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將借由WTO形成一種 新的交往機制
兩岸在不久之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是兩岸關係一個新的開始,因為雙方都將面臨新的環境與挑戰,同時兩岸之間一個新的交往機制也即將形成。雖然WTO是一個國際的經貿組織,但基於兩岸這種特殊的政治糾葛,此次入會案的政治意涵也是十分值得重視的議題。
兩岸政治關係僵持文化交流亦不頻繁
基本而言,兩岸關係的内涵可分為政治、經貿與文化等三大部分。在政治方面,當前兩岸處於僵局的狀態,雙方“海基會”與“海協會”互不來往,無任何好轉的跡象。在文化方面,當前雙方交流並不頻繁,對於促進兩岸人民良性互動的效果亦十分有限。再者,由於台灣近年積極推行“本土化”與“去中國化”的政策,比如敎科書的修改,已由原本的中原史觀變成了當今的台灣史觀,導致兩岸漸行漸遠的趨勢日益明顯;而文化政策純屬台灣的内政,北京要予以直接影響,也缺乏著力點。
兩岸經貿往來日趨密切
雖然如此,當前兩岸在經貿方面尚有可為,因為雙邊的經貿關係甚為熱絡,台商在大陸的人數以及其投資與貿易的額度可觀。在此,北京方面可操作的空間頗大,台灣部分也有其相對的需求,因而這也凸顯了當前兩岸經貿關係在兩岸整體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依照陸委會的統計,在一九九二年時,台灣的對外貿易順差,就已經與對大陸的順差相當,都是九十餘億美元左右。但是,到了一九九九年,台灣的貿易順差增加為一百零九億美元左右,而對於大陸順差則提昇到一百六十八億美元。易言之,僅僅兩岸貿易單項的順差,就超過總外貿順差約六十億美元;若去除兩岸的貿易額,台灣將有巨額的入超,兩岸貿易對台灣的重要性極為明顯。
再依照大陸的統計,至一九九八年為止,台商到大陸的投資的協議金額共計四百億美元,而實際到位的約一半左右。再加上私人匯款與電訊等等其它的費用,在這十年當中,大陸總共獲得台灣方面約三百餘億美元的挹注,對於改革開放的政策,助益匪淺。一九九八年台灣對大陸的進出口總額為二百零四點九九億美元,占大陸外貿總額的百分之六,次於日、美、港、韓,位居第五。
實則,除私人贈匯款外,若從行業類别觀之,台商對於大陸所提供的商機與資金,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因為,至今為止,台商的主要經營項目還是以勞力密集的產品為大宗,香港、韓國與新加坡、越南甚至日本等國家與地區,都是台灣强勁的對手。
相反的,大陸的腹地與市場以及其相同文化背景的優勢,這對於台灣而言,其可替代性相對比較低。幾年前台灣積極推動所謂的“南向政策”,主張分散風險,並鼓勵台商到東南亞投資,但不幸導致台商重大的損失;相對地,自新政府上台以來,台商紛紛出走大陸尋覓生機,就是最好的說明。易言之,若從相互依存的程度來看,大陸失去台商所受到的損失較為有限,但台灣失去大陸商機所受到的傷害則比較嚴重。
WTO對台灣尤其重要
眾所周知,國際的地位、參與及其色的扮演,是每一個國家的重要利益所在。長年以來,如何拓展外交空間,包括近來所謂的“彈性外交”,一直是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當前台灣只與二十九個黑、窮、小的國家維持正常的“外交關係”,而幾乎全部都是由台灣提供各種實質援助,來换取對方的國際承認與支持。正式的國際組織,甚至像“世界衛生組織,WHO”這種並非十分政治性的組織,台灣都被排除在外,更遑論聯合國。相形之下,像世貿組織這種經貿的聯合國,對於台灣積極拓展外交的政策,意義極為重大。成為WTO的會員,不但可以增進與他國的交往,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國際地位,都將有相當的改善。
但是,自陳水扁上台以來,台灣的政經情勢每況愈下。目前,百業蕭條,股市疲軟,厰家出走,失業遽增,治安敗壞,人心惶惶,這是近十多年來台灣最惡劣的情況。首先,民進黨少數政府初嘗權力的滋味,展現權力的傲慢,終於導致政局動盪。再加上新政府的統獨政策晦暗不明,有口無心,不獨而獨,讓民眾無所適從。政治情勢的不安,導致企業投資意願低落,紛紛出走大陸,使得目前台灣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二三,約近五十萬人失去工作,而此情勢還在繼續惡化當中。
