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斷裂成一個島嶼的歷史是年青的,但它的山川土地却跟北京附近著名的燕山一樣古老。大約在距今七千萬年前,海南地下發生大規模的花崗岩入侵,於是從汪洋大海中隆起一塊陸地,這就是今天的海南島。在漫長的自然環境史中,經過無數滄海桑田的變化,海南才 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圈層地貌、火山奇迹、巍峨的群山、奔騰的河流、各色的土地以及其他特殊的熱帶景觀。經過大自然神工鬼斧的内外營力和人類幾千年的活動,不但原來的山河被改造,而且雕塑出許多瑰麗的無比、巧奪天工的人造景觀。它們與大自然的造化一起,搆成海 南現在的大千世界,此雄於台灣和大陸的山川。
1、景觀三變各争妍
透過衛星形象圖,鳥瞰鏡頭下的海南原野,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層層銜接,逐級降低,呈現明顯的圈層結構。從高到低,景觀三變,蔚爲大觀。在一個面積不大的海島範圍内,地形如此齊全緊凑,渾然一體,實屬少見。而這種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均匀齊備的程度與台灣各類地形齊備大體相似,爲兩島農業的綜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産條件。但海南較台灣又有獨到之處,例如海南山地雖然只有台灣的一半,然因此處熱帶,高温多雨,至今仍保留一定數量的雨林和季雨林。這兩種森林在植物群落的生態和木材生長量方面,與台灣以亞熱帶闊葉針葉混交林和温帶針葉林爲主顯然要優,這是海南山地所特有的。
雄據中南部的五指山是海南的屋脊,也是層次最高的景觀。它作爲海南島的象徵,實際上是由三條東北一西南排列的山脈組成的丘陵性低山地形。它們是島東南五指山脈、其偏西的鶯哥嶺山脈以及西部的雅加大嶺山脈。這幾條平行的山嶽地帶,不僅屏障了北來寒潮的入侵,而且對東南吹來的季風促使抬高致雨,形成良好的熱作生長環境。例如五指山南坡冬季最低氣温比北坡要高2-7℃不等,橡膠保存率和干膠平均單位産量也比北坡高一倍左右。所以海南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山地對比台灣的骨幹山體一中央山脈的南北縱向、東西並列的形勢,在扺擋寒潮方面所起的山屏作用更大。台灣也由於這個原因所種熱作不及海南島多。此外,由於海南地殻一直在上昇,經過長期風化、切割,形成山區起伏無常,嶺谷縱横,奇峰兀立,氣慨峥嶸,不同凡響。據統計,島上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就有667座,其數量之多,在廣東首屈一指。最高五指山主峰1867米,比東嶽泰山還高343米,在廣東僅次於粤北石坑崆,居第二位。這些山峰恰似一柄柄利斧,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但其基礎却是丘陵台地,形成兩者之間高差的强烈對比。這種景觀又使氣流竄穿少阻,利於風雨分佈平衡。但海南島的高山畢竟不如台灣的高度大、寬度廣、山勢陡,這點無疑利於海南的農業土地利用。山高坡陡,開墾不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這對台灣耕地的擴展起了抑制作用,而海南島却没有這麽嚴重,這又勝台灣一籌。 在山地以下是面積相當廣闊的丘陵,海拔不到500米,被認爲是第二環地形結構景觀爲之一變。它們有的坡陡、頂尖、一個挨一個,相互銜接,持續不定;有的低矮、渾園,一串串分佈;在它們之間,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很發育,那裏地形開闊,静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農業基地和城鄉聚落所在。山坡也大部分被開發農林業用地,膠林蒼翠,茶園盈野,目前這些丘陵坡地,橡膠蓋率達50-60%,這是在台灣地區難見到的。
