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惠州市小金口鎮農業發展規劃


  原載《惠州市小金口鎮農業發展規劃》 1990年10 P1-20

  前 言

  近年來惠州市城區經濟建設和人口快速增長,90年代這一勢頭將更快持續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惠城區人民政府決定抓緊郊區農產副食品生產基地的建設,為此,委託廣州地理研究所協助市郊主要副食品產區之一的小金口鎮擬定農業發展規劃方案。在區、鎮黨政的大力支持下,根據對小金口鎮的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土地資源、生產現狀和社會經濟等有關方面進行實地調查,並根據市、區政府對本鎮副食品基地建設的要求,初步擬訂本規劃,劃定基地建設的地域範圍和規模,並對近期和中遠期生產發展情況作初步預測。

  小金口鎮位於惠州市惠城區西北部,土地總面積共6645平方公里,下轄九龍、烏石、柏崗、金雞、小鐵、白石和墟鎮等七個行政鄉。1989年全鎮總人口15036人,其中農業人口13183人,共有耕地26462畝,其中水田19492畝。人均佔有耕地176畝,其中水田13畝。按農業人口平均則每人有耕地201畝,是我省沿海相對人少地多的地區,本鎮歷來是惠州市商品糧油產區。  由於土地資源較為充裕,而目前農作物單產水平尚低,農業發展潛力較大。尤其是本鎮處於惠州與廣州、汕頭、香港和深圳等地交通的交叉點,交通方便,粵東幹線公路廣汕公路通過本鎮,南有東江航道,即將興建的廣梅汕鐵路也通過本鎮,並且還是作為鐵路中心站之一的惠州火車站所在地。本鎮離惠州市最遠只有10公里,距香港也僅100多公里,市場條件良好,發展農業商品生產區位條件較為優越,是惠州市邊緣重點發展地區。

  一、農業發展條件評價

  1.農業氣候條件優越

  本鎮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且雨熱同期,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年平均氣溫達27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131℃,冬天偶有霜凍,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9℃,但寒冷時段不長。全年日均溫≥10℃年平均積溫達76206℃,作物生長期長,水稻年可兩熟,四季均可植蔬菜瓜豆,並適合荔枝、龍眼、香蕉、柑桔、芒果、黃皮等熱帶、南亞熱帶水果生長。雨量也較充沛,年平均雨量達17202毫米,是本省沿海雨量豐富的地區之一。但降水年內分配不勻,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每年4-9月份,冬、春兩季雨量稀少,夏秋季則常有暴雨或颱風暴雨出現。此外,每年春季的低溫或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等氣象災害對本鎮農業都有一定程度的威脅。

  2.水源豐富

  全鎮年平均降水總量達11473萬立方米,地表徑流達6425萬立方米。發源于博羅縣象頭的小金河流經本鎮並在本鎮南部注入東江。每年流入本鎮的客水有7800萬立方米,另外,還有部分東江水源提供利用,可利用的水源頗為充足。

  另一方面,本鎮洪澇災害較嚴重。尤其是中南部地區乃惠陽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地勢低,平地地表高程僅10~13米,低窪地高程則只有8~10米,而東江河面已達83米,一般洪水水位達14米,歷史上最高洪水位曾達1757米,故此,平地不僅受東江洪水威脅,更受內澇漬水危害。然而部分高平地,尤其是崗臺地則因地勢較高,不但不能得到自流灌溉,而且易受乾旱危害,因此,搞好水利建設是保證本鎮農業生產穩定的重要措施。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本鎮水利設施已有一定基礎,初步形成有良好功能的排、灌體系。其中,灌溉工程主要有角洞水庫和配套的灌渠。角洞水庫設計庫容為220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為1800萬立方米,常年可蓄水1300萬立方米,為本鎮和相鄰汝湖鎮提供用水水源。此外,北部和西部等丘陵區還有一批小水庫和山塘儲蓄水源。防洪工程主要有東江堤防和3條南北排水渠:(1)西部白石環山排洪渠,環繞西部丘陵,把34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的地表徑流直接排入東江,稱高水高排渠;(2)東部陳塘排水渠,把本鎮東北部和汝湖鎮北部的地表徑流排入東江,即中水中排渠;(3)中部白石低排渠,由風門坳水閘把中部平原低窪地澇漬水排入東江。上述工程基本解決了大雨洪澇危害問題。但遇特大暴雨,排水閘發生故障,仍有內澇災害。另外,南部東江大堤高達17米,高於東江警戒水位41米,達到抵禦2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這些工程保證了全鎮農業生產的發展。

