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美國反恐新動向及對中美俄的影響


  郭震遠:開場白
  
  九一一事件已經發生幾個月,阿富汗戰爭的大規模戰鬥已經基本結束,可以說是告一個段落。那麼,美國第二階段的反恐行動會怎麼走?受其影響,對俄美關係、中美關係又會有哪些影響?阿富汗本身的局勢會怎麼樣?請大家對九一一事件和阿富汗戰爭發生以來的狀況作一個簡單的評估,看其達到了哪些目標,哪些目標沒有達到?並對今後的趨勢加以展望和分析,而第二階段的行動肯定是要在第一階段行動的基礎之上展開的。
  
  如何評價反恐戰爭的進展
  
  反恐戰爭取得階段性成果
  
  傅夢孜:從去年十月七日美國的反恐戰爭展開以來,到現在是告一個段落,反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因為這是一個找不到對手的戰爭,還有不固定的戰場,戰爭的形態與過去不太一樣,對成果給予準確的評估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個是摧毀了塔利班政權。這個政權,基本上被美國認為是庇護恐怖主義的基地,塔利班的垮臺,意味著恐怖主義難以在阿富汗找到依託。塔利班的一些高級官員(如情報局長、參謀總長)都被抓起來了,拉登據說整容逃亡了。就是說,儘管沒有抓到拉登,但是塔利班垮臺了。
  
  第二是阿富汗的過渡性政權開始運作,並在其開始運作的六個月之後,正式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這個政權的建立對結束阿富汗長期以來的動亂和內戰,重建和平,應該說是會帶來一些希望。建立一個被阿富汗人民廣泛接受的政權的目的雖然不容易達到,但是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三是維和部隊要進入。我個人認為,美國不僅不想主道維和力量,而且根本就不想參加維和部隊。在共和黨的戰略思維中,美國現在傲視群雄——美國打完了仗,維和是其他人的事,這是霸權國家的正常傾向。
  
  綜合三點,維和既要確保阿富汗臨時政權過渡的順利,也要保證阿富汗這麼一個複雜多變地區的局勢明朗。從更大的意義上說,阿富汗作為一個恐怖主義多發地,作為一個比較貧窮、落後、長期飽受災難的地區,在地緣政治上是一個黑洞。剷除這麼一個黑洞,美國可以作為反恐戰爭的重要成就來加以闡述。
  
  不成功的地方,比如還沒有抓到拉登,也沒有抓到奧馬爾。美國最初講一定要抓到拉登,現在似乎也表示不必將之作為階段性暫停的標誌。就是說,美國還會從這個裏面演繹出一種更廣泛的戰略設想,就是醞釀下一步戰略反恐的展開。
  
  從成果看值得關注的隱患
  
  郭震遠:我也認為自九一一事件以來,美國在反恐戰爭的大局上,應該說是成功的。當然在一些具體目標上有出入,比如原來表示對拉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而拉登現在無影無蹤。我想有幾個方面是成功的。
  
  一個就是在國際上舉起了反恐的大旗,在整個反恐的行動當中,始終居於主道地位。這一點,美國應該說是做到了。
  
  第二個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以建立國際反恐聯盟為主要內容這種政治上的動作,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對此我認為不可低估。美國小布希政府會從中吸取哪些經驗,下一步如何走,我想與此有直接關係。
  
  第三,應該承認其軍事行動還是比較成功的,就其打擊效果來說也是比較成功的。
  
  我想這是美國幾個月來反恐行動最成功的方面。當然,摧毀塔利班政權等,都是反恐成果。
  
  另外,美國這三個多月的行動,有些是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的。其一,在發揮反恐的主道作用的時候,美國與其盟國以及俄國、中國等的關係到底處理得怎麼樣?
  
  現在看,基本是成功的,但是有相當多的隱患在其中,就是那些下一步可能暴露出來或者可能發展的東西。
  
  其二,從整個的反恐行動來說,我感覺美國一定程度上是走一步看一步。下一步到底怎麼走,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第三,整個中亞甚至擴展到中東,到底能否真正穩定下來。
  
  戰事順利超乎美國預料美國對下一步尚不清楚
  
  宋以敏:可否這麼說,阿富汗反恐戰爭之順利,超過了美國最初的預計。
  
  一開始的時候不太順利,而且北方聯盟似乎也是不成氣候,人們看到的困難很多。特別是當塔利班鑽到山洞裏面去,這個仗是沒法打的。鮑威爾講,這是第一世界和第四世界作戰,是用B52轟炸機與驢子背上的步兵作戰,這種戰爭是美國從來沒有想像到的。而現在的結果超過了美國的估計。
  
  但是美國也已經看到,戰爭這樣告一個段落,遠不是說阿富汗的麻煩已經結束,美國對此估計得還是很重的。就是說,軍事上的成果比預想得順利,但是對遺留下來的問題今後怎麼辦,我覺得美國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圖景。阿富汗是否可以從此穩定下來?恐怖主義分子是否可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阿富汗活動?
  
  軍事打擊階段基本勝利未來反恐舉動未必樂觀
  
  蔡文中:其實阿富汗問題遠遠沒有解決,雖然軍事上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由於北方聯盟內部是由各個派系組成的,那麼北方聯盟和南面的部落武裝之間勢必有矛盾。而阿富汗前國王查西爾又代表了一股勢力,與在國內參戰的軍事將領們勢必又有矛盾。
  
  更糟糕的是,阿富汗的重建受大國的影響比較嚴重。打擊塔利班和拉登受到了周邊國家的一致支持,如印度、巴基斯坦、中國、俄羅斯都支持,但是在建立戰後的阿富汗政權方面,就未必會得到周邊國家的支持。
  
  比如冷戰期間,俄羅斯打了十年最後撤出。並不是俄羅斯打不過阿富汗,而是因為反對力量有西方國家的支持。今後的阿富汗重建,美國要想將阿富汗搞成一個徹底清除恐怖主義影響的、完全民主的、與周邊國家相處很好的、主要是親美的國家,我看是非常難的。對下一步的反恐舉動,應該密切關注,不能抱太樂觀的想法。
  
  美國現在的反恐怖主義,僅僅局限於軍事打擊。美國說的,阿富汗問題解決之後,下一個有可能是索馬里,也有可能是伊拉克,甚至包括伊朗、北朝鮮等所謂的無賴國家。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世界必然是天下大亂,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在世界上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這樣,反恐聯盟是否可以維持?中國和俄羅斯是否還會支持他?甚至其西歐盟國會不會像支持他打阿富汗那樣支持他,我看都要打個問號。
  
