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七章 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評價研究


  大旗頭古村落是粵中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它是一種歷史文化資源,代表人類生活的一個歷史階段,是歷史文化資訊的物質載體,同時它也是農村鄉土環境重要的活的見證。對古村落進行評價研究的目的在於能正確的、客觀的,以可度量的標準為基礎,判定古村落的歷史價值、當前狀況與發展潛力,為古村落的保護與良性開發提供依據。古村落的評價研究必須通過一套科學嚴謹的評估方法和體系來進行。作為一個整體的、活生生的文化單元,它的評估不同於一般的文物保護單位或建築遺跡只注重單體的、物質性層面的評價,而是將評價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村落整體環境的高度,由量到質,從歷史到現狀,從主觀感受到客觀標準進行權衡考量,它涉及到物質形態、意識觀念等各個方面。因此確立科學的評價方法,建立一套多層次的評估體系有助於對古村落進行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一、評價體系介紹

  (一)評價方法

  在實地考察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本研究採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相結合的方法,並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大旗頭村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

  1.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判法

  層次分析法作為一種十分有效的系統分析方法,廣泛地應用在能源開發利用、水資源利用、旅遊資源評價等方面[1]。與目前國內外流行的指數法、灰色系統分析法等方法相比,層次分析法適用于尚無統一度量尺規的複雜問題的分析,解決用純參數數學模型方法難以解決的決策分析問題和多目標任務的分析。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簡稱AHP法)是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2]。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于上世紀70年代初,應用網路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複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係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資訊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複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尤其適合於對決策結果難於直接準確計量的場合。其基本數學模型式為:

  E =Qi Pi

  式中 Qi 為第 i個評價因數的權重 , Pi 為第 i個評價因數的分值 , n為評價因數的數目,在確定評價因數的權重和分值過程中分別借助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法,這樣大大提高了評價的精確度和客觀性[2]。

  模糊綜合評判就是對受到多個因素制約的事物或物件作出一個總的評價,這是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產品品質評定、科技成果鑒定、某作物種植適應性的評價等,都屬於綜合評判問題。由於從多方面對事物進行評判,難免帶有模糊性和主觀性,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判將使結果儘量客觀,取得更好的實際效果[3]。

  2.步驟

  (1)建立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影響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因數很多,通過研究古村落的基本特徵,選擇主要的影響因數,根據其內在的結構關係,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2)確定評價因數的權重。評價因數權重的確定是關鍵的一步,它直接影響到評價的合理性。本研究採用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進行權重值調查。首先制定問卷的內容,選擇徵詢的專家組,然後發放徵詢問卷,最後回收問卷,並通過電腦處理得出同一層次中各因數對於上一層某項因數的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

  (3)獲取評價因數的評分。本研究採用遊客調查、村居意見和專家組判斷相結合的方法,對大旗頭村各評價因數進行打分(採用十分制),通過電腦處理得出各評價因數的得分。

  (4)古村落綜合評分值的確定。把各評價因數的權重值和因數得分,代入數學模型: 

  E =Qi Pi

  式中E為某個評價對象綜合評估結果值,Pi、Qi、n同上,最終得出大旗頭村的總評價。

  3.計算原理及過程

  (1)構建層次矩陣。首先根據專案特點構建層次矩陣,一般為三至四層,例如目標-決策層矩陣(表7-1)。

  表7-1  A-B判斷矩陣

  矩陣中各元素為相對重要性標度,其取值見表7-2。

  表7-2  相對重要性標度表

  B-C及以下各層矩陣構建方法與A-B矩陣相同。

  (2)層次單排序。層次單排序就是針對上一層某個元素得到的判斷矩陣,計算本層次與它有聯繫的元素權值,這些權重反映了這些互相聯繫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層次單排序的基本思路是:求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即本層次元素的權重)。

  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採用平均近似法(方根法)計算。其計算步驟為:

       ①計算矩陣各行各元素乘積

  mi= an            i=1,2,…… n 

  ②計算n次方根

  wi = 

  ③對向量進行規範化

  將上述n次方根所得n個向量組成矩陣,並對其進行規範化。

  w = 〔w1,w2,……,wn〕

  規範化方法如下:

  j =   j=1,2,…… n

  得到 = 〔1,2,……n〕r為所求特徵向量近似值,即各因素權重。

  ④計算矩陣的最大特徵值λmax ;

  λmax=

  其中,(A)i 為向量A的第i個元素。

  ⑤計算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並檢查其一致性;

  為檢查矩陣的一致性,定義CI=。當完全一致時,CI=0。CI愈大,矩陣的一致性愈差。對1~9階矩陣,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見表7-3。

  表7-3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階數≤2時,矩陣總有完全一致性,否則需重新調整矩陣。

  <0.1或在0.1左右時,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重新調整矩陣。

  (3)層次總排序。層次總排序即計算同一層次所有元素相對上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的權值。這一過程是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逐層進行。假設A層次所有要素排序結果分別為a1,a2,…an,則可計算其下一層次B中各要素對層次A而言總排序權值。對於目標層(A)只有一個元素,所以準則層(B)層次單排序即為層次總排序;而對於指標層(C)相對於整個準則層(B)總排序計算,需要用準則層(B)各元素本身相對於總目標的排序權重值加權綜合,才能計算出指標層(C)相對於整個準則層(B),也即相對於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重值[2]。

  (4)綜合評價結果的獲取。獲得評價因數的權重後,採用模糊數學十分制記分法,設計出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模糊評分調查表,向有關專家、遊客發放,通過電腦對資料進行整理,得到各評價因數的評分,再將各因數的得分及其權重代入資料模型:

  E =Qi Pi(式中E為某個評價對象綜合評估結果值,Pi、Qi、n同上), 最終得出大旗頭村的綜合評價值。

  二、歷史文化價值評價的具體過程

  (一)評價模型的構建

  針對大旗頭古村落的基本特徵,本研究設計的評估體系共四層,即目標層A,綜合評價層B,因素評價層C,因數評價層D(圖7-1)。

  1.資源價值要素

  資源價值要素是為評估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程度而設置的標準,綜合考慮了古村落的歷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歷史性從悠久、稀缺、歷史事件名人影響程度三方面評價。年代久遠者歷史性越強,能夠記錄與連續展現的歷史痕跡越多;稀缺性表明古村落具有突出的美學、文化意義,可以通過古村落的級別表示,級別越高,稀缺性越大;相關歷史事件、名人的影響程度除體現了古村落的知名度,還反映出其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科學性具有科普教育和學術考查的雙重功能,從完整度、典型度、特殊度、合理度四個方面考查。完整度主要指歷史傳統建築的規模(建築面積)和建築類型的豐富程度;典型度指歷史傳統建築(群落)所反映出來的時代特點、民族特點、地方特點;特殊度指歷史傳統建築在空間佈局方面特殊程度、以及體現的民居技巧的特殊程度;合理度指建築空間佈局的合理性和建築作為民居的適用性。藝術性指古村落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過建築造型、比例、尺度是否完美,建築細部和裝飾工藝水準是否高超,村落總體佈局與構思是否巧妙,園林小品是否富有吸引力等來體現。

  2.現狀條件評估

  現狀條件評估是對古村落的現狀進行評價,以確定其發展方向。現狀條件評估包括五個指標:實用性、真實性、環境性、保護措施、居民意向。其中前四個指標為客觀因素,居民意向為主觀因素。實用性為評價村落生活環境的標準,通過空關和老朽房屋的數量、狹窄擁擠住房數量、建築品質、基礎設施現狀、傳統建築是否可繼續用做民居或改變用途卻不損害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等來反映。真實性是針對歷史延續和情感繼承的可能性提出的標準,反映了原居民的保有率、老齡化程度、以及風土狀況的維持程度[5]。環境性是針對自然生態價值提出的標準,體現古村落尚未遭受人工破壞及外界污染的程度。污染程度可通過水質、大氣等指標加以監測;生態自然環境的優劣表現在村落災害發生的頻繁程度和植被綠化的面積,另外還需考慮古村落的旅遊環境容量。保護措施是針對古村落的保護、修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提出的標準。主要考查古村落是否已進行了保護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工作,對傳統歷史建築、文物古跡有否進行登記建檔並實行掛牌保護,對保護修復建設是否建立規劃公示欄,有否設置對居民和遊客具有警醒意義的保護標誌,保護專門機構的設立情況、保護管理辦法的制定以及保護維修資金的落實情況。居民意向包括居民的自豪感、舒適度和好客度等定性原則,均屬不可度量的標準範疇。對於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評價除了考查客觀的、可以度量的標準外,還應考慮居民的主觀評價。因為古村落是一個活的文物、活的遺產,它連續展示了歷史某一時期的文化傳統,並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生活有著直接的或明顯的聯繫,居民意向對於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完整保存、真實展示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古村落必須大力提高村落環境的舒適性,但即便如此依然會因保護給居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但如果居民們能把古村落作為自己的誕生地、自己的故鄉而加以愛護,並以故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自豪,那麼就會積極參加古村落的建設與保護。另外,居民的好客度對於旅遊開發具有特別意義,利於營造熱情、友善、富有吸引力的氛圍。

  3.旅遊開發條件評估

  古村落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其保護與合理開發提供依據。旅遊開發條件評估是針對古村落進行旅遊開發需具備的現實條件、潛力與可行性提出的指標,包括市場條件(如資金、勞動力、管理人才等)、區位條件(如交通的可進入性等)和基礎設施(如住宿、餐館、娛樂設施、停車場等)。因本研究注重於大旗頭歷史文化價值的評價,故旅遊開發條件的評估因數相對簡單一些。

  (二)評價因數權重的確定及分析

  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以後,應構建判斷矩陣(表1)。然後采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進行權重值調查。本研究向三水區旅遊局、文化局、史志辦、高等學校旅遊、環境、園林、地理、民俗等相關專家50人發出徵詢問答卷。經過電腦處理,得到各因素權重值(保留四位)(權重值單排序如表7-4所示,權重值總排序如表7-5所示)。

  表7-4  大旗頭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評價指標權重(層次單排序)

  從表7-4 可以看出,在綜合評價層中資源價值要素因素所占權重最大,其次為現狀條件評估、旅遊開發條件。表明對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而言,首先取決於其資源本身的價值含量,同時現狀條件對其價值也起著重要作用,旅遊開發則是促使古村落得到合理保護與良性開發的重要影響因數。該評價體系既突出了資源本身的價值,同時考慮市場導向作用,對於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從因素評價層和因數評價層進行分析:

    1.決定資源價值大小最重要的因數是歷史性(權重為0.4109),其次是科學性(0.3023)和藝術性(0.2868)。影響歷史性價值的因數權重從大到小依次是稀缺性、歷史事件、名人影響度、悠久。針對科學性而言,典型度影響最大,即古村落建築群體所反映出來的時代特點、民族特點與地方特點對科學性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完整度與特殊度,兩者重要性相當,最後是合理度。這反映出專家在權衡其價值大小時通常先注重物件的整體性與全局性,其次考慮其局部的價值與意義。

  2.針對古村落現狀條件的評估,真實性(0.3027)最重要,其次是實用性(0.2371)、環境性(0.1824)、保護措施(0.1698)和居民意向(0.1080)。作為古村落,我們不僅希望它是歷史文化的遺存與代表,同時更希望其能保持傳統居住區的生活氣息和保持持久的活力。所以,古村落原居民的保有率、老齡化程度、以及對傳統節慶、當地獨特風俗、地方傳統產業的保持程度,對於體現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古村落的實用性也是影響其歷史文化價值不可忽視的因素。古村落實用性的影響因數權重從大到小依次是房屋的品質、房屋的可利用程度、房屋的安全衛生。另外,在評估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時必須考慮古村落與環境的協調、環境條件的改善、古村落的保護措施及居民意向等問題。