  3.土質較差,肥力較低

  本鎮地質組成以第三紀砂葉岩方主。中、南部平原地形起伏大,沖積低窪地和第三紀砂葉岩臺地、低丘相間分佈,成土母質質地較差、水濕條件幹、漬明顯,故土壤質量較差。這是本鎮農業的不利因素。全鎮土壤類型主要有赤紅壤、水稻土、潮泥沙土和旱園土等。

  赤紅壤面積共35080畝,主要分佈於北部、西部丘陵和平原崗臺地上,以砂葉岩赤紅壤為主,其次為花崗岩赤紅壤,也有部分紅岩赤紅壤。除部分花崗岩赤紅壤土層深厚(100cm以上)、肥分較齊備外,幾乎所有砂葉岩和紅岩赤紅壤都屬薄土層,表土0~16cm,風化層也很薄,多含礫石,有機質和磷、鉀含量都偏低,故林木生長都較差,更新也較困難。

  全鎮水稻土毛面積36868畝,其中質量較好的瀦育型水稻土僅占50%左右,其餘為質量較差的潛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和沼澤型水稻土。

  瀦育型水稻土有頁結沙泥田、頁結粉田、低黑泥田、黑泥底田等,主要分佈於小鐵、九龍、烏石等鄉的洋田、垌田。潛育型水稻土主要是西、北部丘陵臺地中的山坑冷底田。淹育型水稻土以頁紅泥骨田為主,分佈于柏崗鄉。中、南部低窪地則有沼澤型水稻土分佈。

  潮沙泥土面積不大,已多為耕性土,較肥沃。

  旱地成土母質既有河流沖積物,也有風化坡積物,土種複雜,但分佈零散,質量普遍都較差。

  由於土質的原因,加上耕作水平低,管理粗放,所以全鎮作物單產平均都偏低,水稻畝產平均僅240多公斤,花生100公斤,糖蔗3噸。

  4.人均土地較多,後備土地資源充裕

  本鎮地勢低,除北部靠椅欄海拔高程達571米外,大部分丘陵都在200米以下,且平地占較大比例,土地可墾率高。根據水熱垂直差異,按垂直高程分類,全鎮共劃分成4個土地類:平原、溝谷地、崗臺地和丘陵地。面積分別為55077畝、2548畝、17167畝和24880畝,各占土地總面積的553%、26%、172%和249%。

  (1)平原。即沖積平地。分佈於本鎮中、南部,由河流沖積而成,成土母質為河積物,部分為洪積物。海拔高程8~13米,地勢低平。因處於地表水活動範圍內,微地貌變化便引起水狀況的極大差異:高程10米以下為低窪漬水地、湖泊和池塘,10~13米為平地。因水源充足,不少土地為良好的農用地,也是鄉村建設和交通建設用地,屬多用地。根據高差不同形成的水文差異和地表狀況不同,可分為灘地、河湖水域、低平地和平地等土地類,面積分別為4473畝、33362畝、10430畝和371381畝(見附表),根據利用狀況還可再分成各土地類型(見附表)。該類土地是最寶貴的土地資源,應以農業生產用地為主,儘量控制和節約建設利用。為此,應十分重視其規劃和合理利用佈局。

  (2)溝谷地。是指臺地和丘陵山地間的狹長平地,主要分佈於北部和西部丘陵臺地區,由沖積、洪積和坡積等原因形成,有一定的坡度。因受臺地和丘陵山地影響,水、熱、光條件較特殊,但除寬谷地外,狹谷地一般土地質量較低。這類地部分被修建成山塘水庫,面積共432畝。大部分為農田,稱為坑垌田,包括部分旱地,毛面積2116畝。在西、北部臺地丘陵中的坑垌田,大多屬狹谷地,多冷底田,不少已成撩荒地,尚未利用。

  (3)崗臺地。海拔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於15度的平緩坡地,主要分佈於中、西部,成土母質以基岩紅岩風化物為主,部分為第四紀河流堆積物,多礫石。大體可分為相對高度5~10米、15~20米、25~35米和45米等幾級高程的崗臺地。土層極薄,只有坡麓洪積、坡積地帶才可見中、厚土層,地表多鐵結核。根據不同的高程和坡度,大體上可分為平坡地和崗地兩類:①平坡地,高程在20米以下,坡度7~8的坡地,面積14311畝,部分厚土層平坡地可以栽種水果,或從事農業利用,其他薄層土平坡地應造林綠化;②崗地,高程在20米以上的稱為坡地,以造林綠化為主。在未來的建設用地中,應儘量利用崗臺地建設,避免佔用或少占廚耕地。

