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近海環境的保護
加強對近海生物的資源保護
原載《珠江經濟報》 1999年4月14日 第3版
海洋生物資源是海洋生產力的表現,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的物質生產保證之一,同時,也是海洋環境因素。1995年,我省海水產品產量達19721萬噸,占全省水產品總產量的557%,比1980年增長375倍,年平均增長1095%。在海水產品中,海洋捕撈量達16141萬噸,占海水產品總產量的819%。海洋生物包括魚類、甲殼類、貝類、棘皮動物、海藻和各種海洋微生物等。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組成了海洋中的食物鏈,在繁育和生長過程中參與對進人海洋的部分廢物的“消化”和轉化,起了轉化環境污染物、淨化自然環境的生化作用,也是自然界中物質再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
目前,海洋生物資源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環境污染、不合理的海洋開發或海島開發工程、紅樹林受破壞等原因,造成近海海洋生物繁育和生長的自然環境惡化;另一方面是過度捕撈近海魚類,直接破壞近海生物資源。據統計,1995年全省擁有捕撈漁船463萬艘,總噸位6928萬噸,總動力17937萬千瓦。但是,機械動力在293千瓦以下的漁船竟達454萬艘,占捕撈漁船總數的981%,其中,機械動力在45千瓦以下的漁船達369萬艘。在作業方式上,共有拖網、圍網漁船117萬艘,總噸位達4205萬噸,占捕撈漁船總噸位的607%。從以上有關數據可以看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海洋漁業迅速發展,海水捕撈業和養殖業都有較快的發展。但是,在海洋捕撈業方面,仍然缺乏大型現代化漁船,大部分漁船船體小,而且仍有不少帆船,經不起風浪,造成海水捕撈業作業範圍長期以近海淺海為主,捕撈方式粗放,大量採用拖網、圍網方式,大魚小魚一網抓,從而破壞了漁業資源。我省近海海域是多種魚、蝦、蟹等產卵和幼體繁育的重要場所,濫捕近海魚類會影響海洋生物的世代繁衍。70~80年代以來,粵東汕頭海區和珠江口海區的近海漁場,由於過度捕撈,已使不少原來盛產的經濟魚類嚴重減產,不但產量越來越少,魚的個體也越來越小。
為保護好近海生物資源,保證海洋的生產能力,維護生態平衡,除了應採取措施保護好海洋自然生態環境外,還應採取措施使近海魚類得到繁殖:應減少近海捕撈強度和捕撈量,發展遠洋深海漁業;嚴禁不適當的捕撈方式;同時,應對有的海域採取休漁期,保護好魚類產卵期和幼體生長期;進行對部分魚類的增養殖;建立海洋魚類自然保護區;同時,必須加強漁政管理,依法保護好近海自然生態環境和魚類資源。
莫讓生物鏈斷開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1年5月30日 第7版
在人類飛越大空進入月球的年代,我在慶倖:踏上月球的幸好不是廣東人,不然,如果月宮裏真有傳說中的蟾蜍,也將難免遭殺食的厄運。的確,我們對於野生動物的捕殺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五、六十年代的廣東大地,在任何一處農村隨時可見天上成群的飛鳥,江河中成群的遊魚,山中更有狼群、虎蹤。每年早春一聲雷,溪間、水田裏便可見出沒產卵的鯽魚、鯉魚。這並非仙景,而是實實在在的南粵大地。然而,隨著人口增加,城鄉建設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野生動物逐步喪失活動和生存的空間,加上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濫捕亂殺,很多野生動物已瀕臨滅絕之災。現在,不但珍稀野生動物難見,就是普通的麻雀也難尋覓。五十年代我們曾把麻雀劃為“四害”之列,從城市到農村動員“幹軍萬馬”要把它殺絕。後來,雖然“平了反”,將其算作益鳥,但是,麻雀的命運並未從此改變,由於農藥的毒害和被人們作為佳餚而大加捕殺,致使難見麻雀蹤跡。在粵北始興縣車八嶺自然保護區傳說曾有人見過華南虎的腳印,但僅是傳說,誰能證實真的見過野生的華南虎?
