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五章 廣東人種文明論的持續呼吁

  【内容提要】 對“人種文明”的探討是隨着廣東學者對精神文明學的研究而展開的,這也是在國内最早提出的一個概念。“人種文明”是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中的主要内容,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等一起搆成人類文明的鏈條。廣東學者在從總體上對人種文明理論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又分别從人的潜能的發揮、人類健康、人的養生和保健、人的往生、殘疾人事業等人種文明的各個具體部分進行了深入細分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成立20多年來,廣泛開展對精神文明學理論和社會學理論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對“人種文明”問題的探索充分體現了兩會的學術創新精神,是我國關於人的問題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也充分體現了兩會對人自身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説,兩會對“人種文明”問題的探索,爲我國樹立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理論上做了一些鋪墊。

  一、廣東人種文明論的生發過程

  廣東人種文明論的生發,大致經歷了醖釀、提出、成形三個階段。

  (一)醖釀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理論工作者開始大量開展對精神文明學的研究,廣東的理論工作者在這方面的探索尤其突出,除了發表了一批有關精神文明學的理論探索文章,還出版了一部專著《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該書明確提出了“搆思一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的初步框架” 〔1〕。1993年,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成立,開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精神文明學進行研究,隨着廣東學者對精神文明學探索的不斷深入,有關精神文明與其他文明的關係,社會文明究竟有哪些類型等問題被邏輯地提了出來,盡管個别學者在單篇論文中可能涉及對這些問題的探索,但是,比較完整的理論闡述是在《精神文明學論綱》〔2〕和《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3〕這兩本專著中完成的。

  (二)提出階段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國各地對精神文明理論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廣東在這方面的積累更爲深厚,故此,誕生了《精神文明學論綱》,該書是自錢學森教授首倡精神文明學的第一部實體形態的著述,按照錢老的話説,精神文明學就是意識社會學。《精神文明學論綱》闡述了精神文明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闡述了精神文明的内部結構及之間的關係,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種文明(後來還加了一個生態文明)看成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與精神文明搆成各自的外部關聯。該書具有創新意義的是提出了“人種文明”的概念及與其他幾個文明的關係。關於人種文明的概念,雖然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並没有現成的詞句,但是對於“人自身的生産”和“種的繁衍”的論述,却有較爲詳細的論述。該書作者正是根據馬克思的這些論述,提煉出人種文明的概念。該書還指出,研究精神文明的外部聯繫,如果只局限在物質文明方面,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種文明都是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中的主要内容,把它們和物質文明一起,置於與精神文明的聯繫鏈條上加以考察,才能從人類文明的總體上得到正確的認識,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更大的裨益。

  (三)成形階段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問題迫切需要理論工作者去研究,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的專家學者適時地承擔了這個重任,在進行深入廣泛研究的基礎上推出了上下兩册130萬字的《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該書立體式、全方位地探討了市場經濟主體——人的素質與社會文明的關係、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關係等問題。在研究人的素質時,就不能不涉及人種文明的關係,該書專辟一章,探討人種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這是對人種文明問題研究的深化,標誌着兩會學者對人種文明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基本成形的新階段。

  二、廣東人種文明論的宏觀研究

  《精神文明學論綱》和《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兩部專著把人種文明作爲人類文明的一個子系統來界定,研究了精神文明與人種文明的關係、人種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主要觀點如下。

  (一)精神文明與人種文明的關係

  精神文明是以人爲載體的,考察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就必須把其與人種文明聯繫起來。

  1.人種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化身。人種也稱種族,是指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的人群。人種體現了人的自然屬性。人種文明主要的就是人的文明,是各種文明在人身上的集中體現,主要表現爲人的各方面的素質,如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審美素質等。人的文明與精神文明通過人的素質這一中介聯繫起來,所以一個文明的人種,其精神文明必然具有一定的高度,即是説,人種文明能够充分地反映、體現精神文明,因而人種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化身。

