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近两千年,中美贸易的历史仅有230年。而230年的中美贸易却是有缘於清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广东省和广州市,并且是以澳门为中转港。
本文拟就中美贸易源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史实作一阐述。
中国皇后号船(摘自《中国皇后号》)
一、航线开通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国家通商贸易之路,亦是和平交往和文化交流之路。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nger)在其巨著《论中国》(On China)一书中指出:“中印两大文明是通过丝绸之路交易商品、传播佛教思想。”〔1〕同样道理,18-19世纪,中美两个大国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交易商品和交流文化的,据史料记载:自从葡萄牙人于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就陆续开辟了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广州-澳门-马尼拉-墨西哥-巴西、广州-澳门-长崎等东西方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所以到了18世纪70年代,当美国这个地方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时,就已经以受英国控制的东印度公司(The Unired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England to East India)为中介、以伦敦为转口港来广州同中国贸易了。殖民地的美国人约翰·戈和约翰莱·亚德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6月第一次来广东贸易,就是从伦敦乘坐詹姆·布克船长的船而来的。
1775年,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掀起独立运动并发动独立战争,成立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获得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从此,美国摆脱了英国的羁绊,可以自由对外贸易了。于是“每一个小坡小溪容纳五个美国人居住的小村,都是计划到广州去”〔2〕贸易。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纽约、波士顿、费城、萨冷等港口城市的商人,纷纷酝酿到广州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当年12月,从波士顿启航的五十顿单桅帆船前来中国,但船航至开普敦后,那里的英国人害怕美国人竞争对华贸易,立即用高价购买了该船的全部货物。这条小船只好从英国人手上购买了一批中国丝绸和茶叶返航美国,未能按原计划预定的目的地到达广州贸易。同年7月,英国国会又颁布法令,大幅度提高美国运至中国货物的关税,又禁止美国商船驶入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地区贸易,掐断美国商人的财路。于是“独立了的美国商人更强烈希望到中国贸易”。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冬,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获得“美国革命财务官”桂冠称号、后任大陆会议代表并参与《独立宣言》签署和第一任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的罗伯特·摩里斯(Robert Morris)和以丹涅尼尔·帕驾(Damil Parker)为首的四名投资商人,合资购买了一艘长3.5米、宽10米、吃水深5米、载重量约四百顿(一说五百顿)的木帆船,定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请约翰·格林(John Green)为船长,山茂召(Samuel Shaw)为船货管理员和商务大班,汤玛斯·兰德尔为二班,以及副船长、大副、二副、事务长、文书、医生等三十名水手,共四十三人前来中国贸易。“这是这个新生的国度(美国)开往地球上那个富贵而遥远的地方(中国)的第一艘商船”〔3〕。
总投资十二万美元,装载着花旗参、毛皮等货物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月22日,从纽约港起錨出航,向东行驶,横越大西洋,到达非洲大睦最西点的佛得角群岛(Cape Verde Islands),然后往南到达南纬40度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经印度洋往东到圣保罗岛(St Paul’s Island),再往东北到克鲁特岛(Island of Clot),穿越印尼的苏门答腊到爪哇岛,往西航行60里格(每里格约5公里)到达巽他海峡(Streights of Sunda)入海口的王子岛(Princes Island),穿越巽他海峡,于8月23日到达澳门(见上页图所示),全航程一万八千多英里(一说一万三千英里),历时一百八十八天。
