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的新思維



  “新三句”代替“舊三句”
  “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這三句話已無數次見諸於中國大陸報刊和領導人的講話中。世界要瞭解中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無不從這三句話中得出準確無误的看法。各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也都要將這三句話的意思寫進聯合公報之中。不管各個時期形勢如何變化,它已成為中國對台立場的鐵則。
  
  兩年多前,確切地講在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錢其琛,在會見台灣聯合報系訪問團時說:就兩岸關係而言,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八月二十五日,新華社搶在《聯合報》之前發了消息,首次正式披露了上述這一段話。台灣輿論很快稱之為“新三句”。這三句話中,一、三句沒有變,中間一句改變了表述。台灣“陸委會”立即發出四點聲明,稱“錢說法比以前有彈性”。實際上,在當年五月,已有台灣《聯合報》記者十分敏銳地發了獨家新聞,但台灣其他媒體卻忽略了。客觀地說,這個“新三句”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兩岸充分的注意和認眞的解讀。台灣官方的評述仍認為,這還是内外有别,“新三句”充其量祇是在兩岸間說說而已,在國際上則是另外的說法。台灣領導人一再強調“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甚至台灣有人認為,這祇是大陸一位副總理的即席講話,層級不夠,並不代表大陸正式的政策說法。
  
  兩年過去了,沒有人出來細細解讀,一個極富創意的提法被忽略了。
  
  二○○二年三月,朱镕基總理在全國人大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新三句”。江澤民主席在人大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要求台灣當局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就是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承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二年九月,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在第五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在國際講壇上重申了“新三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二○○二年十一月八日,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又鄭重地宣示了“新三句”。其身份之重,場合之莊嚴,是此前無法比擬的。在中國執政黨最高領導新老交替之際,在對台問題鄭重重申這“新三句”,到底給世人帶來甚麼新的信息?這其中包含的内涵和潛台詞是甚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些問題?如何在此基礎上拓展兩岸形勢?實有必要做一番較深入的解讀。
  
  錢其琛講話的時機與背景
  錢其琛第一次正式講話的時機耐人尋味。在二○○○年春季,台灣發生了朝野易位,民進黨拖著一個“台獨綱領”的尾巴走上了執政舞台。當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發表了就職演說,國務院台辦立即以“聽其言、觀其行”的聲明回應。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大陸注意到民進黨在國家統一問題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陷入了空前的矛盾之中。陳水扁小心地與統獨兩端保持著距離。他先表示,對國民黨執政時代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採取蕭規曹隨的立場,但不代表台灣已接受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陳水扁不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但稱“統一不是國統會的唯一選項”,“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兩岸政策的底線。陳水扁講“三通不可迴避”,但又迫使謝長廷取消厦門之行。
  
  陳水扁就職三個月來,由於“台獨綱領”的掣肘,始終沒有在兩岸問題上前進一步。此時大陸中共中央十分關注台灣政局的演變,商討今後對台工作的對策和任務。外電猜測二○○○年夏天對台工作應是北戴河會議的重要議題。如果是這樣,錢其琛副總理會見台灣聯合報系訪問團的講話恰在北戴河會議之後,分析家認為,這說明“新三句”的提法不是錢其琛的即席脱口之言,而是經過對台決策部門深思熟慮後發出的一個重要的信息。
  
  “新三句”是大度與善意的表現
  “新三句”體現了包容和善意,表明中國大陸已體認到台灣大多數人的想法,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台灣人民身上。民進黨上台後,許多傾向國家統一的台灣政黨和個人向北京建言,應著眼於爭取人心,要多向台灣人民作政策解釋工作。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提法,過去國民黨當局曾不滿足,他們強調:“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他們認為,為了爭取人心,如果北京在講“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同時,也講“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有利於台灣人民接受。
  
  我們知道,最早在一九七二年中美上海公報裡,基辛格首先提出,美國注意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祇有一個中國”。這個提法曾避免了一些分歧點,被認為有機敏之處。一九九二年兩岸代表在香港談“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難以找到共同的交集點,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卻成為兩會共識。在此基礎上,舉行了“汪辜會談”。
  