  3.針對旅遊開發條件的評估,影響因數權重從大到小依次是市場條件(0.3949)、區位條件(0.3369)和基礎設施(0.2682)。即客源市場、開發資金、當地經濟水準等市場因素對旅遊開發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古村落的地理位置、交通的可達性等區位條件,再次是有關食宿條件、導遊服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小結:

  本研究採用AHP法確定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評價模型樹,通過專家調查法得到評價因數的權重值。通過表7-4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影響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因數權重從大到小依次是:資源價值要素(0.4763)、現狀條件評估(0.2684)和旅遊開發條件(0.2553)。進一步分析,可以通過表7-5層次總排序得到影響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具體因數(前十位)依次是:稀缺性(0.0787)、歷史事件名人影響度(0.0594)、悠久(0.0576)、典型度(0.0472)、吸引力(0.0470)、感染力(0.0461)、保持風土人情狀況(0.0449)、表現力(0.0436)、特殊度(0.0368)和鄰里結構情況(0.0364)。通過對影響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因數進行單排序和總排序,可以指導我們在保護與開發工作中,能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抓住重點與要點,同時不忽視細節與小問題,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使投入—產出最大化。

  (三)歷史文化價值綜合評分的確定

  獲得評價因數的權重後,進一步需獲得大旗頭古村落各因數的具體得分。本研究採用絕對標準與相對標準進行調查評價。

  1.絕對標準

  盡可能的回答“是”或“否”,“有”或“無”,以增強準確度和精練性。

  例如:關於大旗頭古村落房屋的品質、安全衛生及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調查問題是(詳見附錄一):

  ●是否有排汙、給水、煤氣、供電等設施                      是      否

  ●老房是否可繼續用做民居                                  是      否

  ●可否改變用途卻不損害它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是      否

  ●可否用做公眾服務之用                                    是      否

  ●建築的主要道路是否滿足4m的防火間距                  是      否

  ●已編制保護規劃並實施                                    是      否

  ●已對保護修復建設設立規劃公示欄                          是      否

  ●已設立對居民和遊客具有警醒意義的保護標誌                是      否

  2.相對標準

  由於評價物件受多個因素的制約影響,很多問題過程中難免帶有模糊性與主觀性,因此採用模糊數學十分制記分法,設計出設計了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模糊評分調查表,向有關專家、遊客、一般群眾發放調查表(詳見附錄一)。再通過電腦對資料進行整理,得到各評價因數的評分,再將各因數的得分及其權利代入資料模型:E =Qi Pi(式中:E為某個旅遊點綜合評估結果值,Pi、Qi、n同上) 最終得出大旗頭村的綜合評價值(表7-6所示)。

  3.被調查物件基本情況

  確定了評價模型及製作好調查問卷後,本課題組於2005年1—2月期間,採用訪談法分別對150名相關人士(史志辦、文化局和旅遊局的工作人員、教師、學生、遊客和村民等)進行調查,其中男性占被調查者總數的69%,女性占31%(圖7-2)。被調查者的年齡構成是:18歲以下占8%,19-30歲占47%,31-55歲占37%,56歲以上占8%(圖7-3)。 

  被調查者的職業構成分別是:科教人員占25%,公務員占16%,學生占33%,公司職員占3%,退休人員占3%,業務員占3%,演員占11%,工人占3%,其他3%(圖7-4所示)。被調查者的學歷構成比例分別是:小學學歷占3%,初、高中學歷占19%,專本科學歷占70%,研究生占8%(圖7-5)。

  被調查對象的居住地分別是:佛山禪城區的占22%,南海區的占13%,三水區的占23%,順德區的占5%;居住地是的廣州占25%;深圳、湛江、潮州、四川分別占3%(圖7-6)。

  4.修正係數

  為了使評估結果既具有專業性,也具有公眾性,調查過程中,本研究選取了旅遊局、文化局、史志辦工作人員、高校專家、旅遊專業學生、一般遊客、村民等不同背景的評估人員。由於評估人員所學專業不同、職業背景不同、文化修養的差異、熟悉歷史文化遺產的程度不同等,在評估過程中具有一定差異。為確保評估結果的代表性,我們對每個人的結果乘以權重,進行修正與調整(表7-7)。 

  表7-7  評估人員的修正係數

  通過整理歷史文化價值與居民感知調查表,經過修正係數的調整,可以得到大旗頭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模糊綜合評判的資料編輯定義表(表7-8):

  三、歷史文化價值分項評價

  (一)資源價值要素

  1.歷史價值

  通過對歷史價值專案的綜合評判,結果表明,認為大旗頭古村落歷史價值“極高”的占14.55%,“高”的占34.18%,“較高”的占23.08%,“一般”的占25.05%,“低”的占3.14%(圖7-7)。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歷史性價值評定為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廣泛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綜合文化體系

  大旗頭村最早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大約是嘉靖5年左右),後歷經時代變遷,於清朝光緒年間,鄭紹忠對大旗頭村進行整體規劃重建,現村中遺留的古建築群景觀主要為此時期所建。從古村落的整體風貌到單個民居,表現出一個完整的綜合文化體系,包括物質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及精神文化等多個側面,較為完整和廣泛地展現了當時歷史時期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表7-9)。

  表7-9  大旗頭古村落歷史文化體系

  (2)完整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生活體系

  綜觀大旗頭古村落建築群,從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間,從三間兩廊的單體建築到公眾議事舉辦大事的祠堂家廟,府第、庭院、水井、宗祠、家廟、炮樓、廣場、池塘、曬坪、果園等,保存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網路,且與村落周遭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整齊劃一的建築佈局、富有韻律的鑊耳山牆、步步青雲的麻石巷道、各式精美的雕刻彩繪等,與周邊的水塘、農田、丘陵、林地、山崗一起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和生動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鄉村生活體系。

