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中國古代扇面書畫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技法、豐富的文化傳承和内涵,成爲獨具魅力的藝術品類。柳州博物館館藏扇面書畫主要集中在明清及現代畫家的傳世作品,較全面反映明清及現代時期扇面繪畫藝術特點,不同畫家、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派别均有其扇面代表作。本文以藝術學、美學等基本理論爲指導,闡釋中國扇面書畫藝術的緣起與發展,主要對柳州博物館藏扇面書畫作品的藝術特徵作進一步梳理和分析,對深入研究柳州館藏扇面書畫審美價值、藝術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扇面書畫 藝術特徵 審美價值 藝術價值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become a special type of art for they are unique in form and technique, rich in cultural legacy and connotation. The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collected in Liuzhou Museum mostly belong to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and reflect all-rounde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of time. Masterpieces of different artists, styles and painting schools can be found in the collection. Bases on the basis theories of arts and aesthetics, the thesis explain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moreover, combs and analys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ction of Liuzhou Museum, which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ir artistic and aesthetic values.
Key words:fan-fac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valueartistic value
一、引 言
中國扇面書畫藝術博大精深,一幅扇面藝術就是一幅典雅厚重的中國文化長卷。它與傳統文化有着不解之緣,在歷史長河中延綿不斷。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喜歡於扇面之上揮灑作畫,爲後人留下豐富多彩的墨寶和藝術珍品。扇子的精湛工藝和傳統詩詞、繪畫完美結合,兩者相得益彰,融爲一體,成爲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這一傳統藝術品以其獨特藝術魅力焕發着新的活力,備受人們珍愛。
中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書畫發展史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扇面書畫藝術,因其獨特的形制和藝術表現力,被譽爲中國書畫藝術寶庫中的“别體之作”,成爲中國書畫中極富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爲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二、中國古代扇面書畫發展淵源和藝術特徵
中國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悠久歷史,起源於中國。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爲“五明扇”,相傳舜爲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但不可考證。殷周時期已出現了一種“翟扇”,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鷄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説。《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一般説來,扇子始見於兩漢人的詩文作品中。西漢人劉安《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東漢班固《竹扇賦》,均有扇子物件之記載。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凉。三國時諸葛亮輕摇鵝毛扇,妙計横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爲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爲“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
