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西新石器時代研磨器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研磨器是新石器時代一種特殊的研磨工具,面前考古發現主要集中在廣西桂西地區,以革新橋遺址爲代表。本文試圖對廣西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進行梳理,並和周邊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進行比較,總結研磨器分佈的範圍及類型,對研磨器使用功能進行探討,並對以研磨器爲代表的廣西桂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進行總結。
  
  【關鍵詞】廣西 研磨器 類型 文化交流
  
  Abstract:Grinders were special tools of Neolithic period. Such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were mostly in western Guangxi, and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site of Gexinqiao.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b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Guangxi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sites nearby where grinders were also unearthed. By this way, the thesis makes conclusions on the grinder's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n further studies the usage and function of grinder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Neolithic culture in western Guangxi that represented by grinders. 
  
  Key words:Guangxi grinder types cultural exchange
  
  前 言 
  
    研磨器,新石器時代一種研磨工具,一般和研磨盤搭配使用,研磨器的特徵是上小下大,下端爲磨面,磨面平面,較光滑,長度是寬度的3倍以内,形狀圓形或者橢圓,是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一種特殊的研磨工具。關於研磨器的報導最早出於1992年《保山史前考古》的文章,樂琪在《老虎洞舊石器遺址》;李枝彩、王錦麟等在《龍川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分别報導了洞穴和露天遺址采集到的研磨器〔1-2〕。此後,在廣西桂西地區的革新橋遺址〔3-4〕、百達遺址〔5〕、紅水河流域的北大嶺遺址〔6〕等,發現了大量的研磨器。近年,在廣西紅水河上游的貴州南北盤江地區也發現了大量研磨器的考古遺址〔7〕。2012年,謝光茂先生在其《革新橋遺址》報告中對革新橋遺址的研磨器進行了分類、描述,以及從石器製作的操作鏈概念方面對革新橋遺址的研磨器進行了研究,並提出桂西地區包含研磨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爲“革新橋文化”〔8〕。但是研磨器作爲新石器中期一種特殊的研磨工具,對其專題研究較少,關於研磨器的分佈、演化、年代、以及使用功能等一系列科學問題的研究,目前均無人探討,本文梳理廣西地區出土的研磨器考古遺址,從時間和空間上對其進行排比,並結合廣西周邊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進行對比,探討廣西研磨器在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内涵。在對研磨器研究的同時,結合與研磨器同時出土的磨盤、石製品工具、遺址地理環境特徵等方面綜合分析研磨器與廣西地區農業起源問題以及對古人類食譜方面進行推測。最終,對桂西地區以研磨器考古文化爲特徵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進行歷史定位。
  
  圖一 東南亞地區出土研磨器的考古遺址
  
  一、廣西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
  
   廣西發現研磨器的地點主要集中在右江流域和紅水河流域,多位於河邊階地遺址,從目前發表的報導來看,其中以革新橋遺址、北大嶺遺址出土最多,且均爲新石器時代石器加工廠,年代在新石器時代中期。主要地點有以下幾個:
  
  1.革新橋遺址
  
   革新橋遺址位於百色市百色鎮東笋村百林屯,面積約5000平方米。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廣西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遺址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發現一處大型石器製造廠,出土了大量石製品。其中出土研磨器160件、研磨器毛坯及半成品57件。革新橋遺址年代在新石器時代中期。
  
  2. 百達遺址
  
   百達遺址位於百色市陽圩鎮六豐村百達屯西側。1988年發現,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2004~2005年,廣西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近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跨越新、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層發現石器製造場、柱洞群、墓葬及用火遺迹,文化遺物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骨器等,並出土了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百達遺址在報導中提及出土較多的研磨器,具體數目未知。百達遺址年代爲距今約7000-9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3. 北大嶺遺址
  
   北大嶺遺址遺址位於廣西都安瑶族自治縣百旺鄉八甫村那浩屯北大嶺,遺址地處紅水河及刁江交匯處的臺地上,面積約45000平方米。2004~2005年對其進行發掘,揭露面積約10000平方米。北大嶺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晚期、戰國、漢代、宋至明清共五個時期的文化遺迹和大量遺物。文化遺物有石器、陶器、銅器、玉器等,其中以石器的數量爲最多。遺迹包括石器製作場、墓葬、灰坑、柱洞等,其中新石器時代中期發現大規模石器製作場,出土石製品多達5萬餘件,在該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均出土較多研磨器。 
  
