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永得:台灣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客家人,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在台灣,或者在世界各地,都是很特別的族群;海內外的客家研究也方興未艾,台灣還於幾年前成立了客家委員會和客家電視台。筆者身為客家人,對客家人的動態及客家文化的傳承,自然也特別關注。因此,今年夏天應邀赴台灣進行訪問研究和採訪期間,特別拜會並專訪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上任的主任委員李永得先生。

  李永得是客家人,過去長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因此對於同為客家人的媒體記者的來訪特別的熱情,並就台灣客家族群的狀況和特點、台灣的相關政策、兩岸的客家文化交流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台灣客家人口的認定

   訪談中,李永得首先談到台灣客家人的認定及其分佈。他說,由於不同族群之間的通婚非常普遍,因此台灣對客家人有三種不同的認定方式:第一是單一認定自己是客家人,比如說,你的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客家人,那麼你在族群認同上到底是甚麼人?假如是單一認定,從父是外省人,從母是客家人。第二種認定方式是多重認定自己是客家人,即可接受兩種以上的身份認定,比如認定自己是外省人,但也是客家人,因為父母兩者都有,所以兩者我都認定。第三種認定叫做廣義的認定,就是說我知道我的祖先有客家人的血統,我的祖先包括我媽媽這一系,或者父親這一系,我明確地知道,過去我祖先裡面有客家人,那麼也許好幾代下來了,但我仍然認為我有客家人的血統,這種認定就是廣義的認定。

  李永得說,根據二○○四年台灣的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單一認定自己是客家人的,有二百八十五萬九千人,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十二點六;多重認定自己是客家人的,即可接受兩種以上身份認定,自我認定為客家人的,有四百四十一萬二千人,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十九點五;而根據廣義認定,即自我認定為客家人或具有客家人血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歷代祖先中有人為客家人的),有六百零八萬四千人,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九。若按第三種計算,全台灣每三點七人中,就有一人是客家人。

  台灣客家人口的分佈

    李永得進一步介紹說,台灣的客家人口,主要分佈在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高雄縣、屏東縣、花連縣。在這些縣當中,客家人口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鄉鎮市有四十一個,他們分別是:桃園縣的新屋鄉、楊梅鎮、觀音鄉、龍潭鎮、中壢市、平鎮市;新竹縣的新埔鎮、關西鎮、芎林鄉、寶山鄉、竹東鎮、橫山鄉、北埔鄉、峨眉鄉、湖口鄉、竹北市、新豐鄉;苗栗縣的頭份鎮、三灣鄉、南莊鄉、獅潭鄉、苗栗市、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大湖鄉、銅鑼鄉、三義鄉、西湖鄉、卓蘭鎮、泰安鄉;台中縣的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南投縣的國姓鄉;高雄縣的美濃鎮、杉林鄉;屏東縣的麟洛鄉、竹田鄉、內埔鄉;以及花連縣的鳳林鎮。

  客家人的“隱形性”

    李永得說,台灣的文化政策,在早期國民黨統治時代,比較強調的是一元化。所謂一元化就是族群融合,族群融合其實就是融合到某一個比較認為是優越的價值體系之下,所以相對弱勢的文化就會慢慢被同化。簡單講,一元化的文化政策,就是同化的文化政策。所以過去五十年,台灣本地的,包括閩南的、客家的、原住民的文化都比較受到壓抑。在這種環境之下,客家語的流失非常嚴重。其實閩南語的流失也非常嚴重,但客家語的流失比閩南語的流失更嚴重的原因之一是,雖然同樣受到政治上的壓迫,可是因為客家人在社會上不是多數,閩南人在社會上佔多數,佔百分之七十幾。所以慢慢地,客家人我們習慣地叫“隱形人”。

  為甚麼叫“隱形人”呢,就是說,基本上他不敎他的小孩講客家話,他在工作場所也不講客家話,他也不會主動承認自己是客家人,祇有碰到小時候一起長大的那些玩伴,因為講其他語言人家會覺得很怪,這個時候才會講客家話,客家人慢慢地就變成了“隱形人”。客家話因此流失得非常快。據評估,過去五十年,客家話以每年百分之二的速度在流失。二○○三年,也即客委會成立的第二年所作的調查,台灣一半以上的客家人喪失了母語能力,十三歲以下的小孩還能夠講流利客家話的,祇剩下百分之十一點六。因此,語言的問題,是客家界在當時最普遍的焦慮,因為大家不講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啦,而且語言是每一個族群文化裡面最最珍貴的資產。