  2.精神文明存在於人種文明之中。精神文明作爲精神性的東西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必須以人或人的群體爲載體。精神文明以人爲載體,首先集中體現在人的文明上,精神文明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依靠人的認識與實踐而不斷發展的,又通過人素質集中體現在人的身上,表現爲人的認識與實踐能力、知識水平、道德水平、政治覺悟及審美能力,等等,精神文明與人是不能分離的。精神文明的起源與形成都不可能在單個人身上發生,而只能在群體中發生,所以,精神文明又是以國家龢民族爲載體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都要通過其思想的繁榮程度、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的狀態、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態度反映出來。全人類文明是人種文明高度發展所達到的境界,因而,從廣義來講,它應當屬於人種文明的範疇。精神文明不僅以人種文明爲載體,而且又是人種文明的必要條件,是人種文明的重要尺度。精神文明通過人的文化、思想、審美等素質表現人種文明,通過物化了的或社會存在化了的成果表現着人種文明,通過意識形態式的精神成果表現着人種文明,它是人種文明極爲重要的標誌。精神文明還是人種文明追求的目的,人類追求人種文明的目的並不在於人種文明本身,而在於達到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即物質生活極爲豐富,且精神生活也極爲豐富,這就需要文明的高度發展,因而,精神文明自然就成爲人種文明追求的目標之一。任何的國家龢民族都會把精神文明作爲民族、國家文明的根本目標之一,對精神文明建設有着明確的規劃和部署。這就充分證明瞭精神文明受人種文明影響,存在於人種文明之中。

  3.精神文明與人種文明的生態平衡。當今世界,精神文明與人種文明面臨着許多現實問題,如人的數量、質量及落後弱小民族的文明建設等問題,這些都昭示了精神文明與人種文明的關係密切,并且影響着生態平衡。當前人種文明面臨着的最大問題是世界人口的爆炸。適度的人口是人種文明的前提,人口無限制的膨脹,必定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致使人類生存受到威脅,這就自然談不上人種文明。目前世界人口的高速膨脹,使地球對人口的承載力越來越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嚴重威脅着人類的生存。人口過速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極爲嚴重,教育和就業的不足使低素質和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激增,帶來一系列如犯罪等的社會問題。人口的激增也使現有人口享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水平下降,使人類面臨種種的生存壓力,帶來人類種種心理問題,影響着人種文明的進步。因此,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世界上各個國家龢民族的責任。通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不僅不是對人權的侵犯、恰恰是對人權的尊重,計劃生育與優生、優育、優教都是實現人種文明的有效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

  (二)人種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經歷市場經濟階段,人種文明在市場經濟中必然有其表現形式,體現着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1.人種文明及其屬性。人種是以自然特徵劃分的人類群體,有其自然屬性,但人又是在人類社會中發展的,人種文明必然帶有社會屬性,同時,人種文明表現爲人的素質高低、傾向和水平,因此,人種文明有具有精神屬性。人種文明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歷史運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必然受到社會客觀經濟環境和各種經濟因素的影響。

  2.市場經濟也是人種文明經濟。市場經濟作爲現代經濟發展的進步形式,對人種文明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首先,市場經濟要求人種文明個方面素質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基本表現;其次,市場經濟影響人種文明的觀念轉變;再次,人種文明的素質在適應市場經濟的各種社會經濟關係和交往中得到發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人種文明的發展水平對市場經濟又具有反作用。首先,人口的自然素質和發展速度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其次,人的精神素質發展水平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最後,人的社會生活素質水平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

  3.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是緊迫的大計。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成爲我國人們的共同選擇,成爲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必然進程。我國發展市場經濟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點,而且,由於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階段比較短,在這個經濟轉型期,解决提高人種素質的問題尤其迫切。我國人民由於長期處於自然經濟和小商品經濟階段,要在較短的時間内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人口素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中華民族迫切需要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一是人口素質的提高、二是心理素質的提高、三是文化素質的提高、四是思想觀念素質的轉變和提高、五是思維方式的調整、六是生活態度的轉變、七是交往能力的提高、八是競争與合作素質的提高。

  (三)人種文明理論與科學發展觀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提出的人種文明理論,在我國是最早的,在國外也是到1996年英國一批自然科學家才講到要高度重視人種文明,可見,兩會提出的人種文明概念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盡管這一理論目前還不成熟,也没有被廣泛認可,但其對我國形成的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貢獻是明顯的。

