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北宋歐陽修後裔在樂昌


  歐陽修,北宋(1007—1072年)“廬陵吉水(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甲科,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辭源》)。1995年《江西日報》發表題爲《吉安發現明清古村落近萬歐陽修後裔聚居於此》文中所述:“南昌消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後裔聚居的,保存一百五十多處明、清建築的古村落,最近在江西省吉安市西郊被發現”。由此可見,此説與《辭源》的記載是吻合的。

  粵北樂昌,也有一支從江西吉安南宋年間遷徙而來的歐陽修後裔,乃歐陽修派下第八世裔孫歐陽敏之長房歐陽永隆。

  歐陽永隆於南宋紹熙五年,出任韶州經歷,始居黃圃鎮東村。據《歐氏族譜序》雲:“今之樂昌歐氏,往者家長策(宜章長策),往之長策又嘗家吉水。”在黃圃東村歐氏始祖永隆公世録記載:“永隆,字茂芳,號桂峰,年廿二任韶州,始居東村,生於幹道九年(1173年)癸巳六月初四日寅時,歿於紹定四年(1231年)九月廿八日,葬於湖廣曹田南門坳。”從永隆公南宋至今廿九世,分佈於樂昌及湘南等地。尤其是清代康、幹、嘉盛世(1662—1820年),樂昌的歐陽修後裔可謂“人文蔚起,科甲聯登”之繁盛時期。進士有:歐鐘諧、歐堪善、歐相箴;舉人有:歐鴻庥、歐德槐、歐相安、歐種德(武舉)、歐榮(武舉)等;五貢有:歐鴻度、歐鴻儀、歐鐘逵、歐堪瞻、歐堪敞、歐煥舒、歐煥文、歐進哲、歐相倫等40餘人;增生、附生、庠生者200餘人,枚不勝舉。有“全榜皆歐(縣試),無一異姓,號稱歐半城,名揚樂邑”之稱(引自《歐氏族譜》)。然而,在樂昌歐陽氏中卻乙太僕寺少卿、翰林歐堪善以及知府歐煥舒爲歐氏家族之佼佼者。歐翰林在朝當官十餘年,秉公辦事,爲官清廉,“直節讜言,不阿權要。”常奉和幹隆皇帝吟詩作賦,學識淵博,至今仍有27首奉和詩作傳世。晚年主講韶陽、昌山書院,韶郡稱:“歐夫子”。著有《瀧涯詩集》三卷和《瀧涯四書文集》。

  在歐陽氏族譜《新建韶城樂邑歐氏太史第試館序》中有.“洎國朝分居市井,鍾龜峰之毓秀,映鳳嶂而揚輝;步蟾宮者益多,題雁塔者成衆。甚至翰苑掄才,不少仕途顯宦者……”記述了歐陽修後裔在樂昌的繁盛概況。民國十五年(1926年),大名縣知事、樂昌南灣街張昭芹撰《東村歐氏重修族譜序》中記述:“而其徙居邑城之一係,衣冠文物,固已昆耀南州,郎子孫之繁夥。邑人且號爲歐半城,則佳氣之蔥鬱可知已”,更進一步具體地記述了邑城這支歐氏後裔的顯赫概況。

  在邑城的歐陽修後裔中,尚有一位遊宦在外的知府——歐煥舒。幹隆四十二年、嘉慶十二年,他曾兩次回籍養病,期間先後在樂昌城內建造歐陽氏南、北兩座宗祠,在黃圃鎮東村建造歐陽氏宗祠。南祠、北祠已毀,但東村祠堂仍然保存完好;其莊重宏偉的佈局,三對長達五米的石柱結構以及獨特的建築工藝,在粵北民間祠堂建造中尚屬罕見的。體現了歐陽修後裔在樂昌留下的豐富文化遺産。

  邑城之歐陽氏,乃歐陽修派下第十三世祖歐陽明勳,從東村徙居白石鎮黃沙,爾後繁衍了黃沙十八村歐姓。明勳公第三子歐陽宗武始遷樂城,爲樂城歐陽氏之始祖。

  永隆公派下的樂昌歐陽修後裔分佈在:上東村、下東村、裏村、黃坭丘、樹山下、栗門、斑鳩寮、邊家店、朱家田、魚池嶺、長富江、馬頭嶺、黃皮塘、黃沙十八村、馬陣江、石坪、新秦、茶料、文洞、九峰墟、上下茅坪、蓮花崗、上叢、下竹林、樂城東方、水角、榴村以及宜章縣平和等40個自然村,逾7000餘人。

  歐陽氏,歷夏、商、周數十代,“出自姒姓越王無疆。子蹄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爲歐陽亭侯,遂以爲氏”(《辭源》)。至於“歐陽”與“歐”姓之典故,始於歐陽修玄孫歐陽光祖;“攝湖廣潭州宣慰司事,遭金亂,大振神武,奏捷奇勳,安定國家,鎮安社稷,天朝封以靈佑威顯歐王。後裔棄‘陽’從‘歐’,此其由也”(引自《歐陽氏族譜·光祖世録》)。歐陽光祖派下兩代之後,即歐陽修派下第八世祖敏公,由於朝野議論及宗族認爲單姓不妥,於是又恢復原復姓“歐陽”。

  現在爲什麽樂昌歐陽修後裔仍然沿用單姓呢?其一出於歷史原因所至;其二基於歷代祖業田産契約、證券不便更改;其三乃政府對戶籍、檔案、證件管理嚴格,不可隨意改動,故此歐陽修後裔之單姓仍然沿用至今。其祖源、譜中記載仍是歐陽氏復姓之史籍。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