美國新政府將承續克林頓政府的兩岸政策
另外,美國新總統小布希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以及兩岸應積極交往的政策,都將承續現任政府的路線,其改變的部分有限。而對美國來說,將中國大陸納入世界的經貿體系,打開其市場,進而期盼加速中共的民主化進程,自然是美國的重要國家利益。在大陸進入世貿組織之後,其與美國貿易關係的改善,讓雙方都多所期待,諸如農業、電訊、零售與金融業等等,都將為美國的企業帶來無限的商機,相形之下,美方將會對於兩岸和平的期盼日殷。
近日,美國何漢理(Harry Harding)敎授又再度提及兩岸簽訂“暫時協議”(modus vivendi,其本意為:在沒有法律基礎之下的一種可以忍受的共同生活方式),以及以邦聯(Confederation)方式來共議統一的建議,這對於台灣的促談壓力將會增加,對於新政府而言並非利多。面對於這種情勢,自然,陳水扁急需創造對他有利的條件以挽救頹勢,兩岸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則可能成為兩岸化解僵局的可行方案。
而唯一可以樂觀的外在因素,則是國際奥林匹克委員會將在二○○一年商討北京申辦二○○八年奥運一案,依目前的情勢觀之,北京申辦成功的機率甚高。若此,中共必將在往後的這段時間當中,盡量降低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及對台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以免錯失良機。據報載,北京也曾確實向國際奥委會表達在二○○八年以前不對台灣用兵,以表達申辦的誠意,這對於兩岸也可算是一項福音。
此外,目前總計約四至五萬家台灣企業在大陸設厰。而各大航空公司也都在北京與上海設立代表處,幷且也已試飛多時,對於試點與路線也已做好準備,華航更以華亞航空的名義,早在四年多以前就在北京設立分公司。他們表示,只要政府克服政治問題,業者就可在一個月内直航大陸。
台灣新政府對兩岸經貿交流態度轉趨積極
同時,新任經濟部長林信義也認為,兩岸經貿交流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大陸的商機稍縱即逝,政府將更加開放赴大陸的投資項目,由此可見台灣對於兩岸交流日趨積極的態度。近日,台灣政府已將實施多年的“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為“根留台灣”,也就是說,原本禁止五千萬美元的投資案,改為專案申請,這也是大勢所趨的具體表現。
因此,若兩岸都能在近期内加入世貿組織,台灣自然可以順勢大舉登陸,期盼借此實際善意的行動來突破僵局;而只要雙方代表正式開始諮商的接觸,就可被視為對“兩國論”的具體實現,陳水扁政府自然可以此自得。若北京仍在一個中國原則方面不為所動,拒絕諮商與談判,台灣則可能借此造成中共冥頑不靈的形象,以期博得國際同情,進而在兩岸的力賽中得分。
借由WTO的接觸交流可扭轉兩岸漸行漸遠的趨勢
台灣早在一九九二年“關貿總協定”的口頭與書面聲明中,與其他會員國一同接受了一個中國的觀點,當時台灣就已經被稱為“中華台北”,並同意將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税領域”的名義加入,在時間上則不得先於大陸。依照世貿組織的規定,所謂“關税領域”是指在對外貿易關係以及相關事務,如知識產權以及關税等方面享有充分自治的地區。由於港澳兩地區也是以類似名稱入會,因此,北京可將台灣視為與港澳地位等同,完全符合其“一國兩制”的政策,毫無台獨、“一中一台”與“兩個中國”的疑慮。
另外,大陸之所以遲遲未入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堅持要取得開發中國家的地位,因為這樣可以獲得相當多的優待。依照WTO的規定,開發中國家不但可以免除“幼稚工業”及“經常帳均衡”的限制,同時還可以不必要作出“相對的關税減讓”。更重要的是,新的開發中國家會員不需接受GATT東京協議而立即減讓三分之一的關税,以及可以有條件地接受反傾銷協定。還有,在最惠國待遇方面也有相當的優待,在對内與對外的關税方面也有不小的調整空間,而且還可以用非經濟的考量,來面對外來的挑戰。