  美國霸權主義乘勢加速膨脹
  
  陸南泉:上面幾位基本是從軍事角度來談九一一之後打擊阿富汗的情況,我想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評價這一階段的情況。
  
  從九一一發生的根源來說,正如鮑威爾所講,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世界的貧富差距太大;另外就是美國搞霸權,欺負第三世界,欺負其他國家,因此其他國家要打美國。
  
  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九一一之後,阿富汗戰爭,美國的大國外交越來越活躍,同時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並沒有因為九一一事件而得到遏制,效果卻是正好相反,反而是越來越膨脹。我認為這是值得注意的,這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所有打擊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都是美國自己策劃、操縱的,完全離開了聯合國這個框架進行;第二,包括對美國的盟國,也完全沒有徵求他們的意見,完全是他們自己在進行;第三,大家都以是否反恐來劃線,美國利用這樣一個機會,使得其單邊主義、霸權主義越來越膨脹。
  
  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國際格局、大國關係會發生甚麼樣的變化,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擊潰塔利班並非消滅
  
  馬加力:目前還不能認為美國在軍事上已經取得很大的勝利,不是說美國徹底消滅了塔利班,而是擊潰、打散了塔利班。
  
  因為塔利班原本就是散兵游勇,是學生軍,不是正規的軍隊,最初也不是政權,後來才變成政權的。有觀點認為塔利班是一種運動,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政治機制、組織結構。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軍事目標隨時在發生變化。其中一個就是戰略目標具有不確定性,開始的時候表示要在阿富汗建立和平,甚至表示要建立一種軍事存在、政治存在。巴基斯坦放棄了像自己養的兒子一樣的塔利班,烏玆別克斯坦也與美國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甚至可能向戰略關係發展,這些是美國得分的。
  
  到目前為止,幾乎一個塔利班的高級官員都沒有消滅掉,死屍都沒有見到,也就是說是把他們打跑了。
  
  此次戰爭消滅的基地組織大概有上千人,但是塔利班的軍隊最多的時候有四五萬人,平時放下檜就是農民或者種大煙的煙民,但是武器就在他們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或者消滅其肉體、或者收繳其武器、或者將其頭頭腦腦比如領袖或組織者都抓起來消滅掉,但是這些目前都還沒有做到。
  
  我認為美國的反恐戰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距離勝利,還差得很遠。到目前為止,美國本土沒有放鬆警戒,因為美國知道隨時都可能出現問題,未來出現大規模恐怖活動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美國對阿富汗戰爭採取的是報復性行動,基地組織被搞得這麼慘,而這些人很多如同部落人,很質樸,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種自殺性的舉動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他們的信念就是,你對我不好,我就絕對不會對你好。這是很難處理好的。
  
  另外一點,作為報復性的戰爭,美國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舒解、讓自己釋放,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美國在這一點上沒有做到,無論鮑威爾還是拉姆斯菲爾德,現在的講話不斷地為自己留後路。現在目標要轉移,實際上也無法在阿富汗繼續做下去,也就是到此為止,見好就收吧。所以美國現在轉頭說可能會打伊拉克、索馬里。雖然從整個反恐戰爭來說有可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形來說,是給自己留面子的舉動。
  
  阿富汗未來局勢走向
  
  阿富汗能否實現和平還有疑問
  
  馬加力:阿富汗未來的局勢有一個問題,新的臨時政府對美國來說並不稱心,因為美國原來打算起碼要成立一個親西方的政權,由美國和巴基斯坦來扶持,其中可能有某種交易。但是美國並不能完全控制局勢的發展,比如說在北方聯盟攻打喀布爾之前,不僅有過默契,連小布希都親自出面說不許北方聯盟進入喀布爾,但是進去以後又能說甚麼呢?只好默認事實。
  
  新的政權在目前的階段,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親俄、親美或者親其他勢力的立場,但是從背景上可以分析。北方聯盟更多地是得到俄國、印度的支持,印度有些人實際上在幫著北方聯盟打仗,表面上是衛生員等,實際上是印軍,印度長期支持北方聯盟。巴基斯坦經營阿富汗是經營其戰略縱深,印度就要在阿富汗挖巴基斯坦的牆腳。此次印度得分比較多,新政權親印的色彩相當明顯,其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內務部長都已經到印度去訪問,都是北方聯盟的。在這一點上沒有達到美國原來的設想。
  
  或者說,總體上得分最多的可能是俄羅斯,因為這樣就解決了俄羅斯在中亞的一塊心病。過渡政府是未來正式政府的前身,在位者擁有執政的優勢地位,有一種勢。國際社會可以施加影響,但是主要還是“我來組閣”,就要體現執政者的利益。喀布爾是北方聯盟打下來的,在未來的政權中一定會佔有主道的、甚至是絕大多數的地位。
  
  目前其他阿富汗勢力已經有所不滿,但是很難扭轉這種局面。
  
  阿富汗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部族的國家,卡爾紮伊雖然是普什圖族人,但是其在廣大的普什圖族地區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的,現在時勢給了他一個機會,但是他能否真正體現普什圖族人的利益,還是很難說的。也許其主觀上想體現該族利益,但是在那種權利結構、環境中能否做到,就很難說。如果他體現該族利益,其他勢力就要制約他;如果不體現,未來阿富汗難得和平。
  
  阿富汗實際上是一個不成熟、非現代的國家,處理不好前述關係,將來恐怕還是會出問題。將來,普什圖族人如果覺得不合適,任何一個部族領袖都可以登高一呼,打著普什圖族人的旗號,就可能鬧事。國際維和部隊到目前為止承諾留在阿富汗的人數只有幾千人,美國還對是否留下維和部隊有保留。目前這些人在首都維持和平沒有問題,但是山區的遊擊戰同樣很容易。我對未來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還是持懷疑態度。
  
  阿富汗局勢出現反覆的可能性很大
  
  陸南泉:我的估計,阿富汗局勢未來出現反覆的可能性很大。
  
  戰爭打到這個程度,美國在政治上尋找的是一個能夠反映美國和西方利益的聯合政府,且希望從塔利班裏面找出一個溫和派。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雖然塔利班是反美的,但也是反俄的、反伊朗的,還找不出一個組織是堅決反俄、反伊朗的。
  
