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〇二年農曆四月廿七日,先父黄詠雩生於廣東省南海縣横江鄉。先祖父黄顯芝爲廣州沙基米糧行業富商,因以米糧支援孫中山領導之國民革命,被國民政府嘉奬爲“愛國殷商”。
幼年時僅四歲即開學,一九〇九年七歲起隨祖父黄顯芝在廣州求學,師從嚴炳漢、勞錦章、陳祥和、岑荔甫等塾師。自幼即以詩才鳴於時。一九一六年作七言律詩《古今》,年僅十四歲。
一九一七年,游肇慶等地寫《端州鼎湖山慶雲寺》、《西江夜渡》等七言律詩。同年作《善哉行 丁已》、《緩歌行》。
一九一八年作《題鐘隱雙禽圖 二首 戊午》,顯示作者自幼對南唐時代這張名畫,已具有很强烈的興趣和對祖國文物非一般的藝術鑒賞力。同年寫下《法言 四首》,表達了作者的理念和抱負。
一九一九年作五言古詩《讀孟子》、《讀墨子》及七言古詩《讀老子》,同年拜名師簡朝亮爲師,行叩拜大禮。
出席汪兆鏞(1861—1939)在微尚齋舉行的雅集,並即席作《汪憬老招飲微尚齋席上賦謝 已未》七言律詩。其時年僅十七歲。
一九一九年,遊覽西樵,發表《西樵游草》及《短歌行》、《艷歌行》等詩篇。
一九二〇年作《浩歌行》、《武溪深》、《箜篌引》、《廣州净慧寺》等詩章。
一九二一年,步入商界,隨父學習經營管理,在廣州沙基廣同興、祥豐米糧店做店員,成爲先祖父之得力助手。
一九二二年,與何勝瑜女士結婚。婚後生下八子女,長子福增,次子福海,長女雙璧,二女雙綺,五子福五,六子福禄,七子福謙,八子福仁。其親屬繁衍至今有四十餘人,分佈於國内及美、加等地。其岳父何卓雲係南海湖州村人,早年在上海經營綢緞生意。先父婚後多次赴滬探親訪友,往京、津、蘇、杭等地旅遊。同年五月在廣州得“廣州部曲將印”,即着手考證此印。
同年,協助先祖父黄顯芝捐獻米糧,支援孫中山先生北伐。六月陳炯明事件,孫中山脱險後,避於永豐艦,先祖父子多次冒險雇船載運米糧捐獻支援,受到國民政府廖仲愷先生明令嘉奬。
一九二二年撰寫《羅擎碩紫芝草堂詩集序》,收録入《天蠁樓詩文集》第三册。
癸亥(一九二三年)考究所藏印章作《廣州部曲將印歌》,用詩歌講述廣州設“部曲將”的歷史沿革。
一九二四年營商以外,寫就了描繪故鄉的五言律詩《横江》,描寫民間疾苦的詩《野田黄雀行》,記叙與詩詞家交往、唱酬的詩《黄慈豀號拜鵑道人因贈 甲子》、《九龍槃園賦贈陳太史子礪 四首 甲子》、《陳太史子礪招宴槃園承贈所撰《勝朝粤東遺民録》賦贈並呈同席方孝廉拱垣 甲子、《(黄凹園蘆江櫂歌)題後》和《落葉四首和孫思鄭》等。
一九二五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先祖父子力排衆議,面見省港罷工委員會領導人蘇兆征,力陳糧食進口的必要性,得到采納,委托黄氏父子獨家進口糧食,憑罷工委員會開具證明放行,爲保证群衆的食糧供應和罷工鬥争的勝利作出貢獻。
同年游肇慶,寫下《肇慶七星岩》、《夜坐》、《春曉》、《遥夜吟》及《題餘少颿落珈山居圖》等詩篇。
一九二六年,游北江,寫下了《清遠縣峽山》、《峽山飛來寺》、《峽山寺贈鐵公方丈並示凹園》、《清遠城訪青林堂吊朱叔子先生》、《晚泊》等詩篇。
一九二七年,合股經營合利米機廠,任襄理。
同年,與衆詩友登西樵山大科峰,游巃嵸閣,過三水訪黄凹園、曹筠亭,寫下了《登西樵山大科峰望西北二江作歌》、《西樵山巃嵸閣示同游諸子》、《樵茶篇》及《過凹園》、《三水縣龍潭洞》、《三山蘆江訪曹筠亭、黄凹園》、《過雲路村明高士李子長墓》等詩作。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一年間,合股開設廣州利民、國民公共汽車公司,任經理,後合併爲利國民長途汽車公司,任副經理。這時先父在工商界中嶄露頭角,在短短幾年間,先後被推舉爲廣州市長途汽車公會主席、廣州市米糠同業公會主席、廣州市商會委員、南海縣參議員、鄉務委員會主席。
戊辰(一九二八年)正月六日與崔仲任、徐遂甫、李韶清、陳丘山、郭順懷、黄杰臣、黄君璧、朱兆奎、範廣鏈、陳頌耆、區國强等北游韶州。同年七月與羅伯活、羅仲彭、張純初、黎澤愷、高劍父、羅約經、何炳光諸子漫遊北江之名山大川,歷時數日,寫下詩稿《銀盞坳》、《大廟峽》、《韶州》等三十餘首。八月,集北游詩稿刊印成《芋園北江游草》,由吴道镕題耑,黄榮康祝蕖作序,先父於重九作後記,該書現存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一九二九年,與鄉人合力創建横江小學。任首届校長。該校爲南海縣中歷史悠久,環境優美,設施較完備,培養人才較多的鄉級小學之一。二月十八日舉行奠基典禮,立碑爲記。
