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小説中《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誰是擊斃座山雕三姨太“花蝴蝶”就鮮爲人知。擊斃“花蝴蝶”就是我們永定籍的原福州軍區砲兵司令員沈仲文的夫人李森。
李森是怎樣擊斃“花蝴蝶”的?
1947年,李森擔任東北民主聯軍西滿第四軍分區騎兵團團部政治指導員,其丈夫沈仲文是騎兵團政委。同年11月上旬,騎兵團大部隊由沈仲文政委率領下,開拔去剿滅一股400餘人的土匪隊伍。當時因懷孕而留在原地做善後工作的李森接到了當地群衆的舉報,説在40公裏外的一個燒鍋店裏發現了座山雕三姨太“花蝴蝶”。“三姨太”生性兇殘,善於騎射,經常帶土匪打家劫舍,殘殺地方機關軍政幹部和群衆,砍頭、剖腹、挖眼,無所不用其極。23歲的李森當即就地組織了70餘人的騎兵小分隊。當時團裏只有她一個女人,懷着3個多月的身孕。在充分摸清“花蝴蝶”的兵力部署和所隱藏的碉堡位置後,李森决定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出發前,爲了防止流産,她在肚子上纏了幾圈白綳帶,就挎着馬刀,别上手槍,帶着這支臨時組建的隊伍和僅有的3挺機關槍向“花蝴蝶”隱藏的燒鍋店進發。當時正在碉堡裏養病的“花蝴蝶”聽到槍聲,慌不擇路準備逃跑。她一露頭,就被贊譽爲神槍手的李森抬手一槍,“花蝴蝶”當場擊斃。李森走近“花蝴蝶”看了看,她30多歲年紀,長得很漂亮。這時盤踞在燒鍋店的100多名土匪,看到匪首已經斃命,更是無心戀戰。凌晨1點左右,李森率領的這支臨時騎兵隊,消滅敵人20餘人,生擒80餘人。李森在這次剿匪中的英勇表現,部隊給她記了三等功。
李森擊斃座山雕三姨太“花蝴蝶”的英雄事迹,並不是偶然發生的,是她經歷了許多血與火的洗禮而鑄就戰鬥人生的結果。
李森於1925年2月出生在山西靈丘縣一個叫小浪門的小山村。父親給她取名叫玉梅。李森家庭貧寒,從小性格倔强,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識。那時,女孩子必須纏脚。但她總是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鬆開纏脚布。
由於家裏窮,李森16歲那年被送到南坡村當了童養媳。但婆家對她任意大駡欺凌,使她傷透了心。最後她反抗逃回了家。父親李永,當時已經是地下共産黨員,給她尋找一條新的革命道路。1941年,正是抗日烽火燃燒中華大地的時期。那時,日本侵略軍在晋北地區瘋狂“掃盪”,到處燒殺搶掠,姦淫婦女,實行“三光”政策。一天,父親聽説鄰村强姦殺人的消息,斷然把李森送到下關鎮武委會,讓女兒參加了革命。
參加革命後,李森任靈丘縣第二區武委會婦女部長。她參加革命不久,便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1942年10月的一天晚上,區武委會領導得知駐在城裏的日寇經常出城四處搶糧,就命令李森帶領10名婦女自衛隊員,把距復光大橋半公里處的公路切斷。當看到日本鬼子幾部大卡車被她們布下的地雷炸翻並掉進壕溝時,一位女戰士情不自禁地雀躍起來。鬼子發現了她們,就一邊追趕,一邊用亂槍掃射。李森向山坡奔跑時,一顆子彈擊中了她的左臉部,她大量出血,昏迷了過去。第二天,當戰友們找到她時,她已經成了血人。同志們把她抬到老百姓家裏,給她餵水時,發現她的下顎漏水。原來子彈已貫穿了她的下顎和臉頰。後來,她被轉移到河北省晋察冀軍區野戰醫院,大夫爲她取出了殘留在臉頰内的子彈碎片,3個多月後才痊癒。經歷了這場血與火的洗禮,李森破了相,成了三等殘廢。
1943年,在日軍瘋狂“掃盪”和步步“蠶食”、“封鎖”的情况下,我軍軍需成爲一大困難。上級指示,將晋察冀軍區一分區被服廠的60名小戰士送往延安,紡紗織布,推進大生産運動。李森也在這60名小戰士之列。從河北徒步去延安要走了4個月,沿途還要穿過敵人的幾十道封鎖綫。踏上行程後没幾天,就有好幾名小戰士在穿越封鎖綫時犧牲了,但小戰士們没有一人動摇。當時北邊有一座高山叫“摩天嶺”,如果能跨越這座山,就可以大大縮短行程,並可以少穿很多道封鎖綫。然而,這座山森林茂密,人迹罕至,全程100多公里,而且方向難辨。山上氣候惡劣,大家雙手都被凍僵,而且又陡又滑,稍不留意就有摔下山崖的危險。許多人患有瘧疾,接連幾名小戰士行軍之後倒下去了。經過艱難跋涉,他們終於翻越了摩天嶺,到達革命聖地延安時,60人的小分隊只剩下40人。
毛主席、周恩來親自接見了他們。李森見了毛主席,想起沿途一些戰友們犧牲的情景,不斷地哽咽抽泣,憋了一肚子話要對毛主席説,却一句也説不出來。毛主席親切地拍拍她的肩頭,安慰説:“不要難過,革命就會有犧牲嘛!”