相對地,台灣則是以已開發國家的身份入世,以上所述的優待,一概無法享受,因而將造成大陸可以對台采取比較積極的措施,而台灣則在地位上先居劣勢,在策略上采取防禦措施的機會都會受到限制。
而對於中共而言,WTO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大陸有許多的產業正處於萌芽期,諸如農業、紡織、汽車等民族產業以及第三產業方面,對外開放所造成的衝擊力量可觀,必須做好相對的因應措施,否則將因企業轉型而產生更多的失業人口,危害大陸的社會安定至鉅。
可是,若兩岸門户開放,大陸得以巨額的經貿利益來吸引台灣,則可以扭轉兩岸漸行漸遠的趨勢,而WTO就為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誘因與條件。在世貿組織的機構當中,諸如部長會議、總理事會、各委員會議及貿易爭端解決機構等,兩岸都將派出代表參與,正是一個雙方接觸的良好機會。
兩岸對於三通立場的轉變
在兩岸加入WTO之後,台灣開放三通的壓力會增加,這已經是兩岸雙方公認的事實。直至近年來,中共一直期盼能以三通來促進兩岸關係,而台灣則以“戒急用忍”予以防堵與扺制。當時,除了三通為大陸帶來巨額的經貿利益之外,以商圍政才是北京的最終目的。相對地,台灣則將三通待價而沽,期盼能换取對等談判或放棄武力等政治利益。但是,由於時勢的遷移,對岸對於三通的態度反趨消極,而台灣卻積極主動,其原因值得重視。
兩岸經貿關係對台灣日趨重要,是不爭的事實,而台灣内部對於三通的壓力也日益增加。不久前,在新黨立委鄭龍水的發起以及各黨立委的支持下,“立法院跨黨派大陸台商權益促進聯盟”成立,並以“全面三通、兩岸直航”為重要的訴求。
因此,中共原本希望借三通所獲得的經貿利益,以及進而達到促談的目的,如今將手到擒來。再者,三通對於香港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初步估計將減少其三分之一的轉運業務收入,這對於回歸不久以及剛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的香港而言,也是一記重擊,自然也必須予以考量,這更降低北京主動促通的意願。再者,北京對於小三通興趣缺乏,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台灣加入WTO之後,台資登陸與陸資登台、人員互訪與貿易糾紛的處理等等,都將是雙方的新挑戰。基於功能學派的理論,當兩個政治體的人員、物資與資金的交流越頻繁,雙方以武力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就越降低,這也未必不是緩和兩岸關係的一劑良方。此外,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大陸的進一步向外開放,隨著中國逐步納入國際政經體系,其對外政策必將日趨理性化;國際的因素也將日益重要,以激烈方式改變兩岸現狀的代價勢必更加提高。
目前也有最新跡象顯示,北京對於入會好似未如以往積極,其原因就可能是尚未做好對於外來衝擊的周全準備。再加上台北始終未對一個中國的原則作出具體承諾,而台商的大陸熱又再度興起,時間已經站在北京這一邊的態勢明顯,稍微予以拖延,似乎並非不利。
台灣在兩岸經貿關係上的優勢不斷流失
由此可知,兩岸全面性經貿交流的大勢不可擋,在此,WTO確實是可以使兩岸解套的可行性方案之一。但是,台灣也必須考慮,當大陸進入WTO之後,世界各國爭相搶食此一廣大市場,台商在大陸所面臨的挑戰將趨激烈,其優勢也將漸失。
盱衡兩岸整體情勢,台灣在兩岸經貿的總體優勢不斷流失,因此期盼主管當局,一方面不要再有刺激中共的脱線言論,另一方面要更積極主動地表現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從承認自己是台灣的中國人做起,重新創造兩岸雙贏的新契機,才是治本之道。
(原載《中國評論》二○○一年二月號,作者係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新黨大陸事務委員會召集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