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體系之中之體系

  【内容提要】《海洋社會學》一書不僅具有層次鮮明、論述獨特的體系結構,而且體系之中又有體系,從層次上看至少可以劃分出兩大級的體系,每一級小體系自成系統,各級小體系又共同搆成全書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大系統。另外,《海洋社會學》全書展現了開放、創新的時代特點,尤其是第四個理論層次(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所提出的海洋資源體系,海洋價值體系,海洋生態體系和海洋建設體系,都是全新的命題。


  範英、江立平先生主編的《海洋社會學》,把我們帶入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這部論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恢弘龐大的體系,一個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綱領式的、創新性的體系。

  一、綱領式的體系

  《海洋社會學》一書突破了以往以論文或論文集形式探討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問題的限制,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構建了包括内在變遷、外在關聯、人類屬性、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規、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海洋社區、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等方面内容在内的體系架構。全書各章之間互爲依存,共同搆築了邏輯嚴密、系統全面完整的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綱領式體系。

  本書具有層次鮮明、獨特的體系結構,體系之中又有體系。

  第一級體系即總述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闡述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海洋社會學産生的時代背景和前期準備;二是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界定和主要分類;三是海洋社會學共創和諧的研究意義;四是海洋社會學兼收並蓄的研究方法。這四章是建構海洋社會學學科專題的總綱目,爲後文分述四個層次的海洋社會學具體研究對象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級體系即分述部分(第五章至第二十二章)從四個理論層次分别闡述海洋社會學的具體研究對象。其中第一個理論層次(第五章至第七章)主要研究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外在關聯和人類屬性等及其互動關係。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源遠流長,研究海洋社會必須大致瞭解海洋社會發生、發展的歷史和在當代的狀况,同時要大致瞭解海洋社會與陸地社會之間與時俱來的共存共榮的相互關係,還要大致瞭解海洋社會與陸地社會共有的人類屬性。第二個理論層次(第八章至第十四章)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及其互動關係。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是海洋社會的主要範疇和主要領域,是支撑海洋社會大厦的主要骨架,海洋社會的諸多現象都與它們息息相關,研究海洋社會學必須深入到這些海洋社會現象之中。第三個理論層次(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等及其互動關係。這一理論層次是承接第二個理論層次展開的。要探討海洋社會學關於人與社會和自然之間的人海互動關係,必須先對人所置身的自然與社會狀况包括環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和法規等方面先行認知,才更有利於對人的研究、對主體──海洋個體、群體、組織和社區方面的探討。因此,這兩大層次的先後安排不能隨意顛倒,是由其人海關係的内在邏輯使然。第四個理論層次(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等及其互動關係。前三個理論層次分别從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外在關照和人類屬性及其展示的歷史維度講起,到海洋社會的環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和法規這些基本領域及其展示的重心維度,再到海洋社會的個體、群體、組織和社區這些凸現人的因素及其展示的主體維度,歸根結底就是要由最後這一個層次和展示其實用維度的這一部分爲宗旨、爲焦點,也就是對豐富多彩的海洋資源要全面開發;對彌足珍貴的海洋價值要綜合利用;對繁衍不息的海洋生態必須科學保護;對進軍新世紀的海洋建設必須以人爲本。

  二、創新性的體系

  本書整個體系展現了開放、創新的時代特點。講求創新、講求可持續發展、講求務實爲民是這個時代的特點,而開拓創新、實用爲民、以人爲本、人文關懷,正是全書及各級體系的大旨大要。尤其是第四個理論層次(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所提出的海洋資源體系,海洋價值體系,海洋生態體系和海洋建設體系,都是全新的命題。