同年秋,偕夫人何勝瑜、長子福增、二兒福海北游。途經蘇、杭、滬及北京、南京、山東等地。他好游,游必有詩,沿途寫下詩詞數十首。過滬遇鄧秋枚、王秋湄,約訪黄賓虹。賓虹以《陳白沙詩卷》及《天蠁樓圖》相蹭,均作有詩、詞紀事。是年初冬自申江返粤,與簡朝亮先生同船,師徒倆晤談兩日夕,徹夜弗休。作七言律詩《海上賦呈簡竹居先生》,簡先生返佛山後函贈所著《讀書堂明詩》及簡氏《大同譜》。
北游前,黄榮康先生於八月十三日撰文《送黄詠雩北游序》,以壯行色。——見黄榮康著《求慊齋文集》卷五。
同年,作樂府《梁父吟》、《烏凄曲》。另作五言古詩《陳澧南邀游平頂岡縣長餘心一與區萃侖、李道軒、麥述公、曾鏡涵自官窑來會,夜過小金山,登寶陀寺,鄉紳列筵款叙。既與諸公别,予歸麻奢》。後作《麻奢陳園》五言律詩。
一九三〇年,横江小學建成,開學以後,黄詠雩又獨力出資,捐建横江圖書館。落成後又捐贈《萬有文庫》及其他書籍,造福鄉里。該館門前矗立一石碑,由商承祚篆額,黄榮康撰文曰《横江圖書館記》,黄金海書。
同年,詩人過大埔,走石龍,游荔枝灣,登越秀山,撰有:《過大埔緑綺園題贈鄧爾雅》、《車上望羅浮》、《石龍》、《越秀山》、《浣溪沙·荔枝灣》、《水龍吟·題張純初筆花草堂詞,依稼軒體》等詩詞。
文物考證方面,同年於廣州購得自廣西梧州出土的虞鐘,經考證撰《南越虞鐘考》。
一九三一年間,被推選爲廣州市商會第一届執委兼調查科主任。既爲商界代表,他反映民意,維護商界的權益,爲反對當時的苛捐雜税包括薯莨、蠶絲税、筵席税奔走呼號。
在繁忙的事務、應酬之暇,他仍不忘作詩,寫下了《送伍叔葆太史入羅浮都管酥醪觀並柬同游汪子憬吾,黄子慈博·四首》、《辛未秋興》等詩篇。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我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率全體官兵奮起抗敵。全國人民爲之振奮,踴躍捐資勞軍。廣東各界人民亦組成“廣東省各界同胞慰勞十九路軍抗日將士委員會”,黄詠雩被推舉爲主任委員。委員會積極活動,籌集了大量資金和物資。黄詠雩擬親率團赴上海勞軍。由於南京政府的妥協,三月三日中日雙方宣佈停戰,五月五日正式簽署《淞滬停戰協定》,十九路軍换防,續往前綫勞軍未果。詩人在《將往崑山勞軍不果》的七言律詩中嘆道:“……將軍渾是一身膽,和議終違百姓心。零雨東山歸未可,覆巢北海禍將深。間關願進壺漿去,二竪相纏奈不禁”。表達了無限的憤慨與無奈。
其時陳濟棠主粤,區芳浦任財政廳長,黄以省商會主席名義,邀請區參加南海縣二、三、九區小學生運動會作主禮嘉賓之機,巧與周旋,轉達民意,要求豁免薯莨行捐。既成,黄拒收薯莨行業代表五千元的巨額謝禮,並建議他們帶頭將此款用於捐建二、三、九區的第一間中學——石門中學。其後組成石門中學校董會,黄任校董會副主席,與衆校董爲石門中學選址、定名、購地、建校,共同爲百年樹人大業出錢出力。
同年他赴九龍,到番禺蘿岡、游峽山,也寫下不少詩篇。
一九三三年,他往大良,走從化,入唐家灣,赴清遠,寫下了《大良城過龍箕伯中和園》、《從化縣射獵歸途同區芳浦》、《中山縣唐家灣》、《清遠城吊白忠節燦玉朱忠愍叔子》、《清遠夜泊》等詩篇。閒暇不忘閲讀,寫下了《讀歐陽文忠傳》七言古詩。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他以石門中學校董會副主席身份,參加石門中學的奠基典禮。該校前門立有黄榮康撰文《石門中學門前碑記》的石碑。記述廣東省財政廳長區芳浦豁免薯莨行捐及曬莨行同人陳季珏、湯少泉、何天裳等捐建前門工料費五千元的史實。文末有“黄子詠雩屬予爲文,勒石以貽永久”等句。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下旬,先父因反對陳濟棠開征米税被誣陷,爲當政者拘禁數月,在友好人士的營救下,付重金贖出。他在《芋園叢書》自序中寫道:“世亂飈馳,機阱百出,予方以名賈禍,負重債始脱於難。”
