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前的四月,剛剛誕生半年的新中國就得到來自喜瑪拉雅山另一側的祝福:中印正式建交。兩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在掙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枷鎖之後,相互牽手,共賀新生。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印度傑出的政治家尼赫魯就曾預言:“印度和中國最終如何發展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相互了解和諒解,因為我們在將來都有很多事情要相互決定”。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中國和印度的政治家及精英們深刻領悟到尼赫魯的高瞻遠見。今年一月,兩個文明古國重新坐在一起,開始中印間首次戰略對話。
中印戰略對話,是建基於近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領域的迅速發展之上的。基於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明傳統,兩國一致認為有必要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並積極推動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形成與發展;兩國的經貿關係更是突飛猛進,短短幾年時間翻了幾倍,去年已突破一百三十六億美圓,超出所有專家的預計。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中印兩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開展順利:繼前年十一月中印海軍在東海舉行反恐搜救聯合演習之後,今年初印度陸軍參謀長透露,印度將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到印度參加聯合反恐演習。此外,中印兩軍還同意加強高級別的軍事會晤和邊境會晤。由於中印兩國已建立解決殖民者遺留的邊界問題的和平談判機制,達成了“政治原則”的解決分歧方案,使中印關係的安全基礎更為牢靠。
溫家寶總理本月訪印,就是在上述背景之下的一次文明對話之旅和戰略合作之旅。中印兩國作為古老東方文明的代表,在儒、釋兩種文明的交流對話中,早已發展出一套處理國家及不同文明之間關係的理念和行為模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總理周恩來首次訪印時,與印度總理聯合發表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便是這種文明對話的產物。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五項原則依然對處理當今世界紛繁複雜的各種衝突和建立國際新秩序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繼往的基礎上,相信溫總理除文明對話外,還將就開展自由貿易、建立共同市場、能源採購協作、IT產業合作以及反恐和地區安全等議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並逐步達成共議。這也是中印戰略合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原載2005年4月《中國評論》月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