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相逢三十多年了,雖然大學四年是很早以前的事,然而,這麽多年來,我們老八舍這群人在人生路上一直還是相互幫助着、鼓勵着、鬧着,無論工作和生活中發生了什麽,大家都珍重那份濃濃的情誼。
大家心意要寫文章作個階段總結,談談感想,做個紀念。寫什麽呢?想了想,我還是寫篇紀實性文章吧,算是向大家作個匯報。
平淡與平凡
沿着命運之路,我從出生地内蒙古錫林格勒草原去到北京、河南;又從豫西偏僻的農村走進風景秀美的珞珈山。在珞珈山,我不僅沐浴了知識的甘霖,更享受了同學情誼的陽光,在珞珈山“老八舍”裏的我們這群人,平淡地聚會了四年,然而平淡中悄悄地釀造了一份純真感情,無論什麽時候想起來,都覺得人生那段路最美好。
大學時代,作爲年齡小、薄學寡才的“弱勢群體”一員,主要是得到了同學很多的關照與幫助,尤其是同寢室的年長同學給的關照更多。想了想,我在四年大學生活中,學習不是出類拔萃的;當過演員,在《沉思者》話劇中角色只是上台掃掃地的無名好青年。個人事迹最突出的是,堅持不懈鍛煉彈跳力,立志填補中文系在全校運動會的彈跳項目名次空白,終於獲得全校跳高第三名、跳遠第六名的成績。
印象最深的是與李軍辯論,我找到了“英雄”的感覺:在他不依不饒、窮追不舍的辯論中,我有時會高調承認自己是敗者,而且驕傲地告訴他,我勇於承認失敗,擺出一種雖敗猶榮的姿態。據説,我們在老八舍外的一次辯論過分擾民,格格曾大吼:黑格爾白格爾,睡覺了!
第一個十年:專業報
1982年8月,我畢業分配到了國家煤炭工業部,到情報所報到後才知道是參加創辦《中國煤炭報》,雖然是專業報,但是學中文的能到報社工作算是比較理想的。
我在《中國煤炭報》社工作了整整十年,是第一批分配到報社的五個大學生中最晚離開的,從見習編輯、記者做到經濟部副主任、總編室副主任。十年中我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基層采訪,走過一百多個縣市,下過數百個礦井,也順便遊歷了全國很多地方。
在近千米深的礦井下面,我看到的絶不僅僅是平凡的“工作”,曾在一個巷道開掘工作面看到:岩壁上貼着兩個大寫的人,他們赤裸着上身,緊抱着鑽機,鑽機聲震耳欲聾,每天八個小時的多數時間,他們就是那樣在與岩石搏擊。這是我第一次下井看到的一個場景,成了久久不能抹去的記憶,而對那些煤礦工人來説,那就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工作。
我十分感恩《中國煤炭報》社對我的培養,十年中我在庸碌普通的工作裏成長,由於我在業務上的努力,曾被任命爲報社業務研究小組副組長,研究策劃的多項重點報導受到關注和好評。
然而,我似乎是不安分的,1990年,我倡議並自告奮勇,創辦報社第一個公司——信息服務公司,這是探索,報社領導給了我機會擔任總經理,多年後,信息公司仍然是報社唯一的公司,每年有贏利。
這其間1984年到1985年近兩年,我被抽調到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廳,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民事審判庭當時85%以上的案件是離婚案。每個案件一般要去五六個地方作庭外調查:居委會、雙方的直系親屬家庭、雙方單位。由於買不起自行車,前半年就把新皮鞋底子磨穿了一個大洞,後來再買皮鞋就先去加補一層鞋底。那是很辛苦的經歷,我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夫妻矛盾,總是雙方都有責任,主次而已。
第二個十年:中國名牌
1992年9月,老八舍摯友李軍策劃創辦《中國名牌》雜誌,他推薦我調進新華社參與籌備創辦雜誌,擔任總編輯。對我來説,這是很過分的幸運!現在想來,我擔任總編輯是不合適的,不僅在業務上力所難支,而且應對各方關係更是不行。好在是强烈的責任感,我竭盡全力去履行使命。