  (4)丘陵地。除崗臺地以外,海拔450米以下的坡地。分佈於本鎮北部和西部,成土母質以基岩砂葉岩和花崗岩風化物為主,砂葉岩丘陵地土層較薄,地表多礫石;花崗岩丘陵地有石蛋分佈,但土層較厚。這類地基本上為林用地,現有林21807畝,占該類地面積的876%,但多為中、幼齡林,林相差。應進行林業結構的改造,以此改變林相。部分低坡地可以發展水果、經濟林生產,或林果間種,綜合利用土地。

  此外,本鎮還有海拔450米以上的低山地150畝,實屬分佈於丘陵頂部的坡地,土層甚薄,多裸岩,也是林業用地。

  根據土地類型分析,全鎮可供農業、工業、城鄉和交通建設利用的平地和平坡地面積共58005畝,目前已利用48256畝。其中,農業佔用土地毛面積45624畝,建設用地2592畝(不包括公路占地)。未利用的土地主要有:

  ①低平地和高平地47796畝;②平坡地和丘陵緩坡地約8000畝;③低窪漬水地5281畝;④山塘和湖泊400多畝。全鎮人均有後備土地資源77畝,這些土地可以從事工、農業生產和建設利用。

  5.農業商品生產市場條件好

  由於本鎮屬惠州市近郊,並位於廣汕、廣梅、汕深、梅深等交通要道上,近鄰廣州和港澳,特別是面對蓬勃發展的惠州市和大亞灣沿海工業區的建設,居民人口和外來人口迅速增加,對農產商品需求急增,農業商品市場十分廣闊,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機會。

  惠州市目前雖然只有14萬居民和6萬暫住人口,但是城郊農業向來是薄弱環節,農業商品生產不夠發達,市場副食供應處於緊張狀況。

  根據1989年資料統計,按居民人口計市區主要副食品收購供應量,人均僅有食油34公斤、豬肉158公斤、牛肉21公斤、鮮蛋71公斤、家禽41只、水產品116公斤。雖比1988年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蔬菜未能全年均衡滿足供應,副食品價格位列全省各市場之前。根據惠州市城市發展規劃,到1995年市區非農業人口將達18~20萬,暫住人口達10萬,總人口比1989年增加45%。2000年則分別達27~30萬和12~15萬,比1989年增加1~125倍,到時市場副食品需求將會數倍增加,因此,加速農副產品生產任務十分迫切,應有預見性的提前加強生產基地建設。

  二、農業發展目標

  1.農業生產現狀

  1989年全鎮農業產值為159658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463%,人均產值10618元,人均收入745元,與1979年相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農業結構也有較大變化,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的產值比例分別為585%、20%、308%、56%和31%。種、養業為農村主要收入;耕地畝產值為352元。

  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為44471畝,復種指數為168。糧食播種面積共31290畝,糧食總產7916噸。其中水稻28755畝,產稻穀了40605噸,畝產258公斤。人均佔有糧食519公斤(其中稻穀492公斤);大豆1190畝,總產66噸;花生5605畝,總產61345噸,人均408公斤;糖蔗1580畝,總產5036噸;蔬菜3220畝,總產181745噸,人均120公斤;木薯1119畝,總產583噸。

  生豬飼養量14707頭,出欄7350頭,出欄率51%,人均生產豬肉567公斤;淡水養魚面積1770畝,其中魚塘13325畝,水產品產量16388噸,人均109公斤。

  水果面積19275畝,其中,柑桔3317畝、荔枝6675畝、香(大)蕉5549畝、龍眼859畝、菠蘿176畝、柿10畝、雜果2598畝。大部分果樹乃近年栽種,尚未掛果,水果總產量僅441噸。

  根據本鎮農業生產條件,上述農產品產量和人均數量都不多,尤其是未達到廣州、佛山等市郊區農民的生產水平和消費水平。事實上,目前本鎮為惠州市提供的糧、油、糖、肉、魚、禽、果、菜等產品基本上都是農民生活水平不高、自身消費能力較低的條件下提供的,並不是穩定、實際的商品,能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就更不多。

  2.農業發展方向

  本鎮屬市郊,目前,既是惠州市城區建設主要發展區,又是本市副食品供應基地之一,因此,應在統籌兼顧和節約用地的原則下,合理安排土地開發和加強空間控制,既保證城市、工業和交通等建設用地,也要儘量保障農業生產用地。同時還應處理好城市和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的影響,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城區的發展應為郊區的農業生產提供資金、物質和技術的支持。這是本鎮農業發展規劃,確定農業結構、佈局,規模和發展目標的基本前提。在特定條件下,為適應城市建設和全局考慮,應滿足建設用地的要求,近期內,惠城區市鎮用地已計劃從原水北區擴展到本鎮大樹嶺,主要用於火車站和部分城鎮工業用地,小金口則考慮從小鐵到烏石的廣汕公路沿線兩側各1公里左右範圍內發展墟鎮和工商業用地。這些地區崗臺地較多,農田較少,作為建設用地是可取的,但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保證公路和鐵路交通,並防止發展對郊區農業有危害的污染工業和商業。

