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經濟地理》教學幾點改進意見



  魏清泉

  近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地理工作者活躍在國地規劃、區域規劃、城鎮規劃、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等有關區域發展和城鄉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地理“黄金時期”。然而,區域經濟地理的教學却遠遠落在實踐的後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許多大學的地理系的師生,至今還冷漠《中國經濟地理》(簡稱:中經。下同)這門課程。《中經》教學與經濟建設實際脱節,跟不上發展的形勢,引起了全國地理教育界的關注。爲此,1988年l0月在武漢專門召開了一次全國高等師範院校系統的《中經》教學研討會。

  一、實踐的回顧

  1966年以前,中國綜臺性大學地理系的經濟地理專業,  《中國自然地理》、《中經》、《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經濟地理》四門區域地理課程,俗稱爲“四大塊”。每門課程的課堂教學時數幾乎都在120小時以上,足見其地位之重要。七十年代初,各學校以這些課程是描述性、知識性爲由,差不多把“四大塊”都取消了。在某些高等師範院校中,這些課程甚至時有時無。經濟地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對中國和世界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甚少,區域地理的專靖大部及昭通部分;C2:開遠商業區:紅河、文山及思茅、西雙版納部分地區;C3:大理商業區:大理、保山、臨滄、德宏、怒江及麗江、迪慶、思茅、西雙版納部分地區。

  A7:西安商業區:西安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的全國性商業中心,它藉助於隴海、蘭新、蘭青、蘭包鐵路幹綫和地理位置鄰近的優勢,對陝、甘、青、寧及蒙西地區有較强的輻射力,可以形成一個一級商業區。

  B1:西安核心區:包括渭西地區,分三個三級商業區:分别以西安、成陽、錒川爲中心及其聚輻範圍。

  B2:西安商業區:包括 陝西大部。C1:寶鷄商業區:寶鷄及漢中、隴南、平凉部分地區;C2:漢中商業區:漢中大部和安康地區;C3:延安商業區、延安、榆林大部及慶陽小部。

  B3:蘭州商業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C1:蘭州核心區:蘭州、白銀、臨夏、定西、甘南全部或大部;C2:嘉峪關商業區:嘉峪關、酒泉及張掖、蒙西阿盟部分地區;C3:金昌商業區:金昌、武威及張掖、蒙西阿盟部分地區;C4:天水商業區:天水、隴南及平凉、慶陽龢寧夏固原部分地區;C5:西寧商業區:青海省大部;C6:銀川商業區:寧夏大部。

  A8:新疆、西藏和臺灣的區劃問題。新疆地域廣闊,商品流通也已達到一定的規模。但因區内尚無全國性的商業中心城市,又遠離其他全國性的商業中心城市,既不宜單獨劃爲一級商業區,也不宜劃入其他一級商業區中去,目前作爲一個發展中的一級商業區較爲合適。

  西藏商品流通規模不大,商業中心城市規模很小,遠離全國性商業中心城市,暫不劃入任何一個一級商業區,可作爲待發展的二級商業區看待。

  臺灣回歸祖國後,可以單獨成爲一級商業區。

  學業素養今不如昔。學生一旦工作時,需要補充大量的區域地理知識才能勝任。在社會的呼吁下,綜合性大學地理系後來又陸續恢復了《中經》和《世界經濟地理》等區域地理課程。

  《中經》在高等學校許多專業裏早已開設,基礎較好。近十年來,開設該課程的院校和專業不斷增多,其作用爲越來越多的部門所認識,教材建設也被重視起來了。華東師範大學等八所高等師範院校首先聯合編寫了《中經》試用教材。1983年出版後,又有同類教材和著作先後問世。課程内容,結構、研究方法有許多創新。

  據各地高等院校反映,  《中經》與其他區域經濟地理課程一樣,教學内容、方法欠科學性。這些課程本是學生喜歡的“熱門”。由於教學水平所致1),學完《中經》後,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地掌握一些地理現象,不能把握現象之問的有機聯繫和掌握中國經濟地理整體的系統知識。更難於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解决實際問題2)。1988年的中國經濟地理教學研討會一致認爲,  “中國經濟地理的理論和方法、學科的體系、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仍明顯落後於客觀形勢發展的要求,創新性不强,教學一般化的問題仍然存在,有待不斷努力。”3)

  《中經》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原因:

  1.重分佈現象描述,輕實際問題理論探討。任何一門科學的任務都是爲揭示其研究對象的運動規律。中國經濟地理是以研究中國生産布局規律(也有人認爲是研究中國經濟布局的規律,這裏暫不作討論)爲己任的,應揭示和闡明中國各種生産分佈現象的基本規律。作爲課程教學,應講解中國生産分佈現象形成、發展和變化的道理。可是經濟地理教學恰恰這一環節最爲薄弱。教學仍然停留在經濟發展和生産布局的因素、發展條件、分佈特點、地域差异等等具體事實的介紹和分析上。生産布局本來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工作,生産分佈受多種因素制約,布局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比如我國化學工業中乙烯工業布局,爲什麽目前的乙烯生産都會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合理性如何?今後可能發生什麽樣的改變?如果新建設一個年産30萬噸的乙烯生産基地,應該擺在華南或西南的哪一點上?這些都是極富吸引力的有關生産分佈的實際問題,可是在教學中難以有這些問題的理論探討。對啓發學生思維、培養他們最寶貴的我國經濟建設中實實在在有過的各種布局方案,也難以在教科書中發現。變化萬千的布局現象,在教學上却成了平淡無味的一堆資料。  

