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推進兩岸關係發展:風物長宜放眼量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春往往是延續過去,開啟未來的時機點。邁入2010年的門檻後,海峽兩岸都對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梳理,並提出新一年的發展計劃與目標。 

  大陸方面,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年底學習貫徹“胡六點”座談會上,提出四項具體要求,表示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推進兩岸協商,積極推動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探討商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 

  賈慶林的講話,明確了大陸今年發展兩岸關係的途徑、目標與重點,可謂積極穩妥,不溫不躁。 

  台灣方面,馬英九在“改革、奮鬥、台灣再起”的元旦祝詞中,指出未來一年是重振台灣經濟的關鍵年,面對東盟與大陸自由貿易區啟動,不能坐視台灣產業即將面臨的困境,這是為何推動與大陸協商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的原因。對於兩岸關係,馬英九重申“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表示願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 

  而執政的國民黨也在2010年中心任務中,將加強宣導兩岸交流互利雙贏,持續推動兩岸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共創兩岸經濟繁榮,列為今年工作的十大重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兩岸不約而同地對一段時間以來各界呼聲很高的“和平協議”等政治性議題輕輕放下,反而都以低調、務實的態度提出相近的主張。這就為今年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定了調,也確保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 

  在此之前,兩岸各界人士曾就兩岸政治性協商議題紛紛發表意見,焦點集中在是否需要立即開啟兩岸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談判以及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議題上;由此相關聯的,又涉及“何為一中”?怎樣堅持“一中”以及“一中”的性質與內涵為何?兩岸如何政治定位等問題。這些問題由於涉及兩岸關係的核心議題,兩岸之間對此爭異很大,差異顯著。從“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討論過程中,即不難看出這點。如果不進行充分的準備,現在就進入高階的政治議題談判,勢必造成兩岸政治衝突公開化,激化兩岸矛盾,引發島內政局動盪,使兩岸關係再度觸礁。 

  我們曾多次指出,目前的兩岸關係屬於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的特點是政治互信初步構建,還在逐漸積累中,尚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遠未達到和諧默契的程度;經濟上的合作剛剛開展,雖然形勢喜人,但尚未延伸、惠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共同利益機制的構建遠未達到休戚相關的階段;島內社會輿論與主流民意雖然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對如何深化發展分歧較大,尚未形成共識;在思想和意識形態方面,冷戰思維及其陰影至今籠罩島內,反共恐共心態短期內難以消除;在反對勢力的鼓動和歪曲下,部分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保留態度,擔心兩岸走得太近,關係發展太快,害怕被“統”了。由此引發出“集體焦慮症”,其表現就是“聞中色變”,“逢中必反”,造成島內族群分裂加劇,惡鬥不止。這些都是和平發展初級階段的特點,也符合當前兩岸關係艱巨性、複雜性、矛盾性並存的特點。 

  正是基於上述判斷和分析,兩岸有識之士提出積累互信、務實合作,暫緩開展敏感的政治性議題談判的主張。從兩岸執政當局的新春表述看,顯然這樣的主張已經被接納,成為當前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主要政策指引。 

  但是目前不推動兩岸政治談判不代表要擱置這個議題。正如賈慶林所指出的,“還應著眼未來,積極穩妥地探索如何破解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難題,為今後兩岸協商政治和軍事安全等問題預作準備、創造條件”。這個任務,理所當然地落在兩岸學界身上。兩岸學界應就此展開積極研討,就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問題理出頭緒,找到兩岸均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求取共識,從理論上為破解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難題打通思路。 

  當然,僅僅學界的探討是不夠的,“存在決定意識”,要使兩岸關係取得突破性進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當前最重要的,是幫助台灣經濟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促使台灣經濟好轉。這是最大的政治,也體現了兩岸一家,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的涵義。經濟好轉了,台灣同胞切身感受到兩岸合作的好處時,主流民意和社會輿論自然會形成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氛圍,內生出有利於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動能。 

  在這樣的氛圍和條件下,兩岸政治談判核心議題經過學界預研磋商,取得共識,又有社會主流民意支持和輿論肯定,政治性談判才能順利進行,兩岸和平協議以及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才能順理成章地達成。 

  “風物長宜放眼量”。展望未來,中國的和平崛起已是勢不可擋。作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中國帶動的,豈止是周邊國家和地區而已!作為全球安全的主要支柱,中國穩定的,又豈止是亞太地區而已!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後,“東亞共同體”的構想也開始起步,地緣經濟時代的範式轉移已經無可阻擋。而近期出現的所謂美國“脫台傾中”、“台灣芬蘭化有利美國”等觀點,則不僅是媒體上時髦的字眼,更是國際政治現實的必然產物。 

  順應大勢還是逆潮而動,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進程中做一個參與者還是一個旁觀者,將決定未來台灣的地位與命運。我們相信有作為的政治家都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更相信視野開闊的台灣民眾不會錯過與大陸同胞一起,共享民族復興與偉大祖國尊嚴與榮耀的機會! 

  (原載2010年2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