  農業區主要集中于小金河、湯泉河下游和角洞水庫灌區,林、果業用地主要集中於西部和北部的臺地丘陵區。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提高經濟效益,應盡可能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一經濟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林、漁、副、魚的全面發展。

  農業發展方向主要是充分發揮本鎮農業土地資源充裕、水源豐富和區位條件優越的優勢,克服平地地形複雜、土質較差的弱點,根據不同農業土地類型,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糧、油、基礎農業和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佈局和林業佈局,建立合理的農業用地結構,形成林、農、牧、漁、副互相促進的農業生態系統,同時,應在綜合利用農業自然資源中,重視丘陵山地的林業建設、村鎮、道路風景林、防護林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土地質量。另一方面應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技術,實行科學經營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單產。為適應惠州市城鎮發展而膨脹的市場需求,在生產領域應把城郊農業商品生產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並盡可能利用地區優勢發展創匯農業,支援城市並促進農村的發展。

  3.主要發展項目和發展目標

  主要發展項目有糧、油、糖蔗、水果、蔬菜、畜牧、水產、林業和工副業。各項發展目標預測如下:

  (1)糧、油生產

  隨著惠州市城市建設的發展,本鎮農業將逐步由以糧、油、糖為主的生產轉向城郊型商品生產,以生產蔬菜、水果、肉、禽、蛋、魚和花卉等“七鮮”產品為重要任務。但是,這個過程是漸進的,目前正在轉變中。由於本鎮農業用地充足,因此,在未來10~15年內,本鎮仍應保證一定數量的糧、油生產任務。

  預計,1995年本鎮總人口為165萬,2005年為190萬,以每人250公斤口糧計算,到時全鎮所需口糧分別為4125噸和4750噸,加上種籽糧300噸,飼料糧1000噸,以及每年2000噸公購糧任務,全鎮糧食總需要量分別為7425噸和8050噸,即為1989年糧食總需要量的94%和1002%。總產雖然基本維持在1989年水平,問題是克服農田減少的影響,預計10年內全鎮將減少耕地4000畝,其中部分為水田。因此,要基本保證糧食總產,一要保證有一定面積的糧田,二要努力提高單產。

  1989年全鎮水稻畝產平均為256公斤,仍有一定增產潛力,為保證糧食單產穩定提高,在農業佈局調整中,應儘量保留質量較好的水田栽種水稻,並採用良種和其他科學措施,少用低產田作為基本糧田。低產田的改造應以改制或因地制宜種植其他作物為主要措施,以提高其利用價值。爭取1995年每畝水稻單產提高到400公斤,這樣只要有9300畝水田便可達到7440噸糧食的總產量。到2005年爭取畝產平均為435公斤,便可保證糧食總產達8091噸的要求。這樣,實際上水稻占地面積比1989年減少5000多畝,這些農田部分可被用作建設用地,部分為改造成基塘或種植其他作物。

  本鎮油料生產以花生為主,每年種植面積大約為6000~6800畝,近年來種植面積有減少的之勢,1 989年僅剩5605畝。單產也較低,畝產平均僅109公斤。但是種植花生不但能夠得到油料,還可改良土壤和增加綠肥,因此,應重視花生生產,不但要採取水稻與花生輪作的方法,還應利用蔗地、果園、木薯地和其他旱地間種,儘量擴大種植面積,保證全鎮每年有6000畝花生地,並通過採用良種,尤其是改進栽培和管理辦法,努力提高單產,保證每年花生總產在800噸以上,除農村食油自給以外,還能有250~260噸商品量支援城市需要。

  (2)糖蔗生產

  糖蔗是本鎮傳統商品,但是由於經濟效益不高和其他問題,生產已不斷委縮。但是,從土地資源來說,東江沿岸沙灘地應儘量以種植糖蔗為宜,爭取保持每年2000~3000畝的栽培面積,畝產3~4噸,總產8000~9000噸,同時利用甘蔗地間種花生、大豆等豆類作物,藉以發展其他經濟作物,綜合用地,並能培肥土地,提高糖蔗單產。