  (3)連續地反映與真實地折射出近代中國百年歷史的發展和生活的變遷

  大旗頭古村落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發展的軌跡。從1891年建成至今,不同歷史時期的痕跡清晰可辨。由於鄭紹忠在初期規劃時的合理與建築用材的堅固,建築的整體風貌與百年前並無太大變化。尤其是清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慈禧太后為鄭紹忠60壽辰親自題“壽”字,使大旗頭達到了輝煌榮耀的頂峰。建國後由於大旗頭鄭紹忠房支家族被當作反動地主階級看待,其家廟、宗祠、府第、文塔等遭受到了摧毀性的打擊,各種紀念性建築不是被嚴重損毀,就是改做它用。改革開放的20多年,大旗頭村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得到較大改善,中青年一代開始紛紛遷出古民居到村外建房蓋樓。村中人口急劇減少,古村落處於一種無人看管的沒落荒廢境地。2003 年,大旗頭被評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12家)之一,2004年又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這使得當地村民倍感榮譽,大旗頭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因此大旗頭古村落連續地反映與真實地折射出近代中國百年歷史的發展、生活的變遷,是研究和展示鄭紹忠家族史與三水地方史的重要場所。

  (4)生動地展示了鄭氏家族與鐘姓家族之間的聚居模式

  大旗頭古村落的意向圖(圖3-6、7)中可看出其可劃分為三區:北一區、中一區、南一區。其中,北一區是以鐘姓為主、鐘姓和鄭姓混合居住的區域,中一區及南一區都是鄭姓居住區域。據調查,幾百年來鄭姓與鐘姓家族合諧相處,很少發生大的衝突與爭鬥,凡有要事兩家秉承“溫、良、恭、謙、讓”的儒家思想,聚集於村口的帝王古廟中商議解決。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兩大家族和睦相處的生活哲學。

  中一區與南一區為鄭姓居住區域,其中南一區主要為裕仁一支,中一區主要為裕禮一支。鄭紹忠及其子女的住所則位於該區域的核心部位,同時鄭氏大宗祠亦建于中一區。這足以反映出鄭紹忠在整個家族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鄭紹忠在整個家族中地位的確立也經歷了一個族權鬥爭、發展變遷的歷程,這從南一區裕仁一支居住區未納入鄭紹忠的統一規劃中體現出來。這些都生動地展示了在宗族思想、儒家思想影響下鄭氏家族的聚居模式。

  2.科學價值

  通過對科學價值專案的綜合評判,結果表明,認為大旗頭古村落科學價值“極高”的占25.59%,“高”的占33.61%,“較高”的占25.58%,“一般”的占13.33%,“不高”的占1.89%(圖7-8)。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科學價值評定為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大旗頭古村落規模宏大、建築類型豐富,完整度高。

  大旗頭古建築群占地約52000平方米,古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根據2005年建設部下發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標準,一般名村建築面積達到5001平方米及以上就可獲得最高分5分,屬較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其規模“極大”的占11.53%,“大”的占52.58%,“較大”的占30.05%,“一般”的占20.74%,“小”的僅占1.84%。

  大旗頭古建築群包括民居200多座,祠堂9座,家廟3座,府第2座。另外文塔、曬坪、池塘、廣場兼備,從這裏可以反映其建築類型的豐富程度。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其建築類型“極豐富”的占8.5%,“豐富”的占37.71%,“較豐富”的占31.21%,“一般”的占20.74%,“不豐富”僅占1.84%。

  古村落建築群的完整度通過建築規模的大小與建築類型的豐富程度兩個指標來進行衡量。通過最後的模糊綜合評判,認為其完整度“極高”、“高”、“較高”、“一般”和“低”的隸屬度分別是9.78%、44.60%、26.48%、17.59%和1.56%(圖7-9)。根據最大隸屬原則,結論是大旗頭古村落規模大、建築類型豐富,完整度高。

  (2)大旗頭古村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民族特點與地方特點,典型度高。

  大旗頭古建築群建于人工墊高的台基上,象梳子一樣排列成行,大部分為廣東典型的“三間兩廊”式,少數為“五間兩廊”,並被四條東西向直巷縱分為五列。由於廣府地處沿海,遠離中國政治中心,長期的對外交流導致異地文化的流入,沖淡了移民帶來的傳統“禮”制思想,提升了人的自我意識。反映在廣府鄉村聚落的規劃佈局上,村民們沒有同居一棟的強烈中軸線,依靠一串串廳堂來組織整個家庭成員的深宅大院 ,而是採取橫平豎直的“梳式佈局”。單家獨院“三間兩廊”的住宅佈局很少強調等級的意圖,各戶所占的用地面積基本相同。聚落在突出“族”的觀念的同時,並不排拆小家庭的獨立性[7]。另外,聚落前沿主要為祠堂、家廟、府第建築和少量民居,排列整齊。建築群絕大部分採用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山尖形式多樣,豐富了建築外觀及天際線。建築的門面是凹凸廊與高臺基的結合,既可防風避雨,又可加強立面形象,前面還配有石獅、抱鼓石和旗杆石等,體現了嶺南人特有的生活觀念,具有鮮明的嶺南文化特色,典型度高。 

  模糊綜合評判結果顯示,典型度評價為“極高”的隸屬度為25.55%,“高”的為44.32%,“較高”的為19.70%,“一般”的為6.79%,“極低”的為3.63%(圖7-10)。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的典型度評定為高。