據許慎《説文解字》記載,其“堯時生於庖厨,扇暑而凉”。初期扇面皆爲原料本色,主要承擔實用功能,後因審美情趣提高和文人墨客的推崇,人們開始在扇面上題字或繪畫,扇面就逐漸演化成爲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成爲一種區别於其他書畫形式獨立的藝術門類。扇面畫除了具有特殊形制外,更重要的是扇子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應用和藝術審美情趣合二爲一的藝術品。
晋代陸機《羽扇賦》雲:“昔者武王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衆,世繁於後。各有詫於方圓……安衆方而氣散,五明圓而風煩。”據文獻記載,以東晋大書法家王羲之曾爲老嫗書扇故事流傳爲先。史載王羲之曾在團扇上畫小人物,生動有趣,神形兼備。《歷代名畫記》中載:樑·肖賁“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内萬裏可知”,咫尺寸間倍感山水畫悠遠遼闊意境。唐張彦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恒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曹子建爲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曹操請主簿楊修爲他畫扇,却生“誤點成蠅”之趣事。
唐代周昉所繪《紈扇仕女圖》,是一幅描寫唐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畫作。畫卷爲設色絹本,描繪了13位頭挽高髻、體貌豐腴、衣飾華麗的妃嬪和宫女形象。全幅以執扇慵坐、解囊抽琴、對鏡理妝、綉案做工、揮扇閑憩等五個場景展示了宫廷貴婦的行樂生活。唐代孫位《高逸圖卷》,圖中一位高賢手執短柄扇。而初唐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唐大宗坐於輦上,宫女九人前後左右分列,有抬輦,扶輦,更有持扇,打傘,各具姿態。可以説扇子在唐代,既是動摇風生、消暑致凉的物件,又是歌女獻藝、輕歌妙舞的道具。他們在扇面上題詩繪畫,使得輕羅紈扇變成揮灑才情的載體,更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徵。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扇子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到了宋代,隨着繪畫藝術的蓬勃發展,特别是山水畫、花鳥畫在唐末、五代基礎上得到空前繁榮。北宋初期繪畫繼承五代傳統風格,所繪山水多寫寒平遠景色,皴法渾厚圓潤,墨法精緻。到了南宋,隨着宫廷畫院的空前活躍,許多畫家在繪畫表現技巧上力求精能,突破前代固有程式,開創繪畫現實道路,體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精緻與寫實之情。李成、郭熙、範寬等人的出現,大大推動宋代山水畫的發展進程,這一時期山水、花鳥、人物、宗教等不同題材内容也得到進一步細分,尤其是水墨畫與人文畫的發展更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這一時期的扇面書畫也得到空前繁榮,如宋徽宗皇帝趙佶的《枇杷山鳥圖》、北宋徐熙《豆花蜻蜓圖》,黄居寀《晚荷郭索圖》,徐崇矩《紅廖水禽圖》,劉寀《群魚戲藻圖》等,南宋馬世榮《王雲樓閣圖》,夏珪《煙岫林居圖》和《遥岑煙靄圖》等,這些都是名家精品傳世之作,代表兩宋時期扇面書畫的最高藝術水平。
進入元代以後,受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影響,扇面藝術發展出現低谷。元代畫史上的高峰地位是由趙孟頫開創的,他的繪畫和藝術思想對整個元代影響十分重大。趙孟頫托古改制,强調注重繪畫傳統,力拚宋代院體風格,在繪畫語言上主要表現在復古思想,提倡“古意”的繪畫風格,加上南宋院體風格在元受到壓制,也使得興盛於宋的扇面在元代黯然失色。
明清兩代我國的制扇業十分繁盛,扇和人們的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孔尚任的《桃花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紅樓夢》中的晴雯撕扇,雖是藝術虚構,但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扇的影響之大。同時,扇又和書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明代是摺扇流行的開始,摺扇异軍突起帶來摺扇書畫藝術的繁榮,扇面書畫蔚然成風,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摺扇,可與上述記載相印证,這或許由於永樂時期明成祖的倡導有關。扇面書畫廣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認可,被稱爲“吴門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創作出大量扇面書畫精品並流傳至今。
清代繼承明代摺扇發展,也是中國摺扇大發展時期。扇子在文人官員間的使用頻繁,扇子不僅是一種藝術品,它成爲一種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徵,成爲他們社會角色的道具。手執一扇,打開收攏,或佩掛在身,或藏於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緒交流的意義。因此,手持摺扇,成爲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徵。“清六家”、“四僧”、“揚州八怪”、“金陵八家”等都在扇面藝術史上寫下輝煌一頁。