“中国皇后号”到澳门停泊后,等候粤海关澳门关部行台派来的海关管理官员上船检验货物,发给“海关船牌”(中国称“部票”,即入港许可证),然后聘请一名引水员及其三名助手引领溯内河珠江而上,到虎门报騐;虎门口放行后,到达黄埔港口(亦称黄埔挂号口,今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海面停泊,等待粤海关官员上船丈量征税;之后“中国皇后号”请了同文行潘启官为保商,才往岸上卸货,然后由“买辨拿到卸货的批准状,通事会提供两条舢板给我们使用,还有两名管理舢板的中国官员随行。当货物到达广州时,会有一名负责的商人带着助手来称重、衡量卖值、列清账目,然后就准许贩卖了”。〔4〕由于“中国皇后号”按照粤海关管理的规则贸易,所以很受海关官员的欢迎,船货管理员山茂召(见下页图)感动地说:
“我们是第一艘访问中国的美国商船,中国人花了相当一段时间区分英国人和我们。他们把我们称作“新人”,通过地图,我们向他们介绍了美国的疆域、现状和呈增长趋势的人口。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产品能够开拓一个如此大的市场时,显得特别高兴”。〔5〕
“中国皇后号”在黄埔掛号口停泊一百天,将运来的西洋参440担(58665磅)、皮货、羽纱、胡椒和棉花等货物出售完毕,然后通过广州十三行商购买中国茶叶1022担 、瓷器962担和丝绸、棉布等货物,于1784年12月28日,在黄埔港辨完离港手续返航美国。1785年5月11日回到纽约的东河停泊。
“中国皇后号”在广州采购的茶叶、丝绸、瓷器货物甚受美国人喜爱,很快被抢购一空。据说美国总统华盛顿(G. Washington)亦购买了一批中国精美瓷器。这次贸易,美国赚取纯利润30727美圆(一说29383美圆),占总投资十二万美元的25.6%,利润率达到500-600%。〔6〕
“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贸易成功,大大推动整个美国社会。当船货管理员山茂召向美国外交部长约翰·杰伊(John Jay)报告“中国皇后号”广州之行经历时,受到美国国会议员的热烈欢迎,于是外交部长于1785年5月19日以国会的名义写信大加赞扬山茂召,认为“中国皇后号”首次对华通贸易成功,政府感到莫大欣慰,说:
“国会对美国公民第一次成功地建立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感到特别满意”。〔7〕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美国国务院任命山茂召为驻广州首任领事,蘭德而为副领事。山茂召在广州任职九年之久,直到1794年第四次返华途中不幸病故为止。
“中国皇后号”是美国历史上第一艘到广州贸易而且取得成功的商船,意味着历史上中美直接贸易的开始,也是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开端,意义是深远的。正如2006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官举行的欢迎仪式致辞所说:
“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深厚感情。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揭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序幕。”〔8〕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到复旦大学作报告,与学生对话时也说:
“美国与这个国家(指中国)的纽带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与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9〕
“中国皇后号”在广州贸易期间,美国另一艘商船“潘拉斯号”(The pallas)亦到广州贸易。
从此之后,广州至北美洲的美国航线开通了。于是乎,美国商船鱼贯而来广州贸易。1785年,“中国皇后号”、“实騐号”、“希望号”、“广州号”和“土耳其皇帝号”等五艘商船分别从纽约、费城和萨冷港口出发前来广州贸易。1786年,费城的“广州号”、赛勒姆的“伟大的土耳其号”商船相继前来广州贸易。
到了1800年(嘉庆五年),美国的皮货贸易商开辟另一条从纽约起航直到广州贸易的航线,即从纽约出发后,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经过合恩角(Cabo de Hornos),直接横渡太平洋到广州,史称:
“皮货贸易商和南美洲各口的巡回贸易商选择了经合恩角横渡太平洋到中国这条航线,对广州直接贸易的,过季节的船只也偶而选择这条航路”。〔10〕
这里说的“过季节的船”,就是因为“中国海上的季候风,大约在11月1日变更方向,从而使得船舶从南面直驶广州发生困难。因此,凡是没有赶上季候风的顺势和广州一般贸易季节的那些冬季到达或夏季离口的船只,过了季候风季节,也只好取道太平洋航线,以驶往或驶离中国海洋。”〔11〕但是,这条航线因补给淡水和食物困难,所以从广州启航出海到美国的商船,多数还是取道于前往经印度洋然后经好望角到达纽约的航线比较安全。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我国第一批留学生容闳赴美读书时,仍然选择走这条安全的航线。他在日记中写道:
“1847年1月4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自黄埔抵圣希利那岛(St Helena)波平船穏。过好望角时,上有风浪。自船后来,势乃至猛,恍若恶魔之逐人。……迨船既过好望角,驶入太平洋,较前转平静。至圣希利那岛稍停,装转粮食淡水。凡帆船之自东来者,中途乏饮食料,輙假此岛暂时停泊之所。”
