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政治透明研究》序

  所謂“政治透明”,就其最重要的内容而言,就是要求政府的政治決策過程和政治活動應盡量多地能被普通民眾了解和監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社會期望和價值取向逐漸多元,人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而普通民眾能否有效參與政治的前提則在於其對政治過程的知情權能否被充分滿足。但在另一方面,所謂“透明”又必然是相對的,因為再民主的政府也有其必須保守的秘密,由此就發生一個在政務公開和保守國家機密之間尋找平衡點的問題,這個平衡點即所謂“政治透明度”。
  
  在冷戰時期,東西方情報爭奪的客觀形勢養成了信息保密的習慣思維,對政治透明問題的研究乃至實際推動總是要麼存在制度性的障礙,要麼是表面沒障礙但具體推動起來就是不順暢;在很多威權國家,政治信息乃是稀缺資源,統治者憑藉對信息的嚴格審查和守護獲得對被統治者的統治優勢,即學術所稱的信息霸權;而各國雖然都標榜“民主”,但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政治透明度,不僅取決於其選擇何種經濟發展方式,更涉及其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狀況;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政治透明問題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根據國際透明組織2012年的排名,全世界176個國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透明分數低於50分,即使在排名前十的國家裡,最高得分也才是90分,距理想的透明度依然差10分,這表明提升政治透明度已成為世界各國都需要努力去落實的政治發展指標。
  
  進而就中國而論,由於革命性政黨的保密意識强,加上種種“左傾”理論及觀念的影響,政治透明問題要麼被擱置,要麼嚴禁討論。改革開放以後,這方面情況有所改善,但總體而言,我國在政治透明方面的規定和地方立法的歷史還比較短,而行政不透明的做法又根深蒂固,目前應當説還缺乏一個迅速建立透明政府的成熟的法治環境。與之對應的是學界對此專題的研究也還處於起步階段,還缺乏縝密的思考和系統的論述。
  
  有鑒於此,在2005年景玉做我的研究生時,我就與他商定以研究政治透明問題為其博士論文的選題。這在當時還是幾乎沒人碰觸的選題。即使到了八年之後,以當年的博士論文為基礎的本書出版,也仍然有其“填補空白”的學術價值及現實意義。他的論文做得很艱苦,為搜集資料,他查閲了大量西方國家有關政務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瀏覽了大量涉及本題的論文和評論,對相關外文資料進行了系統整理,確保了研究工作的順利完成。本書主要解決了這麼幾個問題:第一,針對國内外有關政治透明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對政治透明的基本概念進行解析,界定其規範對象,梳理其影響因素,並對政治透明的理論根基進行演繹推理。第二,從資源配置、誠信社會建構、健全問責制、醫治政治冷漠和政治狂熱等方面具體介紹了政治透明的功能;闡述了政治透明制度建設的必要性。第三,列舉了目前世界各國推行政務公開、保障政治透明的制度性機制,包括新聞發佈制度、聽證制度、公示制度等。第四,從政府績效評估角度入手,指出政府績效評估對擴大政治透明度的作用,使政治透明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第五,從中國的信息公開起步到政務公開的立法,闡述中國在提高政治透明度方面的進步,並對今後的發展提出建議和主張。
  
  對景玉的論文今天能夠出版,我感到由衷地高興,這本身就是中國政治透明度提升的體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人對政治透明問題的認識也將逐步深入,希望本書能為此盡綿薄之力。也祝福景玉繼續努力,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是為序。
  
  2013年2月5日於中國人民大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