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反復强調指出,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堅决貫徹“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充分重視和認真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順利發展。對於黨中央這一重要指示,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理解,並付諸行動。從黨的十二大以來,理論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研究方面,已逐步走向縱深階段,許多論者提出了不少新的問題,如精神生産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但是,在研究精神生産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及其同物質産品的聯繫與區别?又如何從這種聯繫與區别中認識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這是需要提出來並加以探討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産品與物質産品的聯繫和區别的重要意義
探討這一問題,不僅有着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就其理論意義來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雖然對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分别有過不少論述,並給我們一定的啓發,但是,囿於社會歷史條件以及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制,他們並没有也不可能對社會主義兩種産品的聯繫與區别作出明確系統的論述。這就有待於理論界依據他們的基本觀點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現實,進行探索性的研究,以便概括、提煉出比較明確系統的東西,從而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上述問題的思想,爲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順利發展而努力。
再從它的現實意義上説,對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聯繫與區别作出較爲明確系統的概括,可以避免人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由於認識不到兩種産品既相聯繫又相區别而出現的許多思想上的混亂。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是有人藉口物質産品的商品化而不擇手段地搞“一切向錢看”嗎?爲了“一切向錢看”,甚至把社會主義的一切精神産品也都當作物質産品一樣,搞完完全全的商品化嗎?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已經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失,因而妨礙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也歪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原義。這是不能不加以認真重視的問題。按照黨代會强調的精神,我們必須在思想上不斷地糾正輕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密切地注意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作風的滲入,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就必須進行持續不懈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具體到對於兩種産品的研究與探討,也必須遵循這一根本原則,才能從理論上澄清當前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的一些混亂思想,在實踐上糾正由於這些混亂的思想所形成的那種錯誤傾向。
二、確定精神産品内涵是研究社會主義兩種産品的聯繫與區别的前提
要研究社會主義精神産品與物質産品的聯繫和區别,理所當然地要把精神産品的内涵弄清楚。因爲現在普遍流行的習慣上所講的精神産品的概念,遠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東西,不作出科學的規範,就可能引起誤會。
我認爲,所謂精神産品,就是指精神生産者在精神生産過程完結之時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我們知道,精神生産在原始時代是與物質生産渾沌不分的。只有到了原始社會後期,社會分工出現之時,精神生産才從物質生産中分化出來,同時也使精神生産者從物質生産者中脱離出來,成爲相對獨立的生産和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隊伍。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意識才能擺脱世界而去搆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從上可知,精神生産從物質生産中逐步分化出來的過程,就是精神生産者從物質生産者中逐步分化出來的過程,也是精神産品從物質産品中分化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基本完結之時,相對於物質産品來説,精神産品,如理論、神學、哲學和道德,等等,才稱得上是“純粹的”的東西。因此,“純粹的”精神産品之所以能够被“搆造”出來,本身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過很長時期的發展進化的結果。
但是,正如人類的社會歷史不會自動發展進化一樣,“純粹的”精神産品也不會憑空被“搆造”出來。它必須通過精神生産者在精神生産的過程中,進行艱苦的勞動和創造,才能獲得。否則,就决然不會有精神産品的産生。所謂精神生産者,就是從物質生産者中分化而來的專門搆造精神産品的生産者。所謂精神生産的過程,就是精神生産者運用精神生産資料並作用於精神生産對象,搆造出精神産品的過程。因此,任何社會的精神生産,首先要有精神生産者和精神生産資料,而精神生産者的多少和提供精神生産者使用的精神生産資料的度,最終取决於該社會的物質生産的狀况。社會主義的精神生産者在搆造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時,也必須按照上述精神生産的一般規律進行,而不是違背這個一般規律,可以妄自爲之。
