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開展農業區劃工作的一些問題
樑 溥
廣西在玉林進行農業自然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試點工作,領導十分重視,幹部非常積極,聲勢很大,鼓舞人心!會議論討已進行了十幾天,聽了各方面專家的報告,介紹了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的理論與經驗。學習理論爲了指導實踐,目前到了訂計劃、開展工作的階段。訂計劃首先要明確工作的目的性,研究什麽内容,采取什麽方法,然後才能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以便組織隊伍來完成。現在,我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談談個人的意見,不對之處請予指正。
一、關於工作的目的性問題
農業區劃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爲農業規劃服務的。六十年代大搞農業區劃,當時强調以糧爲綱,突出農田基本建設,現在叫做農業基本建設,就更全面了,“農田”與“農業”一字之差,内容已有所不同。七十年代在“以糧爲綱,全面發展,因地制宜,適當集中”的思想指導下,農業區劃工作内容也大大發展了,既要抓糧,又要抓農林牧副漁,還要抓農工商一條龍。這三方面的關系,有人比作飛機,糧食像飛機的主體,農林牧副漁和農工商一條龍像飛機的兩翼,没有翅膀是不能起飛的。
現在搞農業區劃首先爲調整布局服務。由於長期的破壞,農業已處於惡化中。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就談不上現代化,因此必須從調整布局着手,爲現代化創造條件。從目前的狀况到實現現代化,還有一個過程,不能一步登天,必須從近到遠。看不到遠就會迷失方向,但脱離實際,現代化就不能實現。
目前,全國、省(區)、縣各級都要調整布局,都要搞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但各級農業區劃要求和做法不盡相同,全國農業區劃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範圍内搞的,是戰略性、輪廓性的區劃,供中央一級領導調整布局參考的。縣一級直接指揮社、隊生産,有戰略性也有戰術性布局問題,要求落實到技術措施方面,是很具體的。省級農業區劃介於二者之間,上下聯繫,爲調整全省(區)農業布局服務的。
現在你們自治區的省地縣三級在玉林搞農業區劃試點工作,我想是有雙重的目的。一方面要搞出一個縣級農業區劃的樣板,以便總結經驗推廣到各縣。另一方面,也培訓一批農業區劃的研究人員,爲開展自治區的農業區劃工作創造條件。
二、關於農業區劃調查内容問題
農業區劃工作首先要分析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又要分析社會經濟條件。既要分析各個農業部門,又要研究各部門結合的農業結構。既要聯繫到農業技術措施,又要考慮到農産加工與農工商一條龍。這樣的内容十分龐大復雜,到底如何掌握呢?如何下手呢?這是開展工作中首先碰到的問題,也是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全國科學技術規劃第一項所提出的名稱叫做“農業自然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這樣提法實際上已解决了上述的問題。中央爲什麽要把自然資源與農業區劃二者並提呢?這不僅説明瞭農業自然資源調查的重要性,也説明瞭自然資源與農業區劃的密切關系。不摸清自然資源,農業區劃就流於空洞,因爲農業是利用生物過程(植物栽培與動物飼養)來進行再生産的。生物與環境是統一體,受自然規律所制約。當然農業是經濟的一個部門,也受經濟規律所制約,因而農業區劃既要分析自然條件,又要分析社會經濟條件。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但發展農業的方針也要“國家統一計劃與因地制宜相結合”,這就反映了既按經濟規律辦事、又要按自然規律辦事。
農業區劃有部門的、又有綜合的,但部門的區劃都各有獨立的名稱如作物區劃、林業區劃等等,因此,綜合農業區劃也可簡稱爲農業區劃。
三、綜合農業區劃研究對象與基本方法
綜合農業區劃也是分區劃片,但不是研究單一部門,而是研究各個農業部門的綜合結構。任何綜合農業區都是由農林牧副漁所搆成,這是它的一般性(共性),但每個綜合農業區都有自己的結構特點,這是它的特殊性(個性)。好像人的面孔都是由眼耳口鼻五官所搆成,但全世界四十億人口的面孔並不相同,可以區别出來。農業區的特殊性,是與區域條件特點密切結合的。所有地區的自然條件都是由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所組成,這是自然區的一般性(共性),但各個自然區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它的特殊性(個性)。人們利用和改造不同的地區條件發展農業生産,而形成不同的農業區,但農業區與自然區並不一樣。
綜合農業區劃研究農業的地域結構,各個農業區的地域結構都不一樣,這是它的特殊性。農業地城結構(區域特殊性)與經濟學研究的農業經濟結構和比例關系(普遍性)不是一樣,但有密切關系,這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有人問綜合農業區劃與部門區劃的關系怎麽樣?先搞綜合還是先搞部門呢?我認爲這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研究中可以結合進行,也可以先後進行。研究整體(綜合)可以分爲若干部分(部門),但部分必須還原爲整體才能認識其全貌,看它怎樣變化發展。好似研究一部機器(如汽車),可以拆爲零件來分析,認識更深入,但又必須合攏起來才能成爲機器,才能開動,在農業區劃工作中,分析方法和綜合方法(系統法)都要運用,最好結合起來。不分析部門,則綜合往往流於表面;但孤立分析部門,又會偏而不全。
