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日前召開。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率香港特區代表出席,與內地代表就防疫抗疫策略及逐步有序恢復“通關”事宜作詳細交流。通關是擺在香港面前的頭等大事,是香港最大的民意。任何在這一點上“卡脖子”、阻撓通關、盲目崇拜西方觀念的人,都是對香港的不負責任。
在香港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本港已經連續四十餘天本地零確診。面對這樣一個可喜的成績,香港絕大多數市民強烈希望與內地儘早通關。副總理韓正在接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聽說了香港市民對於通關的強烈訴求,即場指示相關部門跟進。這證明中央切實明白港人的殷切期盼,也為此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關就是擺在香港面前的頭等大事,是香港最大的民意。要把通關放到政治高度上來解決,因為衹有香港與內地恢復了正常往來,香港的經濟才能夠真正地再起步、再出發,香港才能夠完全投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才能夠徹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遺憾的是,近日有香港高官接受媒體訪問,稱香港被夾在內地“嚴防輸入”及歐美“與病毒共存”的矛盾當中,在防疫政策上“雙手被綁”,因為官員將與內地通關列為首要任務,故對海外很難放寬限制,嚴格的入境限制,已經對國際商貿及交往產生寒蟬效應。
香港部分公務員沒有擺正對內地的心態,始終抱著居高臨下的態度,輕視內地的發展,排斥內地的防疫抗疫政策,盲目崇拜西方觀念。這是對香港不負責任,對香港市民不負責任,應該徹底扭轉。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香港的防疫要和全國的防疫大局聯繫起來。香港的主流民意就是要與內地通關,誰要在這一點上“卡脖子”,就是香港的罪人。香港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員不為群眾謀福祉,阻攔與內地的通關,必將被香港市民拋棄。在香港已經完成由亂及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過程中,香港的官員和公務員應該好好思考,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
特區政府9月27日發佈了《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優勢獨特 機遇無限》。報告指出,外國商會普遍對香港的營商環境保持信心,而積極拓展業務的海外企業亦對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滿期待。美國、奧地利、英國和馬來西亞商會均認同香港仍是理想的營商地方。今年5月的創業節,吸引了逾百個經濟體近4萬名參與者。這已經充分駁斥了該官員所謂的所謂“寒蟬效應”。
現在,特區政府除政務司長李家超,保安局長鄧炳強,還有警務處長蕭澤頣屬真正愛國者,在他們領域努力幹活,盡心履職,工作卓有成效,在抗疫工作上,其他很多高官都在口頭上、文字上唱高調表態,糊弄中央和香港百姓。還有高官盡然放風,稱香港過去歷史上曾有相當長時間與中國隔絕,香港過得好好的,不通關也無大礙,他們就期待兩地一直不通關,期待早點與西方通關,因為他們的家,家人在那邊,他們有高薪拿,誰也奈何不了,過一年是一年,退休金袋袋平安,問題就在這。談對接,會說香港沒共識,香港做不到,按他們習慣,專家對接會議就一直談下去,各說各話,何止談幾月。除非中央下指令,要求香港納入全國防疫體系,解決香港防疫拖後退問題,香港民眾才能盡早順利走入內地,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參與前海合作,青少年擁抱內地,這些香港發展大計才有可能真正操作。
這次福建廈門疫情一個月不到目前已基本清零,短期內取得勝利。就可看出內地抗疫政府多麼負責,民眾多麼配合。廈門島思明區全民核酸檢測已6次,較嚴重的島外同安區全民核酸檢測已8次,可能還要再檢,目的是徹底檢出病毒,不漏一人。
反觀香港,全民檢測一次都沒做過,也不想做。病毒從外國進來,有各種人豁免不需隔離,病人出院標準也低,有病的人在社區估計隱藏還不少,又不搞健康碼,對香港這種抗疫神操作怎可讓人放心,香港市民其實很無奈。內地專家是要為內地民眾健康負責把關的,他們對香港防疫提出的擔心完全合理,他們對香港抗疫提出的科學建議完全應該獲得香港市民支持。
(原載2021年10月4日思考香港網,作者:李風)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