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吳釗燮:希望兩岸重新出發
台灣的大選已經結束,但僵持多時的兩岸關係仍沒有明顯改善的跡象。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台灣新政府將如何處理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依然備受關注。為此,本刊記者訪台期間,特別專訪了台灣前總統府副秘書長、新任陸委會主任委員吳釗燮先生。
台灣釋出的善意及效果
羅祥喜(以下简称羅):非常感謝您接受本刊專訪。在此能否請您先談一下對三二○或五二○以來的兩岸關係?您怎樣看待大陸的“五一七”聲明?對於其中的“七個願景”有何評價?
吳釗燮(以下简称吳):陳水扁先生競選連任,特別是從五二○開始,兩岸關係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陳水扁先生在就職演說中有幾個新的提法,對中國大陸來說是非常大的善意的釋放,我們希望這些善意的釋放有助於兩岸關係的開展。比如,他第一次提到對於中國大陸為甚麼會如此堅持一中原則表示理解,以前從來沒有提過這種話。當然,我們是基於對中國大陸這麼多年來的政策以及一般民間交流所得到的瞭解。我們也希望,在這種對中國大陸的瞭解以及堅持之下,希望中國大陸理解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發展的強烈意願。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善意的釋放是“兩岸未來不排除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對於兩岸關係來說,這等於是開了一道大門:就兩岸未來的解決方式,以前台灣曾提出過幾個模式,包括政治統合、未來一中,在李登輝先生時代曾有一中兩府、一中兩席、一國兩治等說法;陳水扁先生此次就職演說裡面最大的一個善意釋放就是,祇要台灣人民同意,未來不排除跟中國大陸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這等於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談、都可以討論。這等於是對中國大陸這麼多年來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一直堅持的原則立場,作了一個很善意的回應。
我們也注意到,兩岸關係似乎並沒有因為五二○演說中善意的釋放而變得比較和緩,或者變得比較好。最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當然是在台灣的大選過程中,兩岸累積了一些誤解,這些誤解似乎沒有因為五二○演說而有所緩和;第二,台灣接下來馬上又要進行立委選舉,美國接下來也要進行總統選舉,中國大陸似乎沒有準備在這兩個選舉之前,調整政策。
留意到五一七聲明的新提法
大陸方面,五月十七日發表“五一七”聲明,五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三十日分別有個記者會。“五一七”聲明的前半段是非常強硬的對台灣的批判,而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聲音非常強烈,強調台灣做甚麼都要以一個中國為基礎,這幾乎抹殺了所有兩岸想要開展的機會。但是“五一七”聲明裡面也的確提到一些相當有趣的新概念,雖然有些概念在過去的江八點裡面也提過,但是“五一七”聲明的確有一些我認為還可以繼續探討的概念。比如說,聲明提到,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平等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其中,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個概念,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聽過中國大陸方面有關台灣的正式對外聲明中提到過,這是一個可以讓雙方的軍事敵對狀態往下降的好概念。此外,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的提法也是新的,而且我覺得似乎是在回應陳水扁先生二月三日所提出來的和平穩定互動架構這個概念。兩岸如果可以就這些共同的、有交集的概念坐下來好好談的話,我相信對兩岸關係是有幫助的。
但我覺得很可惜的是,“五一七”聲明中後面所提出來的這些概念,卻被前面很強硬的談話所加諸台灣的很多條件所抹殺。我們希望兩岸能夠就一些實質的項目、有興趣的項目,坐下來談。這些會談當然會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正面實質的幫助,這既符合台灣的利益,也符合中國大陸的利益。
台灣的政經發展需有緩和的兩岸關係環境
羅:在台灣現政府的各項施政之中,兩岸關係處於甚麼樣的位階?其優先次序或輕重緩急的次序如何?台灣是真想改善兩岸關係,還是祇想使兩岸緊張的關係有所緩和?