在失却自由期間,他寫下《癸酉冬至夜》及七言律詩《癸酉歲暮懷人五首》、六言絶詩《癸酉歲暮懷人 五十首》記叙了他被囚禁時的苦難,表達了對親人及他的摯友的懷念,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一九三四年,詩人在身陷囹圄期間,他一氣呵成,寫下五七言古詩《咏史·四十首》。他飽讀史書,深知我國歷代史,輒以詩述史,又號詩史,以史鑒今言志。在此期間,他還寫有《甲戌清明》、《夜》等五言詩,抒發他個人的感受。
獲釋以後,他辭掉所有社會公職,以自由之身繼續吟詩、賦詞,與詩詞家、書畫家爲友,熱衷於祖國文物的收藏和鑒证工作。期間他的詩作有:《夢覺》、《清居草堂示黄慈博龔誦秋》、《張大千繪贈羅浮山白水門觀瀑圖歌》、《凹園圖咏·五首》、《孫武玉印歌》、《玉聲池館》、《甘泉山館玩月口占》及詞《翠樓吟·咏蟬》等。
一九三五年,先父將辛仿蘇氏碧琳琅館叢書之版片,經數年修殘補缺,又將姨丈黄秩南轉贈所藏馮氏翠琅玕館叢書原版,增補新書類,合而爲《芋園叢書》,印刷刊行。該叢書有唐、宋、元、明、清歷代存書一百三十一種,每套有二百餘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芋園叢書由吴道镕題名、黄榮康作序。黄榮康曰:“二書之版爲吾粤名刊,比之粤雅堂、海山仙館無所讓,今粤雅堂諸版已多散失而斯版獨全……整輯此書於嶺表以爲粤雅海山之續,又何偉也。”
是年,詩人足迹所及,有石門、順德、石岐、九龍、澳門等地,寫下了《順德縣道中》、《石門》、《石岐曉目》、《石岐渡中》、《岐關路中》、《過樑硯西九龍》、《澳門》等詩作,既有《西園席上賦贈羅仲彭、張純初、高劍父》、《答高劍父約游金陵》、《柬陳樹人南京》、《煙州送慈豀先回羊石》、《吹萬過訪》的交往唱酬詩作;又有《讀莊子一首答吴太史玉臣》、《樑御史森琅出山首疏卷題後》、《題鳩艾山人遺集》的文史學術詩作,以及《夜景》、《鶯花》的感時咏物詩。文則有《芋園叢書自序》。
一九三六年,任廣雅中學事務主任。同年,他寫下的詩文有:寫民間疾苦的《拉伕行》,懷念友人的《寄懷張大千》,痛悼一代宗師吴道镕先生辭世的《哭吴玉臣太史》,記叙與詩人詞友唱酬的《清居草堂坐雨和黄慈豀》、《岡州旅次送黄述窠、凹園、慈豀、張純初、黎澤闿、孔公豁、李供林、胡少翰、麥伯莊諸子游丹霞山》;懷古詩《越秀山懷古》、《崖門懷古》;旅遊詩《陳白沙故里》、《新會縣道中》、《新會城道中》、《花縣芙蓉嶂歌》、《圭峰山玉臺寺》、《即景》;詞《浣溪沙》;及文《黄凹園擊劍詞序》等近三十首。
一九三七年,他游流溪河,游從化,寫下《流溪河夜浴口占》、《從化縣黄纛嶂歌》、《從化温泉》、《從化温泉冷淙亭夜坐》等詩篇;記叙詩人交往唱酬詩有《顒園席上賦贈協老 四首》、《晤王雪溪夫婦題贈》、《兵中過黄慈豀即次其遣病韵》;書畫題詩有《題冰玉聯吟圖》、《題宫女圖》等。
同年七·七事變,抗日戰争爆發,詩人寫下了多首激勵抗戰和憂國憂民的詩篇:《丁醜感事·二首》、《太息》、《哀寶山》、《悲忻口》等,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高風亮節和對侵略者的讎恨。
一九三八年十月中旬日軍在華南登陸,十月廿一日攻陷廣州。廣州淪陷前夕,先父帶領全家逃難到香港,住九龍南京街,後遷彌敦道。這期間他寫下《九龍》、《虎門篇》、《戌寅感事》、《秋燕 八首》、《眼中》、《消息》等弘揚愛國主義,反對日本侵略和懷念鄉土,懷念親人的許多詩篇。
同時還作有《和葉遐庵感事韵》、《浣溪沙》、《菩薩蠻 香港寓樓》、《百字令·題楊鐵老行看子》、《念奴嬌·戊寅九龍除夕》、《漁家傲·夏夕和雙樹與六禾、遐庵、慈豀同作》等詞章。
一九三九年,扺港第二年,他協助葉恭綽先生聯絡聚集香港的文化界愛國人士籌辦廣東文物展覽會。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於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及一九四〇年一月五日,先後召開了籌備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其後廣東文物展覽會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隆重開幕。至一九四〇年四月底閉幕。黄詠雩以委員身份參加幾次會議,作了關於保護祖國文物的扼要發言,他拿出個人珍藏的唐代名琴天蠁琴,商代的咏樽,吴代永安銅鏡,元代赤符鎏金佛像,廣州部曲將印等十五件文物參展,還以二兒黄福海的名義,撰寫了《參觀廣東文物展覽會述評》。展覽會結束後,他又協助葉恭綽等人,編印《廣東文物》及編印《廣東叢書》。