  (3)水果生產

  水果是城郊農業重要商品生產項目,也是本鎮主要開發性生產項目,應加以重視發展,但不宜佔用農田,儘量利用平坡地和丘陵緩坡地栽種。重點發展荔枝、龍眼、楊桃、白欖、黃皮、番石榴、番荔枝和芒果等。生產佈局上,本鎮北部丘陵邊緣地帶緩坡地可發展荔枝、白欖、龍眼。西部丘陵邊緣和臺地低丘坡麓緩坡地,可栽種荔枝、龍眼、番石榴、芒果。中、南部平原的崗臺地平坡地可種植荔枝、龍眼、楊桃、番石榴等。用低水田和低窪地改造成基塘的塘基上可種荔枝、番荔枝、番石榴。村莊空地可結合營造風景林栽培荔枝、龍眼、白欖、芒果、楊桃等大型喬木果樹和番荔枝、菠蘿蜜等。南部東江邊白沙灘的沙灘地可建設成果園,栽培荔枝、龍眼、白欖、番荔枝和番石榴等。除東江大堤外的其他堤壩也可種番石榴、番荔枝等水果。

  部分丘陵坡地可結合對馬尾松針葉林的改造,間種油甘子和楊梅等,成林、果兩用地。

  全鎮爭取到2000年發展8000畝坡地水果。1995年投產4000畝,總產600噸,為1989年水果產量的136倍。2005年全部投產,總產2400噸,為1989年的54倍,水果產值可達240萬元。

  (4)蔬菜生產

  本鎮耕地占惠城區耕地面積的256%。目前有菜地3220畝,年產蔬菜181745噸。全市區蔬菜年需求量約為29200噸,而商品菜可供數量不多,估計到1995年市區蔬菜需求量將達43800噸。但考慮到城區和交通建設的需要,本鎮佔用土地較多,因此,要求全鎮能承擔市區20%左右的商品蔬菜生產任務,到1995年全鎮蔬菜商品量為5840噸,比1989年增加約22倍。目前蔬菜生產的主要問題是單產低,估計通過菜園建設和提高生產技術,單產會較快提高。若以每畝菜地保產1600公斤計算,全鎮需商品菜田3650畝,加上鎮內自給需要,菜田總數應達4000~4200畝。

  蔬菜地除部分旱園地為固定用地外,水田以不固定用地、與水稻實行輪作為好,既可減少病蟲害,又有利於增加水稻產量。因此,菜田可以定任務而不定田塊,與糧田一起作基本農田加以保護。

  (5)畜牧業

  畜牧業主要是生產豬、牛肉、三鳥、禽蛋和牛奶等產品,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還需生產各種特種禽畜產品。根據土地條件,要求本鎮到1995年生豬飼養量達到25萬頭,出欄12萬頭,豬肉總產900噸,商品率達63%,滿足市區12%左右的需求量。重點發展三黃雞、鴨、鵝、鴿子等。到1995年爭取禽類出欄量達150萬隻,部分產品能出口創匯。

  本鎮畜牧業除支持原有農戶發展生產外,應大力提倡和支持專業戶、重點戶以及集體單位進行規模生產,根據土地資源條件,可多創辦畜牧一水產場,進行集約綜合經營,提高效益。

  (6)漁業

  漁業也是本鎮開發性生產項目之一。因宜漁地多,開發潛力大。目前已有漁塘1770畝,湖泊和山塘水庫400多畝。還有10000多畝低水田和低窪漬水地可開掘部分魚塘或基塘,爭取到1995年全鎮養殖水面達到3500畝,2005年達4000畝,鮮魚總產分別875噸和2000噸,產值分別達250萬元和400萬元以上,能為市場提供更多水產品。

  (7)林業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本鎮的林業應從木材生產轉向生態林和風景林建設的方向發展。部分林地可以林果結合或結合發展經濟林,形成綜合性多用林。

  林用地主要是丘陵地和崗臺地,面積共276萬畝,現有林地252萬畝,大部分為馬尾松用材林,少量為木麻黃林、桉樹林、臺灣相思和大葉相思林。因土地質量普遍不高,林木生長較差,尤其是砂葉岩崗臺地和低丘陵地上新造林地林相更加不良,急需改造。

  搞好林業建設,首先應進行全面造林綠化,除全面綠化丘陵山地外,公路、鄉鎮村莊以及部分堤防也應儘快綠化。平原綠化樹種有麻棟、桃花心木、大葉相思、大葉榕、小葉榕、尾葉桉,有的還可規劃發展喬木果樹,或以樹木和果樹混交。同時,應大力進行現有林地的改造,密植和間種,發展成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可在馬尾松林中間種黎蒴、大葉相思、臺灣相思、荷樹或余甘子、楊梅等果樹或間種油茶灌木。爭取2000年能完成全鎮綠化和林地改造任務。使本鎮成為以生態林、風景林為主的郊區,為惠州市旅遊業增添秀色。