  (3)大旗頭古村落具有獨特的空間佈局構思和較高的民居技藝,特殊度高。

  ①大旗頭村的空間佈局獨特實用,有效地將風水意象、軍事防禦與環境和諧統一起來。

  大旗頭古村落在風水意象上形成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基本格局,表現為村落背倚雞籠崗(主山玄武),主山之後有斜崗(少祖山),從斜崗——大宜崗——石頭崗——烏石崗——獨樹崗(祖山)構成一條完整的龍脈,左有後崗埠(白虎),週邊張崗頭(護山),右有龍眼崗(青龍),週邊則是樂平湧圍護,前有隆安崗(案山)、金崗(朝山)、南口(水口山),樂平湧成繞城之狀。與此同時,大旗頭村在規劃上特別注重軍事防禦功能,建成了五層防禦體系,這在社會動盪不安、流寇四起的社會治安狀況下,對於保護鄭氏宗族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大旗頭村“文房四寶”的景觀營造,還是鄭紹忠將自己墓地選擇在一個對村落風水脈絡十分重要的地方,都體現出其追求儒家“忠、孝、節、義”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大旗頭在空間佈局上將實用防禦功能、風水意象及生態和諧理念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體現出其規劃建設的科學性,也體現出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②大旗頭古建築群先進的防洪、防火設計,精美的建築裝飾,體現了民居技藝的高超。

  大旗頭古建築群的下水道排水、排汙系統規劃相當合理。逢大雨後,雨水、污水由用石條砌成的暗渠流出,彙聚到村前池塘,水滿再溢排到河、湧。百多年來,村內雨水、污水排泄自如,從未淤塞。大旗頭村傳統建築群大體是木構建築體系,木料多,且聚落建築密集,故有較強的防火意識。除採用普通的防火措施,如村前設池塘、巷道封死等,還在建築結構上下功夫。民居建築群採用整齊劃一的鑊耳山牆,既體現出建築群的威嚴氣勢,同時也是作為封火山牆,起到良好的防火效果。

  大旗頭村歷史建築群的建築裝飾與裝修藝術類型十分豐富,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及彩繪在梁架、柱、門窗、脊、簷、台等處都有所表現。總體而言,祠堂、府第等大型建築的木雕、石雕等工藝與用料都較為講究。民居建築的某些做法如木雕、灰塑等則不如祠堂、府第繁雜,但也相當精緻,且具有豐富的生活內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模糊綜合評判,可以得到對大旗頭古村落特殊性的認識。認為其特殊度“極高”的隸屬度占25.65%,“高”的占37.72%,“較高”的占23.96%,“一般”的占10.98%,“極低”的占1.68%(圖7-11)。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特殊度評定為高。

  (4)大旗頭建築群空間佈局合理、在一定歷史時期適合居民居住,合理度高。

  大旗頭建築群空間佈局的合理性通過其排水系統、道路系統、通風系統、社會活動場所四大系統來體現。大旗頭古建築群坐西向東,座落於人工抬高的石基之上。因南方多雨而潮濕,加之三水區河網密集,常春夏成澇。大旗頭古建築群於每條巷道內相隔十數米就設置一個錢眼形排水“滲井”,還有多處下水道出口,和地下管網相連,室內有滴水線槽, 總體排入水塘。這一排水系統起到了良好的防洪排水作用,使大旗頭百年來免遭水患。大旗頭的道路系統則由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的巷道組成,可供兩條牛並肩而過,這種網格狀的道路系統既方便交通,又成為防火通道。南方春夏多悶熱潮濕天氣,良好的通風對於建築十分重要。古建築群雖是座西向東,一方面可憑藉村前池塘起到空氣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其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的巷道既可阻擋冬季西北風又可引入夏季東南季風,加之整個建築群前低後高,起到了良好的空氣調節作用,使其冬暖夏涼,四季鹹宜。為滿足村民的社會集會功能,大旗頭的社會活動場所主要是村頭的老榕樹和塘邊的曬穀場。東西走向的各條巷道最後都交會于曬穀場,平日可作社交遊憩,節日可開展文娛活動,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網路。正是因為大旗頭建築群空間佈局的合理性,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場所。

  模糊綜合評判結果顯示:認為其合理度“極高”的隸屬度占28.04%,“高”的占39.68%,“較高”的占18.46%,“一般”的占12.11%,“極低”的占1.72%(圖7-12)。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的合理度評定為高。

  3.藝術價值

  大旗頭古村落的藝術價值從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方面考察。通過最後的綜合評判,認為其藝術價值“極高”的占26.75%,“高”的占19.42%,“較高”的占25.32%,“一般”的占24.28%,“極低”的占4.24%(圖7-13)。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大旗頭古村落的藝術價值評定為極高。這一結論有點出乎研究人員的意料,因為從大旗頭的建築裝飾藝術,如磚雕、木雕、彩畫等,比不上安徽的宏村、西遞等古村落,也比不上廣州的陳家祠,給予其藝術性“極高”的評價似乎有點不真實。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對於其藝術性評價比較均勻地分佈在“極高”、“高”、“較高”和“一般”四個結論,那麼是被調查者是站在什麼角度進行評價的呢?

  (1)從藝術的表現力研究:表現力主要通過建築細部和裝飾水準來體現。大旗頭彙集了較豐富的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如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及彩繪。其中“振威將軍家廟”和“建威將軍”家廟是本村的標誌性建築,其用料之講究,裝飾之華美,為當地之最。抬梁式的梁架,極盡雕樑畫棟之美;挑簷枋的人物造型,維妙維俏;牆楣磚雕,充滿南國風韻[8]。但是從整體上看,有許多民居在建築細部的處理上比較隨意,裝飾水準不如祠堂、府第精美。調查顯示:認為其藝術的表現力“極高”的占10.99%,“高”的占21.17%,“較高”的占56.10%,“一般”的占11.74%,“極低”的為0。可見,絕大多數人認為其藝術的表現力較高。

  (2)從藝術的感染力研究:感染力主要通過村落的佈局構思體現。大旗頭古村落具有十分獨特的、合理的空間佈局。整體而言,這種整齊劃一的梳式佈局結構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加上“筆、墨、紙、硯”的象形意義,以及有效的軍事防禦設計等,帶給參觀者強烈的震撼和感染。比起安徽黟縣宏村“牛形村”設計思想和寓意,前者更直接更易於為參觀者所接受。調查表明,認為其藝術的表現力“極高”的占48.55%,“高”的占24.48%,“較高”的占21.08%,“一般”的占5.89%,“極低”的為0。從這裏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人給予了大旗頭藝術感染力的最高評價。

