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廊田樓下村門樓
樓下村鄧家位於廊田鎮南約4公里,村莊建築仍然保留古檏風格。現存門樓、古巷、祠堂頗多,其中“科第名家”、“奕世簪纓”、“文魁閣”等建築門樓別具一格,爲樂昌縣較有特色的古建築。
科第名家門樓
該樓位於村的東南方,東西通向,始建於明代。門前爲空曠曬穀坪,俗稱“江背坪”,索有“爲倉板泄氣水口,合族盛衰所關”之説(引自樓下村《鄧氏族譜》)。面闊4.3米,進深4.3米,門樓爲歇山式屋頂,樓脊中央飾有葫蘆形琉璃刹頂,瓦面是灰色板瓦覆蓋,殘存緑色琉璃瓦勾頭滴水,脊兩端飾有鰲魚頭吻獸。簷四角翹起,出異形斗拱(卷草紋透雕),轉角斗拱出二跳,爲異形拱,搆成裝飾,無功能作用。門樓正面是拱圈式磚砌巷門、高2.8米、寬1.9米。上部比下部稍寬3釐米,保留明代拱門的建造風格。
該門樓是樓下村鄧氏正中大門,是該村的主要門戶,清朝時曾遭火災,爾後又作過多次修葺,門額上原有“科第名家”匾額,即頌鄧氏世代名賢輩出之意。原匾在“文革”時已毀,現匾爲文革後重立的。
奕世簪纓巷門
該巷門位於“科第名家”門樓右側30米處,同一方向,通面寬3.2米,進深3.6米,拱圈式磚砌巷門。門高3米,寬2米,門樓脊頂有磚砌灰塑透雕,殘存板瓦覆蓋,因年久失修,瓦多墜落。已露梁架。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清初時作過修葺,據《鄧氏族譜》記載:“清幹隆年間,族中共領《族譜》56部,編爲:“科、第、名、家、奕、世、簪、纓”字號,每字計族譜七部。
文魁閣
樓下村的文魁閣有兩座,一座在該村西北方向的五福巷西端,亦是五福巷巷門,人們稱爲五福巷文魁閣。前有水塘,叫“圓明塘”,現存閣樓係用灰色板瓦和琉璃瓦覆蓋,歇山式屋頂。正脊中央置寶瓶刹,兩端飾鰲魚頭吻獸,四角起翹明顯,勾頭滴水是飾有蓮花紋樣的琉璃瓦。山墻處有排山溝滴,面闊3.15米,進深3.15米。拱圈式磚砌巷門,高3米,寬2.45米,內另置方形木門,門後通五福巷。門框上置二枚圓形木門簪,上飾八卦圖紋樣。正面簷下有一長方形視窗,視窗以上橫楷浮刻“文魁閣”。左側山墻中間開一拱圈式磚砌窗戶,下與民房相接。右側山墻和正面重簷處與民房結成一體。民房屋頂稍低於文魁閣2米左右。據《樂昌縣誌》載:“文魁閣在樓下村,明巫山縣知縣鄧大行建”。現存樓閣是清代建築,古雅端莊,現狀完美。
距五福巷文魁閣南約80米處又有一文魁閣,但比前一座規模大些。“文革”後作過重修。
此外,還有“積厚流芳”門樓,“水樓巷”等古建築,其建築形制與上述相仿。樓下村鄧姓始祖亨甫,自隋朝遷居樂邑,已有1300餘年之久,歷代名賢輩出。村南側昔稱“南背”之處,是一古墟鎮,稱爲“金錢落地”,遺址尚存。該村爲樂昌縣最大的自然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