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美關係:在調適中穩步前行

  3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中國新任駐美大使張業遂遞交國書。奧巴馬向張大使表示,美中關係既全面又重要,反映出兩國人民之間長期、深入的聯繫。他回顧了去年美中關係的一系列發展後,表示將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奧巴馬說,今天,美中關係具有塑造21世紀的能力,其重要性堪比世界上任何雙邊關係。美中兩國面臨核武器擴散、地區和平與穩定、氣候變化等地區和全球性挑戰,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現在是我們兩個偉大國家攜起手來,為子孫後代創造繁榮未來的時候了。 

  奧巴馬的此番表態,撥開了今年以來一直籠罩在兩國關係上的陰雲,為近期中美關係的齟齬劃上了階段性句號。 

  此前一段時間,中美兩國就美國對台軍售、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google撤出中國事件以及貿易糾紛、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發生一系列嚴重爭執與對抗。美方威脅要將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行列,不惜發動貿易大戰;中方則強烈抗議美國繼續對台軍售,暫停軍事交流,首次公開表示要對售台軍火的美國公司實施制裁,並堅定表態在匯率問題上不會任人擺佈,反對強制匯率升值。一時間,中美關係烏雲密佈,寒風勁吹,與僅僅幾個月前奧巴馬訪華時熱情的話語與信誓旦旦的許諾大相徑庭。 

  戰略觀察家發現,在過往20年的中美關係中,競爭與合作一直是雙方關係的主軸。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其影響和作用力不容忽視,缺少了中國的合作,美國根本無法單獨處理和解決國際上的許多重大問題。因此,自老布希以後的歷任美國總統,總是在其上任初期對中國的政策是競爭大於合作;而任期中以及結束前則是合作大於競爭。這種競合模式的週期從數年慢慢演變至一、二年。而發展到奧巴馬政府時則完全不同,在其任期之初即高調標舉合作大旗,對中美關係作出“積極的、合作的、全面的”評價,一時間“G2論”,“美中共治論”等紛紛出台,訪華期間又正式表態要“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而僅僅2-3個月後,中美關係卻又再次陷入這種競合模式的結構性低谷之中,只是這次迴圈週期的時間跨度要比以往短的多。 

  問題出在哪裡?恐怕關鍵還是出在中美雙方如何看待自身實力與戰略地位的調整,以及如何應對這種調整上。有學者認為,中美關係的現狀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美國不願意為中國的核心利益而調整自己的對華政策,而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已經到了可以要求美國向中國作出調適的時候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3月初美國派遣常務副國務卿斯坦貝克及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貝德來華訪問時,在北京聽到最多的是:“台灣、台灣、還是台灣”。 

  的確,由於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與積累,中國的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快速提升,特別是在成功地抵禦了全球金融危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要支柱的背景下,中國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而美國則由於長期充當國際霸主,四處調起戰爭,揮霍無度,不斷透支自己的政治經濟實力,早已“寅吃卯糧”,處於下坡狀態。國際政治的本質就是實力的博奕,嚴格來講,中國的要求並不過分。 

  但美國由於長期處於霸權地位,習慣了指手畫腳和干預別國內政,雖然口稱“共治”,其實僅是表面文章而已,並不真正放在心上。對關照他國核心利益而調整自己政策的事,恐怕是想都沒有想過。當然,這也與當下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實力地位有關。作為冷戰後獨大的超級大國,美國在許多方面仍然擁有遠超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優勢。這也是為何美國在中美關係上從來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考慮中國的核心利益與感受,任意挑起糾紛與衝突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以預想,在中美關係因大勢變化而出現的戰略調適期內,中美兩國之間的摩擦將會不斷出現,甚至成為常態。但正如物理學所闡明的,摩擦是逐漸釋放能量、相互調適,避免爆發玉石俱焚式衝突的最佳方式。目前中國領導人在處理中美關係的糾紛時,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過分追究責任,不擴大事態,適可而止,可稱為戰略調適期內處理摩擦的最佳模式。如溫家寶總理所言,美中兩國“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遏制好,夥伴比對手好”。處理中美關係,雙方都應從戰略大局著眼,避免短視、盲區與誤判。只有這樣,中美關係才能在調適中穩步前行。 

  時勢比人強。在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霸權主義越來越不得人心,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勢必要調整自己的政策,以適合形勢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從長遠看,美國需要以戰略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處理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台灣問題作為中國的內政,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中國對此永遠不會放棄。當前,經過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兩岸的對話與交流已步入一個新階段。形勢的發展,只能使美國越來越被動。美國的最佳選擇應是及早研究、設計一項政策來使自己既可體面下台,又可促進兩岸和平。最好的方案無疑是支持兩岸和平發展,逐步放棄軍售,重回817公報的立場。畢竟,台灣的安全不是美國的武器保護得了的,台灣的安全始終是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掌握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締造之中。 

  (原載2010年5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