  (8)工副業

  本鎮目前與農業有關的工副業不多,僅有糧、油加工、飼料加工以及少數商業服務業。從長遠考慮,工副業首先應和本鎮農業商品基地建設結合起來,發展配套行業,為農業商品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故此除加強原有糧油、飼料工業外,應注意發展水果、蔬菜等保鮮加工、畜產品加工和加強生產和產品供銷服務。同時,應利用本鎮交通方便,場地多,能源和通訊條件較好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三來一補”企業,轉移部分農村勞動力。但應注意從保護環境出發,嚴格控制污染工業的發展,並做好城市和工業“三廢”處理,確保環境質量,

  三、農業用地平衡

  根據農業發展目標,本鎮用地安排如下:

  1.農田

  全鎮現有農田265萬畝,實際占地40044畝,占全鎮土地面積的4017%。由於將修建廣梅汕鐵路、惠州火車站、深汕高速公路和廣汕公路擴建,以及小金口鎮商業區、加工區、住宅區、鄉村道路、水利工程、惠城區擴展等建設佔用土地約13500畝左右,其中佔用農田4000畝左右,到1995年全鎮保存農田22500畝,實際占地毛面積34200畝。用於糧食生產9300畝、油料大豆用地4700畝、糖料2000~3000畝、蔬菜4000~4200畝、農田果園1000畝、飼料地(包括旱糧)1500畝,復種指數達215,比1989年提高047。此外,如果能利用冬閒農田發展馬鈴薯、小麥、碗豆、綠肥飼料、油菜籽等,並利用蔗地、果園間種豆類、牧草等,還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2.林、果用地

  現有林用地276萬畝,由於建設佔用,可保存230萬畝,加上道路、村旁等四旁林,估計林地總面積仍可達24-25萬畝。

  水果佔用地8000畝,包括崗臺地平坡地、丘陵緩坡地、基塘的塘基地、堤防和其他零星用地,全鎮林、果用地達32萬多畝。

  3. 牧草飼料、水產用地

  現有魚塘1770畝,規劃擴大到4000畝。主要是利用低平地改造成基塘。全鎮低平地10430畝,保留2000多畝作為蓄洪區,兼用放牧,其餘8000多畝均可改造成基塘。部分塘基可種植水果和牧草,以牧草占地2000畝計,加上冬閒農田綠肥飼料、果園間種牧草,預計全鎮牧草種植面積可達4000-5000畝。

  4.農村居民點用地

  目前全鎮居民點建設用地約2600畝,隨著農村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建住宅和村邊工副業發展,建設用地會擴大。從目前九龍、白石、村頭、小鐵、大樹嶺等村發展規劃看,建設用地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各地應儘快搞好規劃,嚴格控制非生產性用地。爭取到2000年各村占地增加控制在900畝左右,總面積達到3500畝,並多用崗臺地建設,少佔用耕地。

  上述各項用地共計總面積91200畝,與全鎮面積相比,尚餘8475畝(不包括東江水域)。這些地包括河流、渠道、鄉村道路、丘陵裸地等不能列入開發或難利用的土地。用地上必須反復強調除應保護農田外,還應保證交通安全,應嚴格排除交通線兩邊違章建設。

  四、經濟效益預算

  達到上述發展目標的1995年和2005年,本鎮農業經濟效益如下表:

     表1     惠城區小金口鎮農業產值預測表 單位:萬元

  主要項目 1995年產值 2005年產值

  糧  食 643 697

  油  料 88 88

  糖  蔗 120 120

  水  果 60 240

  蔬  菜 500 580

  其他作物 30 40

  畜 牧 業 1815 2300

  水 產 業 250 450

  副  業 342 776

  合  計 3848 5291

  按目前現行價(1989年價)不變計,到199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3848萬元,2005年達5291萬元,分別為1989年的24倍和33倍。人均農業產值則分別達2332元和2784元,為1989年的22倍和26倍。工業產值及商業銷售額將提高更大,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將會有明顯變化,尤其是自然環境質量應有所提高。估計,10年後生產會比預測的發展快,農業產值也會超過預測數字。

  五、農業商品基地建設

  農業商品生產基地是根據本地區資源優勢條件,以社會需求和市場為導向,建立適度規模、並具有一定商品量的生產場地或生產項目。

  根據惠州市發展需求和本鎮農業發展規劃目標要求,規劃建立下列農業商品生產基地:

  (一)蔬菜基地

  蔬菜是城郊農業最重要的商品生產項目之一,也是城市“菜籃子”工程的關鍵工程。

  1987年以前全鎮蔬菜每年播種面積僅800~1500畝,產量400~1000噸,商品率極低。1988年播種面積擴大到3000畝,1989年增加到3220畝,總產達181745噸,但人均僅120公斤,單產也低,畝產僅400~700公斤,還未達到1987年的畝產水平(平均961公斤)。為保證城市市場供應,應把蔬菜生產作為本鎮農業發展的戰略任務,按農業發展的目標要求,建設好4000畝左右的蔬菜生產基地。

  根據蔬菜生長的要求,菜園地要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不受污染影響的土地。目前,全鎮蔬菜地面積已達3220畝,主要分佈在九龍一柏崗、小鐵和烏石等地,可在這些地方適當擴大生產。南部金雞和白石等地低水田較多,可適當發展一些水生蔬菜,如西洋菜、水生通心菜、蓮藕、慈菇、茭筍等品種,並可發展冬種蔬菜。

  大部分蔬菜種植應和水稻輪作,因此菜地建設應和農田基本建設一起進行,列入農田保護區,適當增加投資。部分旱地菜園應搞好水利設施,創造條件逐步實行噴灌或滴灌,以便有效利用水源、減少勞動強度,也會提高產量和質量。惠州市即將發展成為中等城市,科學技術也會相應發展,郊區蔬菜生產也應採用新技術逐步建立無公害生產,並創造條件發展工廠化生產,避免不利天氣的影響,達到多品種、高質量、均衡供應市場。

  為能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應注意種菜技術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

  (二)水果基地

  1.規模和佈局

  本鎮規劃的8000水果,除分散零星果園外,根據土地條件可分片建設基地。其中,九龍、小鐵和墟鎮北部丘陵區建設2500畝荔枝、白欖和龍眼等生產基地,部分丘陵坡地可間種油甘子。西部丘陵、臺地2000畝荔枝、龍眼、番石榴、芒果等。

  南部東江邊白沙堆發展500畝荔枝、龍眼、白欖、番荔枝、番石榴等生產基地。柏崗、烏石、金雞等地的平原臺地利用基塘、河堤、崗臺地栽種3000畝荔枝、龍眼、楊桃、番石榴等品種。

  2.投資

  總費用120萬元,計有:

  ①整地、栽種勞務費:每畝50元,8000畝共需40萬元。

  ②種苗費:每畝平均25株,每株4元,共80萬元。

  栽培水果應注意選用優良品種。荔枝可選用黑葉、槐枝、桂味、糯米糍等品種;龍眼可選種烏園、石硤等品種。

  3.經營管理

  水果基地的經營應實行承包管理,落實責任制。鄉村利用零星空地種植的水果,可在統一規劃下,允許個人種植,誰種誰有,但應限期種植,保種保活,並利用鄉規民約嚴加保護。

  為綜合利用土地,可利用果園間種牧草飼料,既可增加收益,也能培肥土地。

  (三)畜牧水產基地

  本鎮長命湖附近老樹頭至金雞一帶、馬嶺至沙湖嶺之間都有連片低窪漬水地和低水田,面積10400畝,其中部分可以改造成基塘,利用塘基栽種水果、牧草、養禽、養豬,池塘養魚。利用牧草加工成飼料,用以餵養禽畜,雞糞養豬,豬糞喂魚或作製造沼氣原料,塘魚合理配置品種,建立新的食物鏈,塘泥可肥基,形成良性循環的農一牧一漁業生態體系。為滿足市場需求,還可發展特種養殖業,如飼養鱉、泥鰍、鬍子鯰等珍貴水產品或珍禽。

  1988年起已在長命湖開發了1045畝基塘,種植芒果、三華李、黃皮等果樹和牧草,並開展養魚、鱉等,初步取得了成效。目前,全鎮的低水田和低窪地,除水利建設用地外,可利用地約近7000畝。能改成魚塘2500畝,果基2000畝,其間間種牧草1000畝,部分塘基用以建豬、禽舍,建成一定規模的畜牧水產基地,1990年10月惠州市和廣東省科學院已簽訂在長命湖進行生態農業試驗合同,共同利用科技成果開展畜牧水產基地高效生產試驗和應用技術推廣工作。這將推動基地建設的發展。長命湖現有魚塘500畝,1995年前計劃再擴建2000畝,投資和效益預測如下:

