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海峽兩岸携手共進,振興中華,這是海内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願,是民族利益的最高體現。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都不會在統一問題上退讓半步,誰也不敢擔當李鴻章的惡名。不了解這一點,就是不知道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民族精神,中國的民心、國格!
一、統一是十三億中國民眾的選擇
統一並非是黨派鬥爭的籌碼,也不是個别領導人一時的衝動,而是兩岸十三億中國人歷史、血緣、文化、習俗、心態及民族性格的必然選擇,誰能點燃十三憶中國民眾心中的火花,誰又能熄滅十三憶中國民眾心中統一的火花?
主權不容侵犯,領土不容分割,國家不容分裂,内政不容别國插手,人同此心,國同此理。星轉物移,滄海桑田,統一是一首亘古不變、催人奮進的歌。
縱觀中國歷史,一個國家,兩個政權,乃至一個國家,幾個政權,都不乏先例,而用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則是偉大的歷史創舉。
鄧小平大智大勇地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中國共産黨及全國人大並將此鄭重地載入憲法,作為中國的莊嚴國策。國家統一之舟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航行。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能否在海峽兩岸得以貫徹,這不完全取決於祖國大陸,也取決於台灣民眾與政治家。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這個方針正考驗著兩岸民眾與政治家的智慧與誠意。
二、統一的基礎
“和平統一”有其堅實的政治基礎。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直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近半個世紀來,中國始終不渝地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而鬥爭。在國家統一問題上採取和平方式,是與國際鬥爭中奉行和平路線一致的,我們已在香港與澳門的回歸中成功地進行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實踐。事實證明,和平統一較之武力收復,顯然是好處多,後遣症少,這是中國理念、中國智慧的産物。
台灣的回歸,確實與香港、澳門回歸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港、澳、台都是中國的領土,港、澳、台胞與大陸人民都是中華兒女、龍的傳人,他們同種同文,手足情深,這是不爭的事實。港、澳、台與祖國母體分離,這是殖民主義的罪惡。對長期遭受殖民統治的港、澳、台胞,我們要多一點同情,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
三、兩岸共同的目標
雖然“和平統一”沒有先例,但國共兩度合作卻為祖國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鑒,而當年的“和平建國方針”仍可作為兩岸共同奮鬥的目標。
本世紀以來,僅二次世界大戰,就有一億多人死於戰禍,財産損失更為巨大。人們缺醫少食,流離失所,飽嚐戰亂之苦。但戰爭鍛煉了人民,也教育了人民,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兩大主題。當然,戰爭的根源依然存在,動用武力侵犯别國主權、謀求政治經濟利益的現象依然存在,前不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但人心思安,人心思和,和平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擋。
我們渴望和平,不願看到兩岸同胞因無智而點燃戰火,然而和平統一也需要兩岸同胞付出代價;即要放棄固有的舊觀念、舊思維,放棄小集團與黨派、個人的私利,真正以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優先,做到以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這不是一件易事。人是習慣犯錯和忘記教訓的,因此在世紀之交呼唤和平,實在是有現實意義的。
中國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一要發展,二要和平。毛澤東説,中國為大,台灣為小,台灣問題不能成為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的障礙,台灣只要還在中國人手上,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去解放台灣。鄧小平説:中國要抓住機遇,堅持“一個中心三個面向”,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台灣問題不能衝擊這個中心。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就是不讓台灣問題激化矛盾,引發戰爭,延誤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國需要擺脱落後,需要進步,需要强大。但中國決不稱霸,今天不稱霸,將來强大了也不稱霸。
“和平統一”,兩岸不傷元氣。“一國兩制”下的統一,是一種相對的統一,即堅持主權完整性,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制並存,相互競爭,共同發展。兩岸統一後,台灣是“股照炒,舞照跳,軍隊照有,選舉照搞”。它沒有失去什麼,反而可以與祖國大陸共享主權的尊嚴,共同揚眉吐氣,共同來締造一個更美好的中國。統一後台灣的生存空間會更大,發展會更快,安全也更有保障。
