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融改革:國脈所繫

  金融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也是一國經濟的命脈所在,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主政者對此不可不慎。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整個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其他領域的改革大都基本完成,唯獨金融改革滯後的原因了。 

  中國金融改革雖然從總體上落後於其他經濟領域,但其改革的步伐從來沒有停頓,只是邁出的步子小了一點,頻率慢了一點而已。事實上,經過二十餘年的改革,中國已經形成初步市場化的金融機制:銀行體系改革框架已定,商業銀行的建立、健全和股份制改造完成上市已在穩步進行中;資本市場的創建與發展漸趨完善;匯率改革邁出關鍵步伐,初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保險、投資及其他金融領域的改革也都全面展開,取得豐碩成果;新的金融監管機制的建立與順利運行,監管水準大幅提高等等。 

  儘管取得上述成績,中國仍然不能放慢金融改革的步子,不能忽視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與問題。首先,是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衝擊與壓力:中國加入WTO後,金融領域承諾的開放期限今年底即將到期,屆時,中國的金融機構將面臨來自全世界的競爭壓力。如果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能加速完成市場化改造,不能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不能推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就有在競爭中落後、逐漸喪失市場份額的危險。 

  其次,是來自內部經營機制老化以及歷年積累的大量呆壞帳所產生的風險與壓力。據統計,目前中國國有金融機構員工人均利潤僅為外資金融機構的十分之一,效率低下,亟待提高。正是基於此,中國的商業銀行陸續實行股份制改造,上市發行股票。商業銀行上市的目的很明確,不是僅為融資,而是欲通過股權多元化和公眾持有,實現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和企業文化的轉變,解決制約商業銀行發展的體制及機制問題,加強社會對銀行的監管,並使銀行的財務指標達到資本市場的要求,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力,加速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的金融改革,除了完成商業銀行及其它各種金融機構的體制、機制改革之外,還有兩項重要的改革:匯率與利率的市場化。這兩項改革影響深遠,是整個中國金融改革基本完成的標誌性象徵。匯率和利率,牽涉到方方面面,涉及多方利益群體甚至是國際之間的利益博弈,當然需謹言慎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市場化方向和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相信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會基本實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實現藏匯於民的目的。 

  金融改革並非是孤立的,它與國家的各方面改革息息相關。據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不良資產源於金融體制外部的體制環境。這就充分說明了金融改革與整個國家體制改革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國家在政治、經濟體制等各方面的深入改革,就無法為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創造條件,也就不可能最終實現金融改革的市場化目標。 

  (原載2006年8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