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望盡天涯路之後——讀李昕的《望盡天涯路》

  讀着李昕的中篇小説《望盡天涯路》時,我覺得“耳朵有什麽挣扎着,久之,久之,終於挣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裏夾雜着憤怒和悲哀”。周大安無疑是一匹來自湖北邊遠老區的孤獨的狼,但他雖是自强自尊自信且敢想敢説敢做,却只緣命運不濟世事維艱,在望斷人生天涯路途之後,孤傲而悲壯地走向瘋狂。

  盡管作品具有很抓人的强烈藝術魅力,但我於此並不想也不能够不願意肆意將我的感受談開去,因爲作品顯然寄託着作者對他的一位英年不幸早逝的同學的滿腔悲悼之情和不勝憫惜之意。我只能説作品所把握的瘋人言行心理,是有一定的叙述描寫難度的,但令人敬佩的是這些方面的描寫刻畫是出色傳神的。另外,既是時空調度的隨意自如且行雲流水般不着痕迹亦是令人嘆爲觀止。

  我想説的是作品主人公周大安望斷天涯路之後,應該回頭是岸呢還是有其他的怎麽怎麽辦?讀到作品結尾時,我爲作者的悲憫之心所感動,他在確鑿無疑的絶望中又不無根據地挽留一絲希望,半是爲自己半是爲讀者。但是,周大安回頭是岸隨遇而安和光同塵隨緣而就俯仰隨俗業已不大可能,同時他今後的人生之路也不大可能柳暗花明“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燈火闌珊處”。但不管日後的日子是浪迹天涯(這是作品所暗示的),還是遁迹空門於世外駐心留意安身立命(這是我的猜測),我只想對周大安説,現實的林林總總是必須直面的,無論是屈辱難堪還是丢人現眼,無論是悲愴痛苦還是懊惱絶望、失意惆悵、仿徨迷茫,自我的優勢缺陷及才情見識智性心態,也必須時時處處認真清醒地檢討仔細嚴酷地解剖且要日新月异更新重建。

  但周大安死了或失踪了,死於或失踪於與現實的盲目較勁之中和自我封閉性無限膨脹之中。毫無疑問,周大安的現實感和自我感都是不大正常的。他自走進江夏大學之後,便在盲目地和他人攀比中自强不息到瘋狂的。

  周大安的悲劇人生其實是從他自湖北山鄉窮困老區跨進江夏大學後開始的,這之前的人生道路雖是艱難曲折坎坷,但他在與寡母相濡以沫和自己的自强不息之中,總算是步履堅定而豪邁地走過來了,而且應該説在斯時斯地窮困的土地和窮困的人群中,他可能很爲此感到驕傲自豪。中學時代是佼佼者,畢業後又得到了斯時斯地與他出身、家庭和社會地位相當甚或高於他的同輩求之不得的教書工作和“老婆”,要不是七十年代末恢復高考使周大安走進大學,他就此於家鄉成家立業把日子平平淡淡過將下去,也其實很是不錯。但是,他走進了江夏大學,於是悲劇的帷幕拉開。