《中國名牌》雜誌於1993年初創刊,在當時是高品位的工商雜誌。我們决定以工商界和政府高層人士爲主要對象,傳播品牌理念,倡導政府和業界創造培育名牌産品和優秀企業。雜誌創刊號發表朱镕基副總理《唤起全民的質量意識》的文章,第二期發表李鵬總理《創造名牌産品,提高國際競争能力》的文章,新華社分别向國内外播發,全國各重要媒體及海外部分媒體紛紛轉發,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名牌》雜誌每年推出年度《中國名牌報告》,還陸續發表了二十多位國家領導人、國務院部委局及部分省市自治區領導有關名牌戰略的文章。於是,由一個雜誌倡導推動而形成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開展名牌戰略的行動,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這在中國傳媒業應是一個特殊的案例。
在辦刊同時,我們注重策劃開展相關活動建立雜誌影響力。《中國名牌》雜誌開中國媒體進行市場調查之先河。創刊第一期就發佈了雜誌與中國科學院下屬機搆合作的“中國市場組合音響品牌調查結果”。1994年獨家策劃推出“全國主要消費品市場調查評價成果”,在中國第一次向工商界公佈消費品品牌調查評價指標體系,並以調查爲依據,評價公告“中國名牌最佳品牌奬”,在中國工商界引起很大反響。雜誌還與部分省市的政府機構舉辦多次名牌戰略的研討會,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推出《中國名牌之窗》特别節目100輯。
1994年12月19日,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發表10週年之際,我作爲香港回歸祖國倒計時活動的總策劃、總指揮,以新華社《中國名牌》雜誌社、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的名義,將“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倒計時”牌竪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倒計時牌成了特殊的媒介,傳達了億萬炎黄子孫“祖國迎香港,同胞盼團圓”的意念,形成一次全國性的公衆紀念活動。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説:“天安門廣場倒計時牌引發了全國性的香港回歸祖國倒計時活動,爲香港回歸祖國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倒計時活動的策劃實施得到新華社和北京市政府的嘉奬,並獲得中國國際公關協會評選的1997年度中國公關最高奬。
1998年春天,我積極争取到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在香港分社我的主要工作是恢復創刊《中國市場》雜誌,擔任總編輯。但是,這次是一個人辦雜誌。在領導的信任支持下,藉助於新華社國内豐富的採編資源,業務並不難,難的還是没有錢。爲了省每本雜誌9.5港幣的郵寄費,最初三期雜誌我做投遞員,每次花兩港幣坐叮叮車(香港的有軌電車)去中環一帶的寫字樓,爲一家家公司送雜誌。真是有點“丢人”。
我是在夢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告别香港的,也决心向我追隨了二十年的國有機構及體制作别。
第三個十年:下海
2002年初,一個體質不好、不會游泳,也没有船的中年人正式下海了。
問我憑什麽下海?我的回答很簡單:憑勇氣。實際上,文人下海是非常危險的,説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毫不夸張。
下海做什麽?我認爲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作爲核心生産力,推動着社會生産力螺旋式上昇,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將來一定會進入緑色文明!我雖是中文儒男,没有發明,但是决心做科技事業,我要用策略與組織的能力,投身科技創業。
一開始我到别人的“船”上當幫工,美其名曰爲顧問,於是我就成了“李老師”,直到現在有的商界朋友仍然稱我爲“李老師”,好像有點兒怪怪的,老八舍裏老師一大把,我算哪門子老師?
