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父母課堂》導學系列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八條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我校作爲“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實踐基地”,以《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爲指導思想,爲了響應家庭教育思想,我校以《父母課堂》爲指導教材,指導家長自學家庭教育知識。爲了引導家長閲讀有豐富、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學習專業、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小妙招,助力各位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决定開展一次《父母課堂》導讀分享沙龍的活動,特此擬定本次活動方案。

  二、活動主題:

  青春期的煩惱如何破解

  三、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父母課堂》導讀分享沙龍活動,引導家長閲讀豐富、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學習專業、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小妙招,助力各位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2.通過本次《父母課堂》導讀分享沙龍活動暢所欲言地談談自己閲讀的經歷和收穫,讓大家一起互相學習。

  3.通過交流分享,家長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成長。

  四、活動時間:

  2021年12月20日上午

  五、活動對象:

  學生家長

  六、活動地點:

  一樓階梯教室

  七、活動準備:

  1.收集班級家長閲讀《父母課堂》打卡的圖片。

  2.提前準備好本期導讀的《父母課堂》資料和《父母課堂》(2021年9月)導讀提綱發給家長學習。

  3.事先讓家長準備《父母課堂》的分享心得。

  4.交流分享活動的背景PPT。

  八、活動流程:

  1.開場發言

  主要向家長介紹本次家長沙龍活動的目的及意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能够投入本次活動中並積極配合。

  今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公佈,家庭教育這一“家事”,“昇級”成了“國事”。“雙减”政策的出台讓學生從學業壓力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增加了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父母因此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和反思家庭教育的方式。近年,年輕的新生代父母更加注重科學育兒方式的探索實踐。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少家長自發學習瞭解兒童心理學、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等專業知識,擺脱傳統的“説教”,把家庭教育變成故事、遊戲、朋友間的平等對話。他們的親身感悟和真實經歷,或許也能給你帶來新的育兒啓發——家庭教育,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安排家長進行分享:

  家長結合父母課堂分享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以及自己家庭教育小妙招,助力各位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分類 題目 頁碼 内容簡介 家長學習重點

  關注 正視青少年亞文化 P4-P5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情多變,但他們身上藴藏着巨大的青春能量,這種能量是他們不自知、不會控制的。所以當他們站在人生的關鍵路口,近距離接觸青少年亞文化時,需要同伴的接納和認可,更需要家庭的支持與陪伴 理解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承認不同,和孩子共同探討學習。

  平易近人,發自内心地尊重孩子。

  將心比心,正確地認識和引導。

  親子加油站 和孩子探討我的青春期 P12-P13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父親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分享自己青春期時候的的叛逆史,並讓孩子知道在這個年紀有叛逆的情緒是 正常的,但是同時也教育孩子要學會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溝通可以多聊一些學習之外的話題,關注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分享自己的故事,孩子會覺得家長更親近。

  教子良方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P24-P27 作者的兒子從小調皮搗蛋,石老師辦公室的常客,但是父母没有過多地批評他,而是選擇换位思考,利用生活中的機會一步步引導,激發他的潜力,幫他建立自信。最終,他憑着過硬的綜合素質申請了國際知名大學。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能着急拔苗助長,應該在生活中多引導,换位思考,學會放手,孩子能幹的 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干,培養他獨立解决問題的能力。

  父母忌語 他還是個孩子 P37 一次家庭聚會中,90多斤的文翰將懷孕5個月的嬸嬸推倒在沙發,媽媽嚴肅地批評孩子,但是父親却説:“他還是個孩子,懂什麽?”幫孩子逃避錯誤。 “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話語就像温室一樣,孩子在這樣的温室裏享受温暖,但是却失去了經受風吹雨打,感受大千世界的機會。最爲家長,要對“愛”有理智的判斷,知道什麽樣的愛是孩子需要的,而不是替孩子找藉口遮掩。

  青春期的煩惱從何而來事例分享

  案例:

  孩子從小懂事,學習、做事都很認真,但最近却聽不進課,書也看不進去,做什麽事情都静不下心來。回到家後也是心煩意亂,不是頭痛就是失眠睡不着,還總是擰着個眉頭。有一次我看見他一副煩躁不安的樣子,就好言相勸。結果不知道我哪句話説得不對,他忽然大發脾氣,瘋了似的大喊大叫,還掄起拳頭砸墻,把手都砸破了,這種情况每個月都會出現。

