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後記

  筆者的《文明與社會漫議(1980—1989)》一書安排在2013年出版,另三書即《文明與社會漫論(1990—1999)》、《文明與社會漫講(2000—2009)》和《文明與社會漫話(2010—2013)》則於2014年問梓。

  這四書分别列爲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57部、第58部、第59部和第60部,共收入筆者從1980年到2013年中約共320篇文獻。

  這些文獻不包括筆者在2009年出版的《社會與文明漫説(1981—2000)》和《社會與文明漫譚(2001—2008)》兩書的130多篇文章,也大都不包括2013年出版的《文明自覺的攀越──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20週年(1993—2013年)紀程》一書中筆者所寫的那些文字。

  如果説,筆者在2009年出版的兩書以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爲站立點,因有“社會與文明”的用語,那麽,筆者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出版的四書則是以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爲站立點的,故有“文明與社會”的用語。但不管“社會與文明”還是“文明與社會”,都是筆者腦海中日夜纏繞、揮之不去的字眼,其實是一致的。

  這四書與前兩書一樣,没有按論文、調報、書序、書評、書介、紀要、報導或發言等文體加以分類,而是圍遶筆者參與發起和參與推進的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於1993年12月成立前期以及成立以來的發文時間順序編排的,並在各文的題記中標明具體寫作或發表時地等。

  這四書與前兩書一樣,在一批原文中也分别使用過“方殷”、“朝迅”、“一凡”、“哲夫”、“丘君”、“慶子”、“春潮”或“評論員”等10多個筆名,在成書時均删去了,特此言知,免致被誤爲“文鈔公”。

  需要説明的,這四書裏的許多篇文章是與他人合作的産物、“借光”的産物,已分别在相關題記中特别列出了他們的姓名或筆名。在這些合作者中,有筆者的前輩、平輩或晚輩,有筆者的省内外親人、故交或新識,因了30多年的各種機緣匯聚,不僅增進了筆者的文品與文思,更展現了他們獨到與精明的智慧,筆者認爲與他們之間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親或疏的交往情誼很值得留記。

  還需要説明的,李小霧、陸紅等同志花了近4年之久的休息時間多方收攏筆者30多年來散見於各處的稿子並打印成集;冼美新、張建平等同志花了不下半年的休息時間對四書稿子作了多次校對;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一批骨幹、海洋社會學南方學派的核心成員,以及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教授、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領導、編輯與設計人員等,均爲四書的出版付出了切實的支持。

  借此機會,特向前述合作者、收集者、編校者、支持者及相關單位表示最爲真誠的致謝。

  由於四書所及年代跨度較大,難免不確不周之誤,懇請方家批評指正,也有待以後可能總編時再行理順。

  範英

  2013年中秋節於裕園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