  1.人種文明與生態平衡關係的論述揭示了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人種的數量和質量對自然生態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也是人種文明的尺度,人口爆炸必然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對環境的極大破壞,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緊張導致大量貧困人口和未受教育或少受教育人口的存在,也導致人類社會的種種矛盾尖鋭化,影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因此,適度控制人口增長,對人口實行優生、優育、優教是人種文明的目標,人種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動着社會的科學發展,社會的科學發展也需要人種文明的支撑。

  2.人種文明的目標與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相一致。科學發展以人爲本,就是要使人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全面發展,這也是馬克思爲人類未來發展提出的目標,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種文明追求人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審美素質等的提高,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這些都是與科學發展的要求一致的,也是與馬克思有關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相吻合的,所以,人種文明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爲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作了理論鋪墊。

  3.人種文明有效推動社會的科學發展。人種文明程度的提高標誌着人種脱離了野蠻、蒙昧的狀態,人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樣,人類就更能够正確認識自然發展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以及人自身發展的規律,更能够把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强精神文明精神、提高人的素質等途徑實現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因此,人種文明理論對推動社會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起着重大作用。

  三、廣東人種文明論的具體探索

  如果説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從總體上對人種文明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那麽作爲與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學術活動聯繫密切的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則從人種文明的各個具體部分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細分的探索。廣東省社會學學會自1985年成立以來,始終把關注、研究、解决現實問題作爲首要任務,在人種文明問題上,關注和研究人的潜能開發、人的健康狀况、人的往生問題,長期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是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全體同仁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對開發人的潜能的探索

  人的潜能開發研究是人種文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類的發展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到現在,人智力水平也達到了較高的程度,已具備對人的潜能開發研究的條件,也有這種迫切的需要。人的潜在能力開發越多,表明人的素質發展和對智力的利用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人種文明達到的高度。在這個領域内,一些國家、地區和我們國内的學者,已經爲人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嘗試。

  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社會學工作者,在理論創新方面也不甘人後,1999年3月,在陳月明女士的帶領下,成立了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潜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該專業委員會成立後,專注於人的潜能開發研究。這個專委會是國内首家從事人的潜能開發理論和方法研究、技術應用和技術推廣的民間學術社團,成立10年來專業隊伍不斷擴大,研究人員不斷成長,活動成果不斷涌現,社會影響不斷提昇。近年來,該專業委員會圍遶人的大腦激活和人的潜能開發進行了大量的研討、諮詢、交流和培訓活動,共舉辦了四届“中國潜能開發高級論壇”,其潜能研究水平在我國處於領先地位。2006年,專委會成功舉辦了廣東“潜能開發十大精英”頒奬典禮,表彰了來自民間的“廣東潜能開發十大精英”。

  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潜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有效地推進了人類潜能開發這一極富生命力的重大課題的研究,有效地擴展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新領域,有效地促進了人類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的不斷改善與提高。今後,該專委會將進一步加强與海外的合作,共同深化人的潜能開發研究,並逐步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21世紀新學科——“潜能學”。

  (二)對人的健康狀况的探索

  研究人種文明不能不牽涉到人的健康問題,人的健康水平是人種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人的健康水平越高,表明人的體能抗擊疾病的水平越高、生存能力越强。

  本着探索人類健康的奥秘、促進人類身體健康的宗旨,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在2005年4月成立了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該專委會成立以來,主要做了幾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康百場大講堂”, 不定時邀請醫藥學界的名人向群衆進行健康科普講座,至今爲止已在社區、機關、學校、企業等地進行了100多場。二是創建 “健康研究基地”,利用專委會現有的50多位高級營養師和上百位專家教授在“健康研究基地”義務開展健康宣傳工作和健康研究工作,目前專委會已在海珠區官洲街道辦事處和南華西街街道辦事處成立“健康研究基地”。三是積極參與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主辦的科技“三下鄉”活動,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派出若干教授、專家隊伍參與醫療、衛生、保健方面的義診、諮詢、講座等工作。四是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召開學術年會,與來自國内外的學者進行專業交流,國外的有來自英國、瑞典、日本、香港、國際合作組織的專家,還邀請韓國大韓針灸師學會會長、大韓針刀醫學會會長李建穆院長等一行到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進行學術交流。五是開展健康教育進社區活動,2007年專委會與廣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廣東省醫學會社區康復學分會、廣東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社區康復分會聯合舉辦“老年病社區醫療與康復適用新技術學習班”並開展醫療、健康諮詢活動。2008年在廣州多個社區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又與番禺養生保健協會合作,在番禺區黄閣鎮大塘村聯合舉辦了“關愛健康、服務社群”的活動。