同年他寫下大批詩作,送給摯友和長者的有:《黄孝子爲秩南姨丈作》、《島上贈黎澤闿》、《柬陳顒園越南》、《柬黄凹園蘆江》、《柬胡隋齋蜀中》、《柬陳伯任濠江》、《柬張純初、高劍父澳門》、《柬黎澤闿曲江》;同詩友唱和的有:《負暄山館宴集次李鳳坡韵贈黄偉伯》、《次韵和黄烯發》、《已卯重九次韵和鄭韶覺、葉遐庵》、《過荃灣師尚書堂贈岑伯矩》;憑弔勉懷先人先賢哲的有《過九龍宋皇臺》、《九龍楊亮節廟》;咏物、感時的詩有:《杜鵑花十首》、《秋興》等。另填詞多首,有《黄鐘樂 銅鼓》;《蘇武慢 殘荷和六禾》;《月中行 晚景 擬韓澗泉體》等。
一九四〇年,抗日戰争第三個年頭,爲悼念名將張自忠殉國,他寫下了《南瓜店紀張自忠將軍殉國事》這首感人的七言古詩。同年,他寫下了許多詩詞,如七言律詩《袖海堂席上贈别張大千歸蜀二首》、《陳樹人自渝寄示戰塵集賦贈》;五言古詩如《黄慈豀、李吹萬、曾彼惠同過東普陀寺茂峰瞭如設齋,岑師尚來會輒聆禪奥歸途成此》;五言律詩如《送黎澤闿之韶州》等及詞《風入鬆》、《法駕導引》、《玉人歌》等。
一九四一年在香港參加了千春社雅集,寫下了《千春社席上賦呈朱聘三、江蘭齋、盧襄父、衮裳湘父、俞叔文、黎季裴、楊鐵夫、胡伯孝、鄭韵覺、葉遐庵、黄慈博、陳覺是、盧岳生、李風坡諸子》,記叙他與李履庵交往的《李吹萬邀食哈蜜瓜口占》,記叙黄君璧自四川來港舉辦畫展的有《黄君璧自蜀來港繪畫展覽會賦贈》,爲黄君璧題畫的有《題黄君璧莫愁秋柳圖》、《題君壁蜀山秋色圖》、《黄君璧越秀紅棉圖爲吴亮儕題》;爲畫家胡藻斌作的詩有《題胡藻斌畫》、《題胡藻斌畫猴戲圖·二首》、《胡藻斌爲海兒畫虎歌》、《胡藻斌畫虎歌》。感時感事詩有:《人間》、《吾樓》、《日蝕》、《放歌》、《辛已秋感·二首》等。在詞作方面,通過楊鐵夫,他與著名詞學家夏瞿禪,即夏承燾教授多次唱酬。同年寫有:《臨江仙 次瞿禪韵》《水龍吟 秋日咏落葉和心叔瞿禪》《玲瓏四犯 次瞿禪擬梅溪》等。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争爆發,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十二月十二日,日本飛機侵襲九龍,投擲炸彈,詩人受傷,夜半日兵闖入。他寫下了詞《凄凉犯》,以紀此事。
香港淪陷後,一九四二年一月,全家自九龍乘船返廣州,他寫下了《辛已·窮冬自香港還鄉口號》、《過零丁洋作》等詩篇。
一九四二年,廣州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統治下,對日軍及漢奸走狗深惡痛絶的他,終年深居簡出,除了到市郊龍眼洞龍眠莊謁先母潘太夫人墓及拜訪李履庵先生外,絶少出遊。
一九四二年他寫下的詩詞主要有《蕭烈女祠歌》、《題新羅山人東山絲竹圖》、《月夜》、《原隰》、《日落》、《而今》、《郊原》、《悲凉》及《媚秋堂賦贈馬鋤經》、《柬黄在園香江·二首》等多首;詞有《踏莎行》、《蝶戀花》、《賀新郎 重九寄懷鐵夫香山,玉虎申江,瞿禪永嘉》《賀新郎 九秋瞿禪自永嘉,以<雁蕩靈岩寺與天五夜話詞>郵示。何來思歸之操,宛聞跫然之音,水仙移人之情,小山招隱之計,念此繭足,豈能奮飛?答爾嚶鳴,用寄玄想》等。
一九四三年,他與李履庵、孫顧齋、仲瑛交遊甚密,寫下了:《吹萬樓坐夜示孫顧齋、李履庵》、《荆園席上次吹萬韵仲瑛同作》、《仲瑛同客欖山將歸海洲賦贈》、《欖山荆園贈别吹萬顧齋》、《荆園中秋夕次贈吹萬顧齋韵》、《和孫顧齋中秋夕有感韵》等詩作,讀經史則有《讀易》、《讀南北史十八首》,在弘揚中華兒女不畏强暴、寧死不屈和正直、純樸、勤儉、樂善好施的美德方面則寫有《潘烈女詩》、《義榖行》等詩篇,詞方面寫下了《金明池·癸未黄山館餞春》、《朝中措》、《摸魚子》、《齊天樂》、《木蘭花慢》、《秋霽》等多首。同年,盟國進入戰略反攻,軸心國窮途末路,四面楚歌。爲躲避盟軍飛機轟炸,下半年舉家自廣州遷返故鄉横江。
