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海基會舉辦“海基雙十兩岸雙贏”學術研討會,慶祝成立20周年。著名兩岸關係專家邵宗海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引起與會學者及媒體的廣泛關注。邵教授以民調數字指出,台灣民眾的兩岸認同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出現日益明顯的撕裂,從九十年代初期的一成左右,到九十年代中後期發展至二、三成,而隨著民進黨2000年上台後發展至四成多,甚至在馬政府上台後,這種趨勢仍在延續,目前已經超過了五成,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令他感到無法理解的是,為何近年來兩岸關係越來越好,但台灣民意越來越疏離?
邵教授的困惑透露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隱藏的最大危機與障礙所在。
“認同”一詞在政治學中含義豐富,它是國家、民族和社會群體構成最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基礎。缺乏認同,整個國家與社會就失去了凝聚力,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國將不國。當前,台灣島內兩岸認同的嚴重撕裂已經在兩岸關係上拉出一條分裂的鴻溝,也在島內部分民眾的腦中播下分裂的毒苗,這就是為什麼台獨勢力在島內至今仍擁有活力的群眾基礎所在。
台灣兩岸認同危機產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兩岸百年分離的歷史因素,也有外部國際勢力的挑唆與推動等等;但如同著名台灣問題專家陳孔立教授所言,最主要的,是台灣在國際上失去中國的代表權後,李登輝、陳水扁等新一代領導人利用台灣民眾對失去國際身份的不滿,選擇分裂路線,製造“兩國論”,大肆宣傳“一邊一國”,嚴重影響和撕裂了台灣民眾的兩岸認同。
台灣出現分離主義思潮,其背景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後,逐漸富裕起來的民眾對當時較貧困的大陸有強烈的物質上的優越感。但在這種優越感不斷提升的同時,台灣卻在國際上“失去了他人的認可”,這就極大地挫傷了部分台灣民眾與社會菁英的自信與自尊心。他們在台灣社會步入民主化的過程中,以“另起爐灶”為招牌,選擇分離主義作為對抗國民黨專權統治和爭取新國際身份的道路。
李登輝、陳水扁正是利用了這股分離主義的潮流。他們沿著這條道路,一方面妖魔化中國,一方面不斷偷換概念,拋出“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甚至乾脆拋棄“中華民國”,不斷強化台灣主體意識與台獨主張。馬政府上台後,由於沒有徹底清除李、扁錯誤路線與觀念,在兩岸政策上缺乏方向,未能及時提出展現美好願景的兩岸論述,反而追隨李扁時代營造的所謂主流民意,導致“台灣主體意識的認同”大為流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發展過程中,台灣的兩岸認同出現嚴重撕裂現象。
台灣兩岸認同撕裂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首先,它將使兩岸關係長期緊張對立。認同的異化,導致部分台灣民眾在思想、心理和行為上出現偏差,他們把阻礙他們實現認同的祖國大陸一方視為敵人,不願與之和平發展,更不願兩岸走向和平融合的方向。
其次,它催生的台灣意識在台獨勢力的操縱下,有迅速異化為台獨意識、致使民粹主義盛行,將可能導致台獨勢力再度上台的危險。而台獨勢力上台,由於其理念、主張與政策和祖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及和平發展政策完全不同,將導致台灣與大陸的全面衝突。所以大陸反復警告,台獨意味著戰爭,它是台灣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安全的最大威脅。
第三,兩岸認同的撕裂也將毀壞台灣文化傳承和歷史文化的心理構成,造成民眾在文化認同以及心理良知上的衝突。由於台灣的傳統和歷史文化無不源於中華傳統與中華文化,失去了本源,台灣文化何以安身?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斷難延續。其後果必將是台灣社會意識形態混亂,陷入長期的衝突與動盪不安之中。
因此,修復台灣的兩岸認同撕裂,是當前和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工程與核心目標所在。除了加大反台獨力度,更重要的是構建新的兩岸論述、提出新的願景。正如台灣張亞中教授所分析的,北京必須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兩岸如何創造雙贏、兩岸如何共有主體,共享主權建立可運作的框架,而不僅是期待台灣領導人或政黨能有什麼樣的突破性作為。北京要思考如何在論述或行為上將台灣拉回中國,而讓台灣的政治人物沒有操弄台灣主體性的理由與市場。北京要建立一套“中國是兩岸中國人的中國”、“中國主權屬於兩岸全體中國人民”的論述。
在兩岸關係現有的理論視野中,符合這樣條件、能為兩岸絕大多數民眾接受的,惟有已故海協會長汪老所提“共同締造論”。首先,共同締造論的核心是海峽兩岸均是創造統一的新中國的主體,沒有主次、高下之分。其次,由於是雙方共同構建一個新的國家形式,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兩岸在彼此的政治地位、國際社會身份等關鍵問題的糾葛和阻礙,台灣民眾和大陸民眾可以一同在國際上共享新的國際身份帶來的榮耀與尊嚴。第三,共同締造的過程,也是兩岸漸進融合的過程,“胡六點”已經開啟了她的踐行過程——構建命運共同體、打造共同家園。第四,共同締造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而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她涵蓋統一,超越統一。第五,通過共同締造,構成新的國家,向世界展現了東方思想和中國模式的魅力,成為人類發展史上和平崛起、和諧共贏的最佳範例。
“共同締造論”作為理論論述,還很稚嫩和粗疏,需要兩岸的政黨、政治家、社會團體、政府機構與理論工作者及各行各業的民眾,共同來豐富、來發展、來構建、來實踐。我們相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定能破除思想、觀念和行為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實現共同締造統一、富強、民主、文明、繁榮的新中國的偉大目標!
(原載2011年5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