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交流是從理解開始,進而欣賞,促成融合與認同,一起創新發展新一代的中華文化。隨着中國大陸崛起,我們看到中國人的思維與價值觀,比從前進取、前瞻,也更有自信,往後還應將現代文明建設做成典範,吸引國内外的人士,讓中華文化成爲二十一世紀解决人類共同問題的主要橋樑,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兩岸都是中國人、炎黄子孫。過去因内戰與政治因素,造成兩岸分隔,然彼此語言文字相通,風俗習慣、年節幾乎一樣,雙方享有同樣文化情感與歷史淵源。是以,兩岸文化交流,很容易激起共鳴,增進彼此認同。
一般來講,文化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擁有共通的信念、價值、偏好或經歷共同的歷史經驗與傳承,這些反映在人民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及價值判斷,同時也反映在典章制度與史籍之中。文化是活的,透過人民互動與外界交流,不斷更新,故文化不僅是記憶與傳承,更有創新及發展。每一代、每個地區的人們,透過交流,激盪新的文化元素,像新的用語、新的觀念,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這是我們看到文化的創新發展,同時其也與既有的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展現新的風貌。所以,文化是與民衆的生活結合,文化從來不是鎖定於特定時空的膠囊,它有生命力與活力。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共同創造的,它的創新也依靠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
兩岸人民隔絶幾十年,雙方有着不同生活經驗,存在不少誤解,留着刻板印象。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從雙方的共同點切入,增進彼此瞭解,消除偏見,進而促進文化認同,共同創新發展中華文化。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各地區有不同文化特色;不同年齡層、職業别,也有特定的偏好與價值觀。是以,兩岸文化交流,面向從來不是單一的,呈現多樣性的特質、價值觀。也就是説,兩岸文化交流的内涵,除我們熟悉的傳統藝術、民俗交流,也有現代的、前瞻的文化交流活動。
特别是可以談到流行文化的交流。流行文化爲何易激起共鳴?係因貼近兩岸人民的生活情感,這也提供我們一條思路,青年文化交流的面向,越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趨勢,有前瞻性,效果就越明顯。過去四十年,中國大陸經濟騰飛,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一些科研領域,已領先世界。現在很多人談中國崛起,崛起不單純是經濟、軍事力量的展現,背後須有文化力量支撑。没有文化力量指引,崛起是虚浮的,欠缺自信的。所以大國崛起,乃是反映一個國家的思維理念同以往不同。一個國家興起,人民的生活態度必然是進取的,不是消極的;人民的價值取向是開放的,不是排外的;國民必然將自己國家定位爲世界的主要成員,願承擔較多責任,不會只想閉關自守或獨善其身。這種世界觀不單展現一種氣魄與胸懷,還將引領各個領域前進發展。所以,大國崛起是全面的。不僅是經濟、科技的崛起,也激盪人文的創新發展。人民對未來的向往,激勵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崛起,目前尚在初期階段,各種艱巨挑戰有待克服。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社會思維的變化,人們對現在與未來的想象,所展現的朝氣,反映這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青年人另一特質是有理想,他們想望美好的未來,進步價值對他們有吸引力,也影響他們觀察問題的視角。近幾年大陸推動的幾項重要政策,深具永續發展理念,具有進步性,不僅與國際接軌,且解决重大民生問題,分别是:脱貧政策、環保和“一帶一路”。所以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兩岸文化交流是從理解開始,進而欣賞,促成融合與認同,一起創新發展新一代的中華文化。隨着中國大陸崛起,中華文化將成爲二十一世紀解决人類共同問題的主要橋樑,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