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與心靈對話

  鷄足山的美,清新秀麗的美,檏素的美。在我眼中,這裏就是天堂,心靈的避風港,我們靈魂的故鄉。

  無須過多的筆墨,只管在山中游走,眼前,脚下,頭頂,處處抒寫詩情畫意。即便是像現在這樣拄着木棍走在小路上,也有一種興意盎然。走入了大山的懷抱,胸間自然涌出一股開朗和豁達。

  山中有緑意,也有一抹枯黄,扺着冬的凛冽,藴藏着厚積薄發的力量。此刻,心中不禁又滿懷感恩,感謝鷄足山帶給我種種的經歷,感謝這座大山的無私與奉獻。

  一縷陽光,透過稀稀疏疏的縫隙在樹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我坐在一塊岩石前,就這樣静静地觀望、聆聽,仿佛一顆流浪的心,找到了一個可以歇心的地方。

  側耳傾聽,四周有小蚱蜢跳躍的聲音,有螢鶯的悠揚歌聲,有小松鼠的毛髮摩擦聲,還有風吹葉片的沙沙聲。 

  歸期將近,心却充滿不舍,這一刻才驚訝地發覺,不知何時,鷄足山與光明寺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了。

  不遠處,山間的小路上,明欣居士下山的身影漸漸遠去。我知道,她的肩頭上那空空的背簍,兩三個小時後便會裝得滿滿當當,連同她的心,她的熱情,一並供養。

  又見德熾三兄弟邁着輕快的脚步走向建設辦,來上課了,手中的書本晃呀晃,像一只只欲飛的小鳥,笑得一臉燦爛。

  我再次被那純真的目光感染,雙手合十,微笑。

  “你們是要走了嗎?”德熱問我,“是常樂師告訴我的。”

  “恩,就快了。“我點點頭,説話的時候,鼻子忽然有些酸楚。

  “好好學習,下次我來,再念《敕勒歌》給我聽吧!”我一邊説,一邊從口袋裏取出一個本子,采集着一些漂亮的樹葉、花瓣,準備帶回故鄉做紀念。

  “那是什麽時候?”德仁蹲下身,也學着我的樣子,挑選一些漂亮葉子送我。

  “恩……”一抬頭,遇上他那清澈的目光,我忽然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是啊,我會何時再來呢?還没有離開,心中便填滿了濃濃的眷戀。

  心中勾畫着“下一次”,再來行法、朝山,驀地發覺,在無常變化之中,又怎能確定得了?緣聚緣散,生命在呼吸間,這實在很殘酷。很可悲,誰也無法料定自己可以看到隔日黎明時昇起的驕陽。

  活在當下,隨緣念佛。所有的念頭與執着都隨風去吧!

  或許,唯有了知生死輪逥苦,看破、放下,依仗佛力加持,才能持有一種“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魄力與信念,一顆心向往着極樂世界,不能停止,不能回頭。

  來不及等我的答案,三兄弟的身影越走越遠,我默默地注視着,心中祈願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而我自己,此刻也正在路上,偶然的機緣,懷着崇敬與傾慕的心而來朝山,不久後,我又將載着希望、熱誠與一種態度悄悄折返。

  走回静陽庵的路上,一個疑問久久縈繞在心頭:大山給予我的,有太多太多,感恩之心溢於言表,而我回報大山的,又會是什麽?

  正想着,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一位常住居士在山門前冲我招手,殿堂要唸誦《藥師經》,讓我一起參加。

  我笑着點點頭,抛開心中的妄想雜念,此刻,就讓我的身心完全清净下來,融入一個别樣的世界。

  走進大殿,發覺尼師們早已準備好,兩旁的居士也捧着經書即將開始誦經。引磬敲響,我站在一角,捧着《藥師經》讀誦起來。

  經文雖然有些長,但文字大多是易讀易念的,可以跟讀下來。不過,由於師父們唸誦得很嫻熟,甚至很多尼師都已背誦下來,對於不常唸誦的我而言,則顯得有些吃力。經常有跟不上、斷句的時候,每當這時,抬眼望着四周,看到大家讀那麽虔誠認真,心中便感覺很沮喪,又很慚愧。看來,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呀!

  誦經完畢時,已過1個小時。走出大殿,我暗自下决心,以後一定按時做早晚功課,專心念佛,以及《藥師經》、《佛説阿彌陀經》,我也想像尼師們一樣背誦下來,才不枉稱爲一名真學佛人。

  這天夜裏,天凉了許多,初冬的寒意越來越濃重,一時恍惚有種回到北方的錯覺。我披着棉衣走出去,準備歸還向銘鼎師借來的《藥師經》。

  經文中有一些生僻的繁體字不認得,一時有些泄氣,生怕念錯字造下惡業。於是便想要歸還經書,以後再找機會學習。

  路過一扇小窗,我看到徑行道中居士正在行法念佛,一位上了年紀的常住居士站在門外傳遞着紙條,她的衣衫單薄,衣角隨風摇擺着。

  “您多穿點吧!”我走上前説道。

  “没關係,走動一下就暖和了。”老居士笑了笑。

  她見到我手中捧着《藥師經》,便對我説;,“這部經很好,很好!”

  “恩,我正在學着讀,只是有些繁體字還不認得。”我有些慚愧地説。

  “噢,這好辦!”老居士轉身走向寮房,遠遠地飄來一句“你等一下。”

  很快,老居士走出門外,手中拿來一個小書本,紅色膠皮的封面,有些發舊,不過却保存得很好。

  “這本《佛教大辭典》很好用,遇到生僻字就查一查,給,你收着吧!”老居士説着,把辭典送給了我。

  “這……可是您還需要呀!”我正要委婉地謝絶。

  “姑娘,你留下吧,好好學佛,年輕人能有心學佛,很不容易呀!”老居士稱贊着,反倒讓我更覺得羞愧。

  和老居士道别後,我没有去見銘鼎師,而是返回屋中,將原本要還的經書又恭敬地打開,對照查找其中幾個難認的字。

  學習就在當下,老居士不正是我的榜樣麽!看到她在書本中清晰地標注着圈圈框框,我仿佛看到她在無數個夜晚挑燈夜讀的情景。

  如此細緻的標注,一定是經過無數次學習才有的啊!

  不能再給自己找懶散、推脱的理由和藉口了,“趕快學習吧!爲了成就自己,也爲了衆生解脱。”我對自己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