吳:陳水扁先生五二○就職演講,鋪陳的是未來四年的施政藍圖,其中兩岸關係佔用了重要的篇幅。從此也可以看到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的優先順序在哪裡,它的優先順序的確是很高的。
我們未來四年的施政,有其內政的需要,比如說民主的鞏固、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繁榮等,但是這些都互相牽扯到兩岸關係,都需要一個相當良好的兩岸關係環境。因此,從五二○之後,我們政府都非常努力的在營造一個和緩的兩岸關係環境,雖然我們的努力似乎還沒有達到一個很確切、很明顯的結果。
我們認為,如果台灣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在營造兩岸關係比較和緩化的努力,能夠有這麼一點點效果的話,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們也會繼續朝這方面努力。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或者未來政治體制或民主品質的鞏固、民主體制的改造,當然必須是在一個和緩的兩岸關係環境之下,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展。我們也希望,兩岸這些年來因為交流所衍生的問題,能夠透過協商來解決。
我們在台灣進行憲政改造的過程之中,也注意到可能會引起兩岸誤解的這個部分。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方面的努力,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台灣有一個比較健全的政治經濟發展。所以你問我,到底兩岸關係的位階在哪裡,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兩岸關係的位階非常高。
營造和緩兩岸關係希望兩邊坐下來談
羅:近一個時期以來,無論是陳水扁先生還是陸委會的有關兩岸關係談話,都顯得比較低調,甚至釋放了一些被外界認為是善意的談話或主張。但是剛才您也提到,這些主張好像都未能促進兩岸關係有根本性的改變,兩岸關係依舊僵持。我也注意到您不久前表示,未來還會繼續釋放善意,有哪些具體的措施或構想?我認為,現在問題的癥結還是卡在一中問題上,台灣有沒有可能在一中問題上作出某種形式的彈性處理?如果這個問題能夠作出比較好的處理,兩岸功能性或事務性的問題,都可能迎刃而解。
吳:五二○之後,坦白講,陸委會是相當努力了。你也可以從各種報導看到,我們營造的就是比較和緩的兩岸關係,希望兩邊能夠坐下來談。我們目前所釋放出來的政策,包括文敎經貿方面多種措施。我們希望在台灣法規能夠配合的情況之下,或者我們能夠調整我們的法規來適應新的政策之下,陸續推出一些新的開放項目,希望這樣可以讓大陸方面對台灣慢慢建立一點信心;就相關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跟中國大陸能夠坐下來談。
你剛剛提到的一個中國問題,對中國大陸來講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可是對台灣也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台灣這邊是不會去拒絕談論任何議題的,經貿議題、實質議題、文敎交流議題,我們都願意談。因為這些談的結果是對兩岸互利有好處的,對兩岸建構一個合作的關係有好處的。我願意鄭重指出,我們是甚麼議題都可以談,甚至是一個中國這個東西,我們都願意談;但是沒有談之前就要台灣接受,這是很困難的。
這一陣子以來,我希望創造一個比較模糊性的空間,讓兩岸都能夠接受。到目前為止,我所提出來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回到二○○○年到二○○二年那一陣子錢其琛先生所提出來的有關兩岸三通的談話,以這些談話創造出一個模糊性空間,讓兩岸能夠順利坐上談判桌。我認為,如果有一個模糊性空間的話,兩岸都可以宣稱勝利,而不必要對方去接受幾乎可以確定對方無法接受的條件。但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可惜的是,六月三十日的回應,中國大陸所提出來的這些等於在錢其琛先生原來所講的話又加上了一些框架在上面,使得原來我所希望努力去促成的一個模糊性空間,讓原來雙方都可以宣稱勝利的機會,又給抹殺掉了。
錢其琛先生在二○○○年八月二十四日說,實現三通不一定要堅持政治問題;二○○一年一月五日提到,如果三通當作經濟議題,可以不談政治;二○○二年十月六日,再度說,不是說要承認一個中國才能三通,而且他也說到,三通不是政治談判,是經濟議題。所以如果我們把錢其琛先生說的這些話,當作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一個彈性的空間的話,兩岸坐上談判桌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至於主權議題的解決,我認為兩岸如果能在比較好的環境之下去談,可能會有比較正面的意義。如果彼此在毫無信任的狀況之下,連經貿議題、實質議題都沒有進行談判的情況之下,馬上就討論政治性議題,我可以預見,當場是不歡而散。所以我們這邊努力在處理的,就是希望兩岸能夠就一些實質的議題、經貿的議題、法律的議題,或者是其他因為交流而衍生的議題,能夠坐下來談,達成協議;然後從這些協議之中,讓兩岸能夠一步一步的進入一種合作的關係。在這種兩岸都能合作的環境之下,我想去討論政治議題的解決,是比較有幫助的。這是我們政府努力的方向。
台灣從釋放善意開始,希望兩岸重新出發
羅:外界的印象,陳水扁先生有關兩岸關係言論常常是前後不一,從二○○○年提出“四不一沒有”及後來的“統合論”,到後來提出台灣要走自己的路、一邊一國、制憲,以及現在改稱憲改工程等,再到現在提出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前後的不一致性相當明顯,並因此增添了兩岸的不信任感,往往使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對此您怎麼看?
