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柳州市博物館展陳藝術設計解析

  【中文摘要】聲、光、電等現代多媒體技術大量應用到博物館的展陳中,使展陳藝術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有效提昇博物館展陳設計的現代化理念、推動了博物館事業的新發展。本文以柳州博物館爲例,簡析當前展陳藝術設計具有時代性、藝術性、人性化等特徵。
  
  【關鍵詞】柳州博物館 時代性 藝術性 展陳藝術 設計方法 藝術特徵
  
  Abstract: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useum exhibitions, which brings new characteristics to the exhibition art, updates it with modern concep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s. The thesis takes the Liuzhou Museum as an example, briefly analyses the epochal character, artistry and humanity of the contemporary exhibition art. 
  
  Key words:Liuzhou Museum epochal character artistry exhibition art way of design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一、博物館展陳藝術設計及其發展
  
  博物館是收藏、陳列人類史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遺存的文化殿堂,成爲現代城市的“名片”,作爲一個地域社會發展的縮影,不管是綜合性的博物館還是專題型的博物館,都需以實物性、直觀性和可信性等爲特點,將信息以陳列和展覽的方式體現和傳達給觀衆,引起觀衆的感知和思考。因此,博物館文物的陳列展覽,也需要視覺藝術的介入,即展陳設計是通過一種藝術設計手段,將文物重新排列組合,以典型藝術氛圍,創造出良好的展示環境和最佳的展示效果,從而引起觀衆的高度注意,爲觀衆帶來不一樣的博物館參觀體驗。它要求把一件件相對獨立的展品個體,遵循展示設計適用的原則,運用藝術的創造方法有機組織起來,準確、鮮明地表達陳列主題和思想内容,並具有一定的藝術風格。爲此,需要設計者從宏觀入手,參照陳列主題和内容帶給人的心理感受,從整體到局部設計展覽的空間布局、色彩、文字、圖片、設備、道具、景觀、模型、採光、照明、影像、緑化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思考和創新探索,使每個陳列元素服從於整體的統籌規劃。
  
  陳列藝術源起於宗教活動,古代的祭壇、神廟和教堂中擺放的神像、神器、裝飾畫等,無不顯現出神秘、至高無上的藝術氛圍,這實際上就是原始陳列藝術的表現形式。隨着西方自然科學研究的深入,物種分類科學的完善,到18世紀後期,歐洲各國先後出現了自然、地志和人文類的綜合性博物館,用於展示科學的發現和文化的成就。由此,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進入了真正的萌芽時期。隨着時間的推移,陳列藝術打破了以圖片、圖解、模型及標準化橱櫃等傳統陳列模式,大量運用電腦控制程序、視頻技術、“虚擬現實”等現代化技術,在藝術形式上也逐漸追求個性化,以陳列内容爲主題,作爲展示環境設計的依據,力求創造一個更豐富、更真實、更有個性化的陳列環境,在藝術手法上,采取“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典型環境”,使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觀賞展品的同時,也體驗到了環境的美好,使陳列環境更富有生氣,並充滿時代感。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和《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展陳設計,較好的詮釋了現代博物館藝術設計的創新。在多年的實踐中,柳州博物館在展陳藝術設計的時代性、典型藝術性、人性化地貼近觀衆等方面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柳州博物館的新起點
  
  柳州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爲綜合性博物館,新館改擴建於2007年完成,位居柳州市人民廣場東側,占地46畝,建築面積16600平方米。外墻建築采用風暴石砌築,爲柳州古代城闕樣式,典雅厚重,恢弘大氣,外廊鑲21面浮雕,寓意21世紀的柳州和2100年的厚重文化歷史。館藏文物6萬5千多件,包括古人類化石、石器、古生物化石、古代青銅器、鐵器、金銀器、陶瓷器、碑拓、石刻木雕、書畫及民族文物等。藏品中,以嶺南青銅器最爲突出,古人類、古生物化石爲亮點,以西周雲雷紋青銅角形器、戰國羊角鈕鐘、漢代虎鈕錞於、銅鏡和百越銅鼓,以及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清“四王”、近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爲珍貴,以豐富的民族文物爲特色,許多地方特色文物精美罕見,堪稱國之瑰寶。
  
  新館建成後,經過不斷完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强學術研究和文化歷史傳播工作,逐漸發展成爲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文物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宣傳等爲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率先在廣西提出創建國家AAAA級“文物旅遊景區”概念,對交通旅遊、遊覽、旅遊安全、衛生、郵電、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出了整體改善和規劃建設。
  