  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照理説周大安憑自己的真才實學昂首挺胸走進大城市中的大學,對於從艱難困頓的人生之路和邊遠老區走出來的他,自然是迎來了一個人生輝煌,不僅此前的跋涉脚印因而熠熠閃光,而且確鑿無疑地也已預約了這之後前途的明麗輝煌。但周大安年齡已大且有老婆孩子在鄉下,這便决定了他的大學之行僅是觀光似地開闊眼界擴拓心胸,然後再在四年之後清清醒醒地回轉去過自己那份平平淡淡人生。周大安有足够的才情智慧力量改變他的宿命嗎?似乎没有。但是,周大安意欲扼住命運的喉嚨,他開始扮演悲劇角色了,但他在一味的悲壯中顯然自我感覺良好,毫無覺察自己業已走進思想方式的死胡衕且一往無前直至天涯夢斷。走進江夏大學首先使周大安空前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與他的同窗相比他顯得既土又窮,不僅物質上一窮二白(穿他老婆的破舊毛綫坎肩,没有换穿的衣服,僅以青菜打發三餐),而且,精神上似乎也窮得可憐(隨地吐痰,英語念得笨拙難聽,見識胸襟才情等)。周大安顯然清清楚楚地極其痛苦敏感到了這一點,於是,過去人生道路鑄就的認知定勢思維慣性驅使他誤認爲只要專業成績出類拔萃,其他種種不足似乎便可全都能够彌補。周大安一味地争强好勝既是過去他自認爲是生活中的强者的心理延續,又是現在他極其强烈地敏感到自己微不足道自卑心理的逆反。但是世事人情有時既無情又無理,周大安雖是成績在同年級名列前茅,但他還是合情合理(?)地被分配回到他根之所係的邊遠窮困家鄉老區。周大安至死没有明白:成績好壞對一個人命運的左右力量,在他走進和走出大學校門時是判若雲泥的。你可以憑考試成績理直氣壯揚眉吐氣地走進校門,但却不一定能够憑成績稱心滿意地離去,前者是公平競争,後者却要復雜得令馬克思也要摇頭嘆息的。再説了,周大安雖是有好成績却無真能力好運氣,他是憑了山里人的執拗得可敬可怕又可悲的倔强而一頭扎進枯燥呆板的苦讀苦記死讀死記之中,才贏得了好成績,他還缺乏足够的聰明機靈和才智,而這一切在他所處的新環境裏是彌足珍貴的。在分配時他只知道無休止地糾纏輔導員,在離婚時則近乎弱智似地任人擺弄。周大安雖是在大學裏那種誤人子弟有餘的成績面前是佼佼者,但爲人處事的能力却顯然没有絲毫提高,也許因爲悶頭讀書自我封閉反而有所降低。應該説周大安的四年大學黄金日子是白白付了東流水。

  周大安在畢業會餐時號啕大哭之後對自己大學生活有聲有泪的反思總結是如何地令人失望呵!説明四年大學生涯除了誘騙得他不切實際想入非非之外,並没多少改變些他的才情見識和胸襟氣質。他也許是在承受莫大委屈時變得小孩子似的,但他那一句我早就知道鄉下人在這裏注定是要喫虧的鄉下人的格言警句,實實在在地將他四年的大學履歷輕而易舉地全部抹黑。但他確又是懷着到死都想不通的這種偏執見識自强不息的。盡管那在江夏大學櫻花爛漫桂花香溢之中做了四年的飛黄騰達出人頭地的幻夢,在畢業分配時明明白白地完完全全破滅得令人心碎,但周大安依舊並不死心,回到縣裏後又繼續做起了有朝一日大事做成八面威風的自强幻夢。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周大安直至夢斷天涯路人猶未醒。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旁人的安身立命之基礎,有時候不必一味强調盲目笨干,安分守己審時度勢便是順乎自然,也便是造化旨意,並非庸人主義。

  周大安雖是一代大學生中的特例,但也並非没有普遍現實意義。作者的創作意圖動機顯然也並非僅僅出自對一位英年不幸早逝同學的悲悼和憫惜。如何審時度勢地觀察分析現實和嚴酷剖析自己清醒認清自己,從而對“能做”和“做不到”諸事心中有個實實在在的底,這應該説是每一個人都會隨時遇到的人生問題。尤其是對八十年代以來曾走進走出大學校門或正在大學校園裏的數届大學生們來説,如何不流於虚妄走進瘋狂,眼明心亮地在改造環境的同時改造自己,周大安無疑以他的人生悲劇提示着些許啓迪。其實,就是周大安自己不也在望斷天涯路之後尚也許在砥礪更新自己,作者和讀者還都没有望斷周大安,都還留有一絲希望在眼裏。

  原載遼寧作協主辦的《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二期

  編者注:

  李昕的中篇小説《望盡天涯路》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當代》1991年第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