吳:我解釋一下。二○○二年之後我就到總統府上班,所以總統府裡面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前因後果我非常清楚。有些人認為陳水扁先生變來變去,根本不可信,覺得他在破壞兩岸關係。事實上從二○○○年五月二十日,一直到二○○二年的七月前,他不斷釋放出善意,主張希望兩岸坐下來好好的談。但是,這些構想提出來後,大陸方面並沒有回應。我們看到的卻是大陸對台灣的打壓,例如諾魯事件,這才是造成政策變化的原因。
我要講的意思是說,二○○二年中以來到二○○四年兩岸的這種不確定,或者說不穩定,或者說不友好的關係,對台灣來說不好,對大陸來說也不好。所以我是很希望,在二千零四年大選完之後,兩岸重新再來過一次。我們希望能夠像二千年的時候一樣從釋放善意開始,希望中國大陸對於台灣善意的釋放,能夠有一個正面的回應。我相信從國際上的反應來看,你可以體會到國際上一些人也瞭解台灣的處境,也願意站在台灣這邊,協助台灣跟中國大陸恢復對話。我認為,美國最近給予中國大陸所提到的這些話,是值得中國大陸領導人深思的。
羅:我也留意到,近期以來,無論是陳水扁先生還是陸委會,都試圖從釋放善意開始,慢慢改善兩岸關係。我擔心的是,陳水扁先生會不會像過去一樣,在某個情況下,因為某些言論,把好不容易緩和的關係完全反轉,把前面的努力都推翻呢?
吳:你這個觀察很好。就是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這邊在努力釋放善意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最近中國大陸怎麼講台灣?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很重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的善意能夠持續多久?在台灣努力營造善意的時候,中國大陸是不是也應該對應式的對台灣的善意做正面回應?大陸不能拚命打台灣、壓台灣,國際上封殺台灣,然後說,你哪一天說了甚麼話,就是破壞了兩岸關係。因此,不能片面的、單方面的要求台灣要怎麼做,而中國大陸卻可以為所欲為,將很多東西加在台灣身上。我希望在台灣這邊採取一個很和緩的方式、釋放善意的時候,和緩、務實的聲音也能夠成為中國大陸政策的主流。
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可能在立委選後啟動
羅:大選之後,陳水扁先生曾不止一次表示要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並設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但一直未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原因何在?未來有甚麼具體的計劃或作為?
吳:目前我們正在籌備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當然在年底立委選舉之前,比較不合適正式推動,因為立法委員選舉的時候,很多議題會被拿來炒作。我們也很擔心,在年底之前兩岸議題如果在選舉過程中變成一個顯著的議題的話,對兩岸關係並不好。所以,在選舉之前,我們做一些幕僚的安排作業,真正的啟動會等到選舉之後。以前我們在學界的時候,常常會建議政府在兩岸政策上要尋求全民的共識,這一點也是我們希望能夠努力去促成的一個目標。所以在選舉之後,我們會努力邀請台灣的朝野各政黨加入和平發展委員會,共同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綱領。當然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會是我們持續推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為此,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的研究。陳水扁先生在今年二月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裡面各個項目都非常充實,比如兩岸互惠交往、兩岸如何建構正式關係、兩岸如何建立協商管道、兩岸如何避免軍事衝突,每一個項目之下都很充實。我們希望將來兩岸之間確實有一個這樣的框架,有一個架構來規範兩岸之間的行為,讓兩岸真正能夠朝向和平、正面的方向走。所以,在年底立委選舉之後,會慢慢看出一個比較清楚的架構出來。
台美關係好轉但前景如何呢?
羅:美台關係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台灣能把自己的安全或台海的穩定都寄望於美國的保護嗎?如果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您認為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或者說,美國會為台灣而與中國大陸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嗎?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有何啟示?