  第十九章,專述海洋資源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由於豐富多彩的海洋社會潜藏着豐富多彩的海洋資源,因此要研究海洋社會資源體系這一基本内容。本書概括指出,所謂海洋社會資源體系,是指存在於海洋環境中可被人類利用的物質、能量、空間等一切資源的集合體。〔1 〕本書在綜觀海洋社會資源體系七大種類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完善這些分類的若干建議,同時對現有各種類海洋社會資源的主要特點,世界和中國海洋社會資源及其開發的狀况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均作了初步的論介,並提出海洋社會資源全面開發的系統性原則、持續性原則、科技性原則與和諧性原則,也就是説對海洋社會資源開發,應注意各子系統的整體性及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不可以各行其是、自成體系。〔2 〕對海洋社會資源開發,應保证同代間的横向公平與代際間的縱向公平,保證人類使用海洋資源的永久性,不可搞先開發後治理的政策。〔3 〕對海洋社會資源開發,應發揮科學技術在其中的主導作用,轉變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用科學技術帶動海洋資源開發的發展。〔4 〕對海洋社會資源開發,應加强各國、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對話與溝通,化解矛盾,相互協調。〔5 〕

  第二十章,專述海洋價值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豐富多彩的海洋社會資源决定着彌足珍貴的海洋社會價值,因而要研究海洋社會價值體系這一基本内容。本書概括指出,所謂海洋社會價值體系,是指海洋以自有的資源和條件等自身屬性爲依託並能滿足人類一定需要的價值總和。〔6  〕本書主要論述它的經濟價值、軍事價值、科研價值和生態價值等。本書指出,價值體系一旦建立,就會對人們的思想、行爲等各個方向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只有建立統一的價值體系,我們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才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因此,建立起一整套的海洋社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7  〕而時至今天,人們對海洋社會價值的認識尚處初級階段,對海洋社會價值的利用尚待充分把握。著者特别强調樹立正確的海洋價值理念的重要性。對强化海洋價值意識,培育新的發展要素,貫徹科學發展觀念,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原則,始終堅持科技興海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加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自己的初步認識。

  第二十一章,專述海洋生態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如同陸地社會一樣,海洋社會也面臨人口、環境和資源等這些涉及生態範疇的重大課題,因而要研究海洋社會生態體系這一基本内容。本書概括指出,所謂海洋社會生態體系,是指海洋中由生物群落、人的海事活動及其海洋環境以及相互作用所搆成的社會生態系統。〔8  〕從世界總體情况看,海洋自然環境日趨惡化,生態效應嚴重失衡,社會活動過度頻繁,生態管理相當滯後,海洋的社會生態尚未得到充分保護。因此,要樹立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觀、維護海洋社會生態系統的綜合平衡、構建海洋社會生態保護的運行機制、實現海陸生態的科學協調持續發展。著者還提出了海洋社會人文生態的新概念,指出海洋社會人文生態是指海洋社會生態系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社會人文要素。海洋社會人文生態要素除了海洋自然生物群落外,還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制度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等等因素,各要素之間要聯繫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形成有機的統一體,處於良性循環狀態。〔9  〕

  第二十二章,專述海洋建設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認識海洋爲的是利用、保護和建設海洋。建設海洋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本章集中地論説海洋社會建設的相關問題。人類社會文明建設主要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種文明等六大文明的建設。〔10  〕這是範英先生從20世紀末起就提出關於社會“六大文明”建設的系統觀點,此後在他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的系列著作均有所論。本書是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一,理所當然也體現了這一精神。著者認爲海洋社會建設與陸地社會建設一樣,都是人類的社會建設。因此本書分别論述了海洋社會建設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種文明建設的相關内容,這一體系結構也是學界所獨有的。本書對上述海洋社會建設中尚未充分爲人的主要問題作了梳理後,分析其總體根源──歷史根源、現實根源、客觀根源和主觀根源等,最後强調在海洋社會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爲本不動摇,要體現在全面性、系統性、持續性與和諧性上。

  綜觀全書,可以説《海洋社會學》是一部體系結構獨特、完備,内容開放、創新的論著。它的出版必將促進海洋社會學的深化研究,也必將促進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的發展。

  (李開文: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注釋:

  〔1〕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560頁。以下凡引此書,不再註明出版單位。

  〔2〕《海洋社會學》第584頁。

  〔3〕《海洋社會學》第586頁。

  〔4〕《海洋社會學》第588頁。

  〔5〕《海洋社會學》第591頁。 

  〔6〕《海洋社會學》第596頁。

  〔7〕《海洋社會學》第601頁。

  〔8〕《海洋社會學》第629頁。

  〔9〕《海洋社會學》第634頁。

  〔10〕 範英:《社會與文明漫説》,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