  4. 坎屯遺址
  
   坎屯遺址位於百色市陽墟鎮供元村百必屯百尾山,遺址面積約700平方米。2004年發現,2005年對其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約130平方米,揭露出一個面積約80平方米的石器製作場,并發現古代墓葬14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文化遺物一萬多件以及大量動物遺存。從文化遺物和地層堆積推測,遺址的發掘者認爲坎屯遺址的年代大約爲新時期時代中晚期。該遺址地層中石器製作廠發現較多研磨器〔9〕。
  
  5. 何村遺址
  
   何村遺址遺址位於崇左市江州區瀨湍鎮九岸村何坡屯東部左江的左岸臺地上,南面緊臨左江,遺址面積約650平方米。2007年對其進行發掘,揭露面積550平方米。出土較多文化遺物,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陶片等;同時也發現大量水、陸生動物遺骸以及古人類墓葬。其中石器中研磨器數量不少,體形較大,很具特色。遺址發掘者認爲遺址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10〕。
  
  6.蘭家村遺址
  
  蘭家村遺址位於柳州市城中區静蘭村蘭家屯東南約200 米柳江河西岸一級臺地上。2004 年對該遺址進行小規模考古發掘,出土了石斧、石錛、陶片等文物。因爲遺址極有可能被建築工地破壞,2013年12 月,柳州白蓮洞博物館組織考古人員開始對蘭家村遺址考古發掘,共發現史前人類祭祀坑三個,同時還發掘出了石斧、石錛、石砧等近百件石器,其中包括一件特殊的石研磨器〔11〕。
  
  7.鯉魚坡遺址
  
  鯉魚坡遺址位於隆安縣丁噹鎮儉安村更也屯鯉魚坡。2008年5月發現,南寧市博物館進行了小規模試掘,共試掘26平方米,揭露墓葬30多座,出土石器、骨器、蚌器等文化遺址30多件,其中出土的石質研磨器和崇左何村遺址出土極爲相似〔12〕。
  
  8.江坡遺址
  
  江坡遺址位於大化縣羌圩鄉那良村六洪屯西南,在其地表采集到砍砸器、刮削器、研磨器、礫石等〔13〕。
  
  9.坡六嶺遺址
  
  坡六嶺遺址位於巴馬縣巴馬鎮巴廖村坡六嶺上,遺址地層可分爲三層,石器主要出於第三層,該層爲一石器加工廠,石器包括石斧、石錛、石錘、研磨器、石拍等。遺址的發掘者認爲該遺址的年代爲距今6000年左右〔14〕。
  
  10.坡洪A區遺址
  
   坡洪遺址A區位於百色市田東縣檀河村六洪屯,處於右江的南岸,遺址西約800米爲檀河遺址。2005年7月,柳州博物館、田東博物館、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遺物340件,包括石製品和玻璃隕石。其中在遺址的第二層出土了1件研磨器。遺址發掘者推測研磨器的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15〕。
  
  11.那哈A區遺址
  
   那哈A區遺址位於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治塘村塘例屯東那哈山,右江南岸,2005年8-10月,梧州博物館、田陽博物館、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出土遺物600多件,在遺址第一層發現研磨器1件。遺址發掘者認爲出土研磨器的層位爲擾亂層,年代不確定〔16〕。
  
   二、廣西周邊地區發現的研磨器考古遺址
  
   廣西周邊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地點主要有貴州〔17-19〕、雲南〔20〕、越南〔21-22〕。貴州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集中在北盤江地區,紅水河上游,包括孔明墳遺址、魯容沙壩遺址、羊裏遺址;雲南地區主要集中在保山地區,包括永平新光遺址、保山老虎洞遺址、龍陵豆地坪遺址;越南地區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貴州紅水河流域的遺址,均爲石器加工廠,年代推測在新石器晚期;雲南研磨器考古遺多爲采集,年代不詳;越南北部和中部發現研磨器的地點以北山文化和江河文化爲主,在北山文化和江河文化中出土較多研磨器,在江河文化中,研磨器和農業稻穀同時出現,年代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三、研磨器考古遺址地理分佈
  