  現在北方聯盟上來了,而北方聯盟很清楚是親俄羅斯的。俄羅斯在阿富汗打了九年戰爭之後撤走,北方聯盟在俄羅斯還是有大使館的(宋以敏插話:俄羅斯不承認它),但是大使館還保留,聯繫還是很緊密的。可以這樣說,美國通過戰爭得到了道義上的勝利,而俄羅斯得到的是整個阿富汗。
  
  人們可以看得到,美國在空中發動攻擊,地上大量的坦克、裝甲車都是俄國的東西,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北方聯盟最初向西方承諾不進入喀布爾,但是後來違背這個承諾,有消息指背後就是俄羅斯支援其佔領喀布爾,之後再打坎大哈。
  
  有一組漫畫,圖中一輛馬車,趕車的是小布希和布雷爾,進喀布爾的時候,旁邊由俄羅斯的高級官員和北方聯盟的士兵保護,當離開喀布爾的時候,趕車的還是小布希和布雷爾,上面坐著的只有北方聯盟的戰士,俄羅斯高級官員對北方聯盟的戰士說,打仗之後再回來向我彙報。
  
  如果真是這樣一種局面,我估計美國不會這麼甘心情願讓俄羅斯獨享其成。將來,很可能出現兩國都在背後支持一定的勢力。
  
  還有報導說,塔利班從喀布爾撤走的部隊,美國沒有打。以美國的技術,發現大規模軍隊撤退是很容易的,之所以不打,乃是有意保留塔利班的軍事力量,希望他們與美國合作。
  
  從這些狀況分析,未來阿富汗政局的發展將會是非常複雜的,將來出現反覆的可能性很大,不會順順當當。
  
  和平是夢是真關鍵在外部勢力的協調
  
  蔡文中:阿富汗未來走向充滿變數,實現真正的和平非常艱難,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如果說美國對塔利班的戰爭受到了阿富汗周邊國家所有人的支持,那麼在阿富汗政權重建問題上,就是受到了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大國的制約,也可以說實際上是這兩個大國起著決定性作用。
  
  美國此次實際上是幫助俄羅斯消除了心腹大患,但是還留了一手,並沒有消滅塔利班的有生力量。塔利班的主力在南部的坎大哈,但是美國不從南部打,只是從北部打。且塔利班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南部撤退的時候,美國並沒有轟炸,說明美國還是想爭取塔利班,或者說還有意識地保留塔利班的有生力量,使之能夠親美,在關鍵的時候還可以扶持其出來與北方聯盟對抗。現在的過渡政權的確是很不穩固的,這個過渡時期如果表現得對哪一方不利的話,恐怕穩定的局勢就難以維持。
  
  美國、俄羅斯在阿富汗政權的爭奪當中,也要考慮到巴基斯坦的因素。因為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的緊鄰,他花了這麼大的代價,支持美國摧毀塔利班,巴基斯坦也不願看到未來的阿富汗政權是一個親俄、親印,而對巴基斯坦懷有讎視的政權,美國也不願看到未來建立的是一個親俄疏美的政權。
  
  就是說,阿富汗局勢的未來走向,還是受外部勢力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外部勢力能夠協調好關係,對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將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外部勢力為了本勢力的需要,堅決支援自己的代表者,阿富汗的和平就只能是一個夢。
  
  美國未來反恐行動的動向及影響
  
  郭震遠:現在轉入下一個題目,就是美國下一步的動向會是怎麼樣?不僅是阿富汗,第二階段的反恐行動可能真正帶有全球性,這個到底會怎麼樣?
  
  美國安全戰略和對外關係發生變化
  
  宋以敏:反恐對美國今後的安全戰略和對外關係,還是帶來了很多變化。
  
  從小布希上臺到九一一,美國在安全戰略和對外關係方面,既有一些說法,也有一些行動,大體上已經可以看出一些東西。但是經過九一一之後,很多問題都出現了變化。
  
  小布希剛剛上臺的時候,所說的現實威脅比較明確,就是“無賴國家”的道彈威脅,這也是他拚命要搞道彈防禦體系的公開理由。而現在的現實威脅就變成受到某些國家庇護、也可能沒有受到任何國家庇護的力量,對美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攻擊,這個警報並沒有解除,甚至有草木皆兵的感覺。對於可能再度遭受恐怖主義襲擊,美國將之擺在一個非常高的地位。現在阿富汗的戰事告一段落,馬上提出來的就是與本土威脅具有同樣高度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在這個問題上,小布希已經將之與恐怖主義等同起來,凡是開發和擴散會使國家感到恐怖的武器,這也屬於恐怖主義。可以說,美國認為恐怖主義可以分為兩層,一個是恐怖分子在美國本土造成大破壞,再有一個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開發和擴散。以前美國對此也提到過,但是其現實性和危害性,恐怕九一一以後就從假想變成了現實,而且一段時間不會改變。
  
  另外,潛在的威脅也有所變化。九一一之前只有一個,就是地區大國崛起對美國主道地位形成挑戰,這是曆屆美國政府都認定的對美國根本利益的威脅。九一一之後,這一潛在威脅還在,但是位置排後了一些,美國還是認為若干時間內還沒有一個地區大國能夠形成與美國相匹敵的力量。另外一個潛在威脅出來了,而且更加實際,就是將“失敗國家”對美國安全帶來的威脅,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位。美國的防務評估報告中認為,這樣的國家在亞、非、拉都有,由於這種情況,就形成了恐怖主義和其他犯罪活動的溫床。其實這種威脅並不是九一一以後出現的,在克林頓政府後期,就認為某些國家的失敗,比某些國家的強大對美國的威脅更大。布希競選的時候,其競選班子也重提過這個說法。
  
  但是當時的說法與九一一之後不一樣。九一一之前,美國講的“失敗國家”主要講的是大國,明確講是俄國、中國,有時還捎上日本。挑戰和威脅的性質,主要是指這些國家垮了,造成經濟崩潰,顯然指俄羅斯、中國,甚至指向日本經濟的停滯。還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甚至運載工具技術的失控,顯然主要指俄羅斯,還有難民外逃。
  
  九一一之後所指的物件變了,指向的是亞、非、拉的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貧窮國家,威脅的性質是恐怖主義。對此,美國的防務報告已經將之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這種評估,會牽涉到美國今後安全戰略的安排。
  