走出山區,在島北部和四周海濱是第三環地形, 即台地和平原,幾乎占全島面積2/3,無論面積與範圍都比台灣遼闊而集中。海南的海河冲積平原所占面積雖然不大,但土地最爲肥沃,是島上農業最早的摇籃。台地是一種高起的高平原,起伏和緩,視野極爲開闊,坡度多在15°以下,有不少低於5°,機耕方便,容易開墾。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島宜機耕面積約占可耕地40%,絶大部分集中在台地上,這對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大型機械化農場有利。在我國,雷州半島和瓊北是一塊典型的台地,它們現在雖爲海峽相隔,但地質基礎却是相同的。有趣的是,蘇東坡在送給海南第一個舉人薑唐佐的詩中,有“滄海何曾斷地脈”之句,似乎猜測到兩地地質基礎的共同之處。實際上,它們過去都是淺海海底或濱海平原,後來地殻慢慢上昇,才成爲今天這種桌狀高平原。這是一百萬年以來發生的運動,這個數字對人類社會是個不可思議的漫長歲月,而對於以億年計算年齡的地球却並不太長久。因此,台地是近代隆起的地形,海南滄海桑田的例证之一,在地質地貌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景觀三變的環狀地形結構,不但使海南島各種自然現象産生類似的分异,而且許多人文社會景觀,如民族、城鎮、人口密度、農業地帶等都表現了這個特徵。這並非是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説明,海南的地形結構在多方面留下它影響的痕迹。
2、火山群裏有大千
海南島是我國有數的火山分佈地區。這裏的火山景觀並不亞於東北、山西大同、南京、雲南騰冲,雷州半島以及台灣等地的火山。它們主要分佈在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的北部玄武岩台地,爲數多達幾十個,堪爲我國南方火山地質博物館,對火山學研究和生産活動以及觀光旅遊等都有重要價值。
如果從徐聞海安横渡瓊州海峽,向海口方向眺望,依稀可見一群圓錐狀高地,突起在台地之上,這就是著名的馬鞍山—雷虎嶺火山群。屬於這種火山錐地形的還有瓊山舊州嶺、臨高高山嶺、多文嶺、文昌青山嶺、儋縣那白嶺、筆架嶺、定安龍門嶺等。它們是由火山噴發 時産生的火山彈、火山渣、火山塊以及火山灰等碎屑物質堆積而成的。據地質調查,瓊北火山錐有58個,但古老的火山錐多被夷平成盾狀,現在比較明顯的火山錐只剩30處左右。有些火山錐多數被截去頭部, 中心部分形成圓形火山口,有些積水成湖,叫火口湖,如臨高的高山嶺火口湖,直徑達30米,深2米,無疑是火山口潴水而成的。它雖遠遜於吉林長白山脈的天池,也不如湛江湖光岩,但在海南島也算是火口湖的代表了。
火山錐如果形成時代較晚,風化微弱,在它的周圍就會堆滿大小不等的火山礫塊,并夾雜黑褐色的火山灰和燒焦了的火山砂,形成火山亂石灘地形,海南人稱它爲石地,在瓊山的羊山、儋縣木棠、定安龍塘等均有分佈,但以羊山地區最爲典型。此外,在被開墾的田地中 常會發現烏龜狀的玄武岩石塊,人們稱它爲龜背石,點綴在鄉間田野上。
火山爆發時的恐怖景象和所造成的破壞是衆所周知的。有幸的是,海南島的火山已經熄滅多時,它們都是死火山群,人類出現以來噴發的歷史,距離現在已有100萬年,最後一次噴發也是3-5萬年以前的事情了。據研究,從距今5900年的新生代以來,瓊北火山 噴發就有10期59次之多,噴發熔岩新老交替,層層積壓,搆成華南地區火山地貌的典型,聞名中外。