   通過對發現研磨器考古遺址地理位置進行分析,廣西地區研磨器主要發現於右江地區和紅水河地區,均屬於廣西桂西地區,桂中地區柳州藍家村遺址僅發現1件,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廣西地區發現研磨器遺址主要集中在桂西地區。從貴州及雲南地區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地理位置來看,該地區發現研磨器遺址地點多位於雲貴高原的邊緣地帶,和廣西的桂西地區緊密相連,處於中國地形中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過渡的地理階段,在史前時期,該區域自然生態環境非常相似,所以産生了相同的文化類型。如果結合越南地區發現的研磨器,從東南亞整體的地理位置來看研磨器的分類,研磨器的主要區域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山脈東南側,處於喜馬拉雅山-横斷山脈-長山山脈一綫東側,對該區域考古中出現的研磨器文化來説,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現象。
  
  四、研磨器考古學分類
  
  通過對研磨器的梳理分類,從類型學上結合研磨器的製作方式和形狀,研磨器可以分爲4種類型。
  
  圖二 研磨器分類圖
  
    1類:選取天然礫石,形狀上小下大,在製作過程中不對礫石器身進行修整,僅在其一端進行簡短磨制。該類標本在貴州北盤江流域大量出現、廣西革新橋也略有出土。
  
    2類:選取長條狀的礫石,在礫石一端進行截面、並對其器身進行修整琢打,使之順手好用,對截面進行磨制,多數研磨器屬於這類,如北大嶺遺址、革新橋遺址等。
  
   3類: 對原料進行全身琢打,使之接近研磨器形狀,進而對磨面進行磨制。這類研磨器製作較爲復雜耗時,因製作復雜,故發現較少。
  
  4類:對原料先進行截面,在進行琢打,再進行磨面,這類加工方法主要用於製作腰鼓形、印章型研磨器,製作最爲精緻,器型一般較對稱美觀。
  
  五、研磨器遺址年代研究
  
  從目前發現研磨器的考古遺址來看,早期的研磨器考古遺址主要集中在廣西桂西地區,并且在桂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時期均有發現。新石器中期和晚期研磨器在中國西南地區均有發現。
  
  我們通過對發現研磨器遺址的年代進行排比,從目前考古遺址的科學測年來看,研磨器最早應該出現於百色地區百達遺址,并且在8000-6000年間在桂西地區逐漸變多,在桂西地區研磨器考古遺址多爲新石器時代石器加工廠,和革新橋遺址的文化特徵極爲相似,應該屬於革新橋文化的範圍之内。從新石器中期到晚期,以研磨器爲代表的廣西革新橋新石器時代文化向紅水河流域、南盤江流域、雲南保山地區、越南北部等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及擴散,到新石器晚期,在中國西南區域和越南均有研磨器的發現。
  
  六、研磨器功能探討
  
  對於研磨器功能的討論,因研磨器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研磨工具,且多和磨盤同時出現,該時期正是農業起源和傳播的黄金時期,在早期的討論中,多數人認爲研磨器類工具和農業起源密切相連,研磨器和磨盤是當時古人類用來加工穀物所用。前人對研磨工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水稻起源、多數人對磨盤及研磨工具的出現,就認爲是加工水稻脱殻研磨所用,但是在目前研磨器出現的考古遺址中,很難有説服力。首先,以革新橋遺址爲例,革新橋遺址出土大量的研磨器,但是未出現水稻,在整個桂西地區,最早出現水稻的考古遺址是感駝岩遺址,年代已經晚至4000年,屬於新石器晚期〔23〕。桂西地區新石器中期大量出土的研磨器和磨盤,但却在其考古遺址中並未發現任何水稻的痕迹,以磨盤和研磨器的出現等同於水稻的出現有些勉强,最少可以肯定,桂西地區新石器時代研磨工具的出現不會和水稻的出現同時期。
  
  2.加工澱粉類食物,廣西在古人類食譜研究中,吕烈丹對甑皮岩出土的石器進行殘留物分析,得出其功能和芋頭采集有關〔24〕。廣西地區早期的農業很可能是以當地的土生植物爲主的,而對水稻的利用較晚。桂西地區和桂北自然地理面貌多有相識,我們在桂西地區進行田野調查時,在考古遺址附近經常發現野生芋頭,從理論上説,研磨器做爲研磨芋頭類的食物是可能的,但是還是缺乏直接的考古證據,需要在今後的考古發掘中對研磨類工具進行收集,利用科學手段進行殘留物分析,得出更爲直接的證據。
  