一九四四年,摯友李履庵逝世,他懷着極其悲痛的心情寫下《哭李履庵·二首》,十分感人。他致函給遠方的朋友,寫下了《柬陳樹人重慶》、《柬吕方子陸川》;他好讀書,讀必有感,留下了《讀指月録五十二首》的長篇七言絶詩,《讀指月録詩題後》有:“本無一物無文字,今我云何亦説禪。且與禪師申世諦,見猶難見莫拘牽”諸句,從詩中可見詩人對佛學頗有研究,有個人的見解。
一九四五年春,德、日法西斯的失敗已成定局。五月二日,蘇軍攻佔柏林,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情婦愛娃自殺焚屍,德國法西斯宣告無條件投降。黄詠雩聞訊,慨然命筆作《鶯啼序 某元首燕爾方葉鹿臺自焚,佳兵不祥,演此示戒,用夢窗咏荷體》的詞,講述凡反動頭子必自取滅亡,决不會有好下場。
八月十五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終於贏得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喜訊傳來,詩人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激動,寫下了一批歡慶抗戰勝利的詩篇:《凱歌八首》、《破陣樂·鄰寇降服,巨躍歌舞,不可無詞,因撫樂章斯調,以鳴歡臆》、《大酺·秋日聞凱,置酒相賀,欣然繼聲》、《蝶戀花·秋感》等。
同年他還寫下了《長歌行贈别許子英》、《神弦曲》、《曉登越秀山》等詩篇。陶陶居老闆陳伯綺與詩人交往甚密,陶陶居月餅與蓮香月餅遠近馳名,中秋前他受託寫下《陳伯綺索題月餅詩戲成》一詩相贈。
抗戰勝利後,詩人全家從横江鄉遷返廣州,住珠璣路四十四號,至解放後,一九五一年始遷往存善東街寓所。
一九四五年底,與人合股,經營仁豐米機任經理,其後又受聘,任廣州市政府地政局助理秘書。
一九四六年,在地政局協助局長黄仲榆處理文書及地政事務,而仁豐米機的經營業務則交由助手處理。這期間,他的詩作主要寫詩友們的交往唱酬的有:《丙戌初秋黄梅花館席上賦顒庵次陸光宇韵》、《雨過石牌同黎六禾、曾酌霞、譚垣西 二首》、《何瑜園與其如夫人湘眉過訪賦贈》、《謝馮康候刻印》,詞《玉樓春和酌霞》、《八聲甘州·甘泉山館宴集賦贈任公》、《八聲甘州·丙戌初春借六禾訪暗公、蔭庭,復與慈博探梅北郊,小酌甘泉山館,荒城廢壘,野草斜陽,惘然不勝今昔興替之感,約演耆卿此調》《月中行·西園席上,颙庵命賦擷華詞,爲擬清真此解,並示六禾、仲衡、方子、酌霞》;懷古咏物詩詞作有:《越秀山懷古》、《望海潮·越秀山咏懷古》、《多麗 咏紅梅》,還有《除夕次詹無庵韵·四首》、《攀車奉母圖歌爲吕智惟題》等。
一九四七年,參加雅集與詩友唱和之作有:詞《梅子黄時雨 咏木棉絮,暗公、六禾、颙庵、伯孝、叔儔、秋雪、紉詩同作》,《醉蓬萊·北園宴集次韵和無庵並柬颙庵、伯孝、蔭庭、寂園、庸齋、秋雪》;咏廣州的詩有《紅樓》;與詩友唱和的有:《次羅雨山静夜韵》、《黄梅花館呈颙庵》;還作有《題黄子静小畫舫齋玩月圖》等。
一九四八年,與詩友的唱酬詩有《北園席上賦呈桂南屏,張暗齋、陳颙庵、黎六禾、劉伯端、詹無庵、陳寂園、餘少颿、黄子實、吴天任、餘鳴傳諸子》、《北園宴集次颙庵、黎季裴、張蔭庭、黎澤闿、胡隋齋、劉伯端、張叔儔、冼玉清、張瑞京、張紉詩同作》;詞有《瑶臺第一層·戊子中秋對月和六禾,伯端》、《霜花腴 咏雁來紅與六禾、伯孝、蔭庭、伯端、叔儔、庸齋、秋雪、紉詩、菊初、季謀、君華、少痴、楚寶、奇桐同作》,咏廣州的有《西郊》;與詩畫家交往應酬的有《次韵答羅迂翁》、《小畫舫齋餞别麥仲衡之南京 四首》、《高山流水 遇葉遐庵論詞曲因題其仿夏仲昭畫竹》、《畫錦堂 南園餞别林仲容片玉體》等。
四八年陳樹人先生去世,他寫下了《祭番禺陳樹人先生文》。
同年黄仲榆調任廣州社會局長,黄詠雩辭去地政局秘書職務,被任命爲愛育善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不受薪,全權管理。愛育善堂是廣州三大善堂之一,擁有善産房屋數百,田地數千畝,上任後,只一年時間,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開辦了八所平民學校,設立醫務所,贈醫施藥,救灾扶貧。