吳:台美關係是台灣外交上努力的一個目標,目前的台美關係是相當不錯的。我覺得除了高層官員之間的交往相當頻繁之外,從五二○之後彼此的互信已經建立得相當好了。我個人可以告訴你說,我在兩個禮拜之前到美國訪問,成果是非常好的;在台灣的大選過程之中,一些美方人士對台灣有相當多的批評和質疑,這些聲音現在都變得很緩和;不管是哪一個層面,我所見到的人,對我都表達了相當高度的善意,所以目前我所觀察到的美台關係是相當的穩定,相當的好。
未來,我們所希望去做的是,跟美國維持良好的關係之外,希望能夠營造比較好的兩岸關係,讓兩岸能夠避免戰爭的發生。
至於說,戰爭萬一不幸爆發的話,台灣有很強烈的意志來自我防衛。我們跟美國之間並沒有協防的條約,我們所要依靠的是台灣自己的力量;美國如果介入,當然我們是非常歡迎的。但是我想戰爭衝突不是台灣所願意看到的。
我們努力建構台灣自我防衛的力量,最主要的就是要防衛台灣、捍衛目前和平的狀況,不使台海因為軍力失衡而給中國大陸造成這種軍事上的衝突機會。我相信,這跟美方的觀點是非常接近的,台灣和美國所思考的很多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這也是五二○以來台美能夠繼續保持那麼好的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陸若錯誤解讀民進黨,可能使兩岸越走越遠
羅:您能否評估一下今年底的立委選舉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民進黨和台聯會不會過半?泛藍會不會大敗?立委選後政治生態的變化對民進黨政府處理未來的兩岸關係有甚麼影響?
吳:首先,我認為泛綠不會大勝,變成國會佔百分之六十、七十,因為民進黨和台聯的提名人數就沒有那麼多。其次,國民黨、親民黨也不會慘敗祇剩下百分之十幾、二十的情形,因為國民黨的選戰,通常是靠地方派系,地方派系現在仍被相當牢固地掌控著,國民黨不會完全瓦解掉。所以,選舉的結果,民進黨可能會比以前有所成長,會比較好一點,泛綠這邊可能會比較好一點,但是不會好到不成比例的樣子。
我覺得中國大陸好像對泛綠可能過半感到憂心忡忡。我認為這可能又掉入以前中國大陸在看台灣選舉時自己設下的陷阱:選前的干預或言論所造成的結果,往往與自己的期望相反,而導致兩岸關係的倒退。我覺得如果事情是這樣發展的話,是很不好的。因此,對於陳水扁先生五二○演講所展示出來的未來四年的政策目標,大陸相關機構應該以一個比較正面的角度來詮釋民進黨,相信泛綠在立法院裡面有一個穩定的多數,反而可能使得民進黨政府可以比較好地開展兩岸關係。我很擔心,中國大陸一直對民進黨有一個負面的評價,已經把民進黨作出一個不正確定位。錯誤的定位祇會使得兩岸越走越遠。
兩岸應走向合作的時代
羅:最後,您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持一種甚麼樣的看法?
吳:我認為,我們沒有過度樂觀的本錢,但是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我們台灣所應該做的,就是儘量促成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儘量促成兩岸關係朝前走向一個合作的時代。這些年來,兩岸頻密交流所衍生的許多議題,比如貨幣清算協議、台商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智慧財產權保護、三通、觀光、偷渡犯遣返等等,都可以進行協商,而且這些協商不涉及政治意涵。這些協商即使沒有結果,祇要兩岸能夠坐下來談,都可以邁向一個新的合作時代。這是我們努力去促成的一個目標。否則,我個人很擔心,也很不願意看到的是,先前的四年我們虛度了,兩岸似乎越走越遠;如果再虛度四年,兩岸越走越遠的情形也不是大陸當局願意看到的。我希望中國大陸認真嚴肅地看待這件事情,讓兩岸朝向一個良性正面的方向發展。
(访问时间為2004年7月底)
吳釗燮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彰化人。二○○二年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二○○四年五月接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政治工作之前,吳釗燮是一名政治學者,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歷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所長、副主任,並同時擔任政治系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國際關係、台灣政治發展及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