  3.加工植物果核,在出土研磨器的考古遺址中,多數發現較多植物果核遺存,如革新橋遺址,出土果核較多,果核以橄欖爲主,研磨器的功能可能是用於果核的敲擊加工及磨制。
  
  4.研磨礦粉,出土研磨器的考古遺址,部分遺址中出土有赤鐵礦,且遺址墓葬中也有撒赤鐵礦粉的習慣,研磨器工具可能用於磨制赤鐵礦粉,但是遺址中大量研磨器的出現,不會是專門用來磨制赤鐵礦的,可能會是一器多用。
  
  通過對以上幾個説法的對比研究,我們初步估計研磨器可能是用來加工澱粉類植物和植物果核爲主,并兼做磨制赤鐵粉末,是一類多功能用具。但是非常明顯,在桂西區域,研磨器和磨盤的出現應該和農業,特别是與水稻起源關係不太明顯。
  
  七、結 語
  
  目前學者提出在廣西新石器時代存在有三個考古學文化,分别爲甑皮岩文化、頂螄山文化〔25〕、革新橋文化。其中研磨器是革新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我們對桂西地區革新橋文化進行地理擴展,從桂西地區、紅水河流、貴州北盤江地區、雲南保山地區、越南北山文化,其考古學文化範圍和研磨器的分佈範圍基本一致,以研磨器爲主要特徵的革新橋文化應該可以概括這一區域的考古文化。中國西南地區和越南北部地區在史前時期文化面貌極其相識,對分佈在這一區同類考古遺物研磨器進行研究,將是非常有意義的考古課題,對於瞭解該區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遷徙,古人類文化交流都提供了很好的考古素材。
  
  致謝:本文寫作過程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的謝光茂研究員給予了較多指導,在此深表感謝。〖HT〗
  
  注釋:
  〔1〕李枝彩、王錦麟等 :《龍川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産》,載《 保山史前考古》,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頁165-178。
  〔2〕樂琪:《 老虎洞舊石器遺址》,《保山史前考古》,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頁94-97。
  〔3〕謝光茂等:《廣西革新橋發現一處大規模石器加工場》,《中國文物報》2003年3月5日1版。 
  〔4〕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廣西百色市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2003年12 期。
  〔5〕謝光茂等:《廣西百色百達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發現》,《中國文物報》2006年4月7日1版。
  〔6〕林强等:《廣西都安北大嶺遺址考古發掘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國文物報》2005年12月2日1版。
  〔7〕張興龍等:《貴州魯容沙壩遺址》,《中國文物報》2009年7月3日2版,
  〔8〕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百色革新橋》,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32 。
  〔9〕李大偉等:《試論廣西新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廣西考古文集》(第四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頁348-365。
  〔10〕楊清平:《廣西左江流域發現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新的文化類型》,《中國文物報》2008年6月12日2版.
  〔11〕謝永輝:《 柳州發現史前人類祭祀坑》,《光明日報》2013年4月3日9版。
  〔12〕甘寧:《隆安縣丁噹鎮發現6000年前古人類遺址》,《南國早報》2008年6月5日。
  〔13〕林强等:《廣西紅水紅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與研究》,《廣西考古文集》(第三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157-162。
  〔14〕林强:《廣西紅水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臺地遺址的發現與研究》,《南方文物》2007年3期。
  〔15〕柳州市博物館、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田東縣博物:《田東坡洪遺址A區發掘簡報》,《廣西考古文集》第四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頁36~62。
  〔16〕梧州市博物館、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陽縣博物館:《田陽那哈遺址A區發掘報告》,《廣西考古文集》第四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頁149-160。
  〔17〕張改課等:《 貴州省定豐縣孔明墳遺址》,《 中國文物報》2009年7月3日2版。
  〔18〕王新金等:《 貴州羅甸紅水河發現的一批石器》,《中國文物報》2007年12月7日3版。
  〔19〕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貴州魯容沙壩遺址》,《中國考古新發現年度記録2009》,北京:中國文物報社,2009年。
  〔20〕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雲南永平新光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2年2期。
  〔21〕Nguyen Khac su:stone age archaeology in Vietnam,vietnam  archaeology,2007.2,p.53-64。
  〔22〕Nguyen Khac su:Excavation at the settlement -workshop site taiper ,vietnam  archaeology,2007.3,p.18-30。
  〔23〕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等:《廣西那坡縣感馱岩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3年10期。
  〔2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頁450-451。
  〔2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工作隊等:《廣西邕寧縣頂螄山遺址的發掘》,《考古》1998年11期。

  (李大偉,廣西民族博物館,館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