一九四九年他寫下了樂府《孔雀東南飛》;五言古詩《避兵湖洲》,七言律詩《咏史十二首》、《題李超人雙玉簃圖》,七言絶詩《秋思》;詞則有《一萼紅·已醜初夏書事》、《多麗 紅樹》、《點絳唇》、《采桑子》、《風入鬆·已醜重九》《高陽臺·已醜秋與六禾、伯孝、無庵、庸齋漱珠岡看桂花依劉叔安體》及《臨江仙 已醜秋日餞别張瑞京》等。
同年十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
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一年,他仍繼續主持愛育善堂的管理工作,白天在那裏上班,中午在那裏進食。在仁豐米機仍擔任經理,但到廠時間較少。
兩年間他寫下的詩有:《蘇圃耦耕圖爲餘少颿題》《寄懷任公仲衡北京》、《和李任公題蘭花·五首》、《春晚望羅浮懷冲虚觀道士白誠虚》、《晤吕方子、吴紉秋賦贈》、《舊時》、《秋日》及《讀史·四首》等,詞則作有《渡江雲·庚寅中秋》、《惜紅衣·咏殘荷擬白石體》、《探芳訊·庚寅秋杪寄懷瞿禪》、《水龍吟·誌悼劉玉林》、《鷓鴣天》、《瑣窗寒》、《踏莎行》、《浣溪沙》、《慶宫春·咏水仙,依碧山體韵,道齋、藕庵、鶯庭、廣夏、庸齋、少翰同作》、《倦尋芳》、《鶴鴣天》、《臨江仙》、《摸魚子》、《漁家傲·辛卯春暮》等。
一九五〇年,愛育善堂整理委員會在廣州市民政局領導下,黄仍任主任委員。一九五〇年中,廣州市民政局派工作組進駐,檢查脹目。檢查結束,工作組負責人找黄談話,謂“先生工作認真、作風清廉,愛育善堂賬目清楚,出乎意料。可惜先生生不逢時也……”交代既已清楚,黄於一九五一年底辭職。
一九五二年土改,黄返横江鄉接受清算鬥争。土改工作隊建議:槍斃!因黄在家鄉無血債無民憤,又做了些好事,没有通過。改限期繳交巨額罰款。農民知道黄收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於是通過城鄉聯絡處,由廣州博物館上門收購文物。黄即令家人盡擺家中藏品,任由博物館的專家收購,至規定限額爲止,錢直接由博物館交給農會。農會收到款後,不久黄獲釋放。
一九五二年的“三反五反”運動中,黄詠雩被指控爲廣州米糧行業的不法資本家,在越秀山體育場召開的萬人批斗大會上,作爲“十大老虎”之一受批鬥,逮捕審查。廣州報章上有“蛀米大蟲黄詠雩”的巨幅報導。但經過核查,黄於三個月後獲釋回廠復職。
一九五二年收録到的詩篇只有:《紅梅 七首壬辰開春作》,《中平二年凉州太寺王德題字碑歌爲黄一航作》兩首。
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經受一九五二年的二次衝擊,詩人謝絶交遊,偶然詩興發作,寫下的詩詞寥寥可數。
一九五三年詩人作有《黑牡丹·二十首》、《過汪孝廉憬吾墓》、《無題》;詞僅得《賣花聲·癸未春暮》一首。
同年姨丈黄任恒謝世,詩人以沉痛的心情寫下《黄任恒墓誌銘》。友人李源爲詩人選録其詩歌若干首,後散佚。
一九五四年,詩人留下詩只有《舟過石門訪貪泉憩紅棉水榭》一首。
一九五五年肅反運動,黄詠雩再次被逮捕,以“現行反革命罪”判刑十五年。在岑村勞動改造期間,他終日勞作,寫下樂府《勞農歌》,五言絶詩《農場十咏·十首》;他懷念他的父母,寫下了七言律詩《乙末重九日岑村望西阬先考妣墓道感賦》、有“思親泪向重陽落,負罪身爲萬死餘。風村飄摇終莫奈,泉臺消息竟何如。龍莊墓近無由謁,釋來看雲更累歔”詩句;還寫有感時感物詩《秋夜》、《乙末·除夕口占》、《蟋蟀》、《七國咏·七首》多首。
一九五六年秋,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復查,糾正了黄詠雩“反革命”錯案,鄭重宣佈:“原案撤銷,教育釋放,恢復公民權利。”黄返原單位復職,補發工資。其後黄在西來初地購得八大山人畫册,視爲珍品,而廣州文物部門有人以爲贋品。北京文物商店專家靳伯昇來粤找黄,願高價收購。黄請示朱光市長,朱市長認爲此畫册是珍品,批準他將此畫册賣給北京。還笑説:“坐了一年監,要花些錢,好好補養身子。”問“有何打算?”黄答:“擬作衡山游。”市長大表贊同,還叮囑説:“遊覽所作詩詞,回來後一定要給我看。”
一九五六年秋冬,詩人游衡山、長沙、嶽麓山,憑弔黄興墓。沿途寫下了《五嶽詩》、《九歌》等百餘首,爲歷年之冠。其中的代表作《南岳·百二十韵》,全用楚辭屈宋語寫成。