  情况剖析:

  心理探析:喜歡和自己較勁的人,人格特徵導致自我心理放大。根據案例的描述,我推斷孩子是因爲心理波動較大才産生的煩躁情緒。男孩心理波動的原因很明確,是生命週期的表現。男孩的心理波動就是低潮期的表現,再加上進入青春期後,更加心緒不穩、躁動不安。原本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男孩過不去的原因在於他人格特徵導致的自我心理放大。

  應對策略:

  教會孩子把握零散時間,父母可以這樣去做:

  01幫助孩子轉變自身觀念,提昇認知。

  比如,告訴孩子要認識到生活中很多煩惱不可避免,當自己處於低潮期時,可以有意識地逥避一些容易使情緒低落的事,做好自我調節。

  02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教導孩子的前提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能從自身出發珍惜零散時間,通過身教的方式引導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孩子也會在榜樣的激勵下成爲珍惜時間的人。

  03引導孩子學會嵌入式學習。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在零散時間裏填充學習内容。我們在由一種活動轉爲另一種活動時,中間難免會留出一小段的空白時間,如飯前飯後、上下學等車時這些時間都比較短,没辦法記憶太多内容,但是用來背幾個單詞、幾句詩還是綽綽有餘的。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多製作一些寫有單詞和詩句的便利貼隨身携帶,隨時復習。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的時間被稱爲記憶的黄金期。在這兩個時間段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各拿出15分鐘左右,回顧一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或剛剛學過的内容,加深記憶。

  3.家長分組話題討論分享

  將家長分組,選出組長代表,抛出話題,鼓勵家長積極討論,分組發言。教師結合理論知識,如《指南》或本學期工作閲讀工作安排與家長總結分享。

  家長分組話題討論分享

  話題:敢學會放手,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爲他掃清前路的障礙,不是爲他設計一個完美的人生,而是能够讓給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教育專家尹建莉説: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着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没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讓孩子去體驗錯誤的滋味,比一味給他們正確的選擇更重要。

  4.自由發言家長談談自己教育經歷,並與大家一起分享所獲得的經驗。

  自由發言家長談談自己教育經歷

  家長1:讓孩子去體驗錯誤的滋味,比一味給他們正確的選擇更重要。

  而我們很多父母都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給孩子機會嘗試,更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就像籠子裏的鳥,没有飛出籠的體驗,更没有體驗過後對自由與藍天的認知和欲望。這樣的孩子,在面臨是非選擇時,他會迷茫,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

  家長2:愛孩子並不是給他們一個目的地,而是爲他們的旅程提供給養。給孩子足够的信任、引導和接納,將選擇權歸還給孩子,讓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因爲生命的本質在於自由和選擇。每一次的選擇,敲開的是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和對自己更精準的掌控力。只有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尊重的家庭,他才會感到一種作爲“人”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家長3: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需要獨立地作出决定。只有經歷過失誤、挫折,孩子才能得到深刻的印象和教訓,才會在做下一個决定時更加謹慎,增强克服困難的勇氣;反之如果没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長大,只會事事依賴大人,最終失去生活的自主能力。只有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才會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讓孩子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當然,在“幫”與“不幫”之間,家長更需要在旁默默關注,及時給予肯定和幫助。

  家長4:我覺得一些家長爲孩子設計人生之路本身並没有錯,但是孩子有權利選擇其他道路。當孩子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讓家庭環境惡化到無可救藥的地步。爲孩子好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我們也該明白,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而歸還孩子的自主選擇權,他的人生讓他自己做主,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而這,也才是孩子更想要的愛。

  家長5:作爲家長的我們有没有想想出現這些情况的原因呢?孩子從小學會過自己做主麽?自己做主有用麽?“獨立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從小培養。有這幾個方面,1.教導生活技能,這是賦予孩子自主權的前提。2.共同解决問題。賦予孩子自主權就要從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指令入手。3.信任孩子。信任,既是基於前期的技能訓練與評估,也是真正放手賦予孩子親身體驗的重要步驟。4.放下。家長不敢“放下”,多是因爲缺乏訓練的過程。 5.增長自我認知。