  “新三句”第二句的改動,可以說,反映了中央對台領導層已體察到台灣民心的接受程度,接受了台灣同胞的善言好意。本著尊重民意、尊重歷史和現實的態度,沒有用“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法,也未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採用了中性語言,未刺激對方,照顧包容了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想法,而且這三句已趨向内外一致,公開透明。這個細微的變化應該是大度善意的表示,也表明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自信和誠心。
  
  超越爭論的定位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歷史事實的客觀表述,也是在國家未統一前恰當的定位。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中國的領土内發生了政權更替、改朝換代。新政府成立當然標誌著舊法統壽終正寢。部分國民黨軍政人員從大陸退守到台灣,以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未能統一,使他們得以在台灣立足。雖然大陸沒有治理台灣,也未向台灣收税,但中國的主權並未分割。以大陸來看“中華民國”的法統不存在了。但以台灣來看,它在中國台灣領土上仍保留“中華民國”法統及治權,其“憲制性法律”裡仍有包括大陸在内的中國“固有之疆域”的規定。民進黨上台,雖然一再宣示台灣已事實上獨立,把“中華民國”虚化,但也始終未能跨越“憲法一中”一步;相反,其謀士勸言他們:要學會和歷史相處。
  
  對兩岸的定位,兩岸的學者專家有過激辯。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大陸是“不完全繼承”,它沒有繼承和有效管治台灣,按照“誰也不吃掉誰”的說法,它已由“武力革命的繼承”到因“和平統一祖國”而終止。有的學者反駁道,這是把國家繼承和政府繼承混為一談,政府變動不影響國家的同一性,政府繼承祇有完全或全部繼承,而沒有不完全或部分繼承。台灣學者認為,以推翻滿清王朝來說,“中華民國”是眞龍天子,它在台灣仍然存在,“中華民國”並未消亡。大陸國際法敎授認為,“按照國際法,革命和政變是造法事實”,一國可以改變其名稱而不喪失其同一性,它當然繼承舊政府行使的一切權力和主權。主權在國際法上是不可分割的,國際法絕不允許一個國家有多元主權並存。有的學者認為,大陸和台灣,主權可以共享,治權可以談判;有的學者認為,台灣可以享有廣泛的自治,但不能完全自治,共同行使主權就是主權分割。本文所以引述上面不同觀點是想說明,這裡面歷史、法律、理論、政治交織在一起,台灣問題複雜性就在於此。而一句“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即從激爭中脱穎而出,它“一攬眾山小”,以高屋建瓴的思維視角統領一切;這裡面囊括了過去、現在和將來,表現了顚撲不破的屬性,又包含了更大的解決問題的空間,在此基礎上有默契有共識,將使許多複雜問題迎刃而解。
  
  大陸對台政策底線與區分敵友的試金石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容挑戰,是“台獨”的致命克星,也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平心而論,無論是兩岸的中國人、還是全世界的華僑華人接受這句話毫不困難,這也是和平統一和發展兩岸關係最起碼的要求。執意反對這句話的祇是少數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的分裂勢力。他們不能改變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
  
  在台灣,可以高分貝地喊“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敢於公開反對“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人卻少之又少。如果在台灣一個執政的黨堅持横戈挑戰這句話,那必定是“台獨”的死硬分子。這句話已成為區分敵友善惡的試金石和分水嶺。
  
  中國會不惜流血犧牲以捍衛主權領土完整,不可能從這句話後退半步,這已是最後的底線。縱觀歷史、横察當代,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可以這樣說,挑戰這句話就是走向“台獨”的死路,就是玩火,就是挑起戰爭。
  
  兩岸統一的新思維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中國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向,為兩岸關係的漸進統一發展帶來廣闊的天地。毛澤東當年在四篇文告裡說:“中國人的事祇能由我們中國人來解決,一時難以解決,可以從長商議”。中共歷代領導人也都講:“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甚麼問題都可以談”。江澤民在十六大政治報告裡也說:“以最大的誠意、儘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理解,兩岸祇要有上述共識,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從“新三句”裡面可以找到中國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向,具體講,它包含這樣的幾層意思:
  
