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當今世界,計算機、網絡、文化遺産信息化等技術把博物館的工作推進到了數字化建設新階段。博物館的應用技術、工作方式、傳播知識的模式、速度、廣度、深度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建設,應包含文化遺産與博物館信息化即數字博物館建設。
【關鍵詞文化遺産信息化數字博物館
Abstract: Nowadays in the world, computer,network and culture heritage informatization have pushed museum to a new stage of digitized construction. There is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occurred in the museum in applying technology,manner of working,dissemination mode of knowledge,speed,extent and depth. In 21st century, the museum construction should include the culture heritage and museum informatization, that is to build digital museum.
Key words:Culture heritageInformatizationDigital museum
博物館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博物館的虚擬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徵集、收藏、展示文化遺産信息。文化遺産包括文物(含不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遺産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博物館的職責就是保存這些財富,並通過全面、持久、深入地研究,把它所藴含的知識——人類文明的精華展示出來,傳播給社會公衆,以提高公 衆的綜合素質,促進社會多方面發展。因此,二十一世紀以來,只要一打開互聯網輸入某博物館的名字,其文化遺産信息都會以“天涯咫尺”的速度撲面而來。而今,世界各國都已形成共識,文化遺産信息,無論其形式是文字還是圖片、影片,都比文化遺産的實體在時間上、空間上傳播得更廣。而且,擁有文化遺産的信息比擁有文化遺産的實體容易得多。所以,博物館的文化遺産信息工作進展如何,直接影響着博物館傳播知識這一基本功能的實現。桂林博物館在新館建設啓動的今天,在對如何建設一座符合桂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名城功能需要的現代化、綜合性、地方性的新桂林博物館進行全面規劃的同時,其中應包含文化遺産信息化,建立“桂林博物館的虚擬博物館”——桂林數字博物館。
一、桂林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社會意義
數字博物館涵蓋了數字化信息的生成、維護與儲存以及應用的完整流程,將文化遺産與博物館信息工作的各環節、各組成部分,都集成到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包含工作模式、技術方式、組織機構,即以技術的集成搆成平臺、以組織機構的集成爲保障,實現文化遺産與博物館信息工作一條龍運作。使信息資源高度整合、工作流程簡捷高效、相關崗位協同作業。全方位的向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和觀衆開放,實施共享式的信息成果利用,實現單一資源或成果在多種領域的應用。爲博物館的展覽、收藏、學術研究、行政管理、觀衆服務等提供一個完整、高效的服務平臺與服務工具,更好地推動博物館向社會公衆傳播知識,爲公衆自助、探索性地尋求知識提供更大的方便。
數字博物館是新時期博物館人積極履行傳播知識這一職責時的工作産物。數字博物館在傳播知識時,擺脱了傳統博物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參觀”博物館,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或手機就行。另外,傳統博物館一般展出的是可移動文物,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不可移動文物(如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迹與代表性建築)等往往無法進行集中展覽。數字化博物館則彌補了這個缺點。它利用現代技術,可讓參觀者在網上博物館内將本區域的各類遺址、龐大文物、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遺迹的復原情景、工藝等一覽無餘。
桂林素有“游山如觀畫、看山如讀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名城之稱。而今,桂林市委、市政府已確立了“文化立市” 戰略,桂林博物館是地方的綜合性博物館,桂林博物館人更有責任研究、展示好桂林文化遺産,不能再僅僅停留在徵集、收藏、展示桂林可移動文物的工作層面上,而應該把視野擴展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同行業的工作領域裏去,盡我所能地加快博物館信息化建設,跟上時代的步伐,爲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二、數字博物館建設對實體博物館功能的拓展與輔助作用
博物館信息工作數字化方式的實現,决不僅僅是添置幾臺數字相機和電腦。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帶來的是技術方式、工作理念與工作模式的改變,其結果是促進博物館事業大步前進。