統一是中國的内政。台灣問題不是國際問題,但卻夾雜著複雜的國際因素。美國與日本在台灣還有許多利益,不照顧外國利益,不照顧台灣當局利益,顯然不利於統一。因此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確立台灣的特别行政區地位,實行“高度自治”,並保持原有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不變,這是雙贏,兩岸都贏,無疑是最合情合理的選擇。
四、正視兩岸關係的現狀
兩岸關係的現狀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尚未統一的現實這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只有正視這兩個方面,問題才有望解決,但是有一些人和一些國際勢力,總是千方百計要使兩岸成為兩個中國,要使分裂分治永久化、固定化、國際化,“和平統一”方針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和平並非唾手可得的廉價品,“和平統一”後也不可能沒有問題,只有自信、自强、保持力量並作出不懈的努力,才能締造和平,贏得和平。和平是一個美麗的目標,考驗著追求者的真誠。
為了和平,為了和平統一,我們必須要有戰士的勇敢,有獻身的精神,要有一支强大的國防力量,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文明之師英勇之師。我們不能承諾放棄武力統一,因為我們無法承受分裂,分裂是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忍受的精神重負。沒有强大的軍事力量,和平就沒有保障。但我們又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因為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為了和平,為了和平統一,我們必須進行更艱苦更扎實的工作,而不能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必須把做民眾工作放在首位,不僅要爭取台灣民眾對統一的認同與理解,産生統一的欲望,共反“台獨”,共商統一;也要爭取美國、日本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與理解。民族團聚、國家統一,這是人心所向的正義事業,我們堅信,“和平統一”方針終將蠃得台灣民眾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然而,人們不無憂慮地看到,兩岸關係在近十年來漸行漸遠,連美國也“越來越意識到海峽兩岸關係存在著内在的不穩定和極度的危險性”,“台獨”與“兩個中國”威脅著“和平統一”方針。台灣當局要“和平”而不要“統一”,要“兩制”而不要“一國”。海峽兩岸上空陰霾正濃。在這種情形下,有些大陸同胞也開始對“和平統一”産生疑慮,這就需要兩岸同胞以更多的理性來對待兩岸關係,不要被少數瘋子推向戰爭,破壞了“和平統一”的美好前程。
五、所有中國人應共同努力抓住和平的契機
科索沃衝突作為本世紀末的一次戰爭,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即將到來的下一次衝突將在何時何地爆發?人們不無憂慮地看到,兩岸統獨内戰也許會在不久成為點燃戰爭的引火線,我們這一代將成為和平的葬送者!這決非是危言聳聽。統一是必須的,和平是可貴的,所有中國人都來抓住和平統一的契機!
“和平統一”並非空想,也不遥遠,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從政治對話與政治談判著手,從“兩會”交流交往著眼,從簽署終止敵對狀態條約起步,早日就創建兩岸和平機制達成協議,逐步建立起互信機制、協調機制、軍事避撞機制、兩會溝通機制、高層互訪機制、以及制度性對話、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等機制,並用法律的形式,將兩岸關係一步步推向良性發展軌道,就一定能對兩岸統一的方式與内涵取得一致意見,實現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大團圓。
“和平統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不犯河水。大陸不會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價值觀强加給台灣,台灣也不應用“三民主義”和“民主經驗”强加給大陸。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大屋檐下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發展,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一個光明的前途,將中國帶入充滿希望的二十一世紀,這有什麼不好?但為什麼有些人這麼害怕“一個中國”,為什麼反有些人這麼熱衷“兩個中國”,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我們站在世紀之交遐想,兩岸分離50年後重新統一,統一後的中國迅速崛起在世界的東方。讓我們高舉“和平統一”旗幟,為兩岸消弭戰禍,為世界樹立範例,讓這美好的夢成為現實!讓我們共同來謳歌“和平統一”,維護“和平統一”,發展“和平統一”,共同反獨促統,讓國運更昌盛,國力更强大,國家更民主文明,人民更幸福,讓統一後的中國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尊嚴、榮譽、文明、民主、幸福、富裕,在國際上有更高的地位,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1999年6月25日
(本文發表於香港《中國評論》1999年第8期,1999年8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