火山噴發物一般説來是很肥沃的,特别是火山灰覆蓋的地區是上好的土地。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居民,甘冒岩槳掩埋的危險,也不願離開火山脚下肥沃的土地。火山噴發給海南帶來的恩惠是很多的,如石地地形區的土質特别肥沃,植物生長繁茂,是今天海南重要的荔枝、龍眼、菠羅蜜等水果産地和牧羊地帶。這些水果漫山遍野,處於天然生長狀態,每當水果成熟季節,但見碩果纍累,掛滿枝頭,非常好看。雷虎嶺一帶出産的荔枝,以味甜核小,顆大著稱,爲海南特産。而羊山地區農民圈養的肥羊,是名菜火鍋湯涮羊肉的主要原料,味美湯鮮,較之北京東來順涮羊肉,另有一番風味,不少港澳華僑和外國觀光團都以先嘗爲快。此外,火山作用還生成銅、鉛、鋅、錫、鎢、汞(水銀)、水晶等熱液脈狀礦床和温泉等,搆成海南豐富自然資源一部分。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確實充滿了辯證法,哪怕是聽起來令人咋舌的火山,不但有其大干世界,還給人類帶來不少好處呢。
3、滚滚激流歸大海
中高周低的地形,崔嵬的山勢,以及充沛但又不穩定的降雨,决定了發育在海南大地上的河流無論在分佈格局還是水文特徵上都迥异於大陸,以流量豐富、暴漲暴落和氣勢磅礴著稱,堪爲海南又一獨特的地理景觀。
海南的河流並不像廣東大陸的河流那樣多呈樹枝狀水系,而是各自獨流入海,互不相聯,組成放射狀水系。順着穹窿地形,以高屋建瓴之勢,直瀉狂奔,最後消失在茫茫蒼溟裏。
海南的面積不算很大,但河道網非常稠密,在廣東是屈指可數的同類地區之一。據統計,全島大小河流共154條,總長度3791公里,而面積比其大的台灣只有151條,總長度3717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河長爲1.11對1.04公里,這些河流遍佈各地,組成面積大小不等的流域。流域間相互爲高山深谷阻隔,交通困難,但同一流域内,特别是上游與下游之間,交通和灌溉都比較方便,是歷代進入五指山腹地的主要通道。河流對農業生産有非常重要意義,明代學者顧岕就把海南靠近河流的土地叫做近江田,否則叫遠江田,産量有成倍的差异。
海南大部分地區降雨非常豐沛,除去滲漏、蒸發,有一半左右降雨流入河流,變爲所謂地表逕流,匯入南海。全島多年平均逕流深度達875毫米,即可在全島鋪上同樣厚的水層,最大逕流出現在五指山東南坡地區,達1800毫米。據計算,每年逕流總量爲297億立方米,人平均逕流量5250立方米,比全省平均值3550立方米高48%,比全國高一倍。這雖然也存在時空分配的差异與旱澇問題,但這麽豐富的逕流量,畢竟是海南一筆巨大的自然資源。以各大河而論,首推南渡江水量最豐,每年注入瓊州海峽的水量達75.8億立方米,次則萬泉河爲62.5億立方米,再次爲昌化江33.78億立方米,若將這些流量平均分攤在各流域上,就可以得出單位面積上的流量,則南渡江爲42.8立方米/km2,萬泉河爲61.2立方米/km2。這兩條河的相對流量,不用説北方河流不能望其背項,就連廣東大陸上三大河流:北江(40.75立方米/km2)、東江(30.13立方米/km2)和西江(25.09立方米/km2)都屈居其後。雖然位處少雨地區的昌化江,其相對流量較少一些,爲22.8立方米/km2但仍比我國最長河流長江要高(長江爲18.08立方米/km2)。據1979年調查,全島河流水能藴藏量爲99.5萬千瓦,按人平爲181千瓦,高過廣東省人平 150千瓦的水平,其中島上三大河流的干支流爲74.7萬千瓦,占全島7 5%,而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約505處,可裝機容量爲64.8萬千瓦,三大河流309宗,54.9萬千瓦。但目前島上已利用的水力資源不多,只有16萬千瓦,占全島水力資源16%。