  布希上臺之後回到傳統安全概念中,較之克林頓政府來說,是一個倒退。嚴格估算哪些國家有多少軍事力量,估算純軍事力量對美國的威脅,評估美國應該如何對付其軍事力量等等。九一一之後,迫使美國不得不認真考慮非傳統軍事安全問題。
  
  再有一個不同就是,關於作戰的準備。布希在九一一之前已經打算改變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原有戰略構思,九一一之前已經準備改變到甚麼程度呢?就是一場大戰,目的是一旦打起來,就要推翻敵對者的地方政權。當時一聯想,針對的就是伊拉克。第二場戰爭是中等的,就是恢復侵略前的原狀,不打算推翻人家的政權。當時一聯想,就是針對臺灣。還有若干小的緊急行動,就是指科索沃等維和活動。
  
  現在的變化是,不再提一個大的,加上一個中的、幾個小的,而是有新的提法。還是準備通過戰爭推翻一個國家的政權,但是中的不見了,至少是模糊掉了。小的也變了,主要不是維和,而是要對付多條戰線上的恐怖主義戰爭。
  
  再一個就是在歐亞次地區的安全重點方面的變化。
  
  克林頓後期,安全戰略重點從歐洲轉到亞太地區。九一一之後有了一個明確的變化,就是次地區安全的重點,從東北亞轉入南亞、中東、東南亞,這在其防務評估報告中說得很明白,也就是從歐亞大陸的東端,轉到歐亞大陸的中部和南部。
  
  這應當說還是一個相當重大的變化。美國要在相當一段時期,在這個地方佈署兵力,做積極的安排,一旦有事,美國的軍事力量可以隨時進去。其佈署會按照這樣一個目的來做。
  
  在地區衝突方面,與克林頓政府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克林頓政府為中東問題的促和忙得不亦樂乎,相當積極,當時克林頓在外面坐等四個小時硬逼著阿拉法特和巴拉克達成並簽署協議。但是布希上臺之後,對中東的和平相當的消極。
  
  九一一之後又不一樣了,美國馬上在巴以衝突問題上要積極促和。雖然由於偏袒以色列受到批評,但是態度是變了。未來一定會陷進去,必須採取一個積極的措施。這與美國將安全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中東和中亞地區,是完全合拍的。因為美國知道,此次九一一遇襲,相當程度上就是因為美國在巴以衝突中長期偏袒以色列。
  
  還有喀什米爾問題,就是在反恐戰爭剛剛打響、非常緊張的情況之下,鮑威爾還有美國其他的一些軍政領道人,到了南亞地區還不忘對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做一下促和的工作。就是說,美國不是對所有的衝突都十分關注,重點還是中亞、南亞地區。
  
  像朝鮮半島這個熱點,目前顯得不那麼緊急,先放在那裏,而不像克林頓時期那樣急於促成南北雙方的進一步發展。
  
  另外一個變化是,對介入衝突的態勢有所變化。以前是搞點維和,但是絕不介入重建國家的事務中。布希競選的時候曾經批評克林頓將維和行動變成了社會救濟工作,但是現在布希遇到這樣的地區衝突,認識到如果不參加重建國家的工作,就不能說實現了地方軍事行動的勝利,阿富汗就是這樣的例子。
  
  大家都提到,不管如何評價美國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勝利,反正阿富汗這個事情沒完。要想這個地區穩定下來,不再給美國造成禍害,美國不參與重建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是很讓布希撓頭,也不知道怎麼辦的事。陷得太深也會激起反美情緒,迎著這些困難,美國不上也不行。這就道致美國政府介入衝突的態勢有所變化。
  
  布希上臺之後,對所謂“無賴國家”的態度變得強硬了,而克林頓時期與不少的所謂“無賴國家”的關係已經有所緩和,如對伊朗、朝鮮、古巴,都有一點緩和跡象。布希上臺之後,強調“無賴國家”是對美國的威脅,因此要建立道彈防禦體系,對這些國家關係比較敵視。
  
  現在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反恐的聯盟中必須與一些所謂的“無賴國家”合作。現在好像除了對伊拉克,都有些鬆動。由於這是恐怖主義之源,未來恐怕還是會這樣做。
  
  至於大國關係也是如此。九一一之前與俄羅斯因為間諜問題搞得相當緊張,與中國發生了軍機相撞事件,也比較緊張。當然,九一一之前美國已經開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進行緩和調整,但是九一一之後,大國關係又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我想,上述變化都不會因為阿富汗戰爭的告一段落而改回老路。
  
  未來反恐發展的幾條路向
  
  傅夢孜:布希一直講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是長期的,也有人認為美國必須吸取美國一打完海灣戰爭拔腿就走的敎訓。未來動向有那麼幾條:第一是反恐在美國政府外交戰略思維中的重點地位短期內不會下降,甚至在未來三到五年,這根弦不會放鬆。繃緊這根弦並非一定要採取軍事行動,我認為美國是繼續通過政治、軍事、經濟、金融手段,來對全球的恐怖主義採取高壓手段,盡可能防範于未然。未來幾年美國會採取綜合性的整治辦法,來將反恐戰略繼續向前推進。
  
  第二,反恐鬥爭下一階段的間題,美國政府內部的看法也不一致。五角大樓的沃爾弗茨是鷹派,力主擴大戰爭,抓住機會打擊伊拉克。令美國政府尷尬的是,對於九一一事件,拉登也只是一個嫌犯,抓了一千多人沒有審出一個與恐怖襲擊直接有關係的,間接關係當然有一些。美國對這些人搞秘密審判,很多問題搞不清楚。現在一個關鍵問題是,拉登是否與伊拉克的情報人員有關係?如果證實拉登與伊拉克有關,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將是非常堅定而明確的,也會給美國國防部的強硬派打一支強心針,使他們堅決將戰場推進到伊拉克。
  
  國務院相對溫和的那一派如鮑威爾,認為還要考慮到國際聯盟很不容易建立起來,打擊另外一個主權國家,首先是要聯合國通過,但也很可能通不過。塔利班是一個幾乎沒有國家承認的政權,但是伊拉克不一樣,美國要打的話,連英國都未必支持,因此要避免盲動。嚴格來說,切尼和鮑威爾都是運作過海灣戰爭的重臣,當時沒有絕對把握和確鑿的證據,也不會輕易動武。
  