“舟既过圣希利那岛,折向西北行,遇‘海湾水溜’(Gulf Stream),水急风顺,舟去如矢,未几,逐抵纽约。对在1847年4月12日,即予初履美土的第一日也,是行计居舟中九十八日。”〔12〕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中国皇后号”又从纽约韦尔码头(Thar’s Well)启航,驶入东河再次扬帆前来广州贸易,船上大班是威廉·贝尔(William Bell),指挥官仍是船长约翰·格林。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9月,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和“华盛顿女士号”由波士顿启航,经过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Cape Verde Is),在群岛补给淡水和食物后,向西南经过合恩角,再经诺特嘉湾的友谊海岬(Friendly Core),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7月离开西北海岸,途经夏威夷群岛,前往广州卖完毛皮货,装载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货物返航途经印度洋,经好望角,于1890年9月回到波士顿。这是美国商船首次环球航行所开辟的新航线。由于航线返回受季风影响,所以此航线是经美洲西北海岸到中国广州再回美国的迴圈三角贸易,时间需要三年之多。〔13〕
1890年3月,波士顿的“麻塞诸塞号”、“华盛顿号”和“香客号”又驶来广州贸易。1805年(嘉庆十年),又有三十七艘装载价值575万美元的商船来广州贸易。〔14〕此后,美国商船络绎不绝来广州贸易。据统计,自1784-1833年间,由美国前来广州贸易的商船达到1040艘,仅次于英国而位居第二。贸易额年年上升,从1784年的27000银两增至1833年的1760000银两。〔15〕于是美国波士顿的普金斯公司,纽约的汤玛斯·斯密斯公司、沙默尔公司纷纷在广州开设洋行,名噪一时,而罗塞尔洋行就是后来改名为饮誉广州的旗昌洋行。
二、商品贸易
这么多美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并设洋行收购中国商品,所以中国商品源源不断运往美国。据资料记载,1804-1828年,美国从广州购买输入美国的货物有丝绸、茶叶、土布、糖、肉桂等。其中以丝货为大宗,占全部货物的三分之一左右。〔16〕据统计,自1784-1795年,平均每年从广州运回美国的生丝和绸缎达到20-30万斤;1830年运回美国的生丝达到70.5万斤,其中南京丝33.73万斤,广东丝36.8万斤〔17〕;1832年运回的丝绸达到215219匹;1784年购买的茶叶30228担;1800年购买28489担〔18〕;1794年,美船从广州购买运回美国的土布598000匹,1796年增至2125000匹,1798年1530000匹,1819年增至3300000匹〔19〕。现将1804-1829年美国商船从广州购买运回美国的主要货物列表如下,以见一斑:
资料来源: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第404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从美国输入广州的商货主要是西洋参、皮毛、棉花、棉纱、玻璃制品、金属及其制品、鸦片等。就其顿位而言,棉花占首位;其次是棉纱,毛织品。就其商品价值而论,则是鸦片逐渐占居首位。美国商人运来鸦片在广东贸易之事,1837年(道光十七年)作为旗昌洋行职员的亨特,在他撰著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曾有所记载:
“鸦片贸易的另一支是在东海岸,有几艘属于广州两家洋行的中型船只,停泊在靠近厦门的泉洲、甲子门以及南澳岛。由双桅船和纵帆船向他们提供给养(从事这些交易的人称作岸商)。这些船从伶仃洋出发,把货送到上述碇泊的地方,然后再回程的时候收集货款。这些交易是秘密进行的,只有几个人参与其事”。〔20〕
作为商品的鸦片输入(包括英国等西方国家输入的鸦片)广东,从根本上改变了广东以至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位,贸易价值由原来的出超变为入超;白银由原来的内流变为外流,最后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样一来,本来是中西方国家和平友好商品贸易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光辉不再了。
三、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通商贸易之路,又是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以广州为唯一始发港的中美直接贸易开始和发展,中美文化的交流也互动和发展。首先是从广州输往美国的茶叶,使那里的殖民者英国人(独立后的美国人)兴起像伦敦那样的饮茶风气,这可以说是中国饮茶文化传入美国之始。丝绸输入美国,也使美国上層社会人士特别是贵族妇女,竞相制作和穿着丝绸服装风气的兴起,至于瓷器特别是“广彩”瓷器输入美国,更使美国人兴起使用和作为装饰品而收藏中国瓷器之风日盛,所以当“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12月28日满载着茶叶,丝绸和瓷器回到纽约和波士顿时,很快被抢购一空,连美国总统华盛顿也购买了一批精美的中国瓷器使用和收藏摆设。而作为第一代留美学生,容闳、黄胜 、黄宽于1847年4月12抵达纽约并进入麻塞诸塞州芒松学校读高中,毕业后容闳考入耶鲁大学读书。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习俗也给美国文化增添色彩。同时,由于广州十三行行商首富伍秉鉴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后大量“投资于美国的保险业”和铁路建设业〔21〕,亦把中国人讲究诚信的传统文化向美国传播,特别是道光三年(1823),有一位在广州经商的波士顿商人因欠伍氏七万二千圆款项无力偿还、清政府官员不准他回美国时,伍秉鉴即当着清朝官员和波士顿商人面前撕毁欠款单据而不要偿还,使之能回美国。这种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文化精神更在美国传为美谈,伍氏当时说:
“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现在我将欠款期票当面撕毁,把欠款一笔勾销,你可以回国了”。〔22〕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美直接贸易后,美国文化也逐渐传入广州和中国各地。而且是全方位的,诸如语言、宗教、消费、医学、建筑、科技、绘画、音乐等等。其中以医学和教育最为广泛和突出。
西医传入中国是1569年(隆庆三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士卡内罗(Melchior Carneiro)在澳门开设拉法医院为张本的,而真正在广州正式开办西医院者则是以1835年(道光十五年)美国医生伯驾(Peter Parker)在十三行的新豆栏街丰泰行3号租用一幢楼房于11月4日开 “新豆栏医局”为始。由于伯驾免费接收贫穷病人治疗和医术高明,使医局就诊病人日益增多,地方不敷使用。次年春天,十三行怡和行商伍崇矅将丰泰行7号免费给伯驾扩充医院场所。医局经扩充后易名为博济医院(Pu Ai I Yuan, Hospital of Universal Love),除医治眼疾外,还医治风湿病、疝气、肿瘤病等,医务十分繁忙,据说每天清早从四面八方拥来乘坐马车、轿子的官员、侍从、马夫、轿夫等。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来求医者千百计,据统计,1835年11月4日至1836年11月4日,来医院疹病者达到2152次,伯驾曾亲自记述医院挂号疹病繁忙的情况:
“我看到其中有些人提着灯,在清晨二三点钟就从家里出来,以便及时到达。如果当天收住病人的数目有限,他们将在前一天晚上到来,整夜等候,以便在次日得到一张挂号票”。〔23〕
可见医院繁忙之一斑。据统计,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经伯驾诊治病人达到一万人次,而且均是免费的。 伯驾还把西医动手术的医术带入广州。1835年12月27日,他以鸦片作镇痛剂,为一名十三岁女孩切除一个重1.25磅的肿瘤,挽救了她的生命。1839年(道光十九年),在广州禁烟的林则徐,因患疝气病,曾派下属到医院请伯驾取疝带及药品,并回赠水果道谢。伯驾还为林则徐专立病历档案,编号为6565(载于1840年的《中国丛报》)。这是保存至今的中国第一份西医病历,堪称珍贵。1842年鸦片战争后,伯驾再次来广州恢复医院业务,三年半时间,来医院疹病者达一万五千人次,此后,美国医生来广州和中国各地办医院者日益增多,现将1832-1901(道光十二年至光绪三十七年)美国医生开办的医院列表如下,以见一斑:
资料来源:根据History of Chinese and at the Point of a Lancet (《中国医学史和刀术细目》)的资料编制。
与此同时,伯驾等医生还在广州编译出版医学著作和创办西医学杂志、报刊,以传播西医学的知识和技术。1839年,合信先后出版了《内科新说》、《西医略论》、《全体新论》、《妇婴新说》等四书。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继伯驾主持博济医院的医生嘉约翰(John Glasgow)在广州出版了《西医内科全书》、《病理撮要》、《卫生指要》、《西药略释》、《眼科撮要》、《体用十章》、《皮肤新编》、《内科阐微全书》、《炎症论略》、《割症全书》、《花柳指迷》、《医方汇编》、《裹丸新法》、《妇科精藴图说》、《胎产举要》等十五部医书。1868年,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中文西医报刊《广州新报》,专为华人服务,1880年改名为《西医新报》,并由周刊改为月刊,由广州博济医院刊印发行。〔24〕
这些西医药学著作和报刊,对广州、广东和全国宣传西医药和培养西医人才以及普及西医药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有志之士也随着中美贸易而来广州等地开办新式学校。1839年(道光十九年),耶鲁大学毕业的撒母耳·布朗(Samuel Robbins Brown)在澳门办起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最初招收六名学生读书。学制为三至四年,课程有英文、汉语、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地理、音乐、美术等。课时安排半天读汉语,半天读英语。学生全部免费,并提供食宿和必要的衣物。学校情况良好,布朗很满意,他向马礼逊教育协会汇报称:
“根据马礼逊教育协会章程的规定,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不仅是教学,而且是一个教育团体。目标是训练整个人包括德、智、体。遵照这个目标,我安排学生们半天读中文,半天读英文。早晨六点钟开始,到晚上九点结束,其中读书八小时,其余三四小时在户外露场地运动和娱乐……,孩子们和我们家庭混合在一起,我们勉励待他们如亲生儿子,鼓励他们对我们具有亲密无间的信任,做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可以自由地参与我家的早晚礼拜”。〔25〕