返粤後,詩人將所寫詩稿拿給朱光市長,朱光市長閲後贈給詩人下面一對對聯:
高吟南岳百二韵 世德東京千頃波
旁邊的題字是“詠雩先生雅正”。下署朱光,下方蓋有印章。是一九六〇年朱市長即將離任時送的。
一九五七年詩人與詩友們有幾次唱和詩詞的雅集,有《丁酉上巳北園席上賦呈商藻亭、謝次陶、胡伯孝、黎澤闿、鄔伯健、容希白、黄晚晴、樑藕庵、羅中原、李韵清、朱庸齋、李曲齋、張子政諸子》、《次韵和羅迂翁上已懷粤社諸子》、《黄晚晴約過北園餞春席上口占》、《丁酉初春雪霽黄晚睛邀宴北園分韵得支字》、《次韵黄晚睛生朝》、《鄔伯健悼亡詩題後寄唁》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此外還寫有《夏禹岣嶁石刻歌·六十韵》、《天涯》、《江村》等七言古詩、五言律詩。詞則有《多麗·咏落花》《八聲甘州》等。
同年完成金石考證論文:《夏禹岣嶁石刻考證》。
一九五八(戊戌)年作七言律詩《贈佘苕苓女士·八首》及《贈佘苕苓女士詩序》;七言絶詩《元戲劇家關漢卿紀念會上觀劇口占》;作交往唱酬詩《贈别陳寂園教授蘭州·二首》、《偕隱簃對月賦呈伯孝並柬劉伯端》、《戊戌月當頭夕泰華樓玩月次黄晚晴韵,樑藕庵、李曲齋、朱庸齋、陳履初、潘公哲、詹瑞鱗同作》;又作樂府《行路難》。
同年詩人在廠參加大煉鋼鐵勞動工傷,在家養傷。
一九五九(已亥)年作樂府《晨風行》;七言古詩《履虎食肉行爲胡燊霖賦》、《聽梅樓聽招學庵彈琴歌》;五言律詩《已亥中秋對月》、《題八大山人墨戲畫册》七言律詩《已亥人日病中柬澤闿、伯孝、蔭庭、伯健、伯任、明伯、藕庵、庸齋、曲齋、履初諸子》、《次韵陳覺是八十生朝》、《次韵張子政留别》等。
一九六〇年,我國國民經濟處於困難時期。年初詩人作五言律詩《庚子開春口占 二首》及樂府《空城雀》,還寫有悼念故友和記叙與詩友的交往詩多首:《挽李任公·二首》、《挽黎澤公·二首》、《次韵和東樵老人·庚子九日》《李天馬與朱愛蓮女士結婚賦贈》、《冬日過藤花别館談詩次迂翁韵》、《迭韵和迂翁》、《三韵和迂翁》、《四韵和迂翁》、《五韵和迂翁》等七言律詩,還有題畫詩《題居古泉爲劉淵亭將軍繪牡丹圖軸》和聽琴詩《琴硯軒聽周桂菁彈琴》及《偶題》等詩作。
同年,詩人將歷年寫就僅存下來的詩稿交摯友羅雨山先生選録,羅録成《芋園詩稿》十卷,並題詩相贈。黄作五言古詩《迂老選録予詩題贈有“南海吐明珠,中山醉玄酒”句慚竦次和》回贈。
一九六一年到東圃、蘭圃游,寫有七言律詩《東圃》、《辛丑上已與藕庵過北郊蘭圃作》及《迂翁過訪次韵》、《次韵和迂翁老境》、《次韵和迂老冬日》、《回首》、《歸來》等七言律詩、絶詩。
《東樵丈三哀詩題後》有“平生憂樂先天下,後死難虞屬老成。三黜無慚柳下季,八哀愁絶杜文貞。當年朝士垂垂盡,廓落誰猶念友生”的慨嘆。
一九六二年,詩人年届六十,在廣州第一糧食加工廠(原仁豐米機)退休。
同年寫下樂府《行路難》,比擬人生有如行路,應該有“千難萬苦殊等閒”的氣魄,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同年還寫有《春歸》、《看山》、《壬寅除夕》、《汪德剛招飲席上賦贈》等詩作。
一九六三年,咏物寫景的詩有:《梅花》、《田園》、《泌潈》、《羅蒙峽》;記叙詩詞交往的有:《嚴園席上》、《次韵東樵丈生朝》、《芳春園主招飲適午晴小榭築成題此疥壁》等五、七言詩;題畫詩有《題八大山人畫軸》。
一九六四年,詩人經湖南赴桂林、陽朔遠游,這是繼一九二八年北江游,一九二九年北游,一九五六年南岳游之後的又一次離家遠游。旅遊途中,他寫下了許多詩詞。有:《桂林山水篇游龍隱七星還珠蘆笛諸岩洞作》、《灕江行》、《漁人篇》、《陽朔行》、《韓瀧》、《桂林》、《登桂林獨秀峰望虞山》、《伏波岩》、《臨桂曉發》、《桂林雜咏·五首》、《鑼鼓灘夜》及詞《望江南 甲辰游桂林八首》等;憑弔忠烈,懷古的詩寫有《桂林二忠歌》、《衡州懷古》、《蒼梧懷古》、《虞山訪虞帝廟望半雲山雙妃塚》、《榕湖過唐薇卿故居》、《溶湖訪王半塘故居》等;旅途中與詩友唱酬詩有:《湘桂途中賦示黄子忠業,張子日新》等。
同年在廣州寫下的詩還有《甲辰穀雨南園席上》、《羅岡看梅有約不果臘望讀張日老探梅詩口占答和》和《雙牛圖歌爲岑師尚賦》、《江山幽興圖歌爲容教授頌齋題》等。
