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民進黨在政策轉型的十字路口焦灼徘徊

  2013年6月8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啟程訪美,此行主要是和美國智庫交流“面試”。蘇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公開演講中,雖提出了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oconciliation)、再平衡(Rebalance)的三R原則,似乎像是新論述,但其內涵卻又落入願成為美國的“民主夥伴”,成為美國“再平衡”的一員;重申“民進黨核心價值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我們不會放棄”,以及“民進黨絕不願意被鎖進一個中國框架內”,“絕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老調。難怪海內外輿論認為無新意,從事後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們均對蘇貞昌的演講不予置評來看,顯然對蘇未能帶去美方希望看到的民進黨大陸政策調整的構想和內容感到失望。 

  美國對民進黨大陸政策調整的關切,從不久前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國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個小型研討會上的發言可以看出端倪。葛來儀直率地表示:“我希望民進黨應該制定一個良好有益的大陸政策,保持與大陸交流合作大門敞開。這是美國的首要關切”。葛來儀唯恐她的上述談話沒受到蘇貞昌重視,在蘇啟程訪美時再度發表談話,特別點出了幾個“繼續”,作為美國對蘇貞昌此次訪美的主要要求和期待。現在看來,這個期待無疑是落空了。 

  事實上,要求民進黨調整既有大陸政策的壓力,不僅來自美國,更來自民進黨內部和台灣社會各階層。早在去年台灣大選後,敗選的民進黨內精英人士和支持者,就普遍提出要求黨內高層對導致選舉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大陸政策做出反省、檢討和調整。認為如不能邁過此關,與大陸建立和平穩定的關係,民進黨將難以贏得國際社會和台灣民眾的信任,有可能長期在野。在蘇貞昌上台之初,也曾提出過要舉行黨內大辯論,檢討現行的大陸政策。但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拖了一年,只成立了一個所謂“中國事務委員會”,遲遲未見討論。這期間,隨著馬政府執政失誤,引發民眾不滿,馬英九的支持率不斷下滑;加上蘇貞昌受到來自獨派的壓力以及他出於自身利益的選擇,認為無需做政策調整也能贏得下次大選;因此,黨內至今未能形成一個既能夠凝聚黨內共識、又能為台灣社會、國際社會和中國大陸基本接受,或雖不能接受、但能達成某種程度默契的政策論述。 

  民進黨的政策論述,目前主要有三派:第一,是以“台獨黨綱”和“正常國家決議文”為基礎的“法理台獨”論述。其主要論點是“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因此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要“正名制憲”。“法理台獨”論述盛行于陳水扁執政期,現在已經成為邊緣論述,不代表民進黨主流意見。此派人數雖少,但卻是鐵杆台獨,影響力在黨內非同小可,誰也不敢輕易得罪。 

  第二,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依據的“穩健台獨”論述,這是民進黨現行大陸政策的主要內涵。“穩健台獨”主張要有清晰的“主權”立場,即堅持和保護台灣的主體性;同時對中國大陸採取善意的態度和彈性務實的政策。其核心是為了應對來自島內外要求調整的壓力,加了“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的包裝,主張與大陸和解、甚至可以交流往來,但“原則不變”,兩岸還是“一邊一國”。這派目前是民進黨內的主流派,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與蘇貞昌等頭面人物,均屬於這一派。 

  第三,以謝長廷為首提出的“憲法各表”論述。其基本主張是“憲法一中、事實獨立、未來公投”,他們希望以此作為民進黨未來大陸政策的核心。這派目前在民進黨內人數雖少,卻是唯一既符合台灣現行法律規定,又能與大陸的“一中框架”主張有某種程度交集的新論述。他們屬於民進黨內的“新思維”派或“未來”派。 

  檢視這三種論述,基本上可知民進黨未來政策調整的趨向。“法理台獨”可說是已無市場,為黨內主流派所拋棄,從不久前蔡英文幕僚姚人多提出的“台獨建國無市場論”即可見一斑。而所謂“穩健台獨”論述由於不放棄台獨基本主張和理念,不管怎樣玩弄包裝和言辭花樣,但其論述仍不離台獨範疇,不要說中國大陸,就是美國也覺得難以接受。去年的台灣大選時,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包裝遭到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聯合夾擊,最終倒在“最後一哩路”上,即可見此論述之窒礙難行。 

  那麼,是否可以採納謝長廷提出的第三種論述——“憲法各表”論呢?這是目前民進黨高層最為揪心和焦灼的事。一方面,接受了“憲法各表”,承認了兩岸“憲法一中”,無疑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趨同;這意味著要放棄台獨神主牌,必定會在黨內掀起滔天巨浪,不僅危及黨主席的地位,更可能導致民進黨的分裂。因此才有了蘇貞昌在美國的表態。另一方面,接受了謝長廷的主張,無疑強化了謝長廷在黨內的地位;且喪失話語權就會喪失領導權,在派系林立的民進黨內,豈能輕易交出主導權?第三,民進黨高層還心存僥倖,認為在十幾年的台獨教育和洗腦下,民眾的“台灣主體意識”高漲,各種民調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加上國民黨執政氣勢不高,民意思變,民進黨未必會輸。在這些綜合考量下,民進黨在大陸政策調整的十字路口始終徘徊不定。 

  “五心不定,輸得乾淨”,這話或許可能成為蘇貞昌的讖語。環顧全球,中國大陸已經早已不是民進黨當年制定“台獨綱領”和“台灣前途決議文”時的情景,今天的中國,已然和平崛起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在最近舉辦的“習奧會”上,中美首腦共議天下事,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影響力與實力。此外,“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劃下了紅線,台獨已無發展空間,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和抵制,也是必然的。況且,就算萬一民進黨能在2016年大選僥倖得手,在既有論述和政策無法處理解決與大陸的緊張僵持關係下,能不重蹈陳水扁的覆轍嗎?! 

  如果能想明白這一點,蘇貞昌再掙扎、再揪心也要當斷則斷,如此,方能展現其作為政治家的格局和決斷力。但蘇貞昌是政治家嗎?他能承擔起民進黨轉型的歷史重擔嗎?從目前的表現看,人們有理由對他存疑。客觀看來,民進黨轉型蛻變的時機目前還不成熟,民進黨還會繼續在政策轉型的十字路口打轉,非經過一番掙紮較量、在飽嘗失敗的痛苦,陷入“死地”之後,民進黨方能開始真正的求生蛻變。這也許是民進黨發展的必然規律和歷史宿命使然吧。 

  (原載2013年7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