  目前館内設有全場景式古生物化石陳列《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固定式扇面書畫展覽《古代扇面書畫藝術》、以及《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古代青銅藝術》、《民族風情》五個大型常設性陳列展覽,成爲西南同等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營造的五個基本陳列,較好地詮釋了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到局部地區人類的進化,以及一個城市的歷史、民族和風土人情,在陳列内容和展示設計上,五個基礎性展覽自成體系又一脈相承。
  
  《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陳列》。展示面積1100平方米,陳列的古生物化石種類豐富,時間跨度長,從中國最早的澄江生物化石群(寒武紀距今5.7億年)到第四紀哺乳類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門類包括各類質地清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化石標本,藏品極其珍貴。展覽遴選了10560件古生物標本和化石以全場景方式進行展示,這些化石標本堪稱精美的藝術珍品,猶如最精美的文字,最生動的語言,記録和凝固了生命的進化歷程和各個地質時期的演變情景。2009年9月,《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陳列》陳列入圍第八届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獲得最佳製作奬。
  
  《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陳列》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布展面積1980平方米,采用柳州出土的精品文物五百多套(件),分“石器時代”、“秦漢時期”、“唐宋時期”、“明清時期”等四個部分,以實物資料、場景復原、考古發掘、多媒體演示等方式生動而詳實地再現柳州歷史風貌,以大跨度的時間和經典的鏈接綿延古城風采。
  
  《柳州民族風情》展廳面積1460平方米,布展面積2268平方米。展品由柳州獨具歷史文化傳承的各民族服飾、傳統工藝以及生産生活用具組成,展覽中氣勢雄偉的侗族風雨橋,由30名侗族工匠,在建橋墨師的帶領下按照民族傳統工藝,歷時90天製作完成。民族風情陳列通過場景復原、影視延伸、開放性實物展陳等多種手段,系統地展示壯、侗、苗、瑶等民族多姿多彩的風情文化。
  
  《古代青銅藝術》展示面積560平方米,陳列柳州博物館館藏古代嶺南青銅藝術品160餘件,展覽較好地詮釋了嶺南青銅藝術文化。展品遴選西周-秦漢-明清時期部分嶺南特色青銅工藝品,器物造型優美、裝飾富麗、銘文典雅、鑄造精巧。展區中的漢墓墓坑及展品均爲文物异地保護,展覽設計新穎,搆思獨特。
  
  《古代扇面書畫藝術》展示面積560平方米,陳列柳州博物館館藏明清時期至近現代扇面書畫珍品160餘幅,該展覽爲國内首家古代扇面書畫固定陳列,展品保存完好,風格各异,流派紛呈,展陳設計與展品特色相呼應,引入實用的人性化理念,再現了扇面書畫藝術的精彩華章。
  
  就柳州博物館而言,《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柳州民族風情》、《古代青銅器藝術》和《古代扇面書畫藝術》陳列展覽歷經3年完成建設,展陳設計新穎别致、展示手段獨特、步隨景移,貼近觀衆而深獲好評。展出的13600餘套件文物精品,帶領觀衆進入幽深的時空隧道,追索龍城大地5萬年前的人類歷史足迹,甚至可來到5億年前的寒武紀,窺探古生物時代撼人心魄的蠻荒場景。《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及柳州史前文化》陳列,揭示生命起源、進化以及古人類起源和柳州史前文化概貌;《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陳列,講述自史前柳江人活動開始至清末的柳州故事;《柳州民族風情》陳列,博採柳州的壯、侗、苗、瑶等各民族獨特風俗文化,展示嶺南風情;《古代青銅藝術》陳列凝聚嶺南青銅藝術之精髓,彰顯青銅文化之韵味;《古代扇面書畫藝術》陳列,作爲國内第一個固定式扇面書畫陳列,展示中國書畫藝術寶庫中的“别體之作”,匠心獨具。柳州博物館的展陳是其重要的窗口,展覽建設完成對外開放後,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效應,觀衆紛至沓來,這些都得益於柳州博物館在展陳藝術設計的時代性、典型藝術性、人性化地貼近觀衆等方面做出的大量思考。
  
  三、展陳設計的創新探索
  
  1.時代性
  
  博物館的展陳是實現展覽内容與形式高度融合的步驟。作爲同時具備休閒和終身教育功能的重要社會場所,博物館展覽涉及到的領域包羅萬象,從生命的價值到宗教、哲學,從科學技術到文化藝術,從視覺藝術到表現藝術,從社會歷史到人類文明的延續等,這些都需要展陳設計通過不斷推陳出新,以新的時代理念和技巧,實現展覽的新主題和新思想,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要求,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柳州博物館的五個基本陳列,其歷史悠久,門類不同,時間跨度大,如何才能化腐朽爲神奇,古爲今用,拓寬視野,這就需要用現代的觀念把展陳元素重新規劃設計,以新的姿態展現在觀衆眼前。
  