1.數字博物館是向外打開的另一扇服務窗口
實體博物館的豐富資訊可以從這個窗口傳出去,社會公衆的需求、意見可以從這扇窗口傳進來。因此,數字博物館可促進實體博物館與社會公衆的溝通,密切博物館與社會公衆的聯繫,加强公衆與博物館的相互瞭解。
2.數字博物館是促使潜在觀衆變爲實體博物館觀衆的橋樑
數字博物館有非物質文化遺産與龐大的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古遺迹復原情景等參與展覽。其豐富的收藏、有趣的活動,虚擬的場景等可激發人們參觀實體博物館的興趣和願望,進而成爲實體博物館觀衆。
3.數字博物館是廣泛傳播博物館文化的重要渠道
路途遥遠,時空阻隔,難以親臨實體博物館的人們可以通過在數字博物館裏遨遊瞭解某個博物館的歷史、欣賞某個博物館的著名珍藏、參加一次虚擬探險或某個有趣遊戲和活動等。其體驗感受雖不如親臨實體博物館真實,但數字博物館提供的廣闊視野以及對博物館文化生動、深度的闡釋,會加深人們對博物館的瞭解和熱愛,促進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贏得社會對博物館更大的關注和支持。
4.數字博物館是促進實體博物館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數字技術進入實體博物館之前,實體博物館均不同程度存在藏品家底不清、業務檔案保存不善、查找使用不便等問題。數字博物館的引入,可促進各種資料的整理並進行數字化保存。特别是實現自動化辦公的博物館,其資料的存儲、調用都很方便。這不僅加强了藏品賬務、業務資料的管理,同時也提高了辦公效率。
三、數字博物館建設的組成部分
數字博物館建設可分爲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生成、維護與存儲、應用三大組成部分:
1.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生成
博物館數字化信息工作應包含館藏文物(器物)、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築、名勝古迹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三個方面(簡稱文化遺産)以及博物館的行政管理、觀衆接待服務等工作信息。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生成,可通過打字、文獻掃描、文物數字影像、拍攝等方法進行。
(1)數字攝影。拍攝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築、名勝古迹)、館藏文物時,爲了獲取高精度數字影像文件,應該使用大型專業數字攝影設備;拍攝博物館重要活動、觀衆服務項目等信息,可使用小型專業數字攝影設備。
(2)數字攝像。拍攝文化遺産與博物館活動等方面題材時,爲控制數字影像技術質量,可增加色彩管理設備與應用軟件。
(3)大型平面文物掃描。獲取古代書法、繪畫等文物數據,可利用大型專業平面掃描儀一次掃描尺寸08×12米,其精度能滿足復製需要。
(4)球幕建築掃描。獲取博物館展廳、古建築等題材的交互式動態影像,效果應該好些。
(5)書刊掃描。主要用於獲得圖書等文獻資料的數字化文件。書刊掃描,可采用平面掃描儀和掃描筆兩種工具進行。平面掃描儀能一次性獲取版面圖文、掃描筆可根據需要取舍、摘録文稿。
(6)對於掃描分辨率較低的文稿可用打字的方法録入。
2.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維護與儲存
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維護與存儲是文化遺産和博物館信息數字化集成應用體系中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組成部分。它包含硬件、軟件兩方面的建設。我們通過去北京、上海等博物館考察得知,它具體包括:影像采集與管理系統、文化遺産信息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作爲基礎技術平臺的有: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
(1)影像采集與管理系統把數字影像拍攝、影像注録、加工、存儲、查找等功能組合爲一個序列,而且是基於網絡環境完成。在野外、影棚所拍影像,完成基本信息録入後,通過網絡發送到影像管理機房加工,進行分級壓縮、存儲,並根據需要提供給相關崗位。
(2)文化遺産信息管理系統包括館藏文物(器物)、區域内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築、名勝古迹、野外石刻等)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三個子系統,是數字博物館文化遺産信息的核心部分。館藏文物子系統應以國家文物局藏品管理有關規定爲依據,緊密結合自己的藏品特點和保管部長年積累的成功經驗,進行開發、完善;區域内不可移動文物管理子系統當以地理信息系統爲基礎,將當地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字、圖片、掃描影像和録像等資料組合爲一體,全面、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如桂林博物館網站欄目《桂林名勝》,每一處名勝古迹都分别以地圖(方便遊客確認位置)、影視(圖文簡介)、動漫(古迹精華)以及相關文化産品、歷史文獻等進行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子系統的開發,旨在根據區域内歷史文化的特色,匯集、展示如桂林地區的桂劇、恭城油茶、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
(3)辦公自動化系統針對博物館的需求定制開發自動化辦公的各項功能,實現符合博物館功能定位的行政審批流程和業務審批流程,以及其它管理或應用性功能需要要求。譬如:系統中的協作平臺、手機通知、館外登録、内網辦公等新穎功能,給日常工作提供方便。
