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作者群中的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等一批骨幹,在受衛生部、廣東省衛生廳的委托,對醫療衛生戰綫上的先進典型廣東省中醫院和高州市人民醫院進行調研、總結和推廣的同時,也對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實事求是地改革的經驗與特色作了實地調研。本書就是這一調研的初步成果,列爲範英等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之第42部。
本書編委會的組成如下:
主編:範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會長,教授)、劉小敏(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研究員)、董玉整(廣東省計劃生育協會秘書長,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陳就好(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副主編:蘇漢祥(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黨總支副書記)、劉俊榮(廣州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教授)、霍秀媚(廣州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學教研部副主任,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教授)、劉齊昭(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編委:範英、劉小敏、董玉整、陳就好、蘇漢祥、劉俊榮、霍秀媚、劉齊昭、蕭新生(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戢鬥勇(佛山科技學院學報主編,研究員,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吕志(廣東藥學院社科部主任,教授,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李保平(廣東金融學院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温朝霞(廣州市委黨校《探求》雜誌社副主編,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理事)、袁忠(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嚴考亮(廣東警官學院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理事)、單梓南(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薑雙東(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江東新(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李杰(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趙一菊(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呼吸内科主任)、張曲濤(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辦公室主任)、曾曉華(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辦公室秘書)。
本書作者分别是:嚴考亮(第一章)、蕭新生(第二章)、霍秀媚(第三章)、張桂金(第四章)、魯旭、劉俊榮(第五章)、朱雲、劉濤(第六章)、婁君俠(第七章)、戢鬥勇(第八章)、蔡婷玉(第九章)、李保平(第十章)、劉小敏(第十一章)、張彦霞(第十二章)、劉小龍、吕志(第十三章)、賈南南、袁忠(第十四章)、陳化(第十五章)、温朝霞(第十六章)、何仕平(第十七章)、李開文、鄧華梅(第十八章)、劉麗芳(第十九章)、董玉整(第二十章);《前言》由正副主編所寫;《太醫頌》爲範英、陸紅所撰;本書三級搆架及一稿、二稿、三稿由範英、劉小敏、董玉整設計與改統,四稿由副主編疏理,成書由主編審定,最後由委托單位和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驗收。
本書上述編委和作者中,副高職稱以上的20人,中級或相當於中級職稱6人,博士、碩士8人,在讀碩士生4人。
爲本書付出勞動的支持單位有:廣東省衛生廳、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編委會、東莞市人民政府、東莞市衛生局、東莞市虎門鎮人民政府、廣東省計劃生育協會、廣州醫學院、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南方醫科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金融學院、廣東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警官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以及相關新聞媒體和本書所引文獻作者與部門等。
參與本書聯絡、打印、校對或資料收集和宣傳工作的有: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各科室以及劉齊昭(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院長助理)、李小霧(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辦公室副主任)、冼美新(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張建平(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副研究員)、李飏(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黎明澤、陸紅、李自堅(均爲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理事)。
本書的《序一》作者係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教授,《序二》作者係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陳敏生教授。他們對我國醫療衛生戰綫今後深化改革開放的根本之路、對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在深化改革開放根本之路尚未完善之前所作的艱難探索和創業精神,以及對本書在此前提下實事求是地進行的初步概括、基本用意和現有特色等,均表述了各自鮮明的感受與見解,既使作者得到鞭策,也使本書生色殊多。
在此,謹對上述參與和支持本書的個人和單位,特表衷心的致謝!同時希望讀者們對本書的錯謬之處提出批評指正。
編 者
2011年8月18日審
2011年11月20日定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