我覺得自己要當總經理,於是2003年春天,北京有了華安普惠科技發展公司李總經理,這是我做的第一家公司。我的第一項業務是建立縣域煤礦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我們在山西洪洞縣煤管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全縣域多煤礦安全監控管理平台,將各煤礦的井下井上安全監控設備及安全設施聯網到縣級平台,後來又將煤礦井下的人員跟踪定位系統、防爆通訊系統聯網。十年來,這家公司是中國煤礦聯網安全監控工程做項目最多的公司之一。現在,互聯網浪潮之後,物聯網風起雲涌,2014年末我參加中關村物聯網聯盟座談,講到這些事情,物聯網專家認爲,我可以算作中國物聯網的“先驅者”之一,權當笑話一聽,但却是事實。
2005年,我决心創辦自己主導的公司,北京泰和同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生了。賺的第一筆錢是把河北企業生産的户外廣告用PVC布向南美洲出口,接着策劃煤礦新型防滅火科技裝備的全國營銷網,也賺了錢。
有一天,發現一個好機會:與美國和韓國公司合作油田微生物採油技術項目,這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希望引進的國際先進項目,中石油科技部門還給予我們一定的資金支持。將近兩年時間,我研究油田地質、採油工藝,在大港、遼河油田現場與工程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的公司付出了上百萬資金,最終收穫了一堆的教訓,結交了一些朋友。我們在大港有些衰老油井創造了300%的增産,但是,項目就是做不成,追求科技進步的精神在體制的羈絆中是那樣的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我做了一些助人爲樂,自己也充實快樂的事情。
這期間,我曾經作爲策略發展顧問,協助公司創業團隊追求技術進步:新開源制藥股份公司——從頻臨倒閉的企業,到成爲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醫藥化工PVP企業,2010年10月,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上市。
這期間,我策劃幫助美國磁懸浮飛機公司進入中國合作,與中煤能源集團聯合研發了世界第一條磁動力運輸綫,2014年12月,一公里的工業運輸示範綫已經建成並試運行,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巨大。這是中美聯合知識産權、中國製造版權的科技創新成果,將是中國先進製造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項代表作。
應老八舍舍友偉峰兄之邀,我於2011年末進入中評社做經營工作,仍在海中,却有找到組織的感覺。中評社有目共睹,説它是傳媒奇葩一點也不過分,在老郭的支持下,體驗着另類創業的洗禮,我在探索中前行。
平凡與快樂
我懷着美好的希望、帶着可貴的單純走進了“老八舍”。三十多年過去,而今單純難依舊,希望仍美好,感悟也很多。
當我費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山頂,可能風光無限好,可能這山望着那山高,也可能什麽都没有。然而我還是要去登山。重要的是享受登山之樂。
無論别人對我有什麽看法,自己已能保持平常心,好的和不好的都笑納,盡量用寬容和愛對别人,包括對待誤解和不友善。
人在路上,不犯錯誤難,但不要錯到爲挣榮譽地位和金錢,把健康和快樂賠進去。
按照普遍社會價值觀,很多舍友成功了,我由衷地爲他們高興着,因此,我不成功也能够享受快樂。
我想,能够身心基本健康、平凡與快樂地生活着已然有福。祝福所有的同學旅途愉快!
2015年1月於北京
李爲民簡歷 (學號787021)
男,漢族。1960年12月26日出生於内蒙古錫林格勒盟賽罕塔拉,網名:里人、LWM。祖籍河南偃師市。
1967年1月—1969年10月,在北京昌平陽坊小學就讀。
1969年11月—1976年6月,在河南洛陽市偃師縣邙嶺鄉楊莊學校就讀小學、初中。
1976年6月—1978年7月,就讀於河南洛陽市偃師縣邙嶺鄉高中。
1978年9月—1982年8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河南(洛陽)考生。
1982年8月—1992年11月,畢業分配至煤炭工業部工作,參與創辦《中國煤炭報》,歷任中國煤炭報社助理編輯、記者,經濟部編輯、經濟部副主任、總編室副主任。(期間曾於1984年1月至1985年6月支援法院工作,在北京東城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擔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
1992年11月—2002年12月,在新華通訊社工作,歷任中國名牌雜誌社總編輯、中國新聞發展公司總經理助理、新華社供稿中心主任助理、新華社香港分社中國市場雜誌總編輯、副社長。
2003年3月辭職創辦北京華安普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2005年5月創辦北京泰和同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2011年11月至今,擔任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經理。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