  布希在這兩種意見相左的為難情況下如何表態呢?他就說美國採取甚麼行動“不會告訴我們的敵人”。就是沒有否認國防部的觀點,也沒有支持國務院的觀點,可能還是在靜觀形勢的變化。一個是充分調查取證,因此不排除一旦有確鑿的證據,美國反恐戰爭的擴大,指日可待,首先打擊伊拉克,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第三,美國還是要加強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因為中亞地區是政治和地緣的回敎領域,有人說那裏是“地緣黑洞”,美國長期想進入但是難以實現。中亞地區也有一些國家希望美國進去,希望得到主要是美國的經濟援助。美國在阿富汗這個局勢尚未確定、未來可能還有動盪的國家建立軍事存在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的一些高級將領也建議布希不要陷入這個泥潭。有人曾經希望美國陷進去,減輕其他國家的壓力,但是美國的戰略非常清晰,不會輕易被人利用。
  
  要擴大反恐戰場就要找一個立足點,但是不可能與巴基斯坦、伊朗等重新談一遍。鮑威爾前不久訪問烏玆別克斯坦,其總統塔里穆夫就基本上承諾了美國可以駐軍。
  
  儘管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很可能引起俄羅斯及中國的戰略警惕,但是從俄羅斯這方面來看,他也未嘗不想讓美國將反恐怖貫徹到底,且俄國可以在車臣方面取得主動,同時也消除俄羅斯的一個心腹大患。所以,某種程度的美國軍事力量的存在,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如果美國在中亞駐軍,反恐戰略就演變成或者說進一步擴大了地緣政治戰略,就是說反恐遠遠超出了剷除恐怖基地、打擊恐怖分子的意義。中亞一直是大國爭奪的焦點,既可以抑制恐怖主義的發酵、膨脹,也可以防範其他大國如俄羅斯靠近。還有在能源問題上,為打通石油通道取得便利。
  
  切尼上臺之前是石油公司老闆,他曾經說,在戰略上他想像不出有哪個地方比里海更加重要。美國也知道,里海的石油非常豐富,但是運不出來。如果美國在中亞站住腳,那麼里海到波斯灣的路就基本打通。那麼在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就基本成了定局。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遭遇了九一一是有所失,但是在地緣戰略上則會有所得。我也認為,美國對外發動的任何一場戰爭,絕對不限於戰爭本身,儘管戰爭的目的與戰爭發生的原因有關係,但是會衍生出其他方面的意義。
  
  第四是要主道反恐的國際聯盟,主道大國關係調整。九一一之後美國對外政策的大幅調整,實際上是主道了大國調整的一些方向,甚至加固了美國單極主義的態勢。
  
  在大國關係方面,反擴散會納入大國互動和戰略對話這個重要的議程之中。美國曾經建議將臺灣問題、反擴散都納入中美戰略高層對話的框架之中,我想無論與俄羅斯、中國,還是與其他國家,都會更加側重、強調這個問題,但主要是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也不是只與哪一個國家有關,但是現在一股腦栽到中國頭上,是不公平的。
  
  這就涉及到戰略對話中的一些問題,美國對有些問題也是有責任的,拉登實際上也是美國培養出來的幹部,據說是中央情報局培養的幹部,據說皮諾切特也是如此。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有緣有故的。
  
  美國可能結合反恐與反擴散在中亞尋求戰略夥伴更有利
  
  馬加力:中近期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如何收場,這與傳統的戰略思維又掛起鉤來。我考慮,反恐和反擴散可能要結合起來,甚至有可能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轉移一下。對可以使國家感到恐懼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製、開發,都是美國極其關心的。美國的傳統戰略思維不會因為九一一事件而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因此美國會想法將反恐怖與之掛鉤。比如美國對新崛起國家的防範、對“流氓國家”的打擊、對中小失敗國家的制約,美國會有一套東西。
  
  事實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對美國造成的傷害比飛機撞樓更可怕。生化武器、高爆性能的武器,都是威脅。美國政府為了在老百姓的心理衝擊得到一定釋放之後,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可能會做一些文章。那時,反恐的字眼可能就會淡化一些。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看不見、摸不著的反恐怖,如果老是繃著這根弦,別的事恐怕就要耽誤了。因此,美國會不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將巴基斯坦的核擴散問題重新提出來。
  
  美國會在中亞規劃戰略存在,但是目前在中亞搞軍事存在的難度也比較大。美國與烏玆別克斯坦搞一個東西,這個事件本身就有意義,不一定就要在那裏駐多少部隊,搞一個多大規模的基地,但是如果搞成戰略夥伴或者准戰略夥伴關係,就等於將一把尖刀刺進俄羅斯的肌體裏面。
  
  (傅夢孜插話: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可能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理解。當前美國為了反恐,是將那裏當作一個立足點,但是從未來看,我不認為美國就會派幾萬人駐軍中亞。我的理解是,美國可能影響存在,但是不等於力量存在。而且美國發揮影響的途徑是很多的。)
  
  可能駐軍是象徵性的。比如建立一種比較密切的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或者准軍事關係,這也可以表明其在中亞的軍事存在。
  
  美國對中亞的興趣似乎不是很大。美國對中亞在內心裏如何想是一回事,但是可能做的、或者說實際做的,起碼在表面上,表現出對中亞地區的興趣不是特別大。
  
  比如說,九六年塔利班崛起之後,最多的時候控制了阿富汗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如果美國再支持塔利班一把,就把北方聯盟趕到國外去,然後宣佈自己是一個合法政府,我覺得在軍事上是可能做到的。
  
  美國將塔利班從小到大培養、扶持起來,再使一把力就可以讓塔利班成為合法政府。如果美國想這麼做,應該是可能做到的,但是美國沒有這麼做,應該說美國對那裏的軍事存在,興趣並不是非常大。
  
  反恐未來的兩種可能
  
  蔡文中:在下一步的反恐鬥爭中,美國可能從指道思想上、反恐戰略上出現兩種不同的趨勢。一種就是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惡性膨脹,拋開聯合國單獨向所謂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開戰。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九一一事件過後、阿富汗戰爭開始以來,美國還沒有很好地反思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以及如何對待恐怖主義。去年十二月十三日美國宣佈單方面退出反道條約,而在九一一之後很多人都預測美國將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反對恐怖主義問題上,這個退出說明美國在戰略平衡方面還是在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
  
  這是一個信號,在阿富汗戰爭解決之後,美國會肆無忌憚地對他所認為應該發動戰爭的國家開戰,而無視聯合國和國際輿論的反對。這是一種可能,尚需要密切觀察。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接受九一一的敎訓,深刻反思,依靠聯合國、團結國際社會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
  