  ——“新三句”和“老三句”並不矛盾。“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鐵的事實,從語言結構三句強調以我為主體,給人的印象是在說“你是我的一部分”。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語言是客觀中性的,對雙方都有約束。雙方不是對立的,不存在中央對地方的問題,不存在孤立和矮化的問題,兩岸從交流到商談,彼此都是平等的。中國是大家的,主體是兩岸全體人民,這是“新三句”内含的最重要的新思維。
  
  ——“新三句”並不是内外有别。它與其他提法的法理基礎是相同的。在國際上,一個國家祇能有一個政府代表。“新三句”淡化了政治符號,祇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中國人的認同和世界公認是一致的。這正是不希望台灣偏安一隅,可以維護台胞在國際社會作為中國人應有的權益,使將來兩岸共享國際尊嚴變為可能。
  
  ——“新三句”核心是強調一個中國。至於一個中國叫甚麼不是現在要討論的,也就是說不提由誰代表“一個中國”的問題。這個提法正是為了求同存異,顧及全局,避免因分歧而危及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肯定。“一個中國”並不是非彼即此,兩岸祇要堅持“一個中國”即可,不必在一個中國到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之間打轉。
  
  ——“新三句”體現了互相尊重、共同參與、共締統一的精神。“新三句”和“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曾經是兩岸的共識,兩岸客觀上存在一個共同的基石。“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在統一的道路上,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參與,共商國是。從這點出發,兩岸也可以經過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新中國;眞是到了那一步時,國旗、國號也未嘗不可討論出一個統一的標誌。
  
  ——“新三句”可以避免戰火,結束軍事對峙和敵對狀態,實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兩岸有了這個共識基礎,以和為貴,互相幫助,化干戈為玉帛,使海峽兩岸獲得長久的安定期,台灣老百姓可永享太平。
  
  ——在“新三句”的基礎上,可以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兩岸在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事務問題時,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兩岸兩會即使恢復商談有困難,也可以由民間來商談或採取默契的做法。對“三通”等經濟問題,不以政治加以干擾,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面對兩岸經濟市場,兩岸又未嘗不可探討兩岸經濟區、關税區、法域之間的合作,探討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中華民族可以在廣闊的領域裡創造出互惠雙贏的局面,我們相信沿著這條和平發展的路走下去,堅冰可以化解,航船可以駛向大海。
  
  “十六大”政治報告裡引述的“新三句”的内涵是相當豐富的,它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裡被再次宣示,體現了政策原則的鄭重性和權威性。可以說它是一個中國原則最完整、最堅定而靈活的表述。在兩岸關係上,讀懂讀透它,可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在中國統一這本書裡,絕不是無解的,在中國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死結。中國人的智慧已充分體現在“新三句”裡。對此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也是不行的,看不到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方法,錯過了“新三句”帶來的善意和機遇,忽視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巨大空間,終將無所作為。祇要務實地尋求解決之道,看準符合規律發展的形勢,抓住符合人民意願的關鍵點和主要矛盾,許多問題自可以迎刃而解。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與其他兩句話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它以其嚴密的邏輯構成了當前大陸對台工作最重要的立場。雖然上述分析不足以包含“新三句”的全部内容和它所要正確表達的全部信息,但是,在本文結束的時候,我要說:不要看輕了這寥寥三句的份量,它實是政策的一言九鼎,解決兩岸問題的警句恒言;雖然這三句話言簡意賅,它實有兩岸關係發展的遼闊江天,萬里風光。成也三句,敗也三句,千秋功罪儘在三句也;情在其中,理在其中,豐功偉業也自在其中矣。如果在中國統一問題上比喻成舉人進京趕考的話,希望兩岸人士對“新三句”皆能讀懂其理,參透其味,交出合格的答卷。
  
  (原載《中國評論》月刊二○○三年二月號,作者係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