如同任何物質産品一樣,任何精神産品本身,都有其一定的數量和質量。毛澤東説過,對任何事物都要注意它的數量方面,“任何質量都表現爲一定的數量,没有數量也就没有質量”。一部被譽爲中國封建社會縮影的古典名著《紅樓夢》,其手稿是衆口皆碑的文學藝術方面的高質量的精神産品了,如果不通過幾十萬文字來表達它那不同凡響的搆思,其反映和揭露封建社會的廣度和深度就不免要受到限制,不免要使手稿的質量大爲遜色。20世紀初,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被譽爲征服了牛頓力學的偉大學説,給整個科學世界帶來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其手稿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高質量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精神産品了,但是,如果没有《關於光的發生和轉變的一個觀點》、《從熱的分子運動看静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以及《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等3篇論文手稿的搆成,那麽,愛因斯坦也就無從生産出“相對論”這種高質量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精神産品。因此,作爲觀念形態的任何一種精神産品,都有其自身一定的數量和質量,否則,是根本不會存在的。
同時,精神産品又是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所謂觀念形態的直接性産品,就是精神生産者在精神生産過程完結之時的産品,而不是指這種産品拿來簡單再生産或擴大再生産之後的間接性産品。例如作家經過艱苦細緻的反復搆思之後寫出一部小説,這部小説就是作家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也即精神産品。要是作家這部小説經由出版部門再生産過程的處理而大量發行,那麽,這部小説就已經由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即精神産品轉化爲觀念形態的間接産品即物質産品了。由上可知,只有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才是精神産品,而觀念形態的間接産品,就不是精神産品,而是和精神産品相對應的物質産品。這種物質産品,是從精神産品轉化而來的,是物質生産部門的物質生産者經過物質生産過程復製出來的,已跨出了精神生産者在精神生産過程所創造的精神産品的範圍。因此,是否是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是區分一種産品是精神産品還是物質産品的一個分水嶺。只有從這個嚴格的意義上來區分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才是有决定性意義的。如果不作這樣的區分,或者不按這樣的區分,就很容易把不是精神産品的東西當作精神産品;或者很容易把精神産品也當作物質産品;也很容易把什麽産品都叫作精神産品;還更容易把一切産品都當作物質産品;甚至會出現既是精神産品又不是精神産品、既是物質産品又不是物質産品的所謂“辯證”的回答。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對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作過原則的劃分,但人們又往往容易混淆它們的界限。因此,有必要把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區分放在嚴格的意義上,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認識兩種産品的聯繫和區别。
三、社會主義兩種産品的聯繫和區别主要有七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
這是從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最終來源上考察的共同點。離開這一共同點,就無所謂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但是,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是搆成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這一整體的各個有機零件,表現爲人們物質生産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而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却是人們改造兩種世界的精神成果,是搆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整體的、具有産品形式的那一個重要部分。它固然也表現爲社會精神生産和精神生活的進化和發展,但它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整體是不能等同的。因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爲一個整體,既包括具有産品形式的精神産品,又包括不具有産品形式的觀念形態,即非精神産品。社會主義精神的觀念形態,哪怕已經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之中,甚至用於指導人們的實際行動,都不能説就是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但如果經過人們在精神生産過程中的改造製作之後,就有可能成爲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不這樣區分,也不能真正堅持精神産品是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的觀點。這種區分,是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所不具有的,也是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不同於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的特點。
第二、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是人們勞動的産物,都離不開人們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或者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有機結合
