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面對溫室效應
原載《珠江環境報》 1999年4月21日 第3版
近幾十年來,全球工業的發展和人口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日益增加,森林不斷遭到破壞,自然環境日趨惡化,水、旱等自然災害不斷增加和加劇。因此,發展和保護林業、加強環境保護已成為迫不及待的任務。另一方面,自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略有上升,大陸冰川有所後退,海平面稍有上升之勢。於是,有關全球二氧化碳增加造成全球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宣傳越來越多。有人預測,全球海平面上升每年平均10釐米,幾乎是大地行將沉沒,出現了“恐溫症”,到了“談溫色變”的程度。
對於全球二氧化碳增加產生溫室效應,並導致海平面上升問題,其速度和危害如何?的確需要所究,並採取防患措施。但是,以全球碳循環和環境變化的歷史來看,卻不必“談溫色變”。
根據我國學者申請的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項目“地質、氣候、水文與岩溶形成”研究和“岩溶作用與碳循環“研究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表明,雖然認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原因是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上升,而二氧化碳增加的來源除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和森林植被遭破壞外,還有地球深處二氧化碳的釋放。但另一方面,由化石燃料和森林破壞而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約有一半被全球生物生長量的增加和海洋作用所吸收;同時,由於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導致分佈於地球陸地面積達2200萬平方公里的碳酸岩(也稱岩溶岩或石灰岩)溶蝕量增加,從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最新的研究還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複雜過程。顯然,由於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和森林退化,使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有所增加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事實上,存在於全球化石燃料和綠色植物中的碳元素含量所占的比重並不大,而存在於全球碳酸岩中的碳元素含量,卻占全球碳元素的絕對比例,達995%以上,被稱之為全球最大的碳素貯存庫。據初步測算,全球碳酸岩每年回收大氣的碳通量(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達608億噸,說明岩溶作用對大氣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源匯問題和全球環境變化有著重大的影響。根據對岩溶洞穴進行的地球古環境變化的研究,全球氣候冷、暖變化存在著週期性的變化過程,由於這個過程伴隨著海平面可能的升降對人類生活將造成深刻的影響,因此,進行這方面變化的研究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變化過程是十分緩慢的,它不只是由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和森林的退化單方面原因引起的,更無需“談溫色變”,因為地表總是有升有降的,“車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