心在師範院校教書,不願多作專門研究,以培養青年學者爲心。不少友人勸我申請科學院當“院土”,作者不爲心動。少年時國外C. B. Cressey (即美國葛德石教授)邀去Syracus大學任教(當講師),C1ark Univerity亦邀去讀博士生,亦不動心。即處境不佳,也不介意。我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失業,赴臺灣找出路,過臺灣海峽有詩雲:①
“一葉孤逢萬裏征,婆娑書劍感飄零,神州自是知人意,願與典墳共一生。”
此詩寄孫師呈正,即蒙函復雲:
“老弟詩有豪氣”,指此。
對餘寫的《中國珊瑚礁地貌研究》一書孫師也予好評,稱:
奉讀有關南海群礁之大著,至表振篤!蓋以爲此書不但是一巨著,而且必將成爲一‘名’著,而且是‘國際’名著,因其正觸及當前國際間一極棘手之問題也!謹先此道賀!
孫師與大陸學者“心連心”之感情,非同一般。上次去臺參加“海峽兩岸地形與環境教育研討會”(1997)時,蒙孫師在接見,請喫飯時,即詳詢大陸諸老,餘一一以告。他對大陸學者到臺訪問,都來拜訪他,雖素不相識,亦都來看他,言下稱贊不已。如説中大許學强訪他,可惜没有請許喫飯爲愧!可見友情之重焉。
最後,我認爲孫師的學術思想是以“地理學爲經世濟用之學”爲核心,爲他一生的經驗。孫師近年首倡的“應用地理”一事至爲重要。他呼吁地理界配合國際趨向及建設的需要,從事目前現實問題研究,並身體力行,在所内創設如“熱帶山坡地利用”、“河川流性研究”、“高山地理”等新課程,并親講授。近年本人提倡歷史地理學應與社會建設(如城市規劃、旅遊地理等)相結合,亦即吾師所首創的地理學應與現實問題相結合之意思一致者也。餘冀把地理學與人類學兩門科學和建設事業携手前進,亦因受教導影響者焉。
(曾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