近代以來,任伯年,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葉淺予等,都有精巧扇畫留存。
在歷史上,中國扇子曾流傳日本、歐美等國家,並對這些國家的扇子生産以至宫廷禮儀都産生一定的影響。也因此,摺扇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和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柳州館藏古代扇面書畫藝術整體風貌
明清兩代是我國扇面書畫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階段,柳州博物館館藏明清及近代扇面書畫精品二百餘幅,並特設《古代扇面書畫藝術》陳列展廳長期展出,歷史再現了中國扇面書畫演變的輝煌時段、精彩華章,爲喜愛書畫人士及觀衆提供了一個扇面書畫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書畫研究的公共平臺。
縱觀柳州博物館館藏扇面書畫藝術,繪畫内容廣泛,神話故事、人物形態、峰巒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樓閣、閑花野草等皆有精彩之作,其中按書畫創作内容可分爲山水畫扇面藝術、花鳥畫扇面藝術和書法扇面藝術三類;按形制有團扇扇面和摺扇扇面。這些扇面内容豐富,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悦目,給人以美的享受。
柳州博物館館藏扇面書畫主要集中在明清及現代畫家的傳世作品,較全面反映明清及現代時期扇面繪畫藝術特點,不同畫家、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派别均有其扇面代表作。如明代董其昌《行書扇頁》、李晟《水墨山水圖》以及高道素《緑楊堤畔夕陽斜圖》等扇面書畫;清代王翚《春江水暖鴨先知》、劉墉《行書》、任頤《人物柳鴨圖》、任薰《芭蕉人物圖》、居廉《春林絡緯圖》、王拯《行書扇面》、張熊《茶花雙鵲圖》、虚谷《竹》、趙之謙《菊圖》和《行書》等扇面書畫作品以及現代齊白石《紅梅圖》、黄賓虹《山水圖》、陳半丁《山水書畫》等扇面書畫。
柳州博物館藏扇面書畫,尤其是清代和現代扇面書畫,繼承了中國繪畫整體發展風貌,百家齊鳴,却又百家争放,各師各派風格盡情展現,其中不少精品名作代表同時期繪畫最高水平和時代審美風格特徵。這些扇面書畫作品,或表現人物風貌生動自然、或景物精緻古色古香,筆墨畫面酣暢淋漓,神情動態栩栩如生,書法作品大氣磅礴,筆墨沉穩氣韵盎然,綫條流暢一氣呵成,詩書畫印相得益彰,將中國書畫以及傳統的藝術形象相融合,盡顯摺扇藝術的傳神魅力,幅幅堪稱扇面書畫的經典之作。
四、柳州館藏扇面書畫藝術名家林立,風格百家齊放
柳州博物館館藏扇面書畫重要特徵是體現多種不同繪畫風格,在藝術流派方面,既有集“書畫、詩文、畫論”造詣爲一家的董其昌,“清初四王”王翚爲代表的秀潤沉着,也有趙之謙、虚谷、任頤、任薰、張熊等爲代表的海派清新流暢之風,更有嶺南畫派以居廉爲代表的筆致嚴整特性,以及本地畫家王拯等神韵俱佳的藝術魅力,可謂百花齊放,百花争鳴。
在中國畫領域中,書法用筆一直是評判畫作價值的重要標準,尤其是在宋元期間,成爲中國畫至高無上的評判標準。以蘇軾爲首的北宋文人畫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發展了張彦遠的“以書入畫”理論,開創了文人畫筆墨寫意的先河,確立了“寫”畫的新審美原則。明代畫家的藝術創作深受宋元繪畫和書法理論影響。
例如柳州博物館館藏《行書扇面》作品一幅,爲明代董其昌的傳世之作,其書法行雲流水,法存筆端,瀟灑出塵,代表董其昌成熟時期的書法藝術風格及其審美特徵。董其昌早年書法初學顔真卿,後轉師晋、唐、宋諸名家,工楷、行、草書,自然秀雅,並參以禪理,故其書風空靈、隽永,被譽爲“書家神品”。其中,北宋米芾對董其昌的繪畫及書法有很大影響,他推崇米芾書法爲宋朝第一,故董氏認爲行書應以米元章、顔魯公爲宗。因此,董其昌的這幅《行書扇面》作品,具有强烈的宋代風格外在特徵,但他的書法精神却有自身的不羈的韵律。
柳州館藏明代高道素作《緑楊堤畔夕陽斜圖》,畫面右側主要描繪一位女子在緑楊堤畔旁洗衣的場景,人物刻畫生動、神情甜美,旁邊放着一個清洗好衣物的竹籃,岸邊楊柳依依,花兒盛開,在夕陽下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畫面左上題詩“緑楊堤畔夕陽斜,流水聲中浣碧紗。借問裙釵何處在,桃園洞裏是吾家。”另一幅李晟《山水圖》,表現的是山水小景,寥寥幾筆形象的描繪出一處人家藏與山水林間,遠處山巒叠起,意境深遠,頗具宋代文人畫風格氣質特徵。
此外,柳州館藏另一最負盛名“清初四王”的王翚代表作《春江水暖鴨先知》,畫面描繪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生趣盎然,清幽靈動,將蘇軾著名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細緻、逼真又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南方早春時的秀麗景色。
海派名家扇面書畫名品雲集爲柳州博物館館藏重要特點。海派繪畫風格雅俗共賞,色彩鮮明,繪畫題材尤以花鳥爲主,主要風格特點一爲色彩運用,二爲以書入畫,善於將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雅俗共賞的新畫風。柳州博物館館藏趙之謙《菊圖》,筆墨酣暢嚴整,構圖富於意味,色彩一反淡雅講求濃麗强烈,雅俗共賞;與任伯年、吴昌碩並稱爲“海上三杰”的虚谷,所繪《竹》扇面,敷色清新,蒼勁有力,構圖形式匠心獨具,别具風格。有“三任”之稱的任頤作品《人物柳鴨圖》扇面,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他所畫題材,極爲廣泛,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無不精妙;另一館藏任薰《芭蕉人物圖》扇面作品,人物綫條遒勁圓韌,畫法别出匠心,運筆有如行草,氣勢沉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