一九六五年所作唱酬詩有:《順德冲鶴村賦贈潘沃時》、《過桂洲悼懷岑伯矩寄示羅迂翁》、《區四季謀、區七文蓀、程十維增、郊屢對酌席上述懷並柬少颿,供林、季友、勁庵、潮青諸子》、《同程十維增登越岡次陳獨瀛鎮海樓懷古韵》、《同程十山行望海醉歸偶拈》、《區七文蓀出示其兄少干四近樓詩次韵奉和》、《重臺玫瑰花詩和日老》等;咏時叙物詩有《夢》、《雨後》、《憶别》、《人間》、《滄海·二首》、《暴風雨夜》、《飛蓋園故址》、《陳岩野先生墓園》以及《送吴九如游天臺雁岩》等詩篇。同年請程維增選録其詩成《芋園詩稿·燕歌集》四卷,由區季謀作序,容庚題籤。
一九六五年冬和一九六六年春相繼開展的對《海瑞罷官》和《二月提綱》的批判,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成爲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難。在“横掃一切牛鬼蛇神”、“砸爛封資修”的極左路綫的主宰下,許多家庭蒙受苦難,許多無辜者受到衝擊。
八月起,黄詠雩的住宅接連受到紅衛兵“破四舊”抄家,前後近十次。
在“破四舊”聲中,詩人終於完成了《石鼓文是周平王三年秦襄公之兄犬丘世父所作考》這長篇考證論文。中山大學容庚教授爲該文題耑。並指出,該文所引用的材料之豐富,論據之周密,組織之完善,是罕見的。
一九六六年他的詩情,降至最低點,他的詩作註明是一九六六年的,僅有《水龍吟·題羅雨山詞丙午》詞一首。
一九六七年詩人到冲鶴村訪友。是年,他寫了下面幾首五言律詩:《冲鶴村賦贈潘伯年·丁未》、《村居對月寄懷迂翁》、《秋日》、《秋夜》、《中秋對月》等。
詩人最重友情,遇到危難失意、越是孤獨越會懷念故友。是年他又寫下了《後感舊詩·一十八首》
一九六七年上海的“一月風暴”席捲全國,廣東各地的造反派,紛起奪權,各種戰鬥隊林立,不同派别互相攻擊。七月江青提出“文攻武衛”的口號,八月份謝富治提出“砸爛公檢法”的主張,全國武鬥急劇昇級,廣州也出現了“打勞改犯”、“七·廿一事件”、“七·廿三事件”、“八·二〇事件”,恐怖氣氛彌漫廣州城。爲了保護家人,保護自己,詩人曾離廣州到外地暫避,也很少寫作。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二年,詩人偶爾寫作,也不標年份,使人難以確定某篇詩詞的確切年份。《芋園詩稿·燕歌集》共四卷,收録有《芋園詩稿》十卷録定後的剩餘詩稿二〇七首,統無標注寫作日期,估計爲一九六一年後,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二年的詩稿居多,例如《燕歌集》内《後讀史雜感·四首》寫的是林彪、葉群駕機出逃,墮毁於温都爾汗的一九七一年“九·一三”事件。其寫作時間應爲一九七一年十月至十一月。
六、七十年代,詩人的最大心願,是充實並選定幾十年來寫就的詩作——《天蠁樓詩文集》。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四年,他曾將詩稿交友人李源選録後散失;一九五七年他分别將《芋園詩稿》的樂府及五、七言詩交胡熊鍔及黎慶恩作評;一九六〇年他携其詩稿交羅雨山代爲校定,並由羅録定十卷;一九六一年他爲所作的《芋園詩稿》作自序;一九六九年五月,他又委托友人鄭彼岸爲《天蠁詞懷古集》作序;一九七三年秋,他將所輯《芋園詩稿》十四卷,交區季謀“屬爲序”。《天蠁樓詩文集》的編録完成,耗盡了詩人畢生的心血,更得力於他的朋友們無私的奉獻與幫助。
進入一九七三年以後,他又像往常那樣作詩填詞,並堂堂正正地記入寫作年份。他預感到“極左”的年代將告結束,改革開放的春天即將降臨中華大地。
詩人預感到自己所剩的日子無多了,他一再叮囑他的兒女珍視他的心血,將它傳之於世,獻給中國,獻給人民,獻給熱愛研究中國詩詞的學者。
一九七五年一月二日,詩人不幸摔傷後腦,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終年七十三歲。
(本文收録於:1999年7月廣州市、荔灣區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合編《天蠁樓詩文集》第322~365頁。)
(作者:黄福五)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