  (3)從藝術的吸引力研究:藝術的吸引力主要通過園林小品和建築裝飾物的吸引力來表現。大旗頭古村落內很少能見到園林小品,僅有3.94%的認為其吸引力“極高”,19.46%的人認為“高”,31.47%的人認為“較高”,36.43%的人認為“一般”,8.70%的人認為“差”。這一調查結果符合大旗頭的現狀。關於建築裝飾物的吸引力,16.59%的認為其吸引力“極高”,23.90%的人認為“高”,27.52%的人認為“較高”,28.10%的人認為“一般”,3.89%的人認為“差”,故大旗頭藝術吸引力一般。

  綜合上面的分析,能夠比較合理地解釋綜合評判的結果:95.76%的人對大旗頭的藝術價值的評價在“一般”及以上,其中認為其藝術價值“極高”的占26.75%,“高”的占19.42%,“較高”的占25.32%,“一般”的占24.28%。

  小結:

  資源價值要素是古村落評價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權重為0.4763,排在三大要素之首。資源價值要素應從歷史性、科學性、藝術性三方面進行研究。

  1.歷史性:大旗頭古村落廣泛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綜合文化體系,完整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生活體系,連續地反映與真實地折射出近代中國百年歷史的發展與生活的變遷,生動地展示了鄭氏家族及與鐘姓家族之間的聚居模式。歷史性價值評價為“高”。

  2.科學性:大旗頭古村落規模宏大、建築類型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民族特點與地方特點;空間佈局構思獨特、實用、合理,有效地將風水意象、軍事防禦、與生態環境和諧統一起來,道路系統、排水系統、通風系統、生活系統皆備,在一定歷史時期適合居民居住,具有高的完整度、典型度、特殊度、合理度。科學性價值的評定為“高”。

  3.藝術性:古村落佈局構思的獨特性、合理性及各種景觀意象,在視覺上給參觀訪問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和感染,加之傳統建築裝飾豐富精美,藝術性價值的評定為“極高”。

  最後的模糊綜合評判結果顯示,認為大旗頭資源價值“極高”、“高”、“較高”、“一般”、“低”的隸屬度分別為19.61%、33.20%、23.17%、21.73%和2.29%,資源價值要素評定為“高”(圖7-14)。

  (二)現狀條件評估

  1.實用價值

  大旗頭古建築群的實用性價值從房屋品質、房屋的安全衛生和房屋的可利用程度三方面考查。通過綜合評判,認為其實用價值“極高”的占22.51%,“高”的占25.67%,“較高”的占13.74%,“一般”的占12.41%,“低”的為25.67%(圖7-15)。可以發現,對大旗頭建築群實用價值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狀態,即古村落中間狀態較少,而極端情況“極高”、“高”與“差”的評價相差不多,尤其是認為“高”的隸屬度與認為“低”隸屬度相同。為什麼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評價結果呢?

  (1)從當時的歷史時期進行考查:大旗頭村的房屋品質堅固結實,其品質與安全性為當時罕見。同時,其合理的空間佈局、優良的排水系統、道路系統等非常適合村民居住,其實用性“高”。

  (2)從現實角度進行考查: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古建築因非常注重防禦功能,開窗高而狹小,使房屋顯得陰暗壓抑。同時,已有的排水系統、通風系統、道路系統已不能滿足村民生活的需要,古建築在給水、煤氣、供電方面也無法滿足現代村民的生活需要。許多追求現代生活與享受的中青年便紛紛遷出古建築,另尋他址新修屋舍,古建築的實用價值降低。

  正是由於評價角度的不同,出現上述關於實用性價值評價兩極分化的現象。

  (3)其實用性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是否可繼續用做民居”:64.33%的人認為可以繼續用做民居,35.67%認為不可以。在不改變建築外觀和其裝飾藝術的前提下,對建築內部進行適當的改良,仍可繼續用做民居。同時也使古建築群恢復生機,而不是一片遺棄荒廢的房屋,了無生氣,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連續性與真實性。

  ②“可否改變用途而不損害它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72.36%的人認為可以,27.64%認為不可以。只要規劃得合理,方法得當,完全可以使大旗頭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將其用做鄉村古建築的博物館、三水地方史展館、鄭氏家族展館等。

  ③“可否用做公眾服務之用”:63.05%的人認為可以,36.95%認為不可以。可以將大旗頭開發為一個科普教育基地,以為公眾服務。

  2.真實性

  真實性通過鄰里結構和保持風土人情的狀況兩項指標反映。目前大旗頭村的人口年齡結構呈正態分佈,但外來人口極多,改變了傳統的鄰里結構。另外,大量村民遷出古屋到新村居住,使古建築群許多房屋荒廢閒置、年久失修。大旗頭雖然保持了部分傳統節慶、獨特風俗和傳統產業,但難以再現歷史時期的繁榮與興盛。通過綜合評判,認為其真實性“極高”的占7.73%,“高”的占22.44%,“較高”的占27.59%,“一般”的占11.74%,“低”的為30.50%(圖7-16)。大旗頭古村落真實性評定為低。

  3.環境性

  大旗頭環境性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環境性較高的隸屬度為65.53%,其中認為極高、較高的隸屬度分別是23.37%、23.37%、8.79%(圖7-17)。大旗頭村的環境性評定為“高”,具體表現在三方面:

  (1)村落的佈局構思與環境和諧統一,體現出強烈的風水意識和良好的生態意識。大旗頭村選址的風水理念中體現出“以形觀風水,形中寓理”的含義,其自然環境格局就是一個幾乎完美的最佳村落理想模式(以形觀風水),在這樣的村落環境下,村落的古建築群設計者為體現村落主人(鄭紹忠)從軍一生戎馬生涯,在村落空間形態上設計出一個身著戎裝,挽弓準備射擊的將軍形象(形中寓理)。同時,村民能夠自覺地保護村落周圍的山崗、樹林、耕地及河流,從未出現亂砍亂伐毀壞樹林、耕地的行為,良好地保護了周圍的生態環境。