後來,農村出身的李森心靈手巧,又能喫苦,被評爲陝甘寧邊區特等功臣、勞動模範,18歲光榮入黨。她的事迹被登在報上。有一天,有一位年輕英俊的營長沈仲文手裏拿着一份報紙找到了被服廠,指名道姓要見李森,並向她求婚。然而,李森的内心世界漂浮着一片陰影:因被日本鬼子子彈打傷,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使他不敢面對婚嫁。沈仲文找到被服廠廠長説:“請你轉告李森,我從報紙上知道她是山西靈丘縣人,我在那裏打過鬼子,也一樣受過傷!我在平型關打鬼子時斷了一條腿,是白求恩大夫救治的,我才没有被截肢;我脖子上還殘留子彈頭。”沈仲文又拿着報紙找到當時擔任延安中央黨校副校長彭真,説:“請你爲我做主,我要娶李森爲妻!”組織上批準之後,沈仲文開始準備“洞房”——挖窑洞。當時挖窑洞至少要三至四個月,沈仲文等不及了,就約了另一個也等着要結婚的戰友一道挖。一兩個月後,窑洞就挖好了,但只能放下兩張窄床,就没有什麽空間了。他們在窑洞中間掛起一道布簾,就算解决了兩間婚房。這場簡單的婚禮,使李森終生難忘。
1945年秋,李森的丈夫沈仲文奉命開赴東北前綫,李森也隨軍奔赴東北戰場。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清剿土匪、消滅僞軍及其他反動殘餘勢力。1947年,李森擔任東北民主聯軍西滿第四軍分區騎兵團團部政治指導員,她的丈夫沈仲是騎兵團政委。要打土匪,就要學會騎馬。李森説:“我學會騎馬是沈仲文教的。在老家,我騎過馿子,没騎過馬,開始騎馬上不去,就練,非常難,第一次馬一穿溝,我就從馬脖子上摔下來。摔下來不怕,又騎上去。沈仲文讓我勒緊繮繩,腿夾住馬肚子,就不掉下來了。”因此,她才有擊斃“花蝴蝶”的條件和基礎。
1947年12月,李森調任東北第四野戰軍第四縱隊第36師108團部指導員。在遼沈圍困長春之戰,負責發動群衆,封鎖通往長春的所有通道,盤查進出人員,控制糧食流入市内。先後還參加了王家鋪守備戰、攻克錦州、攻堅鐵嶺、圍攻沈陽等戰鬥。1948年12月的平津戰役中,參與了堵截塘沽之敵的戰鬥。1949年4月,四野大軍南下,李森奉命留守天津。1950年6月調任四野49軍146師436團團部指導員,參加了廣西剿匪戰鬥,平息匪患,鞏固人民政權。1951年8月,調任解放軍四野第49軍146師協理員。1954年轉業地方。先後在廣東、北京、福建、江西等地工作。
李森離休後在福州定居。福建省永定縣湖山鄉里佳村是沈仲文的故鄉,李森和丈夫一起爲改變家鄉的面貌做了很多事情。沈仲文去世後,李森繼承丈夫的遺志,繼續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餘熱,建言獻策。
李森和沈仲文共有4個子女:女兒沈曼麗,是個出色的軍醫;長子沈志群,是個出色的飛行員;次子沈愛民,立志科學考察工作,策劃和組織過衆多國内外大型科學考察和學術活動,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三子沈沉,曾做過軍報記者,足迹遍及祖國各地,後來走出國門,開始創業。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