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國三制”與和平建設芻議
近年來大陸智囊正策劃打破兩岸僵局,呼籲共同締造一個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這種主張是正確的,值得擁護。問題在於如何才能打破兩岸的僵局,關鍵何在?
多制並存,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
許多政論專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制度之爭的問題,而且為統一問題找到了根本辦法,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是雙方還是顧慮重重,怕“我死你活”或“我活你死”;怕“大魚吃小魚”,因而僵局依然存在,日愈嚴重。要兩岸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應該是誰也不能吃掉誰,雙方得到明確的保證。
自從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已經開始實行了,接著澳門將回家,“一國兩制”隨著發展,達到收回殖民地、消滅殖民主義的願望。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在港澳繼續資本主義。而台灣呢,不能和港澳等量齊觀。
台灣不是外國的殖民地,自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已是祖國的一部分。大陸易幟後,台灣同胞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建立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發揚中山思想和中華文化,在經濟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成了富庶的寳島。應該讓它繼續發展三民主義的制度,共同推動祖國和平建設。所以我認為應該實行“一國三制”,也就是說:大陸實行社會主義,港澳維持資本主義,台灣奉行三民主義。這樣多制並存;正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又有利於和平建設的推動,促進中國的和平統一,維護世界持久的和平。
和平建設的幾點主張
談到和平建設,並非空談闊論,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還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地之榮枯,就看其有無樹木。茂林修竹,家給人足;童山秃嶺,瘡痍滿目。富強之國多半是林木蔥鬱;貧弱之邦幾乎都是林木稀少,一片荒涼。
中國造林的口號喊了多年,但是砍掉的比新栽的有加無減。要知環境的污染,祇有種樹造林可以得到緩和,得到改善,而且可以美化自然。也就是加強綠化的工作,達到人定勝天的願望。發展林業,按照土質種樹植果,有計劃地培育樹苗,視樹木如莊稼,林工樵子也像農民田夫一樣,各有專業,同等看待,就可三年有成,五年大成,十年獲利。
“百年樹人”就是發展敎育,改善科研工作。一方面普及敎育,掃除文盲;一方面提高敎學水平,發展尖端科技。工業、農業、商業都與學校、研究院所密切聯繫,相得益彰,學以致用,用中創學,精研理論,投入實踐。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十九世紀先進中國人的主張。但是今天我們要使“中為洋用”、“中洋互用”。“洋”指一切外國,不僅指西方國家。我們派遣留學生到外國去學習,同時也歡迎外國學生來中國學習,中國的大學、研究院等科學研究機構應加強設備、培育人材,達到國際水平而突破世界紀錄。這樣外國學生就會接踵而來,在國外學成的中國學者專家也就樂於結伴早還鄕,報效祖國了。
交換留學生、互派專家學者是文化交流的先決條件。“對外開放”是中國今天的主張,我們也要外國對中國開放,貨物往來、經濟交流,平等互利。一切都是雙向的,絕對不能單向,祇開“單軌車”!
學無限、知無涯,培養人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應繼續不斷,世代相傳,自強不息,蒸蒸日上,才能見效。古人說:“百年樹人”,意義深長。而且“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有涯、知無涯”,都是勸學的雋語。
人們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希望我們名副其實吧!在快開始的一百年内樹出華夏的新人吧!
(原載《中國評論》月刊一九九八年七月號,作者係德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