  (2)大旗頭古建築群與周邊環境保存基本完好,共同構成了一幅天地人和的“詩意”畫面。大旗頭村由於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大的自然災害較少,但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偶爾會發生洪澇災害、低溫災害及颱風,但大旗頭村從未遭遇過嚴重的影響。目前,大旗頭村古建築群周邊環境保存基本完好,其周邊存在大批與之風格協調一致的民居群落和開闊的農田地帶,與之一起構成完整的建築肌理和鄉村環境氛圍,形成一幅“詩意”的畫卷。

  (3)大旗頭村在環境方面也存在些許不足: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白色垃圾;近年來周邊出現了一些與傳統建築風格不太協調的2-3層的獨棟式紅磚建築;大旗頭核心區的旅遊環境容量較小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施合理的旅遊管理、拓展旅遊體驗項目、進行妥善的保護等措施加以解決。

  4.保護措施

  通過對大旗頭村保護措施的調查評判,結果不容樂觀。認為其保護措施“極好”的為0,“好”的占17.30%,“較好”的占23.37%,“一般”的占28.77%,“差”的為30.55%(圖7-18)。大旗頭古村落的保護措施評價為差。

  保護措施體現在是否進行了保護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已採取的具體保護修復措施、保護機制的建立三方面。目前大旗頭村已完成了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但具體的保護修復措施落實較少、保護機制的建立不夠完善。具體的保護修復措施要求對保護修復物件建立規劃公示欄、設立對居民和遊客具有警醒意義的保護標誌,對歷史文化建築、文物古跡進行登記建檔並實行掛牌保護,其掛牌保護比例最好能達到81%以上。掛牌上還應標注簡要資訊,包括建築古跡名稱、位置面積、營造年代、建築材料、修復情況、產權歸屬、保護責任者等情況[9]。保護機制要求成立政府牽頭的多部門組成的保護協調機構,制定頒佈保護管理方法,且對於每年用於保護維修的資金也有一定要求[9]。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一些對古建築隨意使用和破壞的現象。例如,研究者發現大旗頭村被頒發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牌匾很難找到,原來這塊珍貴的牌匾被當時在大旗頭拍攝電視片的劇組進行了處理,貼上仿磚紙。劇組拍攝完匆匆離去,留下了很多當時對古建築進行“化妝”的痕跡而未復原。由於缺乏有效的保護與管理措施,這種現象處於聽之任之的狀態。通過對大旗頭村保護措施的評價,目的是總結已取得的成果,發現不足之處,力求建立有效的保護機制,並將具體的保護修復措施落到實處。

  5.居民意向

  關於居民意向的調查本課題專門設置了“三水大旗頭村居民感知調查表”(詳見附錄二)。通過居民自豪感、舒適度和好客度相關問題的調查顯示:(1)居民的自豪感“極高”。51.67%的人認為“極自豪”,18.33%的人認為“自豪”,23.33%的人認為“較自豪”,6.67%的人感受“一般”,認為“不自豪”的為0。自豪感總得分為4.15分,說明居民為自己是大旗頭的村民而倍感驕傲與自豪。(2)居民的舒適度“一般”。其中,8.20%的認為“極舒適”,26.23%認為“舒適”,14.75%“認為較舒適”,47.54%認為“一般”,3.28%認為“不舒適”。舒適感的總得分為2.89,表明居民對於現狀並不是特別滿意,其舒適感一般。(3)居民的好客度“較高”。其中,14.75%的人對遊客持“極歡迎”的態度,26.23%的人持“歡迎”態度,39.34%的人持“較歡迎”態度,19.67%的人態度“一般”,持“不歡迎”態度的比重為0。好客度的總得分為3.36分,表明居民對遊客的好客度較高(圖7-19所示)。簡言之,大旗頭村民為自己是大旗頭人倍感自豪,同時對遊客也持較歡迎的態度,不過村民對現狀的舒適感不甚滿意。這也是大旗頭村在進行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實現開發商與當地居民“雙贏”必須解決的問題。保護古村落必須大力提高村落環境的舒適性,即便如此依然會因保護給居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但如果居民們能把古村落作為自己的誕生地、自己的故鄉而加以愛護,並以故鄉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自豪,那麼就會積極參加古村落的建設與保護。同時村民對遊客的好客度對於營造熱情、友善、富有吸引力的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小結:

  古村落現狀條件評估是評價其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權重為0.2684,排在三大要素之二。現狀條件的評價從實用性、真實性、環境性、保護措施和居民意向五方面進行。

  1.實用性:從歷史時期考查,大旗頭村房屋選料精良、品質精湛、空間佈局合理、安全耐用,實用性“高”;從現實角度考查,古建築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其實用價值降低。

  2.真實性:大量村民遷出古建築到新村居住,使得古建築群空關甚多。由於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改變了傳統的鄰里結構。大旗頭雖然保持了部分當地的傳統節慶、獨特風俗和地方傳統產業,但從業人員的數量、規模、人們對其的傳承性都大幅度減少,難以再現歷史時期的繁榮與興盛,真實性“低”。

  3.環境性:村落的佈局構思與環境和諧統一,體現出強烈的風水意識和良好的生態意識;古建築群與周邊環境保存基本完好,共同構成了一幅天地人和的“詩意”畫面,其環境價值“高”。

  4.保護措施:大旗頭目前已完成了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但具體的保護修復措施落實較少、保護機制的建立不夠完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5.居民意向:大旗頭村民對於自己是大旗頭村民倍感自豪,對遊客持較歡迎的態度,對現狀舒適感不甚滿意。

