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栖會談以後,《旺報》在2010年4月19、20兩日各分別以兩個版面對該次會談做了專題的報導。由於該會談討論的主題之一為「兩岸政治定位」。黃清龍社長爰請主辦單位之一的張亞中教授就大陸學者對於「一中三憲」主張的反應,撰文為記並饗讀者。
富士山頂上皚皚白雪,華藏寶殿內唱法誦經。四月初春,兩岸近四十位學術界的先進大德共聚佛光山日本本栖寺,就兩岸和平發展中的最重要兩個問題進行探討:一是一個中國與兩岸政治定位,二是未來兩岸和平協定應有的內容。在這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時,伴隨著裊裊法音,原本可以是劍拔弩張的立場爭辯,當下卻是陽春白雪般的轉念請益,本栖寺內迴盪著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促成這次會談的不是雙方的政府或白手套,而是一群心懸兩岸和平發展的學者與高僧大德,基於民族情懷,盼集思探索可能促成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的線頭。
沒有共識的政治定位很難建立真正的互信。從歷史來看,1993年的辜汪會談能夠圓滿,是因為有1992年雙方各自口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結論,這結論後來被概括為「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這項共識使兩岸得以展開迄今為止的各項事務性協議。然而此一定位能否延用到兩岸的政治性協議中呢?
一中各表很難成為兩岸政治基礎
在這次的本栖會談中,此一問題成為討論的重點,而其結論是很顯然的。大陸最資深的許世銓先生即明確指出,一中各表無法成為兩岸的政治談判的共識;這不只是因為一中各表曾被惡意地表述為其他意思,也是因為一中各表並不能為兩岸找到共同的政治基礎。他直言,和平發展的過程,對大陸而言乃是「過程為了目的」,可是台灣卻是「過程決定目的」。大陸方面認為如果兩岸想要從事務性協議進入政治談判,尋找「一中同表」的方式,乃是一個無從迴避的課題。
然而如何在兩岸如此敏感的議題中,找到能為藍綠紅各方都「可能」接受的表述方式,就成了一大難題。也以此,「一中三憲」的說法成為本栖會談中受到矚目的一個說法,乃具有了特殊意義。
對絕大多數的讀者而言,可能都不太了解到底甚麼是「一中三憲」。請容做一個簡單解說。一中三憲乃是兩岸統合學會提出的兩岸定位與目標主張,主要基於對兩岸現狀的「主權、治權、權力」三個基本認知。第一:兩岸現行的憲法都是一中憲法,其主權與領土宣示所及的範圍重疊;第二:目前兩岸各自在其憲政秩序下行使互不隸屬的治權;第三:兩岸目前在物質的權力上,的確處於不對稱的狀態,大陸在國際上各方面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兩岸有形國力的差距也在加大之中,不過台灣在某些軟權力上,當然也有著一定的優勢。
在上述的事實現狀認知下,我們認為主張「整個中國」乃是由兩岸共同組成,其主權屬於兩岸人民所共有與共享,而兩岸則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平等(但不對稱)之憲政秩序主體,未來用兩岸共同體的方式來建立框架,推動和平發展的路徑。
對現狀要有共識,對未來的走向也必須要有共識,才真正能夠保證兩岸和平發展。我們主張兩岸從簽訂和平協定開始,就透過種種對憲法具有拘束力的協議或是共同體的建構,來逐步搭建起一個框架,而我們就把此一框架稱之為「第三憲」。第三憲並不一定要是一本成文憲法,它可以是與現行兩岸的兩部憲法一起,來共同維繫整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並保障兩岸人民都能共享中國的主權,共同來治理整個中國的一個橋樑式的法律架構。至於未來兩岸是否要逐步讓這第三憲取代原有的兩憲,以成為一個「一中一憲」的中國,則可以視在「一中三憲」的框架下之統合過程而定。換言之,這也就既保障了兩岸和平發展的過程,也為兩岸走向統一的目的,開闢了一條具體的道路。
就這次本栖會談的過程來看,台灣與會者大致都同意,一中三憲的主張基本上可以保障台灣的利益,若能在此框架下,台灣將可以完整地維持現狀,並通過共同治理中國來為台灣打開一條經略大中華的道路。當然,這樣的主張會斷絕了台獨的道路,因此鐵桿台獨或者會誓死反對,可是除此之外,如果從台灣跳脫邊緣化的生存戰略來看,應該都會知道這乃是一種最理性的選擇。然而大陸方面會怎麼看這個概念?
以「整個中國」概念「同表一中」
如果我們的理解與記錄沒錯的話,就「整個中國」這個概念而言,大陸目前的新三句,早已經轉成了大陸與台灣同屬中國的表述,而雖然新三句中並未納入主權共有與共享的說法,但這次會議許多大陸的與會者,都已經有了雷同的表述。這表示如果依照「整個中國」的概念來「同表一中」,問題應該是不大的。關於「第三憲」的部分,大陸也有學者清楚表示沒有問題,北京也多次說過,國歌、國號都可以談。其中唯一還有不同意見的是,大陸還無法拿定主意,是否要承認兩岸為平等的憲政秩序主體這一點。
其實大陸這樣的態度也可以理解,由於一中三憲這個概念,意味著要把國家和憲法這兩個概念某種程度地脫鉤,把主權與治權的關係釐清,這和許多人的常識是有些衝突的。然而我們也看到了,大陸的一些傑出的法政學者,對這點已經越來越能有同情的理解了。比如說王振民教授認為可以對於中華民國憲法做為一個「憲法性的文件」來思考研究;黃嘉樹教授早先已經提出了「兩岸是一個中國之下互不隸屬的兩個法政系統」的說法;劉國深教授「國家球體理論」也提到了「背靠背」的關係,以及兩岸共同治理中國的說法,如果拿這些說法與一中三憲相對照,相信任何讀者都可以感受出其中所存在的對話空間。因此我們相信,一中三憲的主張應該相當程度地拓寬了兩岸政治對話的空間。
其實從情境說,凡是在本栖會談現場的人,應當都會清楚地感受到,大陸方面處理一中各表與一中三憲這兩個主張,其氣氛與措詞都是明顯不同的。特別是當大陸涉台的重要智囊都紛紛表示對一中各表的排斥態度,卻又相當鄭重地討論著一中三憲的構想時,其抑揚之間所透露的訊息,也許就不必我們辭費了吧!
如果說「一中同表」乃是台灣無可迴避的事的話,大家何妨考慮一下,就以一中三憲為第一塊磚,好讓我們一齊鋪平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道!
(張亞中)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