這個事實足以説明海南逕流開發利用的潜力很大,是今後設計各種水利工程、電站的重要依據,也是解决海南能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海南島的河流,因地勢起伏較大,又多台風暴雨,故流水每每暴漲暴落,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之差,多達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往往暴雨過後,山洪爆發,河水猛漲,於是很快可以達到最大洪峰。各大河頃刻像一匹匹縱横任性的野馬,奔騰咆哮,直趨河口;又因河流落差很大,洪水鋪天蓋地,大有“黄河之水天上來”之勢。如南渡江長311公里,總落差達703米,可以想象濁流從上游冲涮下來所具有的勢能和動能是何等巨大,場面又是何等壯觀。但在枯水季節,逕流變得很小,甚至小河斷流,大河也變成涓涓細流,甚至可涉水而過。這時登高遠眺,只見河床上沙洲纍累,有的地方積水成鏡,有的如絲如縷,使人想起“澄江静如練”的美麗詩句來。
滔滔的南渡江,清清的萬泉河,汹涌澎湃的昌化江,自古以來日夜奔流不息,在歷史上它們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灾難,但更多的是以她們慈母般的乳汁,哺育了兩岸的漢黎各族人民。人們利用河水灌溉田園,捕撈水産,放牧牛羊,推動水碓,揚起風帆,沿河建立起城市和村莊,一部海南文明史與這些河流是不可分割的。
全島第一大河南渡江,流經全島1/5以上面積,從源頭白沙縣南峰山到澄邁縣九龍灘,河水盤旋在山中溪谷間,河床狹窄,怪石淺露,每遇大雨,洪水奪路而出,聲勢喧囂;一出澄邁,河谷寬闊,水不揚波,平原上田園廬舍時隱時現。瓊山縣靈山以下爲三角洲地帶,人烟稠密,工農業發達,是全島最富庶地區。現在其上游所建松濤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爲主,結合發電,工業與居民用水,兼及航運和防洪的大型水利工程。隨着海南經濟特區的建設,它必將建成更多的項目爲經濟騰飛服務。
第二大河昌化江從源頭到河口,總長不過230公里,總落差竟達1270米,每一千米距離地勢竟降低5.5米,堪爲全島之冠,也是島上理論水能藴藏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它主要流經少數民族地區,貫穿許多兄弟民族世居的山間盆地,在古代它們是海南西部文明的摇籃。昌化江不但沿途自然風景粗獷古檏,引人入勝,而且藴藏着非常豐富的森林和礦産資源,是建省後重點開發的對象。
萬泉河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紅色娘子軍的故鄉,除了它有許多美麗的動人的神話傳説和旖旎風光吸引人外,更重要在它流經大面積的熱帶森林地區;有待人們去開發。它衆多的險灘和湍急的流水被攔腰截斷後,已在其上游牛路嶺地興建起目前海南最大的力水發電站,蓄水量達一億立方米,裝機容量爲八萬瓦。强大的電流,將極大地改變島東部經濟面貌和人民生活。到椰寨以下,河寬水穩,是萬泉河上風光最秀麗的一段,被譽爲前樂會縣有名的樂邑八景之一,今已開發爲風景旅遊區。萬泉河流至嘉積鎮後,折向東南到博鰲港入海。這段河床廣袤,水流緩慢,岸上灌木叢生,山花爛漫,置身其中,頗有置身武陵春色之感。
海南地上有奔騰的河川,地下還有天然水庫。這就是自流水盆地,兩千萬到一百萬年以前,瓊北與雷州半島一起曾是個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的淺海盆地,沉積了大量的泥沙、貝殻和粘土等。大量的水份被貯藏在地層裏,後來地殻上昇,火山熔岩溢出,覆蓋在其上面,成爲隔水層,把地下水封閉起來,如果把隔水層打穿,地下水就會憑着承壓力的作用自動地噴出地表,成爲自流水。這是海南一筆寶貴的天然財富,據估算,全島地下水天然儲量爲74.8億立方米,相當於2.3個松濤水庫貯水量,理論可採儲量爲25.3億立方米/年,幾乎等於松濤水庫貯水量。尤爲欣慰的是,地下水分佈面積在瓊北有5000平方公里,約爲全島面積1/6,又以降雨和地表逕流較少的西北部和西部沿海最爲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地表水不足。
