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方寸之間觀宇宙


  編者注 這是為一本奇石畫冊所作的序言,內容本與保險無關,作者將其納入本輯行業評論的收篇之作,除了寄託對故鄉奇山異石的偏愛,對2003年病故的畫冊作者的懷念,主要還覺得賞石與做保險有相通之處。文中表達的一點人生感悟,對於正置身在“裂變”進程中的保險人,也許會觸動某種心靈共振,產生一絲心理按摩的效果,有助於我們以平衡的心態和堅韌的毅力,去適應社會和市場變化,迎接生活與工作的挑戰。

  借湖南張家界“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之靈氣,土家族收藏家朱法佃先生在世紀之交捧出了他的心血之作《張家界奇石》彩色畫冊。

  打開畫冊,108幅巧奪天工的奇石照片,涵天地之精華,蘊山川之奇妙,讓你於無聲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神韻,從方寸之間觀賞到宇宙之美。

  畫冊還有6篇賞石散文,引導你品石、玩石,心悟其性,返樸歸真。

  這本關於奇石的畫冊引發了我對賞石的好奇。查閱資料,竟又多了許多驚奇。

  有人說,歷史悠久數石頭。自天地混沌初開,有了地球就有了石頭,滄海桑田,鬥轉星移,每一塊石頭,都是地球的歷史見證。

      有人說,奇石形狀不重複。大自然不會造就相同的兩塊珍奇石頭,一經發現,便獨一無二,有無與倫比的收藏和審美價值。

      還有人說,奇石的要訣就在於“奇特怪異”。一切天然奇石都具備“形、色、紋、質”四大觀賞要素。大自然對這些觀賞要素的天然組合,一旦進入賞石人浮想聯翩的視野,就會因人而異產生不同的奇異景觀,飄逸著天地的神秘和靈氣。

      我對賞石閱歷不深,但我可以想像,當你面對擁有如此厚重的歷史,又是如此卓而不群的大自然傑作,你的腦海將掠起怎樣的波瀾?你的心靈會產生怎樣的震撼?

      掛在柳州箭盤山奇石館大門外的一幅對聯,為我們進入賞石的更高意境做了最好的注解。

  

    上聯:奇石貴天然,虛實肥瘦皆無價;

    下聯:精品在人為,形色紋質自有情。

    橫批:石我交融   

  

      這就是為賞石人所推崇的“天人合一”境界。石者為天,觀者為人,“把石溶為我,把我煉為石”。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何等地超然脫俗。

      從古到今,人們在賞石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揉進了平衡心態、淨化靈魂的意蘊。

      印尼賞石協會主席麥培滿先生考證,賞石藝術約在1500年前源于中國,盛于唐宋,約在1205年傳到朝鮮和日本,其間受到道教和禪宗哲學的巨大影響。以後進一步傳到亞洲半島和不同的國家。

      中國的賞石藝術注重傳統山水畫超然物外的寓意,呈現一種相對近距離的鮮明的山嶽景觀,令人仿佛進入仙山聖界的純淨氛圍之中。

      日本賞石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均衡與平靜的沉睡狀態,以遠距離觀賞石最為普遍,其賞石儀式與茶道一樣精緻和微妙。

      朝鮮賞石通常置於沙盤,最高雅的享受是體驗石頭在乾燥過程中發生的顏色變化,觀賞者此時要有一種絕對平靜的心靈狀態。

      不同的國家賞石方式不同,但宗旨基本一致,這就是對自然和內在美的熱愛。

      我很欣賞麥培滿先生的賞石觀:意識到自然的美和韻,意識到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短暫和渺小,使人類更與上天接近,與石交流,通過它帶來的超然意識,我們可培養溫良的氣質,獲得內心的平靜。對石的沉思,使我們從內在到外在都受益,並培養人格力量。

      平心靜氣,不急不躁,以同石頭談心的耐心去櫛風沐雨,磨礪人生;沉著穩定,處變不驚,以堅如磐石的毅力去搏擊工作和生活中的驚濤駭浪,在創造的同時盡情享受自然的樂趣。這,算是我品味前輩賞石體驗的一點點感受吧。我想,在當今這個急劇變革的社會,在創業的激情與急功近利的浮躁相互交織之際,忙裏偷閒培養一點賞石的雅興,于己於人都會受益多多。

      感謝上蒼賜給我的張家界老家一筆世界自然遺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那裏留下了千姿百態的奇石現象;同時也感謝與我同為慈利縣東嶽觀鎮佛架山村人的朱法佃先生,難得他在恪盡縣政協副主席職守之余,從張家界的奇山秀水間搜尋到眾多奇石供人欣賞。我僅從奇石畫冊中冠名為“武陵秀色”、“土家族的吊腳樓”、“洞庭晚秋”等照片上,就恍惚聽到了雞鳴犬吠,聞到了村煙油香。究竟張家界奇石有何妙處?還是留待讀者從畫冊中細細品味吧。

  

  (原載2000年10月13日《中國保險報》、2000年12月8日《金融早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