  這兩種可能,美國會選其一種,但是不會走中間路線。
  
  美國反恐不會在短期結束
  
  郭震遠:將反恐擺在戰略的首位,應該還有一個三、五年的時間。一方面美國要有一個交代,另一方面我始終覺得不能排除再次出現重大恐怖主義活動的可能。第一是不一定重複撞擊世貿中心的方式,第二也不一定在美國。如果拉登和奧馬爾始終下落不明,如果再出現重大的恐怖事件,美國將反恐作為其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恐怕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這一點還是不太確定,但是我認為可能性更大。
  
  假設在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反恐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的話,那麼美國的安全戰略應該說是有重大變化。因為在國際事務中,一個事件可以影響五年,應該是一個不得了的情況。
  
  當阿富汗戰事基本結束之後,美國確實有一個從主要是軍事行動向主要是綜合治理方面的變化。儘管其揚言要打伊拉克、索馬里,但是看得出美國在其中有一個綜合的考慮,其中包括剛才大家所講的將反恐的內涵擴大,也將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納入其中。
  
  那麼,這種變化應該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是,確實將傳統的安全考慮和非傳統的安全問題放在一起。去年安全形勢的複雜多變,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九一一事件之後,非傳統安全問題和傳統安全問題同時存在而且相互交織。
  
  此中,有沒有小布希政府內部平衡的問題?就是不僅是對外戰略的問題,還有一個內部平衡的問題。小布希政府內有兩派,而美國的中期選舉不久就會舉行,因此小布希必定有政策上的考慮。
  
  未來俄美關係的變化及影響
  
  俄國得了不少分
  
  陸南泉: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講九一一後的俄美關係。一個是,九一一事件發展至今,不能說俄羅斯是一個大贏家,美國還是得了很多分,擴大了國際影響。但是,俄羅斯的確也得了很多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俄羅斯地位大大提高,國際形象大有改善。布希說現實世界終於進入了完全超越冷戰的新時代;鮑威爾說美俄此次在打擊恐怖主義行動當中的合作,意味著冷戰時代已經結束。評價是很高的。
  
  第二是俄美關係的確明顯改善。在APEC期間布希與普京見面後答記者問的時候,布希強調在九一一事件之後,最早收到了普京總統的電話,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勵。
  
  第三是在打擊恐怖主義這個問題上大幅擴大了自主權。普京在支持美國發動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之後兩天,另外又講了一通話,說俄羅斯支持美國的行動,但是打擊恐怖主義不能有兩種標準,不能說車臣分子在莫斯科炸毀老百姓住宅是自由戰士的行為。俄美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對解決車臣問題,可以說放開了手腳,獲得了很大的自由。
  
  第四是俄羅斯此次沒有動一兵一卒,在阿富汗實現了勃列日涅夫從七九年入侵阿富汗、經過九年戰爭都沒有達到的目的。
  
  第五,俄羅斯有可能獲得經濟上的好處。目前反映在幾個方面:首先是普京發表全面支持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的觀點之後,美國馬上表示幫助俄羅斯解決加入WTO的問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官員馬上表示,美國要盡可能讓俄羅斯加入WTO,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承諾在二○○一年底討論俄羅斯參加WTO的問題。其次,俄羅斯經濟部長科列夫宣佈,今後七到八年,以美國埃克森為首的財團要對沙哈林一號方案投資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億美元,整個方案則為三百億美元。普京也說這是自俄羅斯九○年轉軌以來最大的一筆外來投資。其三是美國在里海的石油管道方面作出讓步。原來美國的意圖是石油管道儘量不要在俄羅斯領土,現在改變了,不再將此意圖作為原則。
  
  這些是俄羅斯的得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俄美關係就沒有障礙、沒有問題了。
  
  俄羅斯不會成為美國堅定不移的盟友
  
  蔡文中:我認為自九一一以來,俄美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說發生了質的或者說是戰略性的變化,我認為這樣說可能重了一點。
  
  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俄國有求於美國。因為俄羅斯經濟衰弱,普京發展強國的構想又非常務實。再有,俄羅斯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價值觀念和西方是相同的,追求西方的價值觀念。普京認為與美國發展關係有其基礎和客觀條件。第三,在維護國家利益上,雙方互有所求。第四,在反恐怖問題上,美國有求於俄羅斯,俄羅斯也借機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使俄美關係自九一一以來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種變化,有利於俄羅斯的經濟復興,也有利於俄羅斯解決俄羅斯的分裂主義。俄羅斯的分離主義是很嚴重的,車臣只是帶頭羊,如果車臣搞成了,很難說沒有一大串跟著跑的。車臣是俄羅斯的心腹之患,支持美國反恐,有利於俄羅斯解決分離主義問題。
  
  再一個是有利於俄羅斯改變周邊的安全環境,包括中亞的南部邊境,也包括北約東擴。
  
  還有,俄羅斯發展與美國的關係,不會影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俄羅斯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恐怕也有利於中國發展與美國的關係;同樣,中國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恐怕也有利於俄羅斯發展與美國的關係。一方面是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中俄有著幾千公里的邊境線。另外中俄兩國在中亞以及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上,中俄的戰略利益更多一些。
  
  以目前的觀察,俄羅斯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沒有影響中俄關係。
  
  俄美關係的制約因素也很多,因為畢竟國家利益是第一位的。而在一些利益問題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會有矛盾,有不同的利益,還在鬥爭與合作之中曲折地向前發展。俄羅斯不會成為美國堅定不移的盟友。
  
  俄美戰略利益不可能趨同俄對外關係有所收縮
  
  陸南泉:阿富汗戰爭結束以後,俄美關係還會出現哪些變化,還有哪些問題?我想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是美國對俄羅斯的基本政策慢慢會回歸到九一一以前的狀況,按照美國單極世界或者單邊主義的設想來構建世界的新秩序。美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不會趨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的“弱而不亂”的政策,不會讓俄羅斯坐大,這個政策也不會改變。美國單方面宣佈退出彈道道彈條約,本身就是一個例證。俄羅斯杜馬為此嚷嚷得很厲害,說反恐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就翻臉了。
  
  第二,俄羅斯非常關心在反恐活動當中,美國在中亞地區國家勢力擴大的問題,會不會利用這個機會打下一個楔子。中亞是俄羅斯的後院,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俄羅斯學者就認為,俄羅斯和中國一定要保持中亞的穩定,這樣對兩國都是有利的。
  
