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洪澤湖畔的經濟浪花
“五•一”長假前夕,來自蘇北洪澤湖畔的保險工作者祖兆林同志,風塵僕僕走進北京天安門廣場旁的《中國保險報》編輯部,向我遞上一本厚厚的書稿,希望能為之寫段序。因對寫序這樣的事兒自我感覺不合適,我便婉言推辭了。不料,這位看上去樸實溫厚的兆林同志卻很執著,說這是一個基層保險公司通訊員多年的見報作品,很多篇幅說的是保險,作為以宣傳保險為己任的保險報的編輯,寫幾句序不僅很合適,也是很應該的。
既然這成了一種義務,那麼就像每天編報一樣盡職盡責吧。我拿過這本名為《放歌洪澤湖》的書稿清樣,打開作者用中國人壽的保險合同書精心製作的封面,一頁一頁地翻,一行一行地看,看了64篇消息,又看了26篇通訊,再看了21篇散文遊記,慢慢地,竟生出了許多感動。
引發我感情共鳴的,首先是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這本由100余篇見報文章結納而成的集子,100%取材于兆林同志生活和工作的江蘇宿遷市和泗洪縣,大到市場打假、保險理賠,小到觀湖聽潮、釀酒養蟹,一朵朵散發著蘇北泥土氣息的生活浪花,都是從洪澤湖的市場經濟浪潮中濺出來的,又通過作者的敏銳採擷,雙手捧給了宿遷、江蘇乃至全國大大小小的報刊的讀者。透過這些浪花的折光,大抵能夠觀察到當地經濟生活特別是工商管理和保險市場的新走向,感受到正在急起直追的蘇北經濟的新氣息。據說,這100多篇文章是從作者多年見諸報刊的近千篇、約90多萬字作品中選編出來的,這足以說明,如果沒有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怎能在經濟不夠發達的蘇北發現並挖掘出如此多的經濟新聞,又怎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寫出並發表如此多的文字?
讓我感動的還有作者對保險宣傳的熱愛和專注。與兆林同志交談,得知他原來在工商局工作,後來又到了保險公司。從行政管理到企業經營,從管市場到求市場,這裏不僅有工作性質的變化,更有角色的轉換,做宣傳工作的反差是相當明顯的。在當前保險十分熱門的情況下,仍有很多人對保險不理解甚至是誤解,就可以想見,在前些年保險公司被當成賣保險櫃的公司、壽險員工被說成是獸醫的時候,搞保險宣傳是何其不易。但兆林同志選擇了保險,就義無反顧地為普及保險鼓與呼了。一位剛做完腎移植手術的青年得到壽險公司的賠付,他馬上報導“賢妻捐腎救夫,情真意切;壽險及時賠付,雪中送炭”;人民銀行降息,他又寫出“降息了,百姓錢咋花”;一位下崗女工買了大病醫療保險,他迅速分析:“保險市場呈現新特徵”;老家保險公司超前實現保費目標,他很快發表“泗陽壽險人的致勝法則”……特別是當兆林同志與《宿遷日報》記者獲悉,一位元無錢治病的下崗女工求死不成,得知買保險可以為孩子保健康時,翻箱倒櫃找出360元全部家當要為女兒投保求幸福,當即寫成“一份保單引出的故事”在《健康報》上發表,結果文章感動了廣東的一位讀者,這位讀者化名“唐玲”為下崗女工捐款3000元,不僅救濟了女工全家生活,更給了這位女工生活的勇氣。兆林同志由此感受到了業餘新聞工作者的光榮和責任,而我則由此感到了通訊員的能量,感到了保險宣傳的重要,感到了通訊員推動保險宣傳的巨大作用。
幹什麼吆喝什麼,從兆林同志寫稿出書我又聯想到保險宣傳。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又是經濟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國情決定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保險業必然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加入WTO”後國際保險巨頭的加速“入市”,我國保險市場硝煙四起,競爭日劇,國民保險意識的覺醒,保險公司市場意識的警醒,既為目前保險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注入了動力,也孕育著隱患,這就是,在一個全民保險知識極其缺乏、信用體系很不健全的市場環境下,如果不加強宣傳和普及保險知識,不及時引導保戶理性消費,那麼,誤解和誤導將有可能引發巨大的市場風險,從而失去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從宣傳保險、普及知識這個視角來看,兆林同志寫稿出書不純是一件私事,它的公眾意義在於,不論水準高低、篇幅長短,也不論題材大小,視野寬窄,只要準確、客觀、及時地宣傳保險業發展和普及相關知識,都會使渴求保險知識的讀者開券有益。我國現已有百萬保險從業人員,如果有更多的祖兆林同志在業餘時間拿起筆來“放歌”,那將對增進全民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有多大的促進呵。
(原載2002年5月17日《中國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