海南地下水水質良好,無色、無味、無臭、除部分地區爲鹹水或微鹹水以外,一般礦化度都很低,屬淡水。水温隨深度而增加,從26-42℃,這樣高質量的自流水,在我國是少有的。它不僅可供工農業生産使用,也是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在海口市只要從地面打下100米深,便有清泉涌上,晝夜不息,日採量一萬立方米以上。儋縣、臨高、瓊山、萬寧、東方等縣的採區也日涌一千立方米以上。這些地區大小旅館和居民住宅,終年都可以用上這種温熱的地下水,對於倦遊歸來的客人,洗個痛快的熱水澡,是多麽愜意的享受。在沿海地區農灌打井已有二千餘口,灌田七萬餘畝。這僅僅是個開端,海南地下水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海南島絶大部分是火成岩地層,火山作用的結果以及優良的地下熱水儲存條件,造成很多温泉。已查明,温度37℃上的熱水露頭就有二十多處,而廣東全省有233處,海南占1/10,是全省已初步查明的十二個地熱區之一。它們主要分佈在海榆公路東西兩綫的山區與平原相接的丘陵地帶,多出露在嶺脚下或溪流溝谷兩旁,涌水量較大,好些水温在60—80℃,最高爲保亭新村熱泉達80℃。這些泉水多屬淡水,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多數尚未開發利用,用於農業的更少。在萬寧興隆華僑農場,三亞市崖城、赤田、儋縣蘭洋、東方熱水,瓊海蘭山等地,已開展地熱利用工作,或洗浴、或理療、或養魚、效果甚好。隨着寶島的開發,地熱的利用將是一項很有希望的事業。
海南島現在能源比較缺乏,但潜力却很大,關鍵在於開發應用。除油氣、水電、煤炭和風力以外,潮汐資源也相當可觀。本島沿海有大小港灣78個,平均潮差從0.69米到1.899米。據廣東省水利廳估算,這些港灣潮汐資源約爲37.7萬千瓦,幾乎相當於目前海南最大水力發電站—牛路嶺電站裝機容量的5倍(牛路嶺電站爲8萬千瓦)。可惜這筆寶貴的動力資源,至今完全未予利用,但可以預料,在寶島百業騰飛的形勢下,它將來可能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4、無邊色土掩山川
在海南島從北向南旅行,撲入你視野的首先是紅色的土地,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在公路上還會出現赤、黄、褐、棕黄、灰棕等色土。它們像五彩繽紛的綢帶,温柔地環抱着海南島的錦綉山川。
海南的土地都是幾千萬年以來由偉大的自然力風化成的岩石的外殻。雖然海南所跨緯度不多,但地處熱帶,山丘林立,氣候和水分分佈不平衡,植被種類繁多,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遂使土壤類型很復雜,呈同心環狀分佈,垂直地帶性明顯。據統計,全島土壤可分爲七個土類,二十個亞類,四十五個土屬。在一個不大區域内具有如此衆多的土壤類型,在全國是不多的。這不但爲土壤科學研究提供廣闊的天地,而且爲農林礦産各業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即使與台灣相比,海南也有其優越性。台灣山地高峻陡峭,比高大,加上降雨豐沛,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山地土壤發育差,土層中含有礫石與粗砂的石質土約占全島面積45%,除了營林,利用較差,實不及海南山地黄壤和紅壤優越。當然,台灣的冲積扇、河谷平原和盆地條件比海南要好,經過長期耕作,這些土地均爲農業精華所在。從這方面看,顯示海南農田基本建設任務的艱巨與迫切。