  第三,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結束之後,能否建立代表西方特別是美國利益的政治集團,這也是與俄羅斯有很大分歧的。
  
  第四,俄羅斯、美國爭奪中亞地區僅次於波斯灣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鬥爭,將會繼續下去。因為美國消耗的石油大約百分之二十來自中東,如果阿富汗戰爭繼續下去並擴大到中東的話,中東的局勢可能變得極不穩定,石油供應就會極不穩定,這對美國是重要的問題。
  
  美國自身的石油產量只能滿足其需要的百分之三十八,所以早就看上中亞特別是里海的石油。再有,美國絕不會輕易放棄在中亞地區的能源控制權。美國在里海的戰略目標,一是解決地區衝突與開發能源同時進行,盡可能贏得在這個地區石油資源的開採權和運輸權。二是支持這些國家對俄羅斯的離心傾向,阻礙、制止這個地區與俄羅斯一體化。第三是擴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防止俄羅斯在這個地區的重新崛起。第四要制裁和封鎖伊朗,削弱伊朗在這個地區的影響。美國的最終目的,是將里海地區、整個中亞的能源,控制在自己手裏。
  
  根據以上情況,我認為在阿富汗戰爭結束以後,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不會一下子就沒有了挑戰。
  
  為甚麼普京對美國在北約、彈道道彈條約方面的舉動表現得比較低調、比較柔和呢?現在有一種說法我看比較有道理:現在俄羅斯在外交方面採取一種收縮的戰略,在二○○○年發表的戰略檔中說,現在要估計到俄羅斯經濟力量有限。再一點是所有的外交政策應該盡可能地服從國內的經濟發展,普京上臺就談了這個事情。還有,俄羅斯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世界範圍的超級大國,而是一個歐洲的大國。第四點,他們提出應該學習中國八十年代提出的韜光養晦,少管閒事、儘量低調處理。現在看來,俄羅斯在對外關係方面有所收縮、有所調整。
  
  俄美在中亞地區的相互借重超過競爭
  
  宋以敏:認為俄美關係雖然有一點變化,但是屬於戰術的、暫時的、策略的,其基本矛盾是非常嚴重的。有學者認為,今年俄美在中亞的矛盾會大發展,這是一個重大動向。
  
  我認為,俄美在中亞地區的相互借重已經超過了競爭。要看到美國對中亞的野心和抱負是甚麼,而我覺得美國對中亞沒有那麼大的抱負。開始的時候,有包袱的感覺,反正俄羅斯已經不與其爭奪,蘇聯已經垮了,現在就變成了一個敎訓,就是以後對這種關鍵地區的失敗國家不能不管,不管的話會造成惡果。
  
  美國對中亞地區的抱負,就是中亞地區不能由俄羅斯一家主道。但是美國也沒有取俄羅斯的地位而代之的野心。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講得很明白,對美國來說,中亞地區的最有利狀況,就是哪一個大國都不能主道。但是美國在這個地方比較弱,美國要進來,形成均衡的狀況。就美國進來而不是取代而言,俄羅斯還是可以接受的。
  
  為甚麼說美國和俄羅斯相互借重超過競爭,就是美國要進入中亞,沒有俄羅斯的默認,如美國與烏玆別克斯坦的交往,也是很難的。另外俄羅斯對美國的借重更多一點,除了經濟問題之外,俄羅斯自己解決不了烏玆別克斯坦的伊斯蘭原敎旨主義問題、塔吉克斯坦的內亂問題。確確實實,這裏是俄羅斯的軟腹部,是俄羅斯的隱患。因此俄羅斯希望借著美國反恐的東風,和美國安全重點的轉移,來增強自己在這個地區的安全。在反對原敎旨主義方面,俄國與美國有共同點,也與中亞的幾個國家有共同點,因為這些國家都是世俗國家,在本國也都受到原敎旨主義的威脅。其中烏玆別克斯坦的伊斯蘭力量在前蘇聯解體後發展迅速,很多婦女重新將自己的頭蒙上,急進分子很多,無論對烏玆別克斯坦還是俄羅斯,都是一種不穩定因素。
  
  中亞地區國家也都看到,僅僅打擊恐怖主義是不行的,因為這裏太窮。真正要解決恐怖主義隱患,還需要實現經濟發展。這一點又需要美國,無論烏玆別克斯坦還是俄羅斯,都是需要美國的錢。我認為,俄羅斯已經基本上接受美國比過去多一點的存在。
  
  有趣的一個現象是,普京總統在訪問美國的時候,主要是批評俄羅斯國內的冷戰思維。他說美國人民和俄羅斯都有冷戰思維,起碼俄羅斯人民還有很多問題按照過去的觀點來看。具體來說就是中亞問題,普京說不要怕美國的作用在中亞增長,俄羅斯不認為這種增長是對俄羅斯經濟和戰略的危險。這在提法上有變化,從俄羅斯國家利益出發,在這個地區和美國取得經濟、安全合作,對俄羅斯是有利的,因此準備接受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存在的加強。我想,這是真的,不只是宣傳上的說法。
  
  美俄關係轉變非暫時普京上臺即醞釀此一轉變
  
  郭震遠:對於美俄關係的變化,從去年十二月十三日美國宣佈退出反道條約,與普京、俄國方面作出的反應來看,我覺得與其說是俄羅斯出於軟弱、退讓而作出這個反應,倒不如說是俄美兩家合演的一出戲。
  
  去年十一月普京和小布希在美國表現得非常親熱,但是從那以後,小布希對反道條約的問題明顯地強調了要退出,而俄羅斯方面雖然有反對之聲但是已經表示了可以絕對容忍、接受。因此,我寧願認為這是俄美兩家的某種妥協。其中肯定有其他交換,比如有關大規模削減戰略進攻性核武器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還不限於此,就是將俄國真正接納為所謂西方國家集團的准成員。因為也正是在那之後,才出現俄國與北約的關係要有新變化的說法,甚至說可否吸收俄羅斯加入等等。
  
  我不認為俄美關係的變化是暫時的、戰術性的,至少這種轉變比暫時的、戰術的要重大得多。
  
  為甚麼在九一一事件之後出現這個轉變?因為俄羅斯的衰弱。但是這兩年俄羅斯的日子比前兩年好過,其經濟有所復蘇,社會也比以前穩定。葉利欽時代後期才是最困難的,那時到俄羅斯拿著美元沒有地方買東西,但是現在大不一樣了。
  