這是從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最終手段上來考察的共同點。離開這一共同點,即使有其最終來源,物質還是自然物質,既不可能有對自然物質的人化過程從而形成物質産品,更不可能使類人猿的腦子變成人的腦子以及對人腦的不斷完善,從而在物質生産過程中分化出精神生産,獲得精神産品。但是,勞動作爲一種手段,在取得物質生産過程中又有不同的表現:1.製造物質産品的勞動往往是以體力勞動爲主的,而創造精神産品的勞動則往往是以腦力勞動爲主的;2.製造物質産品的勞動屬於物質生産過程,勞動者主要是與物質生産資料相結合,而創造精神産品的勞動則屬於精神生産過程,勞動者主要是與精神生産資料相結合;3.製造物質産品的勞動是以生産物質産品爲其歸宿的,而創造精神産品的勞動則以生産精神産品爲其歸宿;4.而且,在一定範圍上説,創造精神産品的勞動,是一種探索性、開拓性的腦力勞動,比起製造物質産品的體力勞動來,不能不説是一種更爲復雜、更爲艱巨的勞動。這種情况,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是不難理解的。作爲産生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别的剥削根源的私有制雖已被消滅,但舊的分工依然存在,在社會主義社會一個很長的時期裏,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别也必將存在。兩種生産從漫長的渾沌的結合到經過幾千年的分離之後的重新結合,是必須具備許多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這在現階段只能逐步量力而行,急於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别,對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生産是極爲不利的。不能急於消滅這種差别並不等於説不能逐步縮小這種差别。在社會主義現階段,逐步縮小這種差别存在着許多可能性,有的已變爲現實性,這是必須説明的一點。這是從勞動來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第三、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其生産過程都必須藉助於生産資料
只有生産者而無生産資料以及生産者與生産資料在生産過程中的有機結合,就不會有精神産品或物質産品的出現。但是,精神産品的生産藉助的是精神生産資料,物質産品的生産藉助的是物質生産資料,兩者是不同的。因爲精神生産資料主要是精神性的、觀念形態的東西,而物質生産資料則主要是物質性的、實體形態的東西。精神性的、觀念形態的生産資料,只能産生出精神性的、觀念形態的精神産品;而物質性的、實體形態的生産資料,只能産生物質的、實體形態的物質産品。只有這樣理解,才能説明精神生産資料和物質生産資料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當然,幾乎所有的精神産品,都必須以一定的物質外殻爲依託,爲載體,表面上看起來,同物質産品差不多,甚至誤認爲是物質産品。其實不然,應當透過精神産品的物質外殻,抓住其實質性的内容,才能分辯清楚。精神産品實質性的内容,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性、實體形態的物質生産資料的介入,而在於精神性的、觀念形態的精神生産資料的主宰。它同充滿物質内容的物質産品的根本區别就在這裏。作家的手稿要藉助紙張,但藉助於紙張的手稿並不因此是物質産品。因爲作家寫作的手稿是由精神生産資料主宰的,他的整個手稿的内容是精神性的、觀念形態的東西。那麽,又怎樣理解作家這個手稿出版之後就不是精神産品而是物質産品呢?可以説,手稿在投入印刷廠的物質生産過程之前,還是精神産品;一旦投入這種物質生産資料過程之中,作爲精神産品的手稿也就成爲這種物質生産過程中所必須的一種物質生産資料,和其他物質生産資料一起,在這種物質生産過程中,同物質生産者相結合,從而創造出作爲物質産品的“出版物”。因此,不能認爲它同作家的手稿一樣,都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就不作任何區别。這是從生産資料來看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第四、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根據“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的兩變原理,不僅物質産品可以變成精神産品,精神産品也可以變成物質産品。但是,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互變,是各有其特點的。先就精神産品變成物質産品的過程來説,前面已有論及,歸結起來就是:1.精神産品首先作爲一種物質生産資料,在物質生産過程中發揮作用。這種作用是物質的而不是精神的,是實體形態的而不是觀念形態的;2.這種作用的結果,同其他物質生産資料發揮的作用凝成一個綜合體。這個綜合體不論形式和内容,都是物質的,即物質産品;3.在整個轉化過程中,是物質生産者使精神産品與物質生産相結合變爲一種物質生産資料,也使這種物質生産資料與其他物質生産資料相結合最終變爲物質産品;4.一般來説,精神産品向物質産品的轉化過程,是精神産品得以推廣和普及的前提,重點在於普及,在於精神産品物質化,以便投入下一次的精神生産過程。再就物質産品轉化爲精神産品過程來説,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1.物質産品一旦進入精神生産領域,就成爲一種精神生産資料,並在精神生産過程中發揮作用。這種作用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是觀念形態的而不是實體形態的;2.這種作用的結果,同其他精神生産資料發揮的作用凝成一個綜合體。這個綜合體的形式是物質的,内容是精神的,也即帶有物質外殻的精神産品;3.在整個轉化過程中,是精神生産者使物質産品與精神生産相結合變爲一種精神生産資料,也使這種精神生産資料與其他精神生産資料相結合最終變爲精神産品;4.一般來説,物質産品向精神産品的轉化過程,是物質産品得以改進和提高的基礎,重點在於提高,在於拿出更好的設計藍圖,以便投入下一次的物質生産過程。縱觀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不僅各自有個不斷從低級向更高一級發展的問題,而且相互之間也有個不斷從低向更高一級轉化的問題。社會主義的物質生産和精神生産愈是發展,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之間的轉化速度和效果就愈是顯著。這是從兩種産品的轉化來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第五、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大都以商品的形式出現
只要是拿來交换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是商品;只要是價值規律還起一定的作用,拿來交换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不可避免地會同價值規律糾纏在一起。在我國社會主義生産力還相對落後的現階段,在物質産品的生産、流通、交换和分配中否定價值規律的作用,已被20多年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是錯誤的。同樣的道理,在精神産品的生産,流通、交换和分配中否定價值規律的作用,也是不對的。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很長一個時期内,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的商品生産、商品交换和商品分配,是不可避免的,是由必然存在的客觀經濟規律所决定的。我們只有認識這個規律,運用這個規律,才能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的商品生産、流通、交换和分配。這應當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要特别説明的是,大部分精神産品的商品化並不等於是一切精神産品的商品化。否則就同資本主義社會没有任何質的區别。以上所述,是關於社會主義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具有商品性的共同點。它們的不同之處則在於:1.從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産隊伍及其人數來説,由於精神生産者少於物質生産者,它所提供的商品性精神産品一般少於商品性的物質産品;2.