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全民政府”行不通——唐飛下台的啟示

  長期以來,台灣多數選民一直質疑民進黨的執政能力。今年3月,陳水扁在各種複雜因素的作用下“險勝”,終於使民進黨獲得了一次在所謂“中央”政治舞台上表演的機會。這場演出是在“全民政府”的旗號下進行的。
  
  為什麼陳水扁要打起“全民政府”的旗號呢?首先,這是因為他只得到39%的選票,如果由民進黨單獨“組閣”,只能是一個“少數政府”,必然彰顯民進黨只代表少數民意的劣勢,他希望換一種説法來掩蓋這種劣勢。第二,事實上民進黨並沒有足夠的執政人才,必須向國民黨“借將”,在“立法院”内民進黨也居於少數,需要國民黨支持;針對這一現狀,國民黨主張通過政黨協商建立兩黨聯合政府,民進黨人當“總統”,“行政院長”及若干名部長席位則讓給國民黨,國民黨將作為“立法院”的多數黨為本黨籍的“行政院長”負責;陳水扁不甘心接受這種“共享江山”的方案,故爾打出“全民政府”這張牌來拒絶“聯合政府”,同時在這個幌子下拉國民黨的人才為自己打工。第三,在“全民政府”旗號下,以個人名義“入閣”的國民黨籍或無黨籍的人士將作為“全民”的象徵而非其他黨派的代表,這在外觀上容易獲得民眾好感,做出成績來功勞照樣是陳水扁的,發生了問題則可以由所謂“全民代表”來分擔責任。即使是民進黨的“閣員”,在身份上也是“代表全民”而非代表民進黨,這有利於陳水扁同民進黨中央黨部討價還價。
  
  算盤固然打的很精,但實踐的效果卻很差。“唐内閣”開張不到兩個月,“全民政府”的弊端便暴露得淋漓盡緻,這些弊端扼要言之有三:
  
  (一)政黨責任不清。陳水扁當選後即宣佈退出黨務活動,其“政府”的人事安排與政策制訂都不讓民進黨中央過問,除黨内部分人士得以“入閣”參政外,民進黨整體上是兩手空空。但陳又公開要求民進黨扮演好“以黨輔政”的角色,要求民進黨為“全民政府”的政策與施政辯護。
  
  這樣一種格局,使民進黨雖號稱執政黨卻有責無權、有名無實,民進黨中央落入“邊陲化”的尷尬境地,“立院”黨團夾在中央黨部與陳水扁之間無所適從。黨政關係究竟如何擺,是“以黨領政”還是“以黨輔政”、還是“以政領黨”,還是“黨政分離”?誰也説不清楚。
  
  民進黨與“唐内閣”乃至“扁政府”之間的矛盾,在“核四”問題上再也沒有模糊空間。反核是民進黨除“台獨”外的另一塊“神主牌”,唐飛則堅守當年國民黨的“擁核”立場,用民進黨張俊雄的話説:“(國民黨)的政策如果不能變更,政權轉移有何意義”?民進黨内部不少高層人士則認為:民進黨與“唐内閣”的關係等於“拿自己的錢讓别人賭博,賭輸還要自己負責”,經過四個月的過渡期,阿扁的“政權生存”問題已經解決,取而代之的是“政務經營”問題,唐飛的利用價值已經告罄,既然他與民進黨立場不同,“讓他走沒關係”。
  
  (二)府院權責不明。台灣的“憲政體制”原本就存在究竟是“總統制”、還是“内閣制”、還是“雙首長制”的爭論,經過李登輝主導的數次“修憲”,整個體制基本倒向“總統制”,但台灣“行政院長”的權責定位仍然不明。
  
  從“核四”的爭論看,唐飛顯然是想讓“内閣”奉行有他自己印跡的政策,而不是一切聽陳水扁的,更不是一切聽民進黨的。但陳水扁在内心深處只把唐飛看成“打工崽”,所以自始至終都沒有授給唐飛決策權和人事權,唐想奉行有他自己印跡的政策沒門。
  
  陳水扁曾想藉助唐飛化解在野黨的聯合多數在“立法院”的反彈。但在野黨並不因此就對“全民政府”網開一面,除非唐飛捍衛的是原來國民黨的政策,如續建“核四”,否則國民黨在“立法院”修理“唐内閣”一點都不手軟,“中央總預算案”在國民黨與新黨的聯手抵制下被退回,就是明證。
  
  唐飛身為國民黨員卻為民進黨打工,想自己幹點事又只能當點綴,這種處境真是苦不堪言。一方面,他要忍受本黨同志的冷言冷語,另一方面又非但得不到民進黨的感激,反而還被吴乃仁譏為“舊官僚”,如此兩頭受氣,即使民進黨不“逼退”,唐飛本人也早就不想戀棧了。
  
  (三)行政效率不彰。唐飛本人沒有任何行政歷煉,其“内閣”成員來自四面八方,理念不同、默契不足,各部會之間經常各吹各的調。碰到重要事情則相互推諉、觀望,“八掌溪”事件中,全台民眾通過電視眼看著四位災民活活被洪水捲走,已經充分暴露行政系統的效力低下。在“核四”問題上,“踢皮球”的現象愈演愈烈,經過3個月的各説各話,依舊做不出任何確定結論。
  
  在經濟問題上,“唐内閣”的表現也不及格。自5月20日陳水扁就職以來,在縮減外勞、縮短工時、停建水庫……等問題上政策摇擺不定,朝令夕改。本來東亞地區正處在金融危機過後的復興時期,台灣經濟的基本面也算不壞,可是由於前述政治上的弊端和人為的因素,台灣經濟發展深陷泥沼。傳統産業哀號震天,整體經濟動盪不安,民眾投資信心盡失,股市持續下挫,從5月初的9千多點一路滑落到10月中的5600點左右;經濟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7.93%大幅下降到二季度的5.43%;9月22日,日本索尼公司宣佈將在台灣結束已有16年歷史的電子産品生産線,顯示台灣經濟環境的惡化已經動摇外資信心……。
  
  上述三大弊端交互作用的結果,造成了五個“不滿”——在野黨不滿,民進黨不滿,陳水扁不滿、唐飛不滿,島内各階層民眾更不滿,據9月24日台灣東森電視台的民調,陳水扁的施政滿意度已經從就職日的82%降為55%,下滑27個百分點之多。在不滿五個月的時間裡,陳水扁操控的“唐内閣”竟搞出來這五個不滿,如此“全民政府”還能混得下去嗎?
  
  至10月3日,“唐内閣”終於宣告垮台,總計僅存在137天,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短命内閣”的記録。唐飛走了,民進黨的張俊雄如願“組閣”。“張内閣”實際已經是民進黨的“少數政府”,卻仍然扛著“全民政府”的牌子不放,無非是想借此為民進黨的施政無能推卸責任。人們不禁要問:“唐内閣”的下場已經充分證明所謂“全民政府”不過是場騙局,“張内閣”還要硬著頭皮繼續維持這場騙局,又能撐得了幾天呢?
  
  2000年11月5日

  (原載:香港《海峽月刊》總第九期,2000年11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