  我認為,俄美關係這種變化,至少在普京上臺之後就一直在醞釀,九一一事件等於給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而俄美雙方現在抓住契機,在政策上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未來中美關係動向及影響
  
  郭震遠:現在是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中美關係的動向及其影響。
  
  反恐戰略不會取代全球戰略美國重點防止亞太大國崛起
  
  傅夢孜:九一一為中美關係創造了一些機遇,不過即使沒有九一一,中美關係回歸穩定也是大勢所趨。中國作為一個上升的國家,中美之間也確實需要冷靜地觀察對方,避免出現嚴重的衝突。
  
  九一一發生之後,應該說進一步強化了這個勢頭。中美關係穩定這個主線,在二○○二年還會得以延伸。中國入世之後,美國國會借最惠國待遇問題炒作、攻擊中美關係這麼一種形勢將會改觀,儘管美國會增加對中國的監督。在日內瓦人權會議上美國失去席位之後,其能量受到了一定影響。臺灣問題在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後,已經走到了極端,我不認為還會繼續往前滑。我認為這些問題是有利於二○○二年中美之間維持關係穩定這麼一個趨勢的。
  
  當然,中美關係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九一一之後,美國雖然取消了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制裁,但是因“六四風波”道致美國對中國的一些制裁至今還沒有取消,這是不對等對待的。
  
  再一個是在臺灣問題上,還是很容易引起問題的。雖然不至於再往前滑,但是美台的實質關係還是有所發展。九一一之後美國對臺灣的武器銷售是五次,達十億美元。
  
  在象徵意義上講,會給中國一種姿態,但是在實質上還會有所發展。
  
  另外在反恐問題上,美國還是有雙重標準。在東突厥問題的定性上,美國一直不願鬆口。美國對普京的表態是,不能以反恐為由來鎮壓國內的民族自決運動。
  
  在安全問題上,中國面臨美國在反擴散方面的要求和壓力。
  
  長期來看,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甚至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主要取決於美國反恐戰略和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現階段是反恐壓倒一切,但是長期來看很難取代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傳統的地緣戰略觀也不會產生根本改變。
  
  美國的一些思想庫的人認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冷戰之後就是防止大國的崛起,而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冷戰之後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擔心一直是很難消失的。九一一之後出的防衛評估報告,還念念不忘說在亞太地區存在擁有相當充分的資源潛力的潛在對手的挑戰,及其構成的威脅。雖然不點名,但是針對是很清楚的。美國不會因為反恐而改變一些基本的外交思路。
  
  中美兩國國內,都有對對方長遠戰略懷疑的力量。同樣,俄羅斯作為一個美國不可忽視的戰略力量,這種雙方的懷疑同樣存在。儘管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美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美俄之間的疑慮不會因此而煙消雲散。
  
  相對而言,中美之間的實質關係,內涵更豐富、寬泛、扎實,因為經貿關係遠比中俄、俄美關係要強。
  
  同時,不管美俄在退出反道條約方面有甚麼幕後交易,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中俄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共同利益的,在維持全球的戰略穩定上,是有巨大的戰略共同利益的。就是說,中俄之間有發展的潛力。
  
  我們不能幻想中美俄之間出現良性互動,雖然中俄將對美關係作為重點,但是也不要想倒到哪一邊去對付另一方。
  
  郭震遠:座談會結語
  
  美國的勢力無以倫比,這是事實。但是我始終強調的是,美國的戰略企圖和其實現這個企圖的能力之間,這個“差距”是怎麼樣的?
  
  為何美國在九一一之後急於改善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道理很簡單,因為反恐不僅僅要得到盟國的支持,甚至要得到印、巴乃至一些被其稱為無賴國家的支持。這就表現了前面說的戰略企圖與其實現這個戰略企圖的能力之間的“差距”問題。
  
  九一一事件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第一,阿富汗反恐怖的軍事行動基本告一個段落。第二,阿富汗的局勢並不會因為軍事行動的告一段落而恢復平靜,大概還會有相當長的動盪,也不排除發生更嚴重情況的可能。美國在過去幾個月的反恐行動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但是其反恐怖行動遠遠沒有結束,遺留問題甚至可以說更多、更困難。美國會在相當一段時間裏,繼續將反恐怖主義活動作為美國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但是也會力圖將反恐怖戰略與其傳統的安全戰略、外交戰略結合在一起。
  
  第三,通過這幾個月,應該說美俄關係有了重大改善,這種改善對雙方來說都有需要,是以九一一事件為契機所促成的。中美關係也同樣是這樣,因為在小布希政府執政頭半年中美關係下滑,七月之後有所恢復和改善。但是無論中美還是美俄關係,原有的一些重大矛盾並沒有消除,將來無論中美還是俄美關係,恐怕還是既有鬥爭,又有合作的局面。
  
  九一一以後的變化說明,在這幾個大國之間,存在大量矛盾分歧的同時,在冷戰後的世界上,在二十一世紀,還是有很多值得大家重視的共同利益。這一點,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大國關係,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認識。
  
  評論員簡介:
  
  陸南泉中國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道師。兼任清華大學敎授,國務院經濟發展中心國際技術與經濟研究所客座敎授。撰寫《蘇聯經濟》、《蘇聯改革大思路》、《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等專著十八部,發表論文、研究報告二百多篇。重點研究蘇聯、俄羅斯經濟與經濟體制改革。近幾年著力研究蘇聯劇變的原因、蘇聯興亡歷史等問題。
  
  宋以敏清華大學畢業,自一九四九年開始在中國外交部工作,先後駐東德和前蘇聯,現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國的安全觀念》(英文)、《中俄、俄美、中美關係及三者間的相互作用》(英文)、當代世界格局的演變和發展趨勢、《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等大量論文和書籍,享受國家突出貢獻專家津貼。
  
  傅夢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美洲室主任、研究員,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碩士。主要從事中美關係、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方面的研究,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瞭望》等刊物上發表過一系列國際關係、中美關係的學術和評論文章。
  
  蔡文中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和平與發展》季刊主編,中國東歐中亞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俄羅斯與中亞政治、外交以及安全方面的研究,擔任過中國八五、九五有關重點研究課題的研究。
  
  馬加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印度及南亞問題的研究,著有《一應俱全印度人》、《當代印度敎育概覽》、《關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國》。擔任中印名人論壇中方成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