從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産及結果來説,由於精神生産一般落後於物質生産,它所生産的商品性精神産品也就一般落後於商品性的物質産品,要達到同步進行,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過程;3.從社會主義的商品流通和交换來説,由於精神産品大多數先要同物質生産部門發生交换,才有可能在物質生産過程中轉變爲一種物質生産資料,並與其他物質生産資料一起凝成物質産品,所以其流通和交换的範圍比不上物質産品那麽寬廣,規模也没有那麽宏大;4.大部分精神産品雖然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現,要講究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它比物質産品更要講究經濟之外的其他效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這些精神産品的生産,首先是爲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注意它們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内容,注意它們在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方面的作用。這就是説,社會主義精神産品的其他效益應當而且必須高於它的經濟效益。這是從商品性來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第六、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是爲全體社會成員服務的
人們總是有目的地製造某種物質産品,也總是有目的地創造某種精神産品。不以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爲目的的物質産品和精神産品,既不會被生産出來,也不會存在下去。但是,精神産品只能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精神享受方面的需要,而不能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物質享受方面的需要。至於物質産品,一般來説,它主要是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物質享受方面的需要。這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從精神産品轉化而來的其中部分,又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精神享受方面的需要。不能因爲這部分物質産品具有精神食糧的作用,就把它歸到精神産品上去,從而否定這部分物質産品的精神作用。因此,不僅没有精神産品就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而且,没有物質産品中那部分具有精神食糧的作用的物質産品,也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在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産中,注意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的協調發展是第一個層次,而注意物質産品中具有精神作用的那一部分物質産品和不具有精神作用的其他部分物質産品的協調發展,則是第二個層次。只有第一個層次和第二個層次的協調發展,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這是從人們的需要來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第七、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和物質産品,都有一些是帶階級性的
大部分物質産品没有階級性,但是具有精神作用的那部分物質産品中,有一些是帶階級性的。如出版物中的某些書籍,它所表現的階級性是相當强烈的。如果認爲凡物質産品都不具有階級性,只有一部分精神産品才具有這種特性,那是不全面的。因此,對一些物質産品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承認這一點,並不會否定大部分物質産品的非階級性,相反,正是在承認這一點的基礎上,才能瞭解大部分物質産品的非階級性。我們知道,有些帶有“污染”的精神産品,在没有變成物質産品之前,其“污染”程度和範圍是較易控制的,在變成物質産品之後,就不同了,它的“污染”程度和範圍遠比前者深廣,且較難控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説,帶有“污染”的物質産品的廣爲傳播和流通,其影響之壞,是不能輕視和低估的;而那些代表或反映勞動階級和勞動群衆根本利益、藝術性又高的精神産品,在變成物質産品之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其良好的影響,更是不能不加以重視的。再就精神産品方面來説,自然科學部分的精神産品是没有階級性的,但社會科學部分的精神産品,大都有着鮮明的階級性。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中的階級性,指的就是社會科學服務於勞動階級和勞動人民這種鮮明的階級性,此外再没有别的意思。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剥削階級及其各種學説,社會主義精神産品中的階級性就不會消失。我們堅持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中的階級性,正是爲了最後消滅這種階級性。對於自然科學部分的精神産品,包括國内國外的,都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創造出更多的自然科學部分的精神産品,同時要敢於借鑒和引進國外自然科學部分的精神産品,以促進自己的發展。當然,社會科學中,不帶階級屬性的内容,也是很多的。我們不能因爲社會科學中的階級性存在,而否認没有階級性的東西,因而不敢吸收、借鑒國外社會科學中於我有益的成果,這將會阻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這是從是否帶有階級性的角度來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所具有的特點。
此外,社會主義精神産品還有許多方面的特點,但是同物質産品相比較,前述七個方面的特點是主要的。任何社會主義的精神産品的特點,都是這七個主要方面的有機結合。如果抽取其中某一個方面的特點,用以代替其他方面的特點,都不能説明社會主義精神産品同物質産品的區别。而在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不斷地搞清楚它們的聯繫與區别,又是不可逥避的大事。
(這是作者發表在《雲南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的論文。文中較早論述了社會主義精神産品與物質産品的聯繫與區别,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多家報刊轉載。)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