  最後,通過模糊綜合評判,認為大旗頭現狀條件“極好”的隸屬度占15.87%,“高”的占22.47%,“較高”的占23.10%,“一般”的占15.87%,“極低”的為22.69%。大旗頭古村落的現狀條件評定為“較好”(圖7-20)。

    

  (三)旅遊開發條件

  旅遊開發條件主要從區位條件、市場條件、基礎設施三方面考查。大旗頭村位於三水城區東北18公里處,樂平鎮北偏西2公里處,有公路通過,從三水城區西南鎮開車約20分鐘車程,交通聯繫便捷。“珠二環”在樂平鎮將開設出入口,開通後能更快捷的到達大旗頭村,區位條件好。市場條件涉及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勞動力市場狀況、可獲得資金的多少等。大旗頭村傳統上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村落,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村裏經濟結構也從傳統的純農業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工業經濟和第三產業適當增長的局面。資料顯示,大旗頭的旅遊收入從2000年的16597.5元上升至2004年(1-9月)的55970元,旅遊人數從2000年4356人次上升至2004年(1-9月)的14821人次。旅遊業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逐年上升,其市場條件較好。目前,大旗頭的公共基礎設施十分有限,沒有專門的景區入口、門票處、符合國家規範的旅遊廁所、以及食宿、餐飲等設施,基礎設施一般。通過綜合評判:認為其旅遊開發條件“極高”的隸屬度占18.36%,“高”的占23.28%,“較高”的占28.68%,“一般”的占23.33%,“低”的為6.35%(圖7-21)。大旗頭古村落旅遊開發條件評定為“較高”。

  小結:

  大旗頭古村落的旅遊開發條件從區位條件、市場條件、基礎設施三方面考查。大旗頭村與外界聯繫便捷快速,區位條件好;經濟結構逐漸從傳統的純農業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工業經濟和第三產業適當增長的局面,市場條件較好;但公共基礎設施一般。總體而言,大旗頭古村落旅遊開發條件較好。

  (四)結論

  本課題採用層次分析法對大旗頭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評價制定了詳細的評價指標體系,共分3項一級指標、11項二級指標、25項三級指標。採用專家調查法(德爾菲法)對三水區旅遊局、文化局、史志辦、高等學校、旅遊、環境、園林、地理、民俗等相關專家50人進行權重值的調查。設計了“三水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調查問卷”和“三水大旗頭村居民意向調查表”,採用訪談法分別對150名相關人士(史志辦、文化局、旅遊局工作人員、教師、學生、遊客、村民)進行了調查。最後採用模糊綜合評判法進行定量分析,再結合定性評價,分別對3項一級指標和11項二級指標分別進行了評價論述。

  評價結果綜述如下:

  1.從歷史性、科學性及藝術性三方面分析,大旗頭古村落的資源要素價值“高”。大旗頭古村落廣泛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綜合文化體系,完整地展現了以清代民居為主的生活體系,連續地反映與真實地折射出近代中國百年歷史的發展與生活的變遷,生動地展示了鄭氏家族及與鐘姓家族之間的聚居模式,歷史性價值“高”。大旗頭古村落規模宏大、建築類型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民族特點與地方特點;空間佈局構思獨特、實用、合理,有效地將風水意象、軍事防禦與環境和諧統一起來,道路系統、排水系統、通風系統、生活系統皆備,在一定歷史時期適合居民居住,具有高的完整度、典型度、特殊度、合理度,科學性價值“高”。由於古村落在佈局構思方面的獨特性、合理性及各種意象寓意,在視覺效果上對參觀訪問者造成了強烈的震撼和感染,加之其傳統的建築裝飾藝術豐富精美,藝術性價值“極高”。

  2.從實用性、真實性、環境性、保護措施和居民意向五方面分析,大旗頭現狀條件“較好”。從歷史時期考查,大旗頭村房屋選料精良、品質精湛、空間佈局合理、安全耐用,實用性“高”;從現實角度考查,古建築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實用價值降低。目前,大量村民遷出古建築到新村居住,使古建築群空關甚多,另一方面由於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改變了傳統的鄰里結構。大旗頭雖然保持了部分當地的傳統節慶、獨特風俗和地方傳統產業,但從業人員的數量、規模、人們對其的傳承性都大幅度減少,難以再現歷史時期的繁榮與興盛,真實性“低”。村落在佈局構思上與環境和諧統一,體現出強烈的風水意識和良好的生態意識;古建築群與周邊環境保存基本完好,共同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環境價值“高”。目前大旗頭已完成了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但具體的保護修復措施落實較少、保護機制的建立不夠完善,保護現狀不容樂觀。大旗頭村民對於自己是大旗頭村民倍感自豪,對遊客持較歡迎的態度,但對於現狀舒適感的不甚滿意。

  3.從區位條件、市場條件、基礎設施三方面分析,大旗頭古村落旅遊開發條件“較好”。古村落與外界聯繫便捷快速,區位條件好;經濟結構逐漸從傳統的純農業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工業經濟和第三產業適當增長的局面,市場條件較好;但公共基礎設施一般。 

       參考文獻:

  [1]慕金波,層次分析法在評定最優環境工程方案中的應用,《環境科學進展》,1997,4:P33-P40 。

  [2]Thomas L.Saaty,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990 extended  edition.

  [3]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資料處理系統》,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5:P606-P609 。

  [4]牟純儒、潘增輝等,關於衡水湖環境功能區劃的研究,《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2:

  P29-P32 。

  [5]朱曉明,試論古村落的評價標準,《古建園林技術》,2001,4:P53-P55 。

  [6]李巧玲,歷史文化名城武威旅遊資源定量評價,《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0(5):P108-P113 。

  [7]朱光文,明清廣府古村落文化景觀初探,《嶺南文史》,2001,3:P15-P19 。

  [8]黃蜀媛,大旗頭村華南農業聚落的典型,《華中建築》,1996,4:P48-P49 。

  [9]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