嶺南畫派融匯中西繪畫之長,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時代責任感改造中國畫,並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創制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鮮艷明亮的現代繪畫風格。柳州博物館館藏居廉《春林絡緯圖》扇面,設色妍麗,筆致嚴整,莫不精工,其藝術追求和體格特點在這幅畫作中有充分的體現。居廉(1828-1904),字古泉,自號隔老人,廣西桂林人,善畫花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在前人基礎上創撞水和撞粉法,爲嶺南畫派奠其人之一。
現代繪畫名家扇面書畫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明清扇面書畫藝術精髓。柳州博物館館藏現代大師齊白石《紅梅圖》扇面,筆墨縱横,功力深厚,隨意揮灑,氣韵滿幅,更集詩、書、畫、印於一體,樣樣俱精,堪稱扇面書畫代表經典之作;黄賓虹《山水圖》,可以看到黄賓虹倡導的超越自然、再現寫意表現的風格,筆法曠達飄逸,韵味無窮;陳半丁《山水書畫》扇面,作品筆墨蒼潤檏拙,色彩鮮麗、沉着,形象簡練、概括,詩書畫印相得益彰。現代繪畫大師的扇面作品,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扇面畫的現代藝術精神。
因此,柳州館藏扇面書畫包含明代、清代以及現代三大時期作品。這三個時期也是中國傳統觀繪畫發生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傳統繪畫走向現代繪畫的重要過程。通過柳州館藏的扇面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傳統書畫走向現代發展的演變過程,各門各派的藝術特徵、繪畫風格得以生動展現。此外,海派、嶺南畫派得各地方畫派對中國傳統書畫産生的極大影響,可以從館藏扇面書畫中得到佐证,尤其是現代畫家風格的多變,更開創了扇面書畫的一個新高峰。所以説,柳州館藏的扇面書畫作品,名家林立,内容豐富,風格多變,是一部中國傳統繪書畫發展的歷史全書,通過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瞭解古代書畫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精髓。
五、本地畫家作品神韵俱佳,體現當地書畫創作的高超水平
本地繪畫名家扇面作品也是體現柳州書畫藝術發展的重要特徵。柳州博物館館藏王拯《行書扇面》等。王拯,廣西馬平人(今柳州市柳江縣一帶),初名錫振,字定甫,又號龍壁山人,爲桐城派古文廣西五家之一,兼善詩詞、書畫,著有《龍壁山房詞》、《龍壁山房文集》、《談藝録》等。
王拯在書畫方面才華横溢,《野梅圖》、《行書扇面》、《楷書扇面》爲其代表作,筆墨酣暢,行雲流水,神韵俱佳,具有獨特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扇面作品《野梅圖》所描畫梅花勁秀芬芳、卓然不群,提識“野梅如棘滿江津,别有風光不受春”,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又刻畫出梅花檏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爲之一新,同時隱喻畫家的另一種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心情。
此外,扇面作品《行書》、《楷書》等三幅作品,筆法幹練,運用自如,頗具古人之風,氣韵渾然天成,着力表現出不失法度的傳統藝術功力,體現出當地書畫家藝術創作的精彩之作
六、結束語
一幅扇面書畫可以折射出一部中國書畫史演變的形態,雖説扇面書畫不像主流書畫一樣受世人追捧、登堂入室,但作爲小品清玩,以其頗具特色的形制爲中國歷代書畫家所喜愛。扇面書畫藝術經過歷代大師的傳承與發展,逐漸形成一種地域文化特色明顯的筆墨表達情趣,其産生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遠遠超越繪畫本身。
柳州博物館館藏的扇面書畫藝術作品,名家林立,名品結集,全面系統的展示了明清及現代扇面書畫藝術的發展歷程。通過柳州博物館舉辦的《古代扇面書畫藝術》固定陳列及出版《懷袖雅物——柳州館藏扇面書畫藝術》一書,爲我們歷史地再現中國扇面書畫演變的輝煌時段、精彩華章。
柳州館藏扇面書畫不僅是中國明清、近現代書畫史發展的縮影,更是藝術藏品集中展示的一次體現,對進一步研究中國扇面書畫歷史傳承、藝術風格、發展形態、審美情趣等具有重要的圖像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祥民:《中國扇面書畫藝術的歷史演變》,《書畫世界》2007年4期。
2.蘇玉霞:《扇面書畫藝術的文化淵源探究》,《美術大觀》?2012年2期。
3.鄒傳安:《名家工筆扇面精選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
4.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文物鑒賞》編委會編:《明清摺扇》,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6年。
5.劉漢忠:《王拯書畫考述》,《廣西文史》2008年4期。
(劉冬,柳州博物館,館員。)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