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懷樂昌縣歷史沿革


  樂昌境域,周以前屬揚州南地,春秋時屬百粵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平南粵,以曲江、湞陽、含洭隸屬桂陽郡,郡隸荊州,樂昌屬曲江縣地。後漢置始興(韶關)都尉,南朝宋轄曲江,樂昌境域仍隸始興郡曲江縣。宋泰豫元年(西元472年),改始興爲廣興,齊仍爲始興。《南齊書·地理志》記載,始興郡領:“曲江、桂陽、仁化、陽山、令階、含洭、靈溪、中宿、滇陽、始興”10縣。靈溪縣治即今樂昌長來鎮靈口壩遺址,齊時已從曲江縣地劃出,樂昌舊志無載。樑置東衡州,廢始興郡。樑天監七年(508),其時靈溪縣已廢,分曲江縣西北境與靈溪縣合置樑化縣。十七年(518),又將樑化縣分置平石縣。陳天嘉元年(560),復置東衡州。隋開皇九年(589),廢郡改東衡州爲韶州,十一年廢,入廣州。十二年廢平石縣入樑化縣,十八年(598),改樑化爲樂昌縣(一説以樂石、昌山得名,一説以陳朝陳霸先孫女“樂昌”公主而得名),隸屬韶州。北宋開寶五年(972),廢仁化縣入樂昌縣,北宋咸平三年(1000),復置仁化縣。南宋幹道二年(1166),分縣西南境置乳源縣,同時將縣西南依化鄉劃歸乳源縣。元朝,改革政區建置,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樂昌隸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明、清,樂昌隸屬韶州府,民國初廢府制,樂昌縣直屬廣東省。民國3年(1914),設嶺南道,樂昌隸屬嶺南道。民國9年廢道制,樂昌縣先後隸屬北江區善後公署,北江綏靖公署。民國25年撤銷綏靖公署,樂昌隸屬廣東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19日,樂昌解放。1950年1月,廣東省北江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專署)成立,樂昌縣隸屬北江專署。1952年12月9日,廣東粵北行政公署成立,樂昌隸屬粵北行政公署。是年,原乳源縣的梅花、秀水、雲岩、三溪和老坪石鎮、坪石鎮、羅家渡的部分地區以及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並入樂昌縣。1953年,土改工作結束後,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9個鄉仍劃歸乳源縣。1957年7月,韶邊瑤族自治縣成立。樂昌縣的必背、王茶、桂坑、楊溪劃歸韶邊瑤族自治縣。1958年9月,樂昌縣將韶邊瑤族自治縣和乳源縣劃入的桂頭、瑤山、大山、沙坪以及本縣等地組成:紅旗、桂頭、瑤山、廊田、坪石、黃圃、梅花、大山8個農村人民公社。1963年10月,將大橋、桂頭、遊溪、必背、東坪等5個公社劃歸乳源瑤族自治縣。從此,全縣分爲16個公社,2個鎮,162個大隊。1964年增設三溪公社,全縣爲17個公社2個鎮,161個大隊。1971年8月,五山公社中山大隊劃歸仁化縣。1977年增設羅家渡公社。1978年3月,增設兩江公社,全縣爲19個公社2個鎮,197個大隊。1983年11月,全縣19個公社和2個鎮,改設爲18個區公所和2個區級鎮人民政府。1986年冬,撤銷18個區公所,設置10個鎮和10個鄉建制。1993年8月,全縣設立鎮級建制,取消鄉級建制。1994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樂昌撤縣建市,樂昌成爲韶關市屬第一個縣級市。2000年之後,羅家渡、老坪石、河南三鎮先後撤銷並入梅花、坪石兩鎮,河南並入樂城鎮,改爲樂城街道辦事處。至此,樂昌市轄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95個村民委員會,1985個村民小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