  最近我常常強調一個觀念就是說,我們過去,不管是外國的政府,還是我們台灣的政府,都很重視去蓋博物館,然後把所謂的文物收藏在博物館。我認為,這固然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起到保存傳承的作用,但是,對於活生生的古跡和活生生的文化,就像我們的客家話,應該更要用心保存它,而且要建構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這也是為甚麼要成立客委會及客家電視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客家電視台是全球唯一的二十四小時都以客家話播出的電視台。過去人們很少在電視上聽到客家話,但是現在打開電視,一直都可以聽到客家話。很多客家人,尤其是一些長者,常常看了都會流眼淚。坦白說,這並不是因為電視節目精彩感人,而祇是聽到客家話,那種感情,讓他們覺得非常感動。

  坦白講,早期,台灣的客家人比較不支持民進黨,但從過去兩次大選投票的情況來看,客家票雖然支持泛藍還比較多,但支持民進黨的客家票成長非常快。這跟民進黨成立客委員會和客家電視台,推廣客家話,有一定的關係。

  客家人弱勢中有強項

  李永得說,在族群上,台灣的客家人是弱勢族群,但客家人在有些方面也很強勢,比如在文化敎育界,客家人很多,學術界很多一流的學者都是客家人。

  樂見兩岸客家文化交流

  在談到兩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時候,李永得說,過去客委會與大陸的交流比較少,但兩岸民間的交流很多,比如每年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台灣都有幾百人參加。客委會(與大陸方面交流)比較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過去官方都不接觸,二是台灣官方的研究評估認為,每年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都是純聯誼的活動。他有時甚至懷疑,這樣的聯誼活動能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為每次會議都有二三千人,二三千人住在一堆旅館裡面,開會的時候這麼多人,會議的報告都是鄉情報告。這種會議當然可以達到一些交流的目的,但效果如何,不無疑問。

  不過他也認為,客家人有一種特殊的歷史情緣,可以聯結全球的客家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語言和文化;如果大陸,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假如有一些客家的政策,台灣也非常願意進行交流。他本人比較傾向先就對客家的學術研究進行交流,其次才是懇親之類的聯誼活動。他說,今年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聽說希望明年爭取到台灣舉行,他表示樂觀其成;他說,如果到台灣來辦,也歡迎大陸的人來。

  李永得說,他有個觀念一直沒有變,包括一九八七年他到大陸去的時候也說,兩岸統獨的事情,慢慢來,因為這個東西要水到渠成,不能用任何政治的、軍事的力量去促成。像兩個人結婚一樣,如果不是自由戀愛,而是父母說你們兩個要結婚,到時候造成的可能是災難;當然也有可能好,有些人是先結婚,後戀愛,但是水到渠成會是比較順理成章,對大家都有好處。因此,兩岸的事情,在結合或分開之前,大家應先多交往,大家用謙卑的心,互相理解和瞭解。所以,他由始至終都認為開放交流是非常應該的。

  客家人非常順從和包容,但忍無可忍必定起來造反

  在談到客家人的特性時,李永得說,客家文化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在歷史上,客家人都是非常順從、非常遵從統治當局的。但是,歷史上所有的造反事件,大多都由客家人發起,這一點很清楚。客家人的特性就是,我可以有非常大的容忍度,可是你不要超過我的容忍度;超過容忍度的時候,我必定起來跟你對抗,起來改變命運。在這之前,客家人比誰都順從,對統治者非常尊敬,對統治者或領導人的造訪也會覺得是非常大的榮耀。可是當統治者對客家人不好的時候,或者對客家人欺壓得太厲害,或者讓人家覺得沒辦法生活下去的時候,第一個起來革命的一定是客家人。這是客家族群非常特別的地方。台灣早期搞工運的,搞農運的,絕大多數是客家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這樣,孫中山、洪秀全等,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當順民的時候,比誰都順,但是一旦起來跟你反抗的時候,絕對跟你拚到底,拚死為止。

  施政方向

  在談到未來的施政方向時,李永得說,客家文化是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資產,客委會過去四年的工作可稱為“讓客家看見客家”,以讓客家人恢復客家意識、客家自信為施政目標;未來將以“讓台灣看見客家”為主要施政方向,讓客家文化走出客家,也讓其他族群文化走進客家,營造台灣成為多元族群文化彼此相互欣賞、交流的環境。他說,不同族群相互認識最重要的介面是語言,“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客家話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基礎,也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認同表徵,客委會將繼續以保存、推廣客家話為核心施政項目。

  (原載《中國評論》2005年11月號)

 

李永得

  一九五六年生,高雄美濃客家人;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台灣《自立晚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編輯、《黑白新聞週刊》社長、民視籌備處新聞部經理、澳洲《自立快報》社長、公共電視總經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代理主任委員;從事新聞工作約十五年,一九八七年與徐璐一起,突破政治禁忌,以《自立晚報》特派記者的身份,首開先例前往大陸採訪,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反響與關注;二○○五年六月起出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