  1.投資

  (1)挖塘築基費用   塘深以15米計,每畝需搬土方1000立方米,費用300元,2000畝塘共需60萬元。

  (2)種植水果、牧草  種果每畝100元,2000畝共20萬元,間種牧草每畝80元,1000畝共8萬元。

  (3)養魚  每畝成本150元,2000畝共30萬元。

  (4)養雞  每100萬隻雞需建雞舍2萬平方米,以60元/平方米計,共需120萬元。每只雞成本8元,共需流動資金80萬元。

  (5)養豬  養豬2000頭,要有豬舍4000平方米,以100元/平方米計,共需40萬元。每只豬成本200元,需流動資金共40萬元。

  其他費用100萬元。

  上述各項總投資為498萬元。

  2.效益

  (1)養魚第一年以畝產200公斤計,產值600元,2000畝總產值120萬元。

  (2)牧草每畝產值300元,1000畝共30萬元。

  (3)雞90萬隻(成活),每只12元,產值1080萬元。

  (4)生豬出欄1200頭,總值504萬元。

  (5)種果3~5年後才有掛果可收穫。

  上述各項頭兩年收益各為12804萬元。第三年起效益遞增,魚塘產量會很快提高,尤其是水果掛果後收益更大,預計5~6年可全部收回投資。

  六、實施規劃的主要措施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因此,農業用地是最重要的用地。農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首要是保證農業用地的合理佈局,為此,必須採取下措施:

  (一)在用地規劃的基礎上,應該立法保護糧、油、菜基本用地和生態林地。可建立農田保護區和生態、風景林保護區(地)。

  (二)強化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要歸口統一於管理機構之下,不要政出多門,以利實施規劃用地,還應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及時治理環境污染。

  (三)搞好農田基本建設。重點是加固堤圍、完善排灌系統、搞好菜園建設和生產基地建設。規劃中包括馬嶺引水渠、金雞灌渠、老樹頭低排渠,加固東江堤圍等。為適應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還規劃建設湯文路、瑞金路、馬奎路、柏沙路、駱塘路等鄉村大道,與廣汕公路聯通,形成農村交通網。

  (四)建立生產和產品銷售服務。可成立農業商品生產服務公司,為專業戶、重點戶和集體生產部門提供資金、技術、種苗、飼料、農藥等生產資料,並收購代銷產品。尤其是畜牧業生產,可擴大農戶生產規模,加強生產服務和產品收購,形成不見基地的大宗商品生產。

  (五)籌集資金。資金也是重要的生產條件,農業商品基地

  建設更需要有雄厚的資金,才可能進行開發性生產。為此,應多方籌集資金。可從農業投資、“菜籃子工程”、銀行貸款、引進外資、集體和個人投資等各方面籌集資金。另一方面,在基地建成後,可通過適當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辦法分階段投資建設。以減少開發初期資金不足的壓力。

  (六)採用先進科學技術進行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為此,應加強技術培訓和儘量採用現代化生產設備裝備農業。

     附表:   惠城區小金口鎮土地類型面積表 面積:畝

  土地類型名稱 面積(畝) 代號(圖斑號)

  一、平原 550773 1

  (一)河灘地 44730 

  1.河灘沙土地 9100 11

  2.河灘塗草地 5819 12

  3.河灘園地 26811 13

  (二)河湖水域 33362 

  1.河流渠道 25604 14

  2.湖泊 431 15

  3.魚塘 7327 16

  (三)低平地 104300 

  1.低窪漬水地 52810 17

  2.基塘 104500 18

  3.低水田 41040 19

  (四)平地 371381 

  1.平地水田 306483 110

  2.平地果園 468 111

  3.平地居民地 25919 112

  4.高平地旱耕地 31759 113

  5.高平地草地 6755 114

  二、溝谷地 25480 2

  1.山塘 4324 21

  2.坑谷地水田 21156 22

  三、崗臺地 171668 

  (一)平坡地 141739 

  1.平坡地 50681 23

  2.平緩坡草灌地 86846 24

  3.平緩坡林地 4212 25

  (二)崗  地 29930 

  1.崗地草灌地 9601 26

  2.崗地林地 20326 27

  四、丘陵地 248797 3

  (一)丘陵緩坡地 21195

  1.丘陵緩坡草地 6585 31

  2.丘陵緩坡林地 14610 32

  (二)丘陵陡坡地 227602

  1.丘陵陡坡灌草地 18096 33

  2.丘陵陡坡林地 203456 34

  3.丘陵裸露地 6050 35 合   計 996716(畝)   折6645(平方公里)

  注:表內不包括東江水域面積908畝。

  惠州市小金鎮農業發展規劃佈局圖(略)

  **規劃人員:陳朝輝、林幸青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