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在市場經濟體制還未形成或不够完善、教學人才緊缺的情况下曾經起到了積極作用。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逐漸暴露其弊端。如何適應新形勢需要,建立科學、規範和合理的職稱評審制度,早已成爲廣大教師乃至全社會議論的重要話題。本人就此思考良久,現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現行職稱評審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行政化管理的弊端
當前高校技術職稱管理權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無論指標分派還是評審標準以及任職資格均受控於行政部門和高校的行政領導。各高校的校級行政領導或多或少擔任全國性的、或省一級的專業學術領導職務。學術委員會主任絶大多數由校長擔任,科研處長掌管全校學術資源,後勤處長掌管全校國有資産分配,人事處長掌管全校人才資源……所有這些權力都會成爲當今社會利益尋租中的資本,因此當官的輕而易舉可以得到教授、博導或更高的學術地位,並憑手中的權在國家評審機制中獲取話語權,從而輕而易舉地進行各種學術資源的交换。近年還流行聘任官員當兼職教授、博導,其目的不言而喻。已經擁有教授資格的,亦想方設法撈個處長甚至科長,無心學術。先争當官,後利用官的權力獲取學術職稱,繼而不搞學術但頭頂學術光環四射。這種爲害如此蔓延下去,只會越加損害國家利益。
(二)教授不教、講師不講
在實際評審中,對教師的著作、論文、科研項目鑒定、獲奬等十分强調,而對教學時數、質量、效果並不重視。導致教授不教、講師不講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在行政領導中更多見。
(三)虚假材料充當科研成果
由於重科研,導致科研掛名或造假十分突出。課題互相掛名,普通教師課題請領導掛名,目的不講自明。爲了有科研成果,剽竊他人成果屢見不鮮。科學研究没有長時間的積累和艱苦的探索是不可能成功的。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獲得者佈雷内是分子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65年第一次研究綫蟲,直到1974年才發表笫一篇有關論文,其中經歷了10年左右默默無聞的基礎工作時間。而目前無價值的論文、著作、科研成果充斥市場。
(四)考核形式化
許多地方都是等額評聘,重評審輕聘任和聘後的管理,評是聘的先决條件,聘是評的必然結果。許多教師一旦評上高級職稱便高枕無憂。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以外的其它事情上,幾年一次的續聘也只是走走形式。
(五)非對口的評委
評審人員中多數不是相應學科的專家學者,他們對申報者的真實學術水平自然無法作出準確的評判,多數只是憑關係憑感覺投票。而到了上一級的學術委員會更是多專業混合,外行評内行十分普遍。
(六)全國刻板式評審標準
全國全省刻板式評審標準,不利於各大學科技按自身特色發展,不利於各大學在科研等方面競争。
二、建議
(一)擺脱行政化管理、還專家委員會的權力
1.專家委員會的組成人員要由真正的專家擔任,校行政領導不要兼任。
2.專家委員會每位專家成員,由校内每位專家民主選舉搆成;專家委員會主任,則由專家委員會每位專家直接選出。
3.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必須是正教授。
4.高一級的學術委員會,應由專業對口的專家搆成,由各校專家委員會按比例選派人員參與討論並選舉出任。
5.不得聘任非實際從事該專業工作爲主的各級領導、或經濟實體利益集團的總經理、董事長擔任專家委員會成員。
(二)相對固定評審標準
1.上級專家委員會定出相對固定的評審要求,供各校參考;
2.參考上級評審要求,根據各校自身特點及高校中的學術地位,定出具本校特色的評審標準;
3.避免各大學全國刻版式的評審標準,刻板式的全國評審標準,會妨礙競争,妨礙各校不同科技特色發展。
(三)重視教學
1.教授應以教學爲主,要以教學質量、教學時數、發表教學論文、教學態度作爲主要標準,可兼顧科研之成敗。避免非專業科研的教學人員爲當教授,想方設法掛領導、掛科研處長名搞科研;
2.嚴格審查非實際從事教學的管理幹部獲教授職稱,避免教授不教、講師不講佔據教學職稱指標,而使實際教學的人員應該得職稱的而得不到。
(四)寬容科研失敗
1.對科研要寬容,失敗乃成功之母,既要奬勵成功,亦要鼓勵能成功總結失敗教訓者,避免爲昇教授拼命造假;
2.控制領導科研掛名,避免校長、科研處長同時掛數十個科研課題、獲奬無數的情况,合理分配科研資源。
(五)對口評委
必須是該學科的專家參加評審工作,尤其高一級職稱的評委;非專業對口的專家領導層最好不參與評審工作。
(六)加强聘後管理,重視聘後管理考核,定出聘後考核標準。
2010年8月30日
(陳鏡合: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