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鷄足山的日子,或者會覺得平淡,但是就在這平淡中,生活似乎變得愜意悠閒,時間也似乎變得漫長,一日如同百年。
假如閉上眼睛,似乎就可以感覺出來,時間如同一條浸潤着暖意的河流,可以聽見時間流動的聲音。有些時候,看得見時間,聽得到時間,或許就能理解生命的真諦。
如今,我們即將走出寺院,回到忙碌的生活中去,這一刻才體驗到這份繁忙中,充滿安閒和禮樂,身心洗磨是多麽難遇難求。
一個人若能在繁忙時,截斷奔馳不停的種種妄想和由此而來的倉促妄想,時時觀照内心,做事時,保持了然清明的狀態, 一項一項地專注做到位。這便能校驗出真修行的功夫吧!
即將啓程的下午,我和幾個伙伴來到光明寺盤陀石,與聞佛師話别。
盤陀石一如它往日的幽静,遠遠地,看見聞佛師坐在椅子上休息,又聽到他呼唤野兔小白的聲音。
我心中不禁一顫,心想着就要走了,不知何日再相見,還真不是滋味。
我們恭恭敬敬地走到師父的身邊,頂禮坐下。聞佛師親切地做了一番有關於念佛的開示:
“念佛,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安心的問題。我們學習《往生論》也好,什麽也好,就是一個安心問題,净土法門的一個主要教育就是除疑、生信、安心,這個安心實際對我們來説十分地簡單。“
“怎樣才能安心呢?”我問。
“實際念佛就安心,隨順佛力也就是安心,隨順佛願也就是安心,唯佛是念是安心的最直接、最直白的一個方式,不需要太多的啰嗦。如果我們習慣於唯佛是念,念佛,念佛願,念佛相好光明,念佛不可思議的清净威德,我們要念這個就没有不安心的。但是我們念業習啊,念他人的説法啊,念自己的種種思維習慣啊,我們一念這個就會不安,就會迷失,就會挣扎。”
聞佛師的話,讓我有片刻的思索,我很想擁有這樣的狀態,可是一時又難以尋找到獲得安心的方法。
聞佛師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慮,解釋説:“安心的方法不復雜,要憶佛念佛——憶佛相好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憶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樣的廣大勸慰;憶隨順法性無得無失,一切衆生性德本具,無需增减,非内尋非外得,但以清净稱名即得安心。在稱名之外别無得失,我們心裏就踏實;若是在稱名之外又想得到個什麽或者怕失去個什麽,那就會有不安的一個相續。”
接着,聞佛師又細細叮嚀,讓我們好好念佛,孝順父母,干好工作事業,服務社會大衆。我們仔細地聆聽,歡歡喜喜,一字一句,記在心中。
早就聽聞佛師父寫的一手好字,快要下山了,我和同伴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師父給我們提一幅字。
師父想了幾秒鐘,點點頭,讓身旁的恩寂師取來一塊寫毛筆字用的白布,鋪在茶幾上,師父起身,恩寂師研墨。
盤陀石上清風徐來,宣紙展開,整齊地鋪在白布上。我們幾人拿出手機,壓住紙的四角。師父提起筆,説道:“寫些什麽呢?”
我們幾個相互看看,一位同伴説;“師父,我媽媽喜歡念佛,我想給我媽媽求一幅字。”
師父望瞭望遠遠的青山,若有所思,俯身寫下“念佛大安”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筆力遒勁,圓潤飽滿,不帶稜角,氣韵生動。
渾厚的字體,透着一抹看破世事的灑脱,添了幾分圓融與慈悲。四個大字躍於紙上。左側落款:聞佛聞佛。撂筆後,又取出印章,在名字的旁邊蓋好。
另一同伴也上前,小心地問:“師父,您能給我寫一幅嗎?”師父笑笑,你想要給你寫什麽?同伴説;“師父就根據我的法名寫吧!”師父點點頭,再次提筆,寫下了十二個大字“了無所了真了,净無所净真净”,這兩句話裏巧妙地道出了其中暗藏了這位同伴的法名“了净”二字。同伴高興地趴在地上,不住的給師父頂禮。師父真是慈悲,有求必應!
我們歡喜地拜謝師父,小心地晾着這珍貴的墨寶。
寫完字,我們同師父一起下到建設辦的客堂。
臨别時,聞佛師起身走了幾步,笑呵呵地問:“你們想要個什麽禮物?”
我半開玩笑地回答:“師父,我們想請您佛堂上供的這三尊緬甸玉佛。”
這原本是句玩笑話,未料到師父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我忽然一愣,有些喫驚。不久前曾聽常樂師説過,白玉玉佛已在建設辦的佛堂供奉多年,那該是多麽寶貴啊!
一眨眼的功夫,聞佛師叫侍者取來幾條白色、黄色和紅色和緑色的哈達,師父親自動手,幫我們包起玉佛。聞佛師包得很仔細,口中念念有詞,或許是在念咒加持我們吧!
我們忙起身謝師父,接過玉佛。這禮物沉甸甸的,感動盪漾在心裏。
“這些也送給你們!”還没緩過神來,師父讓侍者又從裏屋取來幾條水晶念珠贈予我們。
“太漂亮了!”我們受寵若驚,108顆水晶念珠,晶瑩剔透,一時竟看呆了。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内外明徹。”
此時,聞佛法師坐在建設辦的小客堂中間,慈祥、莊嚴、從容。
兩旁坐着的幾位師父和藹可親地看着我們,我和同伴們拜過師父,準備離去。
師父再次叮囑:“祝你們一路順風,回去給你們的父母和家人問好。”
“阿彌陀佛,聞佛師,請您保重身體!”我頂禮答謝。
臨行前,聞佛師善意地提醒我們,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要做——舍戒。
由於工作與生活的原因,我們下山後再持戒多有不便,這就需要舍掉非家八戒。
印度《戒律略論》中記載:在家人或出家僧人,在遇到很嚴重的違緣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舍戒。
戒體就像一個如意寶,人們在遇到天灾人禍等大灾難時,總是把如意寶送到一個安全地方保存妥當,待灾難過去後再重新取出使用,否則如意寶也就會被毁壞。
同樣,在遇到極大違緣時,也應好好把戒體存放起來。無法繼續持戒時,可以舍戒。如理如法地舍戒没有過失,條件具足可再次受戒而得戒體。但决不可輕易舍戒,今日舍戒,明日受戒,再舍再受,這樣如同兒戲。
情非得已,只能暫時舍棄了。
建設辦佛堂,善行師威儀而坐,正眼垂簾,我和同伴們恭敬地跪在佛前,準備舍戒。
“尊者們,請僧團憶持(記住)我舍棄學處,我舍棄白衣離家(修行)的生活……”善行師爲我們做了舍戒儀式。
舍戒的過程中,善行師唸誦了許多巴利語還是咒語,聽不太懂。善行師念一句,我們逐句跟讀。大約半小時後,舍戒儀式結束,衆人頂禮、合十。
建設辦門外,馬幫的人已等待多時。待我們步出大門,他們便將行李搬上馬背。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别光明寺的師父以及建設辦的幾位居士,在大家的目送下緩緩朝山下走去。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