马礼逊学堂办了十一年(1839-1850),共招收学生五十二人,其中被开除或其他原因退学者二十人,真正培养成才者有三十二人,例如近代思想家容闳和中国近代第一位西医生黄宽就是马礼逊学堂的高材生。与此同时,伯驾在广州开办医院后,也在医院内办起医疗学班和学校,培养西医人才。1837年(道光十七年),伯驾首先在博济医院内设立一个医疗班,招收三名广东青年学生进行培养。伯驾除用英语给三名学生讲授医学基础理论外,主要是培养和教授他们进行实际的手术操作训练。其中佼佼者是出身于十三行商业画世家的关韬,在伯驾的培养和指导下,关韬学会了白内障、脸内翻、翼状胬肉、腹腔放液穿刺等外科手术。亦能作肿瘤切除、拔牙、接骨等手术治疗,成为中国第一个优秀的眼科和外科医生。到了鸦片战争后的1866年(同治五年),美国医生嘉约翰在博济医院内创办南华医学堂,后改名为博济医校。此是中国第一所正式的西医学校,招收学生十二名,每周二、六上课,学制三年,嘉约翰亲自教授医药物学和化学两门课程,还聘请中国留学生、惠爱医院的医生黄宽讲授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课程。1879年(光绪五年),此校名改为“南华医校”,同时开始招收女学生。1886年(光绪十二年)孙中山亦考入此校读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校学生达到三十一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在广州和广东省内各地从事西医业务,也有少数人进入西医学校担任教师,为华南和全国的西医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888年,(光绪十四年),美国传教士哈巴在广州创办格致医院,校址三度迁移,最后于1904年迁至河南康乐村,更名为岭南学堂。1905年改办为大学,定名岭南大学。1900(光绪二十六年),美国医生富马利在广州创办广东女子医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美国人夏葛捐款在广州西关创办夏葛女医学堂,专招女生,1912年改名为私立夏葛女医学校。〔26〕
注释:
〔1〕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论中国》(On China),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页5.
〔2〕Agnes Danforth Hewes, Two Oceans to Canton, The Story of the Old China Trade, New York, P. 27.
〔3〕〔4〕〔5〕〔6〕〔7〕菲力浦·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著,《广州日报》国际新闻部、法律室译:《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广州出版社,2007年,页77、182、185、33、235 。
〔8〕《人民日报》2006年4月21日。
〔9〕《解放日报》2009年11月18日,亦见2009年11月16日独家现场网路。
〔10〕泰勒·丹涅特著,姚曾廙译:《美国人在东亚》页5-6。
〔11〕同上书页31-34。
〔12〕容闳:《西学东渐记》第3章,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出版。
〔13〕周湘:《“北皮南运”与广州口岸》,载蔡鸿生主编:《广州海洋文明》,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Blakeslee, China and the Far East, pp. 49-51, 转引聂宝璋主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页9。
〔15〕袁钟仁:《广州和美国的早期贸易》,载《岭南文史》1999年第1期。
〔16〕陈高华等:《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出版社,1991年,页155.
〔17〕H. B. Morse, 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 Vol3. p. 247.
〔18〕谭中:《英国-中国-印度三角贸易,1771-1840》,载《中外关系史译丛》第2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年。
〔19〕H. B. Morse, 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 Vol. 3, p. 366.
〔20〕威廉·C·亨特著、冯树铁译:《广州“番鬼”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页49。
〔21〕F. B. Dulles, The Old China Trade 杜拉斯:《旧中国的贸易》Boston,1930,p. 129;徐珂:《清裨类钞》第5册,页2332, 中华书局,1984年。
〔22〕William. C. Hanter, The“Fankwae”at Canton, P. 45.
〔23〕W. W. Cadbury and M. H. Jones, At the Point of a Lancet, Shanghai.
〔24〕蔡恩显:《民元前后之中国医药期利》,载《中华医药杂志》1998年第3期。
〔25〕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页83。
〔26〕《广东夏葛女医学校章程(1915-1916)》,1919年(中山图书馆藏件)。
(原载《文化杂志》2015年秋季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