對許多廣東人來說,不管什麼野生動物,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泥土中爬的,全部是“補品”,都可以吃。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每天消耗的蛇類就有數千噸之多。穿山甲、貓頭鷹、麻鷹、野山雞、娃娃魚、虎紋蛙等,都是國家明文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但是人們照捕、照殺、照吃不誤。近年來,國家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對走私、販賣、宰殺瀕危珍稀野生動物者,一經查獲都處以嚴懲。但是,不少酒樓、賓館認為有利可圖,紛紛以身犯險。而在食客中不少的是“大款”,但是更多的是一些有權有勢的黨政幹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吃野生動物時有的官員們會打趣說,這是國家保護的,不能吃。有人就會說,那是死的,保護也沒用,不吃是浪費。實際上,要保護好野生動物,關鍵的環節還得糾正不正之風,剷除腐敗。
省人好吃野味,說是有補。事實上,經調查研究證實,不少野生動物例如青蛙和蛇,生活在野外環境,大多附有寄生蟲,有的動物有可危害人類的疾病或病菌。吃這些野生動物時,若處理不當,不但於身無補,還會危害健康。最大的問題是濫捕亂殺野生動物使自然界生物鏈不連續,使害蟲失去天敵而大量繁殖,喪失生態平衡。對此,人們必須大量使用農藥消滅病蟲害(目前我省每年使用的農藥已多達8-10萬噸)。農藥的使用又造成環境污染,不但毒害有益的動物,而且污染水源和食物,毒害人類。近幾十年來,一方面由於衛生事業的發展, 已消滅了不少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但另一方面,又不斷增加各類癌症及其他奇難雜症,其中不無與環境污染有關。
事實表明:為了拯救人類自己,應儘快拯救野生動物。
愛惜和保護好沿海紅樹林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0年6月21日 第3版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濱海泥灘上的熱帶森林植被類型,主要樹種有秋茄、桐花樹、海芒果、果角木等,我國臺灣南部、福建南部、兩廣和海南省以及南海一些島嶼周圍海邊都有分佈。我省從粵東沿海到雷州半島沿海的紅樹林分佈樹種逐漸增多,樹高和鬱閉度也逐漸增加。珠江口西部、臺山鎮海灣、電白東港以及雷州半島雷州灣,均可見到茂盛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海洋生物、海洋鳥類棲息和繁育的良好場所,也是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的指示植物,由於它具有防禦風浪、保護堤岸、促淤造陸以及淨化海洋等良好的生態作用,被稱為“海上的綠色長城”,也是熱帶海洋奇特的水上森林景觀。
長期以來,因圍海造田造地、挖塘養殖和環境污染等原因,大量紅樹林遭到破壞。尤其是在珠海西區三灶島的圍墾、開發,使其附近海域的紅樹林消失;一些海島圍海造地,或是把海島沙石開採出賣等,也禍及其周圍的紅樹林。紅樹林的消失使原來的海洋生物和鳥類喪失棲息、繁衍的場所。這是我省沿海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原因。
為保持我省海域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海洋生物和鳥類提供繁衍和棲息的場所,提高海洋環境自然淨化能力,應讓廣大的幹部、群眾提高對紅樹林生態作用的認識,愛惜和保護好紅樹林。當然,一些海區需要圍海造地,建設海洋或海島開發工程,必須佔用一些紅樹林地,但是,在圍海造地或建設海洋、海島開發工程前應做好規劃,在可能的情況下,留下一定地段海域保留紅樹林。部分紅樹林則應劃定為自然保護區,使之得到保護。同時,還可以採取人工的辦法,利用一些灘塗營造人工林,擴大紅樹林面積,在我省沿海岸線和海島周圍建造“海上的綠色長城”,成為我省沿海的生態屏障。同時,由於紅樹林有較好的景觀價值,也可以作為旅遊資源。
防護林帶的建設
原載《珠江環境報》 1999年3月17日 第3版
沿海地區是海、陸交匯地帶,地理環境特殊,氣候變化強烈。我省沿海大陸岸線長達3400公里,還有大小島嶼700多個,海島岸線長1600多公里。岸線部分為丘陵,多平原臺地,地勢低平,大面積沙灘地沿岸分佈。由於面向浩瀚的南海,每年常受颱風危害。大風形成風沙,不斷的陸地遷移,吞埋農田和村落,沿海大片沙地又難以利用,歷史上成為乾旱缺水的貧瘠地帶。
1955年,我省在粵西沿海電白縣博賀港濱海沙地上引種木麻黃成功,逐步推廣種植,幾年間形成防護林帶。它不但能抵禦沿海風沙侵襲,捍衛附近的農田和村莊,還有減少近地風速、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使大面積的沙灘無用地變成有用地,部分沙地還可以從事種植業,因此被稱之為濱海地帶的“綠色長城“,成為海洋開發基地的重要防護林。潮陽縣沿海外四農場,在濱海沙地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部分沙地種植潮州柑,成為致富的典型。
80年代初,我省又在沿海沙地上引種大葉相思和濕地松等樹種成功,增加了沿海內地的適生樹種,特別是“闊葉林”樹種,更有利於沿海的防護林建設。
但是,長期以來,我省的沿海防護林除常受颱風破壞之外,還常被採伐作薪柴、木材或亂伐林墾植,因此,經常是殘缺不全,嚴重削弱其生態作用的發揮。海岸帶是海洋開發的前沿,在開發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不但要積極保護海洋自然生態環境,加強沿海防護林建設,包括搞好海島防護林建設,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措施。沿海防護林是生態林,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全面切實規劃建設,沿海各級地方政府要把沿海防護林建設經費加以落實。同時,為保證沿海防護林建設,全省應加強立法保護,使之成為保護沿海生態環境的“綠色長城”。
保護我省沿海生態環境應採取的措施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0年7月12日 第3版
為保護我省沿海資源和環境,保證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其可持續利用,除加強對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外,對圍墾和其他海洋工程應採取以下措施加強管理和整頓:
一、儘快開展我省沿海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超脫地方政府和部門的干擾,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應在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組織專家編制規劃(可分為總體規劃和分海區規劃)。在規劃實施前,應暫停一切圍海及其他海洋工程施工。
二、進行圍海和海洋工程的全面整頓。規劃編制完成之後,應報請有關上級政府部門批准實施,然後根據規劃對圍海和海洋工程進行全面審核,凡不符合規劃的工程應一律進行清理和整頓。
三、開展海洋科學管理的研究,完善海洋管理法律法規,並制訂實施規劃的措施。
四、建立和健全海洋管、監組織機構。為避免海洋管理中只顧部門利益或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應設立機能齊全的統一管理和監督機構。
五、規劃編制和有關法規的制訂,應十分重視沿海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應劃定沿海防護林帶、海洋生物和紅樹林保護區,建成保護體系並立法保護,對部分海洋生物的繁殖期還應規定季節性保護措施。
六、應責令有關部門,對被破壞的崗地丘陵和山地儘快綠化,填海的荒地應墾殖或綠化,以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