  在探索和推動人類健康的問題上,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的另一個會員團體單位——番禺養生保健協會也不遺餘力,該協會成立於2007年3月,其宗旨是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養生保健知識,開展養生保健活動,提高市民身心素質,推動構建和諧社會。該協會成立以來,舉辦了多場大型健康知識講座和養生保健知識講座,開展系列的健康進社區系列活動,例如辦圖片展覽、宣傳欄、義診、健康講座,等等。2009年,和番禺區義工聯合作,舉辦“2009長者春游健康迎亞運”活動,受到廣大長者的好評。該協會還組織了有50多位專家教授組成的健康教育講師團,在區老年幹部大學開設養生保健班,同時,一批探索養生保健問題的文章在全國、省、市的一些專業會議上獲奬。該協會在探索人類科學的健康管理,提高國民的身心素質這個重大的民生問題上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和番禺養生保健協會在探索人類健康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豐富和發展了人種文明的理論。

  (三)對人的往生問題的探索

  對於人類整體來講,其生存的狀態和質量反映了人種文明的程度,那麽,如何處理往生的問題,也在另一個層面體現人種文明的程度。

  爲探索生者與逝者的關係、人類往生方式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類往生方式與人類自身文明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在會長範英先生的直接領導下,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於1999年9月成立了殯葬改革專業委員會。該專業委員會成立11年來一直致力於對殯葬改革理論的探索和殯葬改革實踐的追踪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是在國内首先寫出了有關殯葬改革社會學的著作:《殯葬改革社會學》、《更新觀念  創新發展──廣東社會學界多年來推進殯葬業改革開放的策應》及《咬住青山不放鬆──對殯葬業和諧發展的探討》。二是在全國率先提出要爲殯葬業立法。三是每年堅持召開各種類型的殯葬改革研討會,圍遶殯葬改革的主題,就不同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例如揭露殯葬行業壟斷弊端和殯葬行業暴利真相;倡導新型葬法,大力推廣建設森林墓園,提倡節約土地龢利於環境保護的樹葬和海葬;解决殯葬業的民生問題,建設經濟適用墓地,等等。四是加强殯葬改革的輿論宣傳,每年殯專的骨乾都接受媒體的采訪,積極宣傳殯葬改革,特别是專委會的顧問範英研究員在近幾年清明節前後分别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及《新聞週刊》、《南華早報》、《亞太經濟時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20多家媒體記者的采訪,爲改變殯葬業壟斷的局面、建立真正符合我國國情龢民意的殯葬方式而鼓與呼。五是加强與殯葬管理行政部門的溝通,例如與廣東省民政廳和廣州市民政局有關管理部門的領導進行座談對話,共同探索殯葬業改革的出路。六是加强與有關從事殯葬具體工作部門的協作,例如通過佛山市殯葬協會這一團體會員單位的典型帶動,逐步引導省内從事殯葬業的部門和單位進行不斷解放思想,推動殯葬改革和創新。

  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的其他專業委員會對人種文明的其他一些具體問題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例如積極研究探索殘疾人問題,寫出了幾本這方面的專著:《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與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考察》、《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探索促進人類健康的體育活動問題;探索表現人種文明較高程度的志願者工作問題,等等。人種文明的問題雖然目前在國内學術界還没有得到廣泛的認同,但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學者敢於提出和探索這個問題,充分體現了廣東理論工作者理論探索的勇氣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今後將不遺餘力進行人種文明問題的探索,力求使它成爲我國理論創新的一大成果。〔4〕 

  注釋:〔1〕楊越、鐘陽勝、範英著:《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範英主編:《精神文明學論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

  〔3〕範英主編:《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紅旗出版社1994年版。

  〔4〕本文除參考此前脚注中已列文獻外,還參考了以下文獻:(1)範英著:《嶺南紅梅報春開——論廣東創立的精神文明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範英、劉小敏、江立平主編:《珠水雲山育芳菲——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3)2007、2008、2009、2010年多期《精神文明學通訊》、《社會學通訊》、《文明與社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社會學學會會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