四、玉林縣怎樣開展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工作
廣西在玉林搞試點工作,首先考慮縣級農業區劃。縣的要求,首先是能解决實際問題(有用),同時省(區)要求總結經驗,推廣應用(可行),因此提出了“有用可行”的原則。六十年代,東莞縣農業區劃就是這樣提法,1965年推廣到廣東省,1966年國家科委在東莞召開了全國農業區劃會議,總結了經驗,影響到全國。
縣級農業區劃比較具體,必須結合實際才能解决問題。玉林縣是個大縣,面積2677平方公里,人口107萬餘人,規模與東莞相當,但具體情况則不一樣。欒城縣面積(360平方公里)僅及玉林1/7,而華北大平原(欒城)與華南丘陵地(玉林)環境條件是完全兩樣的。農業區劃是研究因地制宜的,而研究重點也有因地制宜的必要性,不能千篇一律。欒城農田土壤調查深入細緻,但玉林山丘坡地超過全縣面積半數以上(耕地不到1/4),是應該農林並重的。
我初到玉林,情况很不熟識。根據粗略的野外觀察並對照材料,感到目前還是全縣百萬人口搞飯吃的局面。人多了,向山要糧,旱地開到了半山,廣種薄收,得不償失;向山要柴又破壞了天然植被,引起了土水流失,泥沙填滿水庫,淤高了河床,洪水就泛濫農田,這就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所謂自然生態系統,就是自然界的交互作用,相互制約,按自然規律發展的,你認識它可以利用它爲你服務,你違反它就會受到懲罰。
玉林位於六萬山和大容山之間,全縣土地可分六片,而又互相關系。①東北部爲大容山區,②西南部爲六萬山區,都是花崗岩形成的山地,土層深厚,年雨量千餘毫米,植被屬常緑闊葉林。③這兩塊山地的水源匯注於南流江,冲積而成玉林大平原,是全縣糧産的中心。兩塊山地,一片平原,合占全縣土地三分之二以上。④兩大山地之間,低陷成石南谷地平原,面積較小,但糧食較高産。⑤西北一角是紫色葉岩形成的崗坡地,比較乾旱,黄麻、甘蔗生長較好。⑥東南一角,砂頁岩低丘起伏,利用不多。各區資源條件下同,應有不同的利用。從全縣來看,絶大部分人力投到平原農田,搞糧食生産。平原勞動力已相對過剩,但廣大丘陵却很少利用,林業産值僅占農業總産值2%(畜牧産值也僅占5%),與資源極不相稱。今後應向林牧業發展,平原則搞科學種田,提高單位面積産量,剩餘勞動力可搞農産加工,農工商一條龍,增加農村收入和積累,才能促進農業的發展。
縣級農業區劃必須針對當地問題,分清主次,從目前看到長遠。調查資源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抓到關鍵問題,有的放失,重點使用力量。玉林縣目前農業生産結構不合理(1978年産值:農76%,林2%,牧5%,副12.3%,漁0.7%),同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源都不相稱。林業、果樹、經濟作物都有發展前途,糧食還有增産潜力,但絶不能亂伐亂墾、廣種薄收,破壞自然生態系統,所謂“越窮越墾,越墾越窮”,惡性循環,後果極爲嚴重。
資源調查是農業區劃的起點,但必須明確目的性,摸清家底是爲了充分利用,發展生産。過去的經驗,一般都分專業各自調查,各自寫個區劃報告。但也有教訓,各搞一套,“區劃”滿天飛,没有共同協作解决全縣和分區的突出問題。我的意見,應該吸收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最好根據當地的客觀實際先提出問題,各專業學科共同討論,明確調查的目的性,抓到關鍵,經過調查共同解决問題。譬如玉林要增産糧食,主要從平原着眼(還有山地林糧間種),首先是玉林大平原(其次是石南等小平原)如何才能穩産高産,這就需要土壤、水利、氣象、農業、畜牧、農機等專業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制定合理的方案。要發展用材林和經濟林,主要從山丘崗坡着眼,首先摸清各種用材和經濟林木的宜林地,分類分級評定。這就需要林業、果樹、能源和有關自然條件的專業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制定合理開發利用方案。
五、關干組織隊伍問題
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工作,是一種多學科多部門協作的科學研究,組織工作是極爲重要的。好像大兵團作戰一樣,首先要有一個作戰計劃,根據計劃來調配兵種(如步兵、砲兵、騎兵),有參謀、有指揮部,指揮各兵種聯合作戰,才能打勝仗。
組織科學協作不是“搞運動”,是一種深入細緻的工作。首先明確目的解决什麽問題,根據目的定出調查研究計劃。再根據計劃組織有關學科、部門協作,哪些學科起什麽作用,衡量輕重主次,要恰如其分。還要各個專業明確共同研究的目的,才能真正協作,否則各自爲戰也不能達到目的。
縣級農業區劃和資源調查的科學隊伍,有關的學科部門,專業很多,包括自然、技術、經濟各方面。根據過去的經驗,一般認爲農學與地學起骨幹作用。農學側重農業生産,地學側重地理環境,經濟地理和農業地理企圖把它綜合起來,過去提倡“農地結合搞農業區劃”就是這個道理,實踐證明也比較合適,但必須領導、專家、群衆三結合。
縣級的區劃隊伍,最好由縣委來掛帥,農、地結合當參謀,農業書記、縣長抓到底,貫徹領導、科技人員、群衆三結合,組織隊伍大協作。根據階段任務需要,專業隊員可以進進出出,但總領導和參謀則必須貫徹始終,一抓到底,這樣有利於不斷總結經驗,徹底解决生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