  (1)融入情趣。現代博物館的展覽必須與趣味相結合,才能吸引觀衆,讓觀衆有不一樣的感受,達到傳播和推廣知識的目的。在“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陳列展”中,用場景再現、模型、蠟像、雕塑、展品及其他綜合展示手段,采用多媒體輔助,使多種展陳方法得到綜合運用,再現了“柳江人”的原始生活、先秦時期的百越民族、唐宋時期發達的經濟文化和明清時期的“桂中商埠”等四個歷史時期概貌,極大地豐富了内容,在延長展綫和空間的同時,融入了趣味性,給觀衆帶來探索性思考。
  
  (2)融入現代科技。隨着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素養、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不斷提高,觀衆對展覽的要求既求真,又求美,既求新,又求深,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知識的獲取已變得十分便捷,但博物館爲藏品所營造的真情實景,却不是家庭或諸多娱樂場所所能做到的。而且,當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現代科技發展水平是同步的,他們更希望在多維的空間立體展示環境中體驗和領悟新的東西,這就需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實現人們的夢想,使傳統的展示内涵得以極大地擴展和豐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屬的歷史環境氛圍中,讓觀衆全方位感知展品藴涵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在《柳州民族風情》展中,實物只有少數民族服飾、生活生産用具龢民族建築,簡單地陳列這些器物難以表達各民族復雜而抽象的傳統工藝、節慶文化和生活習俗等内容。《柳州民族風情》在設計中,以實物、圖片等爲中心,配以聲、光、電等先進的展示技術,實物和多媒體影音互配互補,營造一種古檏典雅、神秘幽遠的藝術氣氛,讓參觀者有如身臨其境,從而體驗到廣西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情。在《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陳列》中,采用13套多媒體,將12米環幕影視作爲中生代輔助背景進行展示,三維動畫的製作全部結合展品、展覽創作,在旋轉展台背景墻上投影演示展品故事,中生代的場景中三維製作的魚龍在遊動,兩具大型恐龍標本在環幕演示中鮮活再現,走完282米展綫不僅看到了歷史的真實,也感受到生命的靈動。
  
  (3)融入互動項目。在多年的實踐中,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觀衆不僅想參觀展覽,更希望親自參與到展覽當中,動手觸摸展品,親自體驗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文化情趣,這就要求展覽要具有互動性。在《柳州民族風情》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地形地貌實體場景和虚擬影像場景融合,融入式的展陳讓觀衆參與其中,不僅增加了觀賞性,更爲重要的是讓觀衆走進各民族特有的風情氛圍之中。
  
  2.獨特的視覺藝術
  
  要讓一個展覽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在展廳中選取符合文物時代的背景營造藝術視覺,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陳列選取了設計和施工難度最大的全場景方式,采用動態和静態相結合,平面和立體相襯托,實物和多媒體影音相配合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設計。展覽視覺藝術創意獨特、形式設計與内容展示和諧統一、巧妙新穎,達到了相輔相成的效果:
  
  (1)全場景展示手法,步隨景移,突破傳統展覽形式。將文物、標本、環幕演示、相關設備全部融入場景中,動態和静態相結合,動態的古生物環境的變遷,生命的爆發和中生代恐龍滅絶等場景的多媒體三位演示,與静態的古生物化石標本,文字説明,圖片巧妙結合,突破傳統展覽形式,實現了步隨景移,以至於當觀衆走完展廳時,腦海里清晰的浮現出一幅幅生命之旅的美麗畫卷,讓觀衆的思緒在億萬年中穿行、飛揚。
  
  (2)平面、立體、旋轉相結合,實現文物、標本的多角度展示。展覽中的展版、展櫃隱藏或融入立體場景之中、環幕襯托立體的恐龍骨架,重要標本采用旋轉設計,全方位展示,恰當搭配古生物化石標本相關復原圖片、圖表等共同展示古生物化石的相關科學信息。
  
  (3)實物和場景巧妙結合,産生强烈的視覺衝擊力。第一部分場景爲黑色景象,預示洪荒大地即將産生生命元素;第二部分爲5.3億年海洋、火山景象;第三部分爲淺海、硅化木、蕨類植物營造的中生代景象;第四部分爲爲淺海、溶洞、裸子植物營造的新生代景象;第五部分爲溶洞、裸子植物、原始茅屋營造的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景象。展覽將上萬件古生物化石、古人類標本,石器、文字説明、圖表、三維動畫及古人類復原雕塑等恰當融入場景之中,九條魚龍化石的場景組合營造了中生代熱鬧景象,給觀衆極强的視覺衝擊。
  