  5.家長結合自己閲讀心得以及參加本次《父母課堂》導讀分享沙龍的心得體會。

  結束語: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重視和優化家庭教育不僅是完善個性,使人享有快樂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社會繁榮和發展的需要。而教育其實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過程,學校希望通過導讀沙龍的形式,讓家長們相互建言獻策,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用閲讀的方式和孩子共同成長,收穫幸福人生。

  家長心得體會:

  家長A:即使是父母,也不要忘了學習。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父母也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更加瞭解我們的孩子。《父母課堂》是一本很好的父母學習讀物。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意識到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讀了文中《三分教,七分等》,對孩子的培訓,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在恰當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畢竟,教育本就是三分教,七分等。撒下一顆種子後,我們只需要按時澆水、施肥、鬆土。其餘的,交給時間就够了。如果過於心急,一次次扒開土壤看看種子發芽没有,一遍遍將幼苗拔起看看它怎麽長得這麽慢,不僅没有任何意義,反而會讓它枯萎死去。對待孩子也是一樣。讓他一步步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接受系統而正規的義務教育。和同齡人一起競争、成長,他才有機會在循序漸進中變得更好。别忘了,大多數孩子的人生,注定是平凡的。三分教,爲孩子打好基礎,七分等,給孩子進步空間,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讀了文中的第二篇《孩子愛頂嘴怎麽辦》,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時常會出現家長説什麽孩子都懟回去這類“頂嘴”的情况。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當孩子出現頂嘴的情况時,除了負面的影響,也有值得我們高興的地方。孩子有頂嘴的表現,説明他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發展了,他已經能够清晰地説出他的想法,説出自己對周圍人、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而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讓他對於遇到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表現出更加獨立。此外,孩子還處於情緒情感發展初期,還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處理情緒的方法。同時,孩子也在社會化的初期和大腦發展的過程中自控力還不能像大人一樣。

  到底需要怎樣看待和應對孩子愛頂嘴的習慣?經過考慮得出幾個結論:

  一、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在孩子情緒平復後嘗試和孩子確認他的想法。花時間耐心地聽孩子説他的想法,會讓孩子感受到大人重視他。無論孩子説的多麽天馬行空、多麽無厘頭,大人都盡量不打斷孩子讓孩子説完。聽孩子説也讓我們更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也幫我們能够更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引導。同時,一些事情没有對錯之分,只是每個人看待的角度有所不同,家長不用着急糾正孩子的想法。

  二、調整心態,耐心面對。

  對於孩子頂嘴這類表現,我們不僅要對孩子的成長有信心,也要對我們引導孩子有信心。當孩子頂嘴時,大人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静面對,比如先去給自己倒杯水喝或者去别的房間安静片刻、深呼吸幾次讓自己情緒平復下來,避免因爲孩子的表現發脾氣、指責孩子,引起衝突。大人冷静下來、放下孩子和自己做對等想法,才能够更加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表現,練習更有耐心地用發展的眼光積極看待孩子的表現。 

  三、帶領孩子處理情緒

  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們有兩個原則:“先處理心情,再解决事情”和“嘗試用1、2個心情感受的詞替孩子總結可能有的心情”。比如:

  “媽媽知道,你這麽説是因爲你有點嫉妒。”、“爸爸瞭解,改錯題讓你覺得有點煩。”家長這樣做不僅能够給孩子示範“面對情緒該怎麽做”,也是在幫助孩子逐漸建立起用正面表達來處理情緒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可以怎麽好好説出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頂嘴。同時,家長有意識的關注孩子情緒,也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情緒的接納和理解。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們相信在孩子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家長B:看完《父母課堂》  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决。我最大的啓發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從懵懂無知的狀態中呱呱落地,繼而去適應這個既定世界的規則和邊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試錯都是矯正自我的契機。没有不會犯錯就長大的孩子,但仍有很多自己在犯錯、却不能容忍孩子犯錯的大人。虎媽或者猫爸,棍棒底下出孝子、又或者是温柔和堅定的愛和自由,没有任何一種教育理念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家家有個難帶的娃,但家家也有更合適你的育兒方法。我只是以個人的角度建議,我們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少一些威嚴和責罰,温柔而堅定的在可控範圍以内,讓他承擔犯錯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讓孩子從生活中自己體驗的經驗來領悟世界運轉的規則,比簡單粗暴一頓胖揍,或者苦口婆心更能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