(4)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均以智能化工程綜合布綫爲基礎搭建而成。它將各科室專業應用系統集成爲一體,搆成“綜合信息應用平臺”。全館人員所登録的内網門户界面、展廳觸摸屏、影視投影、導纜講解器等數據來源均爲基礎數據庫。
3.博物館數字化信息的應用
博物館的數字化信息的應用是文化遺産和博物館信息數字化集成應用體系中呈現在博物館工作人員和廣大觀衆面前的部分,此前兩大階段的工作成果,全部在這一階段展現。對内是提供給全館人員使用的内網門户界面,對外是多媒體展示和網站界面等。
(1)博物館提供給全館人員使用的内網門户界面
提供給全館人員使用的内網門户界面是一個綜合信息應用平臺。全館人員使用内網門户界面,每人根據博物館給予的授權範圍實現登録目標,授權範圍不同,界面呈現的項目内容有所不同。提供給全館人員使用的内網門户界面可由三部分組成:①文字、影像采集與管理等業務專用子系統;②辦公自動化系統;③信息提供、通知、動態發佈等輔助系統。博物館所有行政、業務方面的工作都將在這個界面上運行。
(2)博物館的多媒體展示
博物館的多媒體展示是面向觀衆服務的一項大工程,其類型:
①與展覽組成有機整體的展廳多媒體展示項目,如桂博新館建設中的“漓水春秋”陳列城建篇中的多重銀幕立體影片《静江王城》、結合實物展品的《甑皮岩人》和《元明清城址變遷及城市格局演變》以及穿插於展覽當中的投影等,對於彌補實物展品的不足、强化展覽主體的表達、通俗地展示文物的知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展覽文物精品陳列中《桂林明代梅瓶》等文物三維影像互動式觀賞,可令觀衆獲得觀看實物不能得到的收穫。
②多媒體視聽區,數字放映廳或展廳的超寬視角高清晰數字電影如桂博新館建設中的《某某在桂林》或《桂林板路》或《桂林名勝》、互動區的《桂博寶典——中國明代梅瓶》,利用最新數字影像技術,實現高清晰文物影像自由放大與多角度觀賞等多媒體方式的内容標注。該技術,引導觀衆自主探索知識效果好。
③公共開放區的觸摸屏式計算機導覽,在禮儀大廳、展區各樓層展廳,設計内容豐富、美觀的導覽用觸摸屏式計算機或講解感應器,觀衆一旦走進展廳入口就會知道自己進入了那個展區。也可專爲兒童設置一些低矮的觸摸屏式計算機或語音感應器。也可只在展示桂林民族歷史的《畫里人家》等大型展廳設計觸摸屏式計算機導覽或播放超寬視角高清晰數字電影,而其它展廳和樓層的觸摸屏式計算機導覽都集中起來,改爲在前廳的一角設立一個由十幾臺電腦組成的電子閲覽室兼休息室(如寧夏博物館),老人、小孩等累了可到此處休息或從電腦上繼續參觀。
④禮儀大廳設全彩色大屏幕和雙基色大屏幕(如首博),全彩色大屏幕播放展覽和重要活動的宣傳影片、動畫節目,雙基色大屏幕播放展覽、活動和服務的文字信息。也可合二爲一(如寧夏)。
(3)桂林博物館的網站界面
桂林博物館的網站界面創建於2001年,中途有過停辦,新版網站界面預計可與桂林臨桂新區新館的試運行和正式開館同步進入運行和正式開通。
桂林博物館網站界面應是桂林文化遺産及博物館信息數字化集成應用體系信息成果在互聯網空間的展示平臺。桂林博物館網站以“桂林博物館,我的精神家園”爲理念,强調地方文化特色,强調把全桂林作爲没有圍墻的博物館。桂林博物館網站是桂林博物館在互聯網空間的宣傳媒體,是突破時空限制的供觀衆遊覽的數字形態博物館,也是爲熱愛桂林、熱愛桂林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和愛好者、提供學習和研究的信息資源平臺。
桂林博物館網站界面針對訪問者的不同需求,劃分爲展覽回眸、精品鑒賞、古玩市場等十大板塊,分别提供相應的信息,目前正在更新製作中。内容上,一方面保证博物館基礎信息資料的豐富,如館藏文物、桂林民俗、桂林名勝以及桂林地區文物保護單位資料、學術資料等。另一方面及時發佈桂林博物館的展覽、活動以及公衆服務信息。同時,配合人員招募,努力增加實用性信息與功能。
在展現方式上,不斷充實具有更好效果的新技術手段,向視像化、視頻化發展。不僅大量增加圖片(如阿拉善博物館的古動物展廳與包頭的岩畫展廳)。如果人力足够的話,還可編制“桂林博物館網刊”(網絡電子雜誌)、互動式網上虚擬展覽以及流媒體(3)視頻短片和互動式球幕展廳實景漫遊等。由這些界面體現的數字博物館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爲人們進行文化娱樂、旅遊不可或缺的新天地。
四、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前景
在數字博物館搭建的平臺上,除了展示文物,還有許多應用的空間和可能。數字博物館的海量信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更新服務以及文物博覽産業化。比如:“遊客”在網絡上參觀了精美的文物或精彩的演示,可以通過終端下載圖片、音頻、視頻,實施在綫教育或編撰出版觀衆需求的電子圖書。還可以通過與地理信息系統的連通,爲外地或者外國遊客提供本區域内的文化景點介紹服務和指路服務、開闢文化産業的新路徑如文化旅遊綫路等,更加合理開發利用各種文化遺産。
申翠英(桂林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夏虹(桂林博物館,館員。)
參考文獻:
1.虞達文:《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南國早報》2009年3月21日。
2.李志剛:《實施”文化立市”戰略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廣西日報》2012年1月12日。
3.耿菲菲:《所謂“流媒體”:“名正”才能“言順”》,《中國攝影報》2011年3月28日。所謂流式多媒體影像,“借用大家通俗的理解,此概念可定義爲:把一組照片編輯成多媒體作品,融合音頻、視頻、動畫、特效、互動等一切可利用的方式,以全方位的立體視角給讀者來叙述一個故事或傳達某種信息。”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