  3.人性化設計
  
  現代博物館通過藏品的藝術展示,使人們體驗不同的文化内涵。博物館文化殿堂成爲人們體驗人類進步足迹最爲直接和真實的物证的場所。展陳的藝術設計需要融入以人爲本和人文關懷理念。人性化的設計體驗,能給我們帶來直接感受的認知,這種人文關懷也將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體驗帶給我們的認知將更加深刻和難以忘懷。在博物館展覽中,人性化設計是近年來各種設計理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標準,柳州博物館的五個基礎陳列亦是在遵循這一理念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完成的。
  
  (1)采用感應式自動語音講解,多媒體和環幕演示不間斷播放,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展覽的重要區域設有自動語音講解設備,觀衆扺達即可講解,人到聲起,人離聲息,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12米環幕影像不間斷循環播放,使觀衆感到驚嘆,另外,在方便零散遊客參觀的同時,又還可以讓掉隊的團體觀衆充分感受展覽的魅力。
  
  (2)展品説明標牌與展品搭配協調,文字完備,相宜得彰。展品説明標牌體量適度,文字使用中文、英文、拉丁文三國文字,版面色彩運用與場景協調。在《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及柳州史前文化》陳列中,用生動的圖片、翔實的文字搭配古生物化石,完整的講述了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完整的生命演化序列。《鵝之山兮柳之水——柳州歷史文化》、《古代青銅藝術》、《柳州民族風情》陳列也通過歷史圖片、分類表格、展品説明牌與文物的搭配互補來展示柳州厚重的文化底藴。在《古代扇面書畫》陳列設計中,巧妙的將觀衆臨摹展品工作檯融入展櫃設計,力求達到以人爲本人性化設計要求。
  
  (3)安全技術防範設備、多媒體演示設備融入形式設計之中,在保证展示效果的同時,確保了展品安全。展覽采用恒温恒濕設備,自動干濕調節;燈光用頂燈和底燈的組合燈光,底燈提供基本照明,頂燈采用感應燈,爲器物提供主要部位光綫,當觀衆走進展品時,該部分的光綫由暗逐漸變亮,觀衆離開後,頂燈自動熄滅;場景製作材料使用碳纖維及環保材料,裝修風格與展覽主題相適應,使展覽呈現出古檏、自然,突出古生物化石歷經滄桑的特色;配備的消防、安全監控等相關設施融入形式設計中,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同時,讓觀衆感受到陳列的典雅,環境的愉悦。
  
  博物館的陳列展示是溝通觀衆與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博物館能否讓觀衆流連忘返,除了擁有豐富的文物藏品外,展陳的藝術設計同樣起到重要作用。陳列形式的變化,是要以突出主導陳列品爲目的,博物館展陳要營造一個合理的、理想的綜合藝術空間,需要多學科的修養積累與磨礪,在多年的實踐中,柳州博物館陳列展覽不斷完善,展陳藝術設計的時代性、藝術性、人性化等方面的創新探索讓我們獲益良多,也爲我們今後的展陳藝術設計提供了更多的經驗和借鑒。
  
  當今的博物館事業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規模迅速發展起來,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對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中的時代性、藝術性、趣味性、人性化地貼近觀衆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展示形式的變化、陳列展示的時代感、以及現代化科技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等方面的標準也相應提高,科技的發展和使用給博物館的展示形式帶來了變化,增强了展示形式的魅力,聲、光、電、多媒體的使用改變了展示形式,由單一的静態,變得豐富多彩,觀衆如身臨其境,縮短了展品與觀衆的距離,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使我們的展陳設計有了無限的延伸。博物館的陳列設計也同樣需要充分考慮人本主義原則和觀衆的參與性,並據此提出相應的策略,讓觀衆在逐夢歷史的同時,獲得藝術享受,並帶給身心的感觸與體驗。隨着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的認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對博物館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認識,陳列設計藝術的實踐會越來越深入。
  
  參考文獻:
  1.康寧:《論博物館陳列藝術的中國特色》,《裝飾》2005年5期。
  2.曹穎:《地質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探析》,《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11期。
  3.楊兵:《關於〈長安佛韵——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藝術〉展陳設計理念的解析》,《文博》2011年6期。
  4.趙春貴:《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原則》,《裝飾》2009年3期。
  5.張珂:《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以人爲本》,《現代裝飾理論》2012年8期。
  6.陶泉杏、董勁林、羅華、閆少朋:《匠心獨具  特色鮮明——柳州博物館的展陳設計》,《輕移一小步  思緒億萬年——走近(生命之旅)》,《中國文物報》2009年8月10日。

  (陶泉杏,柳州博物館,館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