  2.重歷史發展過程,輕未來變化趨勢。區域經濟地理向來對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歷史極爲重視。在中國經濟地理總論中,有各個生産部門的發展歷史;在分佈中,有“歷史基礎”或“歷史過程”專門一節。這對於全面掌握經濟地理特徵,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有重要作用。但“歷史”歸歷史叙述,不聯繫現狀,與當前的建設問題脱節。對於未來的變化趨勢和發展規劃,缺少應有的論述。比如,各個生産基地以後可能發生什麽樣的變化,應如何調整生産分佈格局?各經濟區域、各省、市、區未來在全國勞動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應如何加强區際間的分工和協作?所有這些問題,在教學中很少論及,就是有時談到了,也是一觸即棄。不重視區域發展變化的未來,區域經濟地理研究就失去了意義。蘇聯經濟地理學教授IO·P·薩烏式金曾精闢地説過:“任何深入的國家研究,都會使科學家(或集體)作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長遠性的預測。没有謹慎或大膽的預測,國家地理著作就會大大失去魅力,因爲一幅没有目的性的真實照片會使人失望,實際上也無多大用處。”4)

  3.重部門,輕區域。《中經》教科書總論偏重於經濟部門的論述,以闡述區域特徵的分區部分,仍然以部門爲核心進一步深化。國家的生産整體布局構想、空間開發方式、經濟發展軸綫或重點發展區域等全國性的宏觀問題,在現行的結構系統中缺少應有的位置。如過去我國曾劃分六大協作區,而現在爲什麽采取梯度開發方式,按三大經濟地帶布局經濟?三大經濟地帶與經濟區劃的關系如何?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的區際關系怎樣?發展戰略的差异性、共同性又如何?我國層次不同的對外開放區域一一沿海開放地帶、對外開放區域、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特區等,地域結構和空間布局是否臺理?如何確定他們的職能和幅射範圍?這些影響重大的區際問題無法在現行的結構體系中加以闡述。

  二、課程設置的目的和要求

  因材施教,是基本教學原則。每一門課程,對於不同專業的作用不同,要求必然有所區别。  《中經》課程在我國的黨政幹部培養院校、財經院校.師範完校、綜合性大學和許多中等專業學校均有開設。由於專業性質和培養方向不同,開設經濟地理課程的目的和要求應有差别。

  對於經濟、貿易、黨政幹部培養、金融等非地理的許多其他專業,  《中經》的教學目的,是要學生瞭解國情,瞭解全國基本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經濟的基本狀况,掌握各地區經濟特徵,懂得生産布局的基本知識,爲他們各自的專業服務。因此,他們把《中經》作爲一門知性的基礎課程,列爲公共基礎課之一。

  高等師範院校地理專業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國家要求高等師範院校當前以培養中學教師爲主要目標。因此,師範院校的《中經》教學目的。是要求與學生牢固地掌握中國經濟地理的科學知識,懂得中國生産布局的基本發展變化規律,同時還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熟悉和掌握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獨立進行區域經濟地理分析和研究能力。在高等師範院校地理系,  《中經》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中,除了傳授中國經濟地理的科學知識外,還應結合講解中國經濟地理的教學方法和研究方法。

  綜合性大學地理系的經濟地理專業,以培養從事中國的區域規劃和城鄉規劃人才爲主要目標。《中經》教學目的是要求本專業的學生對中國的經濟地理面貌有深刻瞭解,掌握中國生産布局的基本規律,有從事中國的區域發展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實際技能。當然,這些要求不是《中經》、一門課程能够全部擔當的,但無疑與它有最直接的關系。因此,綜臺性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應該把《中經》列爲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從事生産布局、區域發展規劃實際能力的培養。

  由於各類學校不同專業設置課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各自對如何改進《中經》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也許會有些差别。