磚紅壤是海南分佈最廣泛的地帶性土壤,在島上台地、丘陵區觸目皆足。它是海南熱帶景觀典型的反映,較台灣的磚紅壤分佈更廣泛,雖然在形成過程中,很多原生礦物大部分被淋失而富很强粘性,但它的表層在熱帶植被覆蓋作用下,生物合成量相當高,落到地面上枯枝敗葉的干物質量每畝每年可達680-770公斤,這樣土壤獲得大量有機質,估計每年在一立方米土體中積累的有機質可達15公斤。這些有機質受到土壤中種類繁雜、數量巨大的微生物的分解,形成大量養分、二氧化碳和腐殖質,極大地增加土壤肥力。只要保護好植被,土壤中肥力的消長就可以維持一定的動態平衡,其中腐殖質較高者可達40%左右。這個生物小循環過程,除雲南西雙版納以外,比我國大陸地區和台灣要高幾倍至十幾倍,并且終年循環不息,對土壤肥力形成十分有利。例如在海南植被良好的山地丘陵中,土壤的腐殖質層深厚,顔色油墨,是重要的土地資源。當然,如果植被被破壞,肥力就會急劇向相反方向轉化。只要保護好植被,海南就可以維持大量上好的土地以資農業生産需要。另外,磚紅壤在可溶性礦物淋失後,留下大量鐵、鋁等不可溶性化合物,積匯成爲豐富的礦産資源。在蓬萊、黄竹、石璧、大坡、甲子、永豐等地結核層中,廣泛分佈着鋁土礦,這類礦體目前已發現幾十個,爲海南重要礦山。富鐵的風化殻主要分面在福山、舊州、臨高、澄邁、多文、那白等地,内含大量褐鐵礦。鐵鋁都是現代工業不可少原料,在海南地表淺層中大面積分佈,所以連這裏的小孩都順口唱説:“海南真是好!地皮底下到處都是寶。”
比磚紅壤顔色稍淡的是磚紅壤性紅壤,一般分佈在400-1000米的丘陵低山地區,土層深厚,也較肥沃,有機質含量達3-4%,也是目前農業土地利用的主要土壤。
海南本爲熱帶地區,然而在500米以上地區,土壤顔色頗深,被稱爲棕黄壤。這裏高山矮林鬱閉,地表枯枝落葉層較厚,有機質含量多達15%,超過以上任何一種土壤,爲本島土壤佼佼者,再上還有山地灌叢草甸土。這樣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山脚到山項,很明顯地看到海南土壤垂直變化的譜帶,由熱帶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到亞熱帶黄壤、棕黄壤等,其中以五指山土壤最爲典型,在各類土壤中還可分若干種亞類。此外,在西南部乾熱地區還有紅褐色燥紅土,其他地區有一些地帶性不明顯的土壤類型,例如水稻土、潮砂土、濱海鹽土和濱海砂土等,分佈在不同的地貌部位上。
世界上絶大部分生産資料的價值都是一次性使用,消耗完畢的,而土地既是生産資料,又是勞動對象,只要經營得法,就是一種永久性的生産資料,可以重復使用,萬世不竭。正因爲這樣,一切反動統治階級無不以掠奪霸佔土地作爲他們的目標。海南島具有如此衆多的土壤類型,不但給人們展示了從海南島經珠江,到長江、淮河流域的熱帶到亞熱帶土壤的地帶性,從這點而論,海南島可以説是一個天然的土壤博物館。而且更重要在於,土壤的多樣性是自然條件多樣性的反映,而後者恰恰是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之一。海南島之所以被稱爲祖國的寶島,與它能够生産許多爲全國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農産品是分不開的。例如過去被西方某些地理學家稱爲“紅色沙漠”的磚紅壤和磚紅壤性紅壤,事實上並不如他們胡説的那樣没有作爲。建國後海南這些地區已成爲農墾主要對象,開闢了大批橡膠和其他熱作基地,並獲得很高的産量。這使人想起俄國偉大的土壤學家B.P.威廉斯的一句名言:“只有不良的耕作技術,没有不良的土地”。只要因地制宜,善於經營,保護好生態環境,海南的土地就可以揚長避短,發揮最大的潜力,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