  三、加强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中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着手改進,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1.逐步由描述性的科學向應用性的科學發展。區域經濟地理學是由地方誌逐步發展起來,並獨立成爲能够解决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現實問題的學科。爲什麽長期改變不了地方誌那種純描述的性質,變成爲一門應用性,理論性很强的科學呢?其原因固然與區域經濟地理學科的理論薄弱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把區域研究僅僅看成是從不同領域獲取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的現象描述。時到現在,蘇聯地理學家C·B·卡列斯尼克院士還認爲:  “區域的研究是描述已定的國界,行政邊界和歷史一地理邊界内各區域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經濟。所涉及到的主要的一般性任務是在特定的區域内確定自然條件、人口和經濟之間明確的聯繫以及根據對這類聯繫的科學解釋作出不同水平的地理描述。”5)這種陳舊的觀念,窒息着區域經濟地理學的發展。因爲把區域研究僅僅看成是地理描述,自然就會把區域經濟地理著作當成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羅列,區域經濟地理的教學也只能是地理知識的傳授,結果必然會資料介紹多,理論分折少;重視描述體系的完善和描述能力的訓練,忽視對現實經濟建設没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科學就只能長期停留在現象的描述和現象聯繫原因的解釋上。

  《中經》屬於區域經濟地理學科之列,是區域性、綜合性很强的一門科學。區域性科學的生命力,在於對區域的深邃的瞭解,能够解决研究區域的具體問題。區域性科學只有結合具體區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才能得到順利的發展。綜合性科學的發展,更在於加强應用。否則就只能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已。

  逐步把《中經》由描述性向應用性的方向轉變,是革新中國經濟地理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所謂應用性,就是要結合中國建設的實際,解决中國經濟發展的布局問題。例如關於中國水資源的教學,我們不但要同學們知道中國水資源的數量、季節變化和地理分佈特徵、開發利用中的問題和合理利用的方式和途徑,還應該要求他們瞭解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綫路方案及其效益、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的不同建設方案及社會各界對樞紐工程的論争、黄河决堤的要害地段及其預防措施等現階段最關緊要的建設問題;不但要學生掌握中國水資源的一般知識,還要引導他們能思考和討論國家建設的大事。每當講解類似這些重大建設問題的時候,學生總會從不同的側面提出許多的問題要求解答,同時同學之間也會討論起來。這表明教學結合了當前的建設實際,就能够使學生跳出書本,激發起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强烈求知慾望和對實際問題探討的濃厚興趣。

  加强應用性,必須革新原來的教學内容,并且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國家建設的重大項目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對各個問題還要有一定深度的瞭解,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地采用以專題講授或論題研究形式爲主來開展教學。”6)

  2.改造課程結構體系。著名的蘇聯經濟地理學教學H·H·巴朗斯基7)倡導的國家和區域經濟地理特徵描述方案,對區域經濟地理學的發展曾有過重大的貢獻。後來該方案形成爲一種完整的描述體系。由於後人機械地對待描述方案,完整的描述體系反而成了束縛科研和教學的一種教條,使區域經濟地理教科書變得呆板、公式化。

  要使《中經》由描述性向應用性轉變,必須對傳統的課程結構體系作一番調整和改造。爲抛磚引玉,這裏擬出一個結構體系方案,以供討論。我們設想把課程繼續分爲緒論、總論和分區三大部分,緒論介紹研究對象、科學性質、任務、内容綱要和學習方法。總論以全國爲客體、分論以經濟區爲客體論述。考慮到我國尚未真正劃分經濟區,分區亦宜按行政區,即以省(市、區)爲單位進行論述。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全國和分區都屬“區域”,只是地域規模大小不同,故論述全國和分區的結構可以相同,涉及的内容和各區的詳略程度將會大不一樣。總論和分論各分爲六章:第一章,戰略地位,揭示全國在世界或分區在全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經濟結構,論述經濟搆成、各種比例關系、各區的基本部門和非基本部門;第三章,生産分佈,着重於生産基地布局、生産基地的形成、發展和變化趨勢;第四章,經濟核心和重點發展區域,着重論述城市、城鎮群、空間開發方式和重點發展區域;第五章,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論述交通運輸、水、電、環境治理設施以及它們的未來建設方案;第六章。發展趨勢預測,側重於分析未來地域分工和區際聯繫及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預測各個區域在國家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的變化,預測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變化。

  3.改進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區域劃分、區域比較、區域類型分析、製圖、歷史 分析、統計分析等方法,是中國經濟地理研究的傳統方法。研究方法比較陳舊,收集、整理資料的手段較爲落後,判斷、推理的方法比較簡單。傳統的研究方法需要進一步發展和現代化。比如,計量地理學在地理學中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計量地理學中大量使用的數學分析方法,在中國經濟地理的研究和教學中仍極爲罕見。同時,還要不斷吸收其他新的數據信息、又可以圖象化的地球衛星觀察、航空攝影、遥感測量等手段,目前在中國經濟地理的研究和教學中應用也不普遍。

  《中經》的教學,現在基本是以課堂知識傳授爲主。由於内容份量很大,一本教科書常常是五六十萬字,教師爲了把教材講完,常常不敢展開來講,不能對重點問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的問題。傳統的這種重傳授、輕啓發的教學方式,不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中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教師要精講,通過講課啓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思考問題。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也要改變滿堂“灌”的辦法,可以抓好